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湖北省孝昌县小河古镇空间形态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位于水陆交通要道,因茶马古道而聚集住户,逐渐发展为市镇(见图1)。[1]小河古镇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受到周边自然环境的很大约束,茶马古道和小河溪从经济、自然两个方面对历史镇区的空间形态进行重塑,呈现出区域独有的地域与文化特色(见图2),空间与环境共存的独特景象。

  

1 小河镇交通区位图

  

2 小河镇环西街屋脊鸟瞰图

小河古镇形态演变阶段

小河镇区的形成并无刻意规划,其形态受社会、经济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制约。根据历史沿革,小河镇区的聚落形态的可划分为“镇区生成点——动态生长——轴向延伸——面域填充——外延拓展”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3),最终形成从“生成点到三山一岗,一河两区”格局(见图4)。

1.镇区生成点。小河镇区在初始形成阶段,形态受太子山、雨台岗、二龙山与小河溪的地势影响较大,在风水上构成“左龙山雄奇,右虎山伏踞”格局。从自然地理环境上来讲,三面围合能够较好地形成安全的聚落;从小气候上来说,雨台岗能够部分阻挡来自东北方向的寒冷气流,并且和太子山并排,利于迎接东南季风;从交通和取水便利的角度来看,茶马古道处在河湖较窄处,方便通行。从东岳庙发现的碑文中可知,1092年小河镇已有街市并沿庙周边展开,从庙宇周边的地形及区位分析来看,镇区生成点应位于东岳庙附近,并沿周边自由展开。

  

3 小河镇区五个发展阶段

  

4 三山一岗,一河两区

2.动态生长。在东岳庙“生成点”早期,聚落形态初始形成,呈现出明显的动态生长趋势,轴向发展方向暂不明,在经济上并没有成为区域贸易中心,人口集聚也未成气候。动态生长原因具体看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从区域位置来讲,“生成点”以菜园村为经济基础,位于村口南向,方便与周边村镇进行经济往来;二是从人流来讲,比邻东岳庙,依托庙会可集聚人气,逐步形成较固定的商品交换场所;三是从交通区位来讲,小河溪于此处转折之后水域较宽阔,并与滠河连通,为商品贸易提供了便捷且价格相对低廉的水运。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18年年会上,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组织推荐报送云南电力行业的32篇论文获得了表彰。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年荣同志获2018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人物优秀科技工作者奖;4篇论文获2018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期刊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华电石龙坝发电厂、昆明电器科学研究所获2018年度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填补了云南无国家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的空白。这是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历年来获奖励最多的一年。

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即“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与高斯投影都是横轴墨卡托投影演变而成,主要区别如下:

从生成点至明初,是小河古镇由聚落到商品贸易集镇的发展期,逐步成为该区域商品交换集镇,并为后期整体经济与镇区形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由“街-区”式架构到“新老并置”。小河镇的功能结构分为“街-区”式架构,即以街、巷形成纵横向的交通轴,形成镇区的基本功能骨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在内部对基本功能进行填充,充实功能实体。改革开放之后,以环东街为纵轴的新区开始营建,开始形成“新老并置”的形态。新老镇区在功能上进行了一定的区分:环西街作为老的经济中心,目前主要以服装、小型家具、部分手工制品的销售为主;环东街新形成的商业轴线主要以农贸、小商品市场为主。新的商业轴线活力不足,主要是受道路交通的制约,因环东街北边村子到达省道大安线必须经过环西街,对人流的疏散引导作用不如老街便捷。同时,镇政府对环西街的商业模式进行整体保留,形成了较为和谐的“新老并置”场景(见图5、图6)。

3.轴向延伸。随着商品贸易的局部发展扩大,至明初,小河街肆已初具规模,并成为周边村落小范围中心。依据商品贸易的发展规律,以镇北东岳庙为生长基点,小河街肆沿小河溪、茶马古道为生长轴,“一河一街”模式已现基本雏形,因商品经济不发达,集聚的商户以小河溪、茶马古道为主要轴线,两侧店铺林立,并依附河、街呈“带”状向外延伸。

