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国家职能比较分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不断积累,并通过危机形式爆发出来,促使政府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在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已成为共同支配社会经济运动的内在机制而一同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创造力并不十分“高深莫测”,它内在地包含了两种创造力:少数人所拥有的、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的特殊创造力以及普通大众所拥有的、能够产生一般革新创新效果的一般创造力。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是典型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国家,市场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它建立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崇尚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私有化,宣扬私有产权的永恒作用,反对公有制;主张福利个人化,反对福利国家等。

(一)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

19世纪80年代美国最早出现了第一个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随着私人垄断资本力量不断扩张,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的趋势明显增强,托拉斯逐渐成为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八大财团,不仅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最大的两大财团——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占有1/3的国民财富。之后又经过几次大规模企业兼并浪潮,私人垄断资本的集中度和积累的规模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大的500家工业企业约占美国全部非金融资产的40%,拥有全部银行资产的1/3以上,占全部人寿保险公司资产的85%;它们垄断了市场销售总额一半以上;所获得的利润占所有公司利润总额的70%。[1]在美国,拥有雄厚资本实力、规模庞大的少数垄断企业,以垄断财团为依托,互相联系,主导着美国经济的运行。

垄断并不能完全消除竞争,美国的企业结构就像一座“金字塔”,处在塔尖位置的是少数垄断大企业,而位于塔身和塔基的则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2]大企业垄断资本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排除中小企业的存在,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场主体,它们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国也有国家所有制经济,但与西欧、日本等国家相比,其国有经济的比重最低,在国民经济中占比约为5%-10%,在工业中不足1%,但在发电和铁路运输部门仍占有1/4的比重,邮政体系全部是国家所有制。[3]国家所有制经济名义上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但实质上它是为私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它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虽然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以私有制为必要条件,但并未否定公有制的作用,认为公有制企业要作为私有制的补充,首先应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其次不能依靠任何特殊的权利阻碍竞争,不能干扰市场价格的形成。一些自然垄断的国有部门,充分发挥着为资本运行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的作用。

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是广泛而全面的,它包括多方面内容,调节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采取经济手段,也采取行政命令。其中,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节中最主要的两大杠杆:财政不仅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而且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各种经济关系,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主要经济手段。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货币政策也是美国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干预和调节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和财政政策同时并用,共同调节经济运行。但一般来说,货币手段还是处于配合和协调的地位。此外,美国政府还利用产业政策、制度优化,以及行政命令等方式,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崛起,不仅很快摆脱了战后的窘迫困境,而且实现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其重要的原因是德国政府在一系列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具有其鲜明特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弗莱堡学派的经济理论是德国模式的早期理论渊源。二战后,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继承并发展了弗莱堡学派的思想,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既不是国家完全不干预自由的市场经济,也不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经济,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经济人道主义的第三条道路”。这种“社会市场经济”实质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安全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社会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总量调节+社会保障。

(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竞争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认为私有制是市场展开自由竞争的基本前提,“竞争是致获繁荣和保证繁荣的最有效的手段。……它保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俱来的种种利益,终于归人们享受。”[4]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从而导致垄断。经过战后20年的飞速发展,私人垄断资本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1978年,雇员人数500人以上,营业额超过1亿马克的大企业约2200个,其数量虽仅占全国企业总数的0.1%,但其营业额却占到全国企业营业总额的45.1%。[5]在钢铁等主要原材料市场部门、石油加工等动力燃料部门、运输工具制造部门、电器电子工业部门以及其他先进技术设备制造业中,各部门前10家最大的企业至少占有该部门销售额的一半以上。垄断是在私有制下自由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联邦德国于1967年通过的《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是一项带有浓厚国家干预色彩的法律文件,这一法律将最高目标规定为保持总体经济平衡,即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保持国民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在总目标下又制定了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对外收支平衡、经济增长四个具体的子目标,其中物价或币值稳定是居于首要地位的目标,由于德国历史上发生过的恶性通货膨胀,给广大民众造成过深重的痛苦,所以德国政府尤其重视这一目标的实现。从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1948-1988年消费物价年均上涨率仅为2.6%,40年间物价水平总体上涨了183%,而同期法国上涨了1491%,英国上涨了1253%,日本上涨了713%,美国上涨了384%。[6]联邦德国的物价上涨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

