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国家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推动了全国高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依然面临着众多问题,如专业教育与创业创业教育融合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专利是驱动创新的重要手段,以专利创新教育改革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操作性强。A大学以专利创新教育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专利创新教育改革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专利创新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专利创新

专利具有“三性”特征,即创造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专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大多数高职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创新,包括什么才是创新,同时对专利的认识也不足,这就需要把专利与创新连接起来,通过开展专利教育来促进创新教育。高职学生经过专利挖掘、设计、制作、编撰、申请等一些列过程,最终获得一本专利证书,这是对学生很大的鼓励,可激发他们的专利创新意识,结合指导教师对专利与市场的分析,将专利创新价值与社会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可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A大学一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专业学习期间喜欢钻研各类模具零部件结构,经教师的指导通过申请专利的过程,激发了他的专利创新兴趣,在校期间就申请了3个实用新型专利,然后通过参加校内创业模拟实训,以专利为基础在校内大学生孵化基地进行创业,毕业后他成功创办了安徽德米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还带动了学校其他大学生创业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样,该院一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型新专利,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芜湖市创业大赛冠军、芜湖市经济人物暨芜湖市创业富民先进典型、安徽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并获得芜湖市政府奖励科技型创业扶持资金20万元,毕业后成功创办芜湖巨能百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专利创新教育典型的引领下,该院49个孵化成功的项目已走出校门,9个项目进驻芜湖市青年创业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等创业园区,107个入驻项目累计带动应届毕业生实习或就业近千余人。

目前我国仍在完善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体系。整个社会对于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意识和规范都亟待提升。大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辅导时,需要考虑个人的隐私性,采取一对一的朋辈心理辅导。可由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问题答疑,帮助其产生抗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可开通朋辈心理热线方式,不见面即实现心理释压;也可通过网络开通心理辅导,将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总结答疑,大学生可以随时访问网站进行心理疏导,还可以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留言,通过私信交流通道完成心理问题解疑。

高职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专利创新意识培养渠道

构建以第一课堂为主渠道、第二课堂为有效补充的多种教育渠道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首先,第一课堂要针对学生对专利理解不全面、专利申请流程不清楚以及如何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尊重他人的专利等知识缺乏的现状,制定专利教育与教学计划,把专利基础知识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体系。其次,把专利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专利知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习生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时时刻刻感受到专利的影响与熏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科技兴趣和专利意识也就慢慢的培养出来。再次,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模范标杆和领路人作用,将专业相近或兴趣相同的高、中、低年级学生组成科技课题小组或科研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形成传帮带体制,实现合作团队效应。

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分税制问题,再有一个就是中央与地方的职能究竟该怎么样进行定位?我们经常讲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做多少事拿多少钱”,这应该是合理的。但是现在存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划分不甚清晰,事权和财权划分不合理,以及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不规范的问题。很多转移支付都是专项转移支付而不是一般性的,不是根据这个特定地区的财政经济、公共事业的发展差异来进行公共事业的均等化方式来分配的。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课程以中小企业外贸业务员岗位为依托,从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形成适应多种外贸职业岗位的国际贸易通识知识和能力模块,在工作任务驱动下开展项目单元教学。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岗位认知为主导,在岗位驱动下从“职业人”的角度进行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任务应根据专业不同、岗位不同进行内容的微调,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发展的需求。

图1中,在三年制高职教育过程中开设不间断的发明创造类课程,大一期间是以专利意识教育和专利常识教育为主,若在第一课堂中无法单独开设此类课程,建议在一些专业基础性课程中融入进去,例如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此类课程中以各种机械设计类专利为案例开展教学。大二期间开展专利材料撰写教育、专利申请实战教育,介绍专利法、著作权法、中国专利公报、世界专利索引等内容,部分课程也可以延续到大三期间,可见,专利创新素质教育在大二期间是最为关键的,不一定都通过第一课堂方式开展,可以利用第一课堂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或者第二课堂、专家讲座、报告、实践模拟等方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利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发展的可行途径。A大学就以专利创新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构建了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

根据时代要求,针对90后学生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首先,聘请校外专业机构的专家讲解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并让学生进行现场咨询,当场解决内心疑问,使专家咨询与典型案例教育有机结合。其次,结合地方政府开展相关赛事,如组织开展好“芜湖市大学生专利创新大赛”,发挥好大赛的重要载体功能,加强大学生专利意识教育的实施平台建设。三是组织好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以社团凝聚力量,引导教育学生,例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大学生发明协会等,以组织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社团组织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行CPT1周内,CPT前1 h(T1)、CPT开始初期1 h(T2)、CPT结束后1 h(T3)这3个时间节点患者的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2)及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观察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BP)。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尝试启发式和研究型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情境,培养发散性思维,及时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想法转化为专利发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对学生思维的改变具有很大帮助,在专利创新教育中,TRIZ创新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掌握TRIZ理论中问题识别、问题解决和概念验证的三大步骤,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有效提高专利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其他领域教育质量提高有很多裨益。

