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语》普及与现代人格养成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百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其成就超越以往年代总和,但在哲学、历史及人文方面却是沿袭了古人的思想理论体系,相比之下,差异则没有那么明显。古希腊的柏拉图是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但他的智慧仍然泽被当下。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有个结论,他认为整个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1]。在遥远的东方也有一位思想巨匠,那就是孔子。或许我们可以借用怀氏的话说,整个中国哲学就是孔子的注脚。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于《论语》一书中,由此可以明确《论语》在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像一颗恒星超越时空,光芒万丈,是先人们馈赠的珍贵礼物。即使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我们依然坚信《论语》的影响力不会因为年代久远或时代变迁而逐渐失去其价值,人们仍需回到这部经典中寻找智慧的源泉和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论语》对现代人格养成的作用`

在传统社会,《四书》是教国民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教科书。朱熹在评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时说道:“若理会得此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便知人之所以不可以不学底道理”。他认为四书皆是讲“天地之理”,但各自侧重点却不同,《论语》则侧重于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道德观念与修养方法[2]。几乎涵盖孔子全部思想的《论语》作为其中之一,在大多数时期都被尊为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现代社会,《论语》对人们的人格养成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为人君子的人格修养。《论语》中“君子”共出现了107次,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孔子一生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注重个人德行的修养,君子品格是其大力推崇的人格境界。《论语》中一系列君子人格的典范,不只对传统社会的人们,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也提供了标准和目标,那就是为人处世,应像苍天一样,刚毅坚强,永不停歇;应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胸怀若谷。

()“家国天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论语》中谈及治国理政的名篇名句亦有不少,例如:“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孔子讲究克己复礼,主张积极出仕,他向往“天下大同”的美好景象,其思想延伸开来就是《大学》开篇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理论体系。个人、集体与国家彼此相连,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共荣共损。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家国天下”理论体系,对树立人们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胸怀天下的使命感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3]

()“仁而爱人的人文关怀。《论语》中“仁”共出现了110次,例如:“仁者爱人”“巧言令色,鲜矣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当仁不让于师”“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等。“仁者爱人”突破了狭隘的亲缘关系,把爱与关怀延伸到社会层面,力求在公共空间内打破利益圈子的藩篱,做到以人为本,达到人人相亲相爱的和谐境界。现代人不仅要尽自己努力立足于社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起担当意识以及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大爱精神。

二、普及《论语》的途径

一般来说,学界对传统经典的解读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两种方法尽管殊途同归,但还是有各自着重点的。前者注重历史客观,寻根究底以求其本义;后者则倾向读者感知,重点在于个人阐释[4]。两种方法相互叠加,让儒学既保留了其本意,又能不断获得新鲜的血液,得以生生不息。社会要发展,人们非常注重思想和理论的价值转化与实际功效。因此,解读《论语》显然不能过分地倾向于细密繁复考据的前者,而应着眼于更具现实意义的后者。

运用市场手段整合重庆市数字出版资源。运用“同项相加,异项相融”的思路,一是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字教育出版运行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搭建统一的运行平台,实现平台一体化、账号共享,按量分利的方式运行,提升重庆市数字教育出版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鼓励重庆市有实力国有企业运用新机制进行跨行业整合,建设重庆数字出版产业集团,将现行散发中小企业数字出版资源进行整合,统筹规划,促进重庆市数字出版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强数字出版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市场中,需求和供应之间存在供需矛盾的问题。需方需求的是完整的自动控制体系,以满足自身制造工艺需要,而国内大多供应商提供的是各种标准化器件产品,不构成完整的控制体系,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企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国内外双重竞争压力,低水平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需求。

制度是一个方面,儒学的普及还离不开义理方面的通俗化阐释。《论语》普及的对象是大众,我们不能拘泥于晦涩难懂的章句,僵化死板的教科书模式,有的学者喜欢罗列生僻的字眼,从角落的典籍中搜寻最罕见的章句,故弄玄虚。对经典的解读不应停留在狭小的学术圈内,专业研究固然重要,但让《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走入寻常百姓家,做到经世致用更具社会价值。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宜采用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经典,才能让大众读懂,真正领悟其内涵,进而在生产、生活中不自觉地加以应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思想、任何理论都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结构,而一定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原文词义的条条框框。用宏观的文化视野来反思传统、解读《论语》,是我们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激烈交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通过对《论语》思想的挖掘及现实性研究,为解决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广泛社会效应。

当然,经典必须以学术性为原则,我们应避免因为一味迎合大众而流于“庸俗化”。通俗绝不等同于庸俗,绝不等同于信口开河、妄加曲解。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有着深刻的内涵。深刻是通俗的前提,只有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对《论语》所蕴含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体证,才能深入浅出,把一部经典讲的雅俗共赏。将高深难懂的经典恰如其分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正是儒学专家和学者的担当与使命。