美国的经济运行表面上看主要是以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配置的,但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政府大量通过立法形式并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宏观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较,美国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在生产领域,一般不用任何计划来约束垄断资本的运行;二是在分配领域,虽然也通过税收政策对收入进行调节,但会充分注意到不影响企业家的积极性,从而是有限度的;虽然也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扩大范围,但并没有像西欧福利国家一样能够做到全覆盖。

(二)国家对市场的总量调节

事后,德公公仔细查看这支杀人铜管,发现其构造非常巧妙:紫铜打造,顶端尖锐,中空轻盈,底部密封;最奇特之处在于,虽说底部密封,但通体都开有孔洞。德公公是个明白人,明了个中奥妙。底部密封,便于接受火药推力;通体开孔,为了使伤者的血迅速流出。也就是说,即便铜管无法射穿伤者身体,只要能插入,对伤者造成的伤害也足够大,鲜血会由那些孔洞喷涌而出,如果抢救不及时,伤者十有八九会因失血过多而送命。

德国是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其社会保障体系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内容。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抚恤、社会福利四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内容,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五大险种组成,一般社会保险的支出金额在社会保障支出金额中占到80%以上。德国养老保险覆盖的范围特别广泛,企业雇员、农民、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都涵盖在内。社会救济、社会抚恤、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措施,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战争或社会暴力的受害者,以及无收入或资助渠道的人提供帮助。总之,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涵了“自助、互助”的社会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性质”。

财政政策是德国政府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市场经济宏观目标的主要手段,其具体职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政府必须根据社会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相机抉择实行有效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二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最主要的财政工具是提供补助金,分为直接财政援助和各种税收优惠;三是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政府通过所得税、财政补贴、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同时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运行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在联邦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对货币量的控制是关键,适度的货币量是稳定币值和调节、保证社会经济稳定的最重要的前提。德国政府对货币量的控制与调节,又主要通过联邦银行的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来实现。

(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近日,中国知网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8版),据悉,《中国钼业》期刊的重要学术指标较2017年均有明显提升。其中,期刊影响力指数学科排序位居全国81种期刊的第26位(2017年为第30位),排序提升4位;影响因子为0.358(2017年为0.335),增幅为6.87%;基金论文比为0.18(2017年为0.14),增幅为28%。

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从历史上看,日本经过19世纪后半叶的“明治维新”而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它在各方面仿效欧美国家,实行自由市场制度,但由于急需摆脱当时经济落后的状态,在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较多地发挥了政府的干预作用。之后这种作用一直渗透在日本的经济活动中,二战后逐渐形成了日本带有强烈国家干预色彩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一)以企业集团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

在日本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中,私人资本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占绝对优势。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体,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大企业横向联合与上下游产业链间纵向延伸相结合的方式,其实质为垄断资本集团。二战后形成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在战前财阀的历史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以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银六大企业集团占主导,它们基本上控制了日本的金融、工业、农业、运输、商业等主要经济部门的命脉。这些企业集团与日本政府关系密切,其经营者在日本政界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3.广泛阅读的习惯。书的海洋浩瀚无垠,书中的知识无穷无尽。一本本书,就像大海中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海水中一片片浪花,一个个字,就像溅在岸边花草叶上一个个晶莹的水珠。书读多了,才能组成浪花,才能掀起潮头。

计划管理是日本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它不具有中央行政集权的性质,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在为私营企业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明确政府政策主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计划主要有:由经济企划厅制定的中长期经济计划和经济展望;由国土厅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由通产省产业结构审议会制定的产业结构展望;由经济企划厅制定的短期经济计划等。计划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负面作用,计划的制定明确了企业发展的目标,通过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有序运行。

二战后,日本经济极为困难,生产资料严重短缺,日本政府通过动用国家力量,有效组织起人、财、物力,将各种社会资源配置在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决定性的行业和领域,从而起到强大的推动和辐射效应,实现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日本仅仅用了20多年时间就赶超了大部分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采取间接调控的方式,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对市场和经济的调控主要体现在计划引导,以及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政策引导方面。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导向性作用

