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实证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高政治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政治认同是政治建设的重要范畴,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事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Where Wmonophenol, Wpine wood, Wacetic acid, Wsolid residue, Wtotalmonophenols are weights of monophenol, pine wood, acetic acid, solid residue and total monophenols, respectively.

包心鉴教授(2014)认为,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政治认同具体体现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制度认同、体制认同、理想认同、政策认同、宗教认同等[1]。陈纪、高永久(2009)认为,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不能仅停留在政治心理或政治文化层面上,还应关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民族政治体系、民族政治体系的运作,少数民族成员及其政治实践构成了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基本要素[2]。赵菁、廖健太、宋秉武(2015)认为,国家认同包含社会认同、民族认同、国家意识三个方面[3]。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CGSS2010的问卷设计,本文从政治信任、政治支持、社会认同三个层面分别选取指标,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进行测量分析。

目前有关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的实证研究较少,吴鲁平、刘涵慧、简臻锐(2015)对维、藏、蒙族青年政治制度认同进行了实证研究[4]。赵菁、廖健太、宋秉武(2015)对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的国家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3]。陈自强(2013)对贵州民族地区民众政治认同现状进行实证分析[5]。其他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从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建构机制[6]、西部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心理特征及对策[7]、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8]等方面进行研究;二是有关青年政治认同的研究,主要对农村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等群体的政治认同进行研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是对少数民族青年这一特定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其他非在校大学生青年的研究存在不足;另一方面是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不足。小样本的研究多,主要是立足于某校、某地的研究,存在抽样的代表性不够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将基于全国性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库(CGSS),以少数民族青年为对象,分析其政治认同的基本情况,与汉族相比其具有的特点,并就增强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现在,社会正处于一种“后买方时代”,在这种消费环境中,消费者的观念一定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从环保的角度看,很多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产品会被消费者拒绝,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自然没有需求。[3]企业在这一大背景下,想要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替换掉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升级整个产业链,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力求将手头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自身产品的影响力,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手段,积极引导消费者改变原有的消费习惯和模式,适应时代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

对上述问题选项按照相同方向分别赋值1、2、3、4、5,选项之间具有顺序性、等距性,可以将其视作连续变量,将问题小项进行加总平均,得到该项问题的分数;为增强数据直观性,可将五分制的得分转化为百分制,并据此判断其认同程度。将政治信任、政治服从、社会认同的分数加总并平均,得出政治认同指数,并能判断政治认同的高低,分数越高,表明政治认同度越高。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青年政治信任指数为4.1,转换为百分制为77.5%;政治服从指数为4.54,转换为百分制为88.5%;社会认同指数为3.39,转换为百分制为59.75%;政治认同指数均值为4,转换为百分制为75%,处于较高的认同水平。

政治社会化既是政治价值和理念的传播和代际传习,也是个体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的获得过程,是维系政治体系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青年政治社会化,对塑造国家共同价值、维系民族国家的统一尤为重要。

我家宝宝28周早产,一直住在医院的儿科重症监护室暖箱里,从前两天拍回来的照片上发现身上好多地方脱皮,刚看到“暖箱烤死婴儿”的事故,心里好害怕。不知道宝宝身上的脱皮是不是被暖箱烤的,太恐怖了。

选择的SPSS是医学上最权威的软件,版本是17.0。其中定量的则是用均数土标准差说明,如果数据的分布是正态的话,那么检验方法是选择t方法,否则的话就是采取非参数的方法。

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的高低,客观上受民族地区发展水平高低、发展成果共享程度的影响。要采取“发展型”政治认同路径,通过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青年地位的改善来提升民族青年的政治认同水平。

阿尔蒙德认为,服从性支持是指公民遵守合法的政治体系所制定的权威性政策,如服从法律和规章[10]11-12,它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选取对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遵守两个指标来衡量政治服从的程度:请问您的下列行为的发生程度如何?1、遵守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定;2、遵守法律法规。选项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遵守政策规定的比例高达93.1%,“经常、总是”遵守法律法规的比例高达95.4%,表明少数民族青年对政策和法律的遵从程度很高,即对政治体系的服从性支持程度很高,这大大降低了在少数民族青年中推行政策和法律的成本,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统一。