(二) “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相结合

现代社会是开放多元的。面对西方文化和网络文化带来的冲击和震荡,我们没有可以逃避和害怕的,文化就是在交流与碰撞中得以发展和趋于完善。只有不断接受诘问与质疑,保持开放的胸襟,儒学才能充满无尽的活力,才能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只有做到兼容并包,儒学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邻近的日韩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尽管打开国门更早,价值观受西方影响更深刻,但他们各自的传统文化却没有丢失,反而继承和发展得相对更好。我们要知道,鉴于历史的渊源,他们的传统文化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了各自的特色,但都是以儒学伦理为出发点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而妄自菲薄,应时刻牢记自己的文化根基,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因开放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才能更好地做到收放自如。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总书记的这番话代表了新时期十三亿国人的心声,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大力弘扬,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去普及《论语》,发展儒学,创新优秀传统文化。

那天带你去看《海洋》,电影里有只海狮,在一片脏兮兮的海域穿梭游弋,彷徨而好奇地注视着身边的垃圾和超市里的手推车,我不禁难过起来。我想起了家乡的那片海。曾经,那里天蓝蓝,水盈盈,各色贝壳沿着波浪的弧线,点缀着洁白的沙滩。我的童年,都与那片海有关联。海边是连绵的椰子林,大片的马鞍藤盛开着美丽的紫色小花,一直由椰林蔓延到海边。小螃蟹横行沙滩,刚被发现,就会迅速消失在某个隐形的洞穴里。

《论语》回归到百姓生活,必将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其智慧将在社会、政治、伦理、惯例、文学、教育、经济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精神支撑并注入生命力与创造力。

制度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主动的引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强制手段将民间学说强行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在今天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可取的。今天党和国家大力弘扬儒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恰恰是在统筹大众需求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考虑适时制定出来的一项国策,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而非蛮力。

(三)《论语》与生活相结合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读《论语》的时候,除了能够从孔子的话语当中感受到他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外,充盈在字里行间的生活气息,也会随时扑面而来。细读《论语》,孔子便不再是端坐在大成殿上的神祇和古老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喜怒哀乐的真实人。他既可以因为弟子的懒惰大发雷霆,也可以因为自己被误解指天发誓;既可以为大夫的僭越行为愤愤不平,也可以与弟子沐浴沂河潇洒一回。时隔二千余年,我们依旧能够透过《论语》触摸到孔子的脉搏,窥见到他的真实生活,体味到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在对原典的阅读过程中,叙述的碎片被重新整合、拼接并逐渐还原出一个面貌清晰的智者形象。孔子像老师,又像长辈,或者朋友,他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其思想不再遥远。

(一)制度化与通俗化相结合

此阶段同初期研究形式类似,前期试图总结出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期更侧重于验证前期总结的途径是否有效。继续采用课堂观察、师生访谈、个例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

1982年,我和小熊一起考中学,小熊考了数学一百、语文九十一的成绩,当时重点中学分数线为一百九十二分。好在小熊多才多艺,凭特长可以加分,不过,手续自然是繁杂的,陈阿姨跑得几乎断气。等消息的时候,又见到熊老夫人,老夫人皱着眉头说了一番话。

三、展望

一个民族之所以是这个民族而非其他,靠的是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从东亚几国的成功来看,它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没有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自觉地去强化和改进,从而抵御住了全盘西化的风暴,实现了国家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或者说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韩国中央大学教授梁承武曾在公开发表的题为《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前景》一文中认为,中国儒学的复兴应该走制度化的道路,“即使有十分优秀的教师和良好的教材,要发挥教育的持续性和效用性,不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是不能维持课程的生命力的。只有通过正规学校教育里的编制课程,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他在文章中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阶段性地把包含最基本儒家传统文化的简单伦理道德编制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共同科目中,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教育效果。首先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实行这项制度,然后逐步地、阶段性地扩大到初中、高中和大学。”[5]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人们继续学习西方,但不再一味迷信西方。人们试图去寻找精神归宿,于是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重新认识自身文化与传统,传统文化自本世纪起开始全面复兴。从1840年西方坚船利炮响彻中华大地之时起,伴随着百年硝烟被抛弃和遗忘的传统文化逐渐回归社会。1978-2008年,全国各地共召开了204次儒学相关的学术会议。截至到2013年,省级以上与儒学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民间社会团体共有105家,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河南等27个省区。2004-2014年,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先后在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475所孔子学院。国学课堂、诵读班、礼仪班、文化体验游等在各地兴起,国学经典读本也开始作为选修课进入校园。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儒学的普及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往往流于形式,政府部门仍须制定更为系统和详细的方案。在此,我们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入教育机构,要在大中小学校园中按层次开展进行,真正把其精髓根植于青少年意识当中。

室内环境中VOCs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木材在室内,无论是木梁和柱材的实木形式,或作为工程产品人造板、地板或家具,都会排放VOCs。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我们相信,随着国人文化自信力和民族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程必将更好地推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沃土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中国人将如一股清泉沁入世界民族之林,让世人惊叹。

① 文中《论语》章节皆引自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2.

参考文献

[1] 奚望.源头与注脚——基于柏拉图的西方哲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21.

[2] 朱汉民.黎言·意·理——朱熹的《四书》诠释方法:语言——文献靖德[J].孔子研究,2004(5):77-78.

[3] 秦国杨.《论语·为政》篇的政治学意蕴[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33-36.

[4] 刘化兵.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本义辨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8(1):107-108.

[5] 梁承武.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发展与前景[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

 
宋赟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