日本公营企业约占所有制结构的10%,虽然比例较小,但是政府通过对公营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对经济的引导作用相当强。政府建立的公营事业主要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经营的事业,如造币、印刷、邮电、供水、供电、供气、酒类专卖、铁路、汽车运输等;特殊法人事业,涉及城市建设、邮电通信、农地开发、能源资源、金融、电力技术研发等领域;由国家或地方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建立的法人主体——“第三部门”,它主要设立在地区开发和城市建设等公共性较强的经济领域;国家委托私人资本为社会提供某些公益性事业,主要包括电气、煤气、地方铁路、公路运输、航空等方面。

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日本的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二战后,在政府各项经济措施的推动下,日本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联结,逐渐形成了紧密的经济利益关系,结成了一种交错纵横的网络,构成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配件生产、产品组装到市场销售的经济体系,缓解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二重结构”问题。

日本的产业政策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中最具特点的政府调控方式,它主要由政府以设想或展望形式提出大体的发展目标,而具体实施则由私营企业自主决策。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税制政策和补助金制度、产业金融政策、限制进口措施、产业技术政策,以及政企恳谈制度等。

反冲质子磁谱仪基于中子与聚乙烯靶的n-p散射及反冲质子在磁场中的色散、偏转和聚焦等物理过程,其基本原理包含核反冲和磁分析2个过程。在实验室坐标系中,与中子入射方向成角度φ的反冲质子,其能量Ep和中子能量En间的关系为

日本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对市场发挥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向民众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以及铁路、公路、港湾等各种基础设施;向低收入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提高国民的平均消费水平;通过有效利用财政手段,在经济高涨或衰退时,调整财政收支水平,降低或增加消费需求,从而缓解社会经济的波动幅度,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日本的金融政策,主要是政府通过日本银行控制贷款的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所需货币的供应,从而间接调控经济。此外,政府在物价政策、外贸政策、反垄断政策、环境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都会相应采用适当的调控手段进行调节,既遵循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也发挥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引导性作用。

国家职能比较分析

通过对美国、德国和日本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职能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上:美国社会崇尚个人主义,政府的执政纲领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职能上显示出对个人自由的尊重与保护,国家尽可能不直接干预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市场活动主要以资本为主导,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则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在发展目标上追求的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和均衡发展,重视基于社会平等原则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强调政府通过经济法规和政策等干预手段,防止自由竞争可能导致的贫富分化、垄断等问题。[7]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最大特点是以政府强有力的经济计划和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发挥导向性作用,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生产的日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机械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厂房规模越来越大,矿山建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矿山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思路中应推陈出新,把新的理念加入到矿山建筑的设计中来,把矿山建筑打造成在满足工艺生产要求时,又富含人性化的节能环保绿色建筑。

虽然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各国政府的调控作用都有逐渐强化的趋势,国家履行经济职能成为维护市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内在要求。首先,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竞争性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从而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其次,从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各国市场经济实行的都是“混合经济”。各国政府在选择、调控本国的经济发展路径,调节市场的冷热变化、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见,政府与市场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已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由于各国的市场经济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弊端,各个国家都在实践中努力探索适合于本国经济发展的路径。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上的缺陷,决定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不能沿循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模式,而应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完善,首先要确立国家职能的基本目标,即最大程度上满足占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的需要,更大可能地增进劳动者的福利,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要根据社会经济所处的特殊历史阶段,结合具体国情探寻有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满足劳动者需求、增进劳动者福利的职能途径。要摆脱过去对GDP的盲目崇拜,改变政府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做法,按照“以人民为本”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确定国家职能的领域、范围和边界,逐步建立起不断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麦克坎,著,钟流,译.美国经济概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40-41.

[2] 姚洁,杨淑艳.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0,(2):77.

[3] 肖炼.美国国有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国际社会与经济,1995,(1):22.

[4] [西德]路德维希·艾哈德.来自竞争的繁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

[5] [美]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体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64-65.

[6] 陈建.政府与市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221.

[7] 甄炳禧.美欧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国际问题研究,2003,(5):56.

 
钢花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