5.外延拓展。1974年,过境小河的交通要道大安线通车,极大地改善了小河的交通、经济状况。大量的人、车交汇,集聚了新的经济信息,对古镇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后,小河镇农村形成以个体经济为主的新模式,周边村镇涌入的工商业者,为小河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期,环东街开始形成新的纵向商业、交通轴。进入21世纪后,小河镇首通高速公路,并于镇南设出入口,道路交通的延伸为小河镇区的外延拓展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交通的可达性为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街巷区:“街-巷”等由公共交通形式限定而成的多个宅院组合而成,构成了小河镇区的最常见邻里单元。街巷区的主出入口一般朝向环西街,并沿巷道设次出入口,以便出行。

小河镇功能结构分区

4.面域填充。至明后期,以环西街(茶马古道)为轴,至东岳庙向北延伸至菜园村,向南沿小河溪水运交通轴展开。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至清末,小河街肆逐步横向扩展,形成“一河一街”商品、交通轴为主导区域的面域。此时,整个镇区面域形成以周边自然环境为界限的空间区域:向东,小河溪形成天然界限;向西,二龙山、太子山围成空间屏障。因此,镇南形成“一街两面”格局,西后街以西背街,并通过下岔街形成与环西街的过渡空间,在主街中、南两处各形成一条纵街——西后街、衙门街。小河镇大体形成纵向以环西街为主,西后街、衙门街为辅,其间穿插横向交通轴的面域空间,且内部空间完善。经过长期自身调整,古镇街巷之间的空地被利用,小河古镇形态逐渐“丰满”起来。[2]

  

5 环西街街景

  

6 环东街街景

2.街巷式交通轴。改革开放以后,环东街于老街东侧成为新的商业纵轴,并通过政通、书院二条街道作为延长线在南北两端分别与老街相连;老街原有的石桥、双桥、府前三条横街,朝西与环东街相交;老街西面的火星堂弄、下岔街因已没落,并没有新发展;作为连接新旧两区的政通街,从属于省道大安线的一部分,承担了部分交通转换的功能。作为主街的环西街、环东街,街道宽度约6米,构成镇区主体的纵向轴线,其他横向的街巷宽度在2-5米之间(见图7、图8、图9),并保证一定的间隔距离,从整体街巷空间来看,重点形成了“两街五巷”结构形态(见图10)。

 
 
  

7、8、9 小河镇区街巷实景

3.组群式功能区。根据使用功能、建筑及人口密度,小河镇区可分为街市中心区、居住填充区及边缘区三种区域(见图11)。[3]三者共同构成的区域空间,随着小河镇经济的发展,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

  

10 小河镇区街巷区位图

  

11 小河镇区组群式功能区

(1)街市中心区。在小河镇区中,环西街以其便利的交通成为古镇中心区,是镇区传统商业街和公共活动的区域。

(2)居住填充区。作为居住填充区的环东街位于环西街和外边缘区之间,主要为生产、生活性空间,并通过新旧不同的巷弄系统,使新的住户与原环西街联系。

(3)边缘区。小河镇区发展过程中朝外延伸的空间,是小河古镇向自然生产环境过渡的区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以外围的农田、田间小路等软化的介质形成边界。

小河镇空间序列

1.表现宗法秩序的空间序列。小河古镇空间最基本的建筑构成单元是“一明两暗”的“间”空间,再由“间”组合形成宅院空间,宅院空间组合形成院落组空间,院落组空间形成街巷空间,最终形成镇的主体空间。[4]从“间-宅院-街巷区-组团-镇”(见图12)的等级元素逐级构成了小河古镇特有的空间形态,并体现严格的宗法伦理的秩序。

受自然环境与地形的影响,小河古镇形成了特有的“街-巷-河溪”并行的空间序列,这也是初入小河镇的大体意象。街、坊由“街-巷-河溪”进行空间的限定,同时对宅基进行了划分,整体构成“街-巷-住宅-河溪”的形态,形成了独有的生产生活场景。因环西街整体呈“S”形,根据其空间形态的不同,选取其中两类具有空间连续性的剖面形态进行序列表达(见图13)。

间:构成了小河镇区沿街店面的基本单元。环西街的店面一般面宽较窄,进深较深。店前廊道位于街道与店铺之间,形成过渡的廊下空间,街廊是街道向街屋的渗透过渡,处于由店内空间向街道外部空间的变化中介。[5]