(三)构建专利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利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比如开设“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专利申请实务”“专利发明方法”等相关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利用各类实训室、校企合作单位、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平台,创造实践教学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专利创作意愿。专利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在第二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利用各类实训室、校企合作工作站、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平台,创造实践教学活动机会,激发学生的专利创作意愿。例如,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在第一课堂《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中融入专利创新教育,指导学生完成了多项专利申请,通过第二课堂平台,教师继续带领学生将纸上的设计专利变成现实中的产品,并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挑战杯、互联网+、发明杯等各类赛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专利创新意识。

  

图1 专利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四)以赛促创的途径

专利创新在职业教育中的发展相对较慢,专利创新教学师资严重短缺。高职院校在挖掘校内专业教师潜力,将专利发明方法和申请途径融入教学及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力度薄弱,忽视专利创新素质教育。同时,不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乏一定的远见。

高职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一)专利创新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技能竞赛是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之一,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西路科技学术竞赛和专门为高职学生设立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平台。这些高级别的国内赛事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平台,在开展专利创新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好这些竞赛实践平台,通过大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例如,A大学有近3000名学生参加了院级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共有200余人次获得各类奖励,尤其在近几年专利创新创业方面,与一家咨询机构联合发布了中国大学有效专利排行榜500强榜单,截至 2017 年 6月,该院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项,有效专利量居全国高职院校第5位,安徽省高职院校第1位;2014年在第九届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该院获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安徽省级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2个金奖、6个银奖和21个铜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1个;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荣获1枚银奖;定期举办的专利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经营等培训累计培训学生达10690人次,由此可见,该院在专利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第一课堂中建立专利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设“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专利申请实务”“专利发明方法”等相关课程,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利的相关知识。在一些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专利知识融入到课程中,比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撰写针对某领域或产品的专利综述,了解该领域的科技前沿,为创新创业教育打下基础。在课程中引入专利案例的教学,向学生阐述发明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A大学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在《数控加工工艺》课程中融入了专利创新教育,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并在课程设计大作业中,以专利申请为主线,让学生设计各种工装夹具,并将这些设计作品申报成专利,近几年来该教师通过第一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了近20项各类装置的专利申请,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的建议:一是在学校内部选聘专利教育师资,充分挖掘校内专业教师的潜力,选聘3~4名专利教育技能强、创新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将专利发明方法和申请途径融入到教学与研究中,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二是依托辅导员工作平台,培养专利创新辅导员团队,择优聘用具有专利基础知识、愿意奉献的学工辅导员成为专利教育的师资,如组建3~4个专利创新辅导员团队,充分发挥科技类社团和专利创新相关选修课程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对专利发明的兴趣。三是从专利代理机构聘请精通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师资,作专利专题报告,每次由学生处组织100名左右的学生参与活动。每学期选派内部教师去专利代理机构挂职,提高整个专利教育工作队伍的实战水平。

(二)专利创新教育缺乏激励措施及建议

专利创新教育本身具有内部激励性,但很多高校对外部激励措施缺乏,比如专利教育获得的成果如何对接专业课程相应的学分,师生取得的成果能否在物质方面予以奖励等,相应的配套制度也缺少。

针对缺乏激励措施方面,建议逐步实现学分制人才培养,对于积极能够获取专利的学生给予一定范围内的学分互认,并在学期的综合测评中给予一定的积分点,包括在党员发展、优秀学生干部评比中给予优先考虑。修订专利创新相关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比如A大学通过修订《A大学专利管理办法》《A大学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A大学大学生课外学术素质拓展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制定有关师生激励制度,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提高了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实现了从教师发明到教师指导学生创造的转变。

开展大学生专利创新教育应注意的误区

开展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注意以下3方面误区:首先,专利证书不是最终的专利创新教育成果。在开展专利创新教育过程中不能把获取专利证书作为成果标志,为了专利申请成功而利用外界一些违法的专利代理等渠道,这是一种学术不道德行为,应当予以打击和杜绝,决不能带入到专利创新教育中。其次,不能脱节专业教育开展专利申请。一些教师为了获得某些奖励或荣誉等目的,完全偏离了专业教育来开展专利申请,比如电气工程类的教师指导学生申请生物化学专利,经贸管理类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机械设计专利等,这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加以引导,避免偏离原有专业的专利创新教育本质。最后,不要以金钱来衡量专利成果转化。专利成果转化是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指标,在开展专利创新教育过程中,专利成果转化应体现在专利申请的教育过程、技能竞赛、创业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以专利所承载的教育价值为导向来衡量专利成果转化情况。比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融入专利案例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开展专利创新、利用专利成果开展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来发现其市场价值等。

参考文献

[1]马致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Z大学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4):122-125.

[2]海 涛,王 钧,廖炜斌,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 : 166-169.

[3]邵培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专利制度回应[J].知识产权,2014(3) : 85-89.

[4]段丽华,刘 艺.基于“专业+”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28):23-27.

[5]李金华.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14.

 
张国政,王晨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