三、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的基本情况

(一)政治信任

政治信任指的是民众对于政治组织、政府机构、国家机关等的信任。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问卷调查,本文选取以下7个指标来衡量政治信任的程度:您对于下面这些机构的信任程度怎么样?1、中央政府;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中央媒体;4、法院及司法系统;5、公安部门;6、本地政府(农村指乡政府);7、地方媒体。选项为完全不可信、比较不可信、居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比较可信、完全可信5个等次。数据显示,少数民族青年对中央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媒体、法院及司法系统、公安部门、本地政府(农村指乡政府)和地方媒体,感到“比较可信”和“完全可信”的比例分别为87.2%、89%、79.3%、77.5%、75.9%、70.3%、66.4%;“完全不可信”和“比较不可信”的比例则分别为2.7%、3.7%、6.2%、7.4%、9.9%、14.4%、13.5%;“居于可信与不可信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0.1%、7.3%、14.5%、15.1%、14.2%、15.3%、11.1%。总体上看,少数民族青年对各级政治组织的政治信任较高,多数人认为政治组织是值得信任的,说明政治体系在少数民族中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但少数民族青年对不同级别政治组织的政治信任具有明显的差别,即对中央政治组织(中央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央媒体)信任度最高,对三者“比较可信”和“完全可信”比例的算术平均数为85.1%;对地方性政治组织(本地政府、地方媒体)的政治信任度较低,“比较可信”和“完全可信”比例的算术平均数为68.35%;对法院、司法等垂直管理系统的政治信任居中,“比较可信”和“完全可信”比例的算术平均数为76.7%。这一结果与吕书鹏等(2015)的发现相一致,即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显著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存在“差序政府信任”[9]

(二)政治支持

样本基本情况如下: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青年309人,参照组汉族青年2558人,占比分别为10.8%和89.2%,这一比例与全国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口比例比较接近。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青年309人中,基本情况如下:男性128人,占41.4%;女性181人,占58.6%。信仰宗教人数180人,占比58.3%;不信教人数129人,占比41.7%。群众、团员、党员比例分别为77.9%、15.6%和6.5%。小学及以下、初中(技校)、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分别为26.5%、40.1%、14.6%和18.8%。

(三)社会认同

对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在政治信任、社会认同和政治认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青年在上述三个方面均显著优于汉族青年;在政治支持方面,汉族和少数民族青年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这一结果与吴鲁平、刘涵慧、简臻锐(2015)发现维族青年在政治制度认同上高于新疆地区汉族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指数相对高于汉族青年,原因可能是其政治认同在整体上处于过渡型政治认同阶段,对政治制度、政体等抽象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水平较高,但对具体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政治认同水平较低[5]

(四)政治认同指数

本研究数据来源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数据库(CGSS2010),其调查采取多阶分层抽样,共抽取100个县级单位加5大都市,480个村/居委会,范围覆盖大陆各个省份,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既包含少数民族,也包含汉族,以汉族为参照,分析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的特点和区别。

(五)少数民族与汉族青年政治认同的差异比较

社会认同,即社会成员对社会分层、社会规范、主流社会价值观念等的认可程度。本文选取三个问题,分别从社会信任度、社会公平感、生活幸福感三个方面来衡量社会认同的程度:1、总的来说,您是否同意在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2、总的来说,您认为当今的社会是不是公平的?3、总的来说,您认为您的生活是否幸福?选项从否定到肯定分为5个等次: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无所谓同意不同意、比较同意、完全同意。针对“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信任的”,表示完全不同意、比较不同意、无所谓同意不同意、比较同意、完全同意的比例分别为7.8%、24%、9.7%、48.1%、10.4%,认为多数人值得信任的比例达58.5%,说明少数民族青年的社会信任度较高。对“您认为当今的社会是不是公平的”,表示完全不公平、比较不公平、居中、比较公平、完全公平的比例分别为9.7%、29.4%、17.5%、37.2%、6.1%,这说明,一方面在少数民族青年认知中,社会差距相对较大,公平度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对社会公平度持正面看法的人数(43.3%)超过持负面看法的人数(39.1%),这是值得肯定的积极现象。针对“您认为您的生活是否幸福”这一问题,表示很不幸福、比较不幸福、居于幸福与不幸福之间、比较幸福、完全幸福的比例分别为1.6%、8.4%、9.4%、62.8%、17.8%,“比较幸福”和“完全幸福”的比例合计超过八成,说明少数民族青年的幸福感总体比较高,对生活的现状比较满意。

