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含义

关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理解观点不一,张家辉和刘辉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相对于传统“小农”而言的组织系统,具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国社科院指出目前中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五种类型:一是自我经营的家庭农业,二是合作经营的农民合作社,三是雇工经营的公司农业,四是新农民,五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在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中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本文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是与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相伴而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典型代表的三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

1.专业大户

在家庭经营的模式中专业大户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侧面也能反映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自2013年以来,专业种植大户发展迅速。一方面,粮食作物容易受天气和市场的影响,价格水平波动较大;另一方面,政策的粮食补贴力度较小,使得种植粮食作物无利可寻,人们更愿意从事经济作物种植,粮食种植大户有向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展的趋势。

2.农村合作社

从2006年开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断兴起,并将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农村合作社数量不少,但是规范管理运作的极少,大多数合作社形同虚设。仅有一小部分规范运作的合作社起到作用,主要是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建立起了农业生产效果与收益挂钩的激励机制,使得入社农民的收益大于非社员农民。总体上看,现有的合作社规模较小,竞争力弱,并且没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经济决策不民主,导致农民意识不到合作社的重要性。

3.农业龙头企业

1.新型农业经营者资金不足

1、开展支部活动对标点评,形成比学赶帮超氛围。中心党总支通过每月组织召开总支委员、支部书记等人员工作例会,传达贯彻公司有关工作部署要求,交流党内活动工作信息,布置下阶段工作要求。对各党支部开展的“三会一课”活动,“中国梦·国网情” 主题学习活动,党员群众“互帮·共进”活动及社区服务、好人好事宣传、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等工作进行对标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提出努力方向,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工作上水平、员工提素质”的良好局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农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模式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但在与原有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这三种新型农业主体在土地经营的规模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扩大。所以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扶持,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使其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而现阶段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程度,满足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1.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需要大量土地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当发生自然灾害时,农民只能看着自己劳作的成果被摧残,导致自然风险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影响很大。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一般都拥有相对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比如:美国逐步形成了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等构成的比较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上文提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共性就是规模经营,所以其对自然风险导致的减产更为敏感。

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来趋向性的角度来分析,规模化经营是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存在的前提和优势,无论是农村合作社、专业种植大户还是农业企业,都需要大规模成方连片的土地进行统一耕种,以实现农业种植的规模化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流转土地,新型经营方式将难以真正运行起来。如:粮食作物是家庭农场和专业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多数选择种植的,但其每亩收入有限,所以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才能使经营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总收入,如果种植规模不足以使得农民获得满意的收入,将会降低他们对土地经营的积极性。

也许比较合适的方案是从随机变量的角度引入随机样本,也就是定义1所说的容量为n的样本,在此基础上介绍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以及分层抽样.这样讲授便于学生对抽样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以及分层抽样不过是几个具体的随机抽样方法,学生也不至于仅仅停留在对随机抽样的感性认识上.可以先通过对下面的问题分析入手.

2.农民希望获得稳定、递增的土地流转收益

1.政府机制缺位

(二)资金缺位限制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试验分组:取小鼠24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一组的日粮中预消化蛋白添加量为2.5%,试验二组的日粮中预消化蛋白添加量为5%,试验设计见表1。

混合学习理论认为要将互联网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在教学过程有效地融合教育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该结构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营造一种资源共享、信息快速灵活地获取、丰富多样的互动交流的教学环境。

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经营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的,并且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需要大量的现代农业机械进行播种,所以对于经营者来说土地的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缺位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举步维艰。

如:某地区一位种粮大户,经营土地约2100亩,除了种植一百多亩辣椒外,全部种植的玉米(现季节),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种植的机械化,据了解这位大户在机械设备方面的投入资金达一百多万,每年得到的国家财政补贴只有200亩地的补贴(每亩地60元),并且种植的辣椒属于经济作物不在补贴范围之内。另外,农村借贷、融资较为困难,该大户的周转资金基本上靠自己筹措,经营的积极性不高。

2.农村金融体制落后,支农资金较为分散

首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没有合理的农业融资平台,民间的融资、借贷始终处于停滞的发展状态。其次,农业是一个风险较高、收益较低的产业,大多数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自身实力比较弱小,可抵押资产较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据调研了解农户享受到的补贴政策基本上也是只有每年一亩地60元的补贴,这些资金对于普通农户来说作用较小;对于种粮大户来说,补贴资金也解不了大的问题;财政支农补贴资金的使用太过于分散,覆盖的范围较广,起到的作用较小,所以资金较为短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跳动会怎么样》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有关的动画,使学生认识到身体在跳动起来时体内会发生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复习《身体结构》的知识,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弥补以往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局限在课堂上和现有的教学资源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科学的欲望,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机制不完善