宅院:于明间两侧,形成东、西厢,由明间与厢围合成天井,整个构成小河镇的基本生活单元——宅院。明间设主入口,两侧为厢,间-厢、门-堂之间的主次、尊卑对比,通过宅院的空间体现出来,并表现封建宗法等级秩序。

6.从“生成点到三山一岗,一河两区”。从小河镇区域的生成点延续到内部功能调整、外延拓展,整个体现的是自然生长的动态过程,并受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镇区外围的自然环境是,东面的大观山、雨台岗,西面的二龙山、太子山,组合形成“三山一岗”,限制了镇区外部空间,流经镇区的小河溪从平面上对内部空间起到了形体塑造作用,从线性上对环西街、环东街的商业空间起到了引导作用,最终形成“三山一岗,一河两区”格局,至此,小河镇区演变成为当前形态。

组团:多个街巷区以不同形态组成,由于小河镇区面域的增长填充,多个街巷区的生活空间增长形成组团空间。

2.独特的“街-巷-河溪”空间序列。小河古镇内部空间的演化主要是一河——小河溪,两区——环西街老区和环东街新区。小河溪和新老两条纵轴成为了最重要的商品交换、信息交流的区域,形成临河、沿街商业空间,近宅、街生活空间,离宅、街外围农业生产空间,整体构成“商业-生活-生产空间”的过渡及转化。

RT-PCR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0 μL:Premix Ex Taq(2×)10 μL,正反向引物(10 mM)各1 μL,探针(10 mM)0.5 μL,DNA 模板 2.5 μL,补水至 20 μL。反应条件为:95 ℃ 30 s;95 ℃ 5 s,60 ℃ 30 s,50 个循环。

由最基本的店面单元——“间”,构成基本生活单元——宅院,组成最常见的邻里单元——街巷区,逐步形成环西街、环东街两个组团,这些构成要素逐级演化,最终形成小河镇独特的空间形态。

  

12 “-宅院-街巷区-组团-演化图

镇:小河古镇主要由环西街、环东街两个组团构成,形成镇区的主体空间。

独立学院法理学教学改革刍议………………………………………………………………………………………刘青山(1.72)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因素较多,但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中医理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通过穴位刺激,改善病灶位置循环情况,促进膨体突出、神经根炎症状的缓解,从而实现对患者病症的改善。

C企业在电动滑板市场还属于空白的情况下,成功研发了四款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智能滑板及其配套的背包,并获得了两项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编码结果显示,创新型机会的条目数远大于模仿型机会的条目数(16>6),属于创新性较高的创新型机会。

由德国知名母婴用品品牌NUK与《妈妈宝宝》杂志和京东母婴联合举办的“NUK爱牙大行动”2018年再掀热潮!活动目前已覆盖上海、北京、广州等多个城市,主办方邀请了口腔专家免费为孕妇及0~3岁婴幼儿的家长讲解婴幼儿口腔护理知识,参与活动的家长都大呼受益匪浅。

  

13 “--河溪空间序列

结束语

小河镇因水陆两道优势而兴,沿茶马古道与小河溪为轴而延伸,形成带状平面布局,经历新、旧两镇区,是典型的因商而兴的小镇,平面功能上遵循宗法等级序列,空间上保留传统商业街廊特色,呈现与生产生活相和谐的特点。古镇空间形态上表现出来的”街-区”式架构、街巷式交通轴、组群式功能区、宗法秩序的空间序列,“街-巷-河溪”空间序列,比较符合荆楚地区河流冲击形成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探讨小河古镇空间形态无疑对荆楚地区村镇风貌规划与民居建筑特色的研究以及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1] 朱希白.孝感县志[M].[出版者不详],清光绪九年(1883).

[2] 刘炜.湖北古镇的空间形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9-102.

[3] 戴彦.巴渝古镇聚居形态及其整合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传统的实训内容过于单一,会计教师只是教给学生简单的会计技巧,比如核对会计账目、编绘财务报表等,这些技巧不能满足当前相关企业的需求。因此,会计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应增加教学内容,使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

[4] 闵雷.湖北监利程集古镇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5] 庄程宇,丁蔓琪.独特的传统街道过渡空间——湖北孝昌小河镇街廊解析[J].建筑学报,2007(8):95-97.

 
何冬冬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