 

1 少数民族与汉族青年政治认同的差异比较

  

民族N平均值(E)标准差t显著性政治信任汉族25293.790.75少数民族2974.070.76-5.970.04政治支持汉族25414.580.52少数民族3054.540.611.050.29社会认同汉族25533.320.68少数民族3083.390.72-1.580.04政治认同汉族25083.890.45少数民族2943.990.46-3.570.00

四、提升少数民族青年政治认同的路径思考

(一)采取“发展型”政治认同路径

(2)要经常检查与混凝土面接触的两层草袋,使之保持湿润,如果草袋干燥,则掀开上层薄膜和草袋浇水,然后将薄膜和草袋恢复原状。

1.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应立足于民族地区实际,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稳定发展。要抓住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调整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速度;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模式,更加注重“造血式”内生动力的培育;重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民族群众发展能力。要优先向民族地区布局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优化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2.确保民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应当实现均等化,保证民族地区、民族群众能享受到基本的发展成果。对不属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如优质高等教育、医疗资源等,应保证机会的公正开放。

(二)促进少数民族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

青年的年龄界定: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的年龄范围界定在14~35周岁;本文从研究实际出发,将青年的年龄限定在18~35周岁。

1.帮助少数民族青年融入政治体系。吸纳少数民族青年参与政治过程,如参加政治选举、投票、听证会等,熟悉了解政治知识和政治运转过程。发挥政治团体如党组织、共青团的政治教化作用,将党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向民族青年进行宣传、教化、灌输。寓教化于关怀中,关心民族青年成长发展,壮大各种助学奖学基金,建立见习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优越便利的条件。

2.强化少数民族青年对国家共同体的文化认同。语言和文字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要在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育,加大政策、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历史教育和地理教育,宣传国家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构建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空间地理边界意识,激发人们内心世界的集体记忆,培育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3.强化少数民族青年对国家共同体的心理认同。加强各民族间青年的交流,通过举办运动会、夏令营、交换生、民族结对等活动,加深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挖掘节日符号的心理意蕴,春节、中秋节等是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其蕴涵中华民族共同的集体心理记忆,要通过宣传节日起源、举办节日活动、设立法定假日等方式,不断强化塑造共同体的心理认同。

(三)加快少数民族青年社会融入

1.鼓励少数民族青年迁徙融合。制定促进民族青年流动的经济、就业、教育等政策,鼓励不同民族青年的流动和迁徙,特别要鼓励民族聚居区青年到内地就业生活,通过到内地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就业、务工等手段,促进少数民族间的融合。促进少数民族青年的社会流动,大力实施少数民族青年英才计划,在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公共部门岗位招聘等方面为少数民族青年设立专项计划和名额,畅通少数民族青年社会流动渠道。

3)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实用价值不大。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培训方没有事先对青年教师的需求进行调研,只是凭借培训教师的个人经历侃侃而谈,大都是一些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长篇大论;二是部分培训教师缺乏责任意识,把培训青年教师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不会潜心对培训内容进行精心准备。

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能促进封闭的传统政治认同模式向开放、理性、包容的现代政治认同模式加速转变。在融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制定倾斜性政策,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及城镇,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群,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综合运用利用生态移民、宅基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行政和经济手段,促进少数民族青年向城市集中居住,让少数民族青年在城市化进程中,既能获得城市户籍,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资本,增强抵御各种社会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包心鉴. 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J]. 决策与信息,2014(5):11-13.

[2] 陈纪,高永久.“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概念的内涵探讨[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1):52-57.

[3] 赵菁,廖健太,宋秉武.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村青年的国家认同现状研究——以合作市、夏河县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 2015(7):56-60.

[4] 吴鲁平,刘涵慧,简臻锐.维、藏、蒙族青年政治制度认同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5(3):12-19.

[5] 陈自强.西部多民族地区民众政治认同现状的实证分析——以贵州民族地区的调查数据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3(8):38-40.

[6] 王茂美. 村落社区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为例[D]. 上海:复旦大学, 2010.

[7] 马克林, 邓美. 西部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心理探析[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09(6):5-10.

[8] 张英魁. 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各自逻辑、内在张力与群际团结的实现策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6, 37(11):43-49.

[9] 吕书鹏, 肖唐镖. 政府评价层级差异与差序政府信任——基于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5(1):29-38.

[10]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杨荣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