1.自然风险的难以预测性

在农业经营的某些时候,经营者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避免市场风险。但是不同于其他产业,农业既要面临自然风险,又要面临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一般是预测不了的,是人为不可控的,并且对于市场的正常竞争机制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使龙头企业也遭受重创,进而面临被淘汰的窘迫局面,所以自然风险的难以预测性、不可控性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难题。

2.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不完善

各个分油机仿真节点由主控芯片及其运行环境组成,主控芯片完成分油机实体的数学模型运算求解并在TFTLCD液晶屏上产生结果控制请求信息。[5]分油机工作状态通过10路不同颜色的LED灯指示。控制面板上的按键用于控制分油机状态和设置参数。上位机PC周期性地向CAN总线上发送报文请求获得分油机仿真面板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6-7]

(四)政府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力度不够

从农民的角度分析,土地流转过程中发展散户较为容易,因为他土地较少,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不如出租获得一部分收入。但是土地成方连片的流转就存在较大阻力,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流转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存在利益的博弈,农民总是期望自己能得到更为稳定的、并且呈现出递增趋势的土地流转收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农民的这一愿望与农业经营效益的反复波动存在矛盾。大部分农户总是期望取得较为稳定的土地流转租金,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然灾害以及价格波动等难以预测的风险,而且新型农业的经营规模较大,面临的风险与普通农户相比就更大,就造成了双方利益间的博弈,构成了土地流转的瓶颈。

自2006年农业税取消以后,一些地方政府侵占和挪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经费。由于农业税的取消,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骤降,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并没有相应地减少,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陷入经费难以为继的状况。面对经费窘迫的困境,一些地方政府将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扶持款作为其弥补财政资金缺口的途径,如:某农业公司刚建时,投入300万元项目,按规定国家补贴200万元,但是真正到手里的补贴资金大打折扣,国家补贴力度较大,但政府机制缺位。

式中:G为张家界旅游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T为目的地接待的游客总量;n为客源地总数。G值越接近100,游客来源越集中,客源市场越容易受到客源地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变化的冲击;G值越小,则客源市场越分散,虽然旅游经营稳定,但不利于旅游地制定市场营销战略,进行高效的促销活动。

2.政策、资金落实不显著

2.2、2 0 16年一例疑似食物中毒的食品样品,共计10份,应用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技术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支农政策、资金力度较大,但是在政策、资金落实方面存在问题,如:某企业上报500万元的项目,最后可能只有80%得到落实。地方政府既希望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又存在挪用国家扶持款来解决财政缺口问题的投机心理,最终阻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双管齐下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限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得土地供求双方达成一致,都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

1.增加农民的参与度与受益度

每年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对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在原来补贴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资金数额根据当年的土地租金数额及农户的家庭条件)。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农民的部分收入和,又可以提高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面临一个再就业的问题,所以国家和新型农业经营者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农民的再就业,要鼓励流转土地的农民进行就业再培训,通过培训让农民接触到其他的行业,并且锻炼了他们在行业中生存的能力;不愿意到其他行业工作的,可以进行农业技术再教育,通过学习科学的农业知识,使他们逐步变成职业的农民,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2.吸引金融机构落户农村,构建金融平台

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数以培育销售种子、农药、化肥、瓜果蔬菜,深加工粮油、畜牧品为主,发展迅猛,并且成为农业投资的重要部分。加快现代化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的发展,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经营主体形式,其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是仍存在着大规模长期租用农民土地,雇佣农民劳动力,并利用农业企业名义经营非农产业等问题。

首先,增加对种粮大户和家庭规模经营农户的财政补贴力度(原每亩土地补贴60元,超过200亩的按200亩计算),减少财政资金的覆盖度,集中资金重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对于新型农业经营者来说,流转资金充足可以更好地使土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收入增加可以以提高租金的形式反馈给农户,实现双赢。其次,对于农村合作社和农业加工企业来说除了国家要予以财政支持,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减税、免税)来减少企业的负担,增加企业的信心,扶持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如:达到一定规模或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新增补贴资金中或被给予优先补贴或奖励。农业保险方面,未来还将创新推出财政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并建立各级财政共同投入机制。

(二)增加支农资金投入,构建农村金融平台

1.加大资金投入,缩小资金覆盖面积

加大对农业财政资金的投入,把支农补贴资金集中起来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的经营发展,这样可以减少资金的覆盖面积,增加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建立完善的支农资金审计和监督制度,解决资金落实情况,随着支农资金的增加,可能会出现资金截留、资金的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所以对支农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必不可少。认真审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资金“精准扶农”,做到增加的支农资金真正地用到农业发展上面,打破“农业没有钱,有钱不投农”的魔咒。

2.增加新型农业经营者的信心

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可以推动各类促进民营金融机构在农村建立融资、借贷平台,提高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的积极性,从而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借贷难的问题。同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如:据某县农业局的同志介绍,从2017年开始,将以该省为试点,在一些地区尝试成立以负责农业信贷为主的担保公司,种粮大户和其他经营模式的经营者可以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申请小额贷款,为当地种粮大户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障机制

1.落实农业项目政策保险

中韩两国同属亚洲文化圈,在文化上有同有异,随着近些年来“韩流”文化的传入,韩式文化也随之走入普通民众的生活,而餐桌礼仪是国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对他国文化有所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孵化器评价评级,是为了鼓励并引导孵化器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定位,营造自主创新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业者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当前,农业种植面临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快落实农业项目保险政策,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时,能通过国家保险获得部分补偿,从而保障农业经营者的基本收入。另外,国家应该每年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收购国内粮食,稳定粮食价格。

2.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

当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于如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等风险,其抵抗能力还是较弱的。农业保险的推广可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经营者造成的损失,可以使新型农业得到保障,使其稳定发展,同时,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各个农户收入的稳定性。由于农业风险的不可预计性,关于这方面的商业保险公司非常少。应鼓励商业保险进入农业领域,对于支农的商业保险机构国家应该就其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比如:若灾害严重,商业保险不能承担农户损失,国家可以按比例补贴一部分或者转换成税收优惠进行补偿,使其成为政策性保险的重要补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提供更多保障。

(四)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扶持力度

1.明确政府扶农机制

本文分析了沙盘类课程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SPOC模式下的ERP沙盘模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位一体的混合式评价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对于该课程的积极作用。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用于ERP沙盘模拟一门课程中,还可以推广到类似的SPOC模式下的沙盘类或其他实践类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推广价值。但由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限制,对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例如,形成性评价指标难以将经营相关指标全部纳入,且诊断式评价指标略显单薄,因此,还需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方面,国家出台相应的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在支农政策、资金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认真落实支农的政策、资金,不能私自把支农资金挪用到其他项目的建设上,不得在农业扶持资金方面弄虚作假。另一方面,国家抽出一部分财政资金,用于放贷到地方政府,解决地方政府燃眉之急,通过税收等方式收回本息。

2.落实支农资金,发展现代农业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认真落实支农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如:为了适用新型农业的大规模种植,运用无人机进行喷洒农药,既节省了人力又节省了时间;加大对农产品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发展多样化农产品,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蔬菜基地的建设(比如:荷兰);发展农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从种植、收获到销售实现现代网络平台一体化发展,加大对农业大数据的整合应用,统计数据库的建立;设立农业医院,遇到问题进行专家会诊,更好的解决农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家辉,刘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功能定位及利益联结机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7,(2):43-45.

[2] 中国社科院.农村绿皮书[Z].2017.04-21.

[3] 胡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实困扰与对策措施[J].中州学刊,2015,(3):45-48.

[4] 孟丽,钟永玲,李楠.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功能定位及结构演变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1):42-45.

[5] 江维国,李立清.互联网金融下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模式创新[J].金融论坛,2015,(8):1-11.

[6] 谢玉梅,孟奕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69-76.

[7] 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纵横,2015,(2):31-35.

[8] 张海鹏,曲婷婷.农地经营权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5):70-75.

[9]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Z].2017.04-24.

[10] 黄维,梁汝文,何良俊,王道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17,(2):97-100.

[11] 陈晓华.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田[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7.

[12] 王志鹏.内蒙古涉农贷款风险问题研究[J].前沿,2016,(2):35-38+42.

[13] 高莹,陈冬冬,王月歌.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多方法评价分析———基于雅安市的调查数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71.

 
朱润喜,赵福顺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