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考察*

更新时间:2009-03-28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两种高度相关的句式,早有学者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变换关系和变换条件,如邵敬敏指出祈使语气的“把”字句不能变换成“被”字句;[1](P229)黄伯荣、廖序东指出“把”字句表示积极的处置,“被”字句多半表示不如意、不希望的遭遇,不符合这种语义要求的句子不能变换;[2](P133)张伯江将“被”字句和“把”字句句式语义上的差异概括为“直接受影响与间接受影响、直接使因与间接使因”之间的差别,解释了一些“把”字句不能变换为“被”字句的原因;[3](P519-524)詹卫东从“把”字句的句式内部因素和外部使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规则*詹卫东的研究详见《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规则》,http://wenku.baidu.com/view/54d5a218650e52ea5518989e.html。

前人研究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把”字句内部语义类型多样,主语和“把”后宾语语义角色丰富,仍有不少无法变换的“把”字句没有得到解释。有鉴于此,我们以不同语义类型的“把”字句为纲,*学界有不少学者将“把”字句的语义归纳为“处置”或“致使”中的一种,但无论是“处置”还是“致使”,都无法囊括所有的“把”字句。因此我们采用吕必松的观点,根据“把”字短语的不同含义,将“把”字句分为三种类型:处置式、对待式和致使式。下文关于“把”字句的变换受制因素考察,也按这三种类型进行。文中例句大部分来自于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也有的来自前人文献,为节省篇幅,不再一一说明。详见:吕必松. “把”字短语、“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J].汉语学习,2010(5):76-82. 采取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变换分析理论,依次寻找处置类“把”字句、对待类“把”字句、致使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不同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制约“把”字句变换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NLR和LMR在流感病毒感染中,可能主要参与了一个促进机体炎症反应和抗病毒反应的平衡状态,在运用这些指标作为诊断预测指标时,要结合流行病史和综合情况,以免过度使用和产生不必要的治疗。虽然PLR作为许多疾病诊断和预后的一个判断指标,从本研究来看,OR和1很接近,在流感病毒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对于NLR和LMR的研究或许给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带来新思路。

一、处置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

吕必松将处置“把”字句的语义结构总结为:“施动者有意对受动者做什么(未然)或做了什么(已然),使受动者怎么样(未然)或怎么样了(已然)”。[4](P76-82)这类“把”字句中,动词一般是具有处置性的及物动词,处置的结果一般是通过补语表示出来。它们变换为“被”字句时的制约因素如下:

()处置结果制约变换

1.处置结果未明确

例1a:你把桌布洗一洗。

例1b:*桌布被你洗一洗。

例2a:我们下午把这件事情讨论讨论。

例2b:*这件事情下午被我们讨论讨论。

例3a:老陈把膝盖一拍,……

例3b:*膝盖被老李一拍,……

例4a:他把头发一扬,……

例4b:?头发被他一扬,……

例1、例2的谓语部分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例3、例4的谓语部分是“一+动词”的形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都有处置性,且有一定的处置结果,但这个结果在本小句中并没有明确地表示出来,所以它们都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例24c:*自己的一生被恩格斯无私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处置结果未明确,还有一种情况,是谓语中心词由疑问代词“怎样”“怎么样”充当。这类“把”字句中,宾语以人称代词“我、你、他”为主,偶尔可是表示人或具体事物的名词性词语。

例5:刘邦自知有失检点,也没把周昌怎么样。

周家喜是下车湾资历最老的渔民之一,祖祖辈辈都靠打渔为生。周家喜等207户专业渔民从此失了业,离开这片赖以生存的水域,他有些不舍,也曾想过从事其他工作,但最终还是放不下这湾清水。

例6:我早已不记得礼拜仪式之后,妈妈把那顶帽子怎么样了。

疑问代词“怎样”“怎么样”充当谓语中心词的“把”字句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在CCL语料库中,笔者发现了54个“怎样”作“把”字句谓语中心的实例,153个“怎么样”作“把”字句谓语中心的实例,却没有发现一个“怎样”“怎么样”充当“被”字句谓语中心的实例,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疑问代词做谓语中心的“把”字句确实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例7a:“我不要许可证,他(物价局)能把我怎样?”

例7b:*“我不要许可证,(我)能被他(物价局)怎样?”

例8a:惟有麻皮金荣笃悠悠呆在上海,日本人和汪精卫又能把他怎么样呢?

例8b:*惟有麻皮金荣笃悠悠呆在上海,他又能被日本人和汪精卫怎么样呢?

河南尉氏县及商丘、周口一带流传的一则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把腊八节食粥习俗与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结合起来,由此把腊八食粥俗的起源推至春秋时代,与史书记载相差甚远。传说孔子带领72门徒周游列国。这天,他们来到陈蔡坡被困到弦歌台,师徒疲惫不堪,人无食充饥,马无草喂养。孔子思虑再三,嘱子路和冉求到西山找范丹老祖借点粮草。二人走了几天,在一座山神庙里,见到一位老人。老人蓬头垢面,破衣烂衫,脚踏藤条捆绑的烂鞋,庙内空空荡荡。两人上前询问,果然是范丹老祖。老祖看过孔子的信,上下打量子路和冉求,冷冷地说道:“看你老夫子的脸面,我出道题,若答得出,就借给你们粮草,若答不出,就啥也别想。”

2.处置结果未然或被否定

例16d:一个小孩被她抱在怀里,另一个小孩被她背在背上。

例9a:你把桌子搬走。

例9b:*桌子被你搬走。

例10a:你快把碗里的饭吃掉!

例10b:*碗里的饭快被你吃掉!

例11a:他没把事情讲清楚。

吊脚楼依山傍水,吸收青山绿水之精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营造出“天人合一”的奇特场景,也反映出土家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吊脚楼的堂屋在中间,左右两边分别用于做饭和居住,当地人称之为“饶间”,呈均衡对称特点。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单体互搭成连排,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远观吊脚楼飞檐翘角,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形式多样、造型优美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例11b:*事情没被他讲清楚。

例23a:我把自己打扮得太儒雅得体了。

例12b:我(并)没被他们遣送回原籍。

“两票制”的执行,使药品的供应链更为简化,以往常见的底价代理、层层加价分销的模式逐渐退出供应链主流,而药品出厂价接近中标价格的高开自营和高开代理模式将占居市场的主导地位,个别专营或兼营“过票”的药品批发企业,丧失了原有的商业价值。同时,“两票制”与“营改增”和药监部门“飞行检查”多管齐下,有力地打击了“挂靠”、“走票”等违法行为,“过票”企业必将被市场淘汰[3,4]。

例13a:中国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

例13b:*问题和矛盾不被中国转嫁给别国。

例14a:如果他不把这些收入带进英国,他可以不用向英国交纳一分钱的税。

例14b:如果这些收入不被他带进英国,他可以不用向英国交纳一分钱的税。

例9、例10是祈使句,祈使句中的结果是未然的;“被”字句要求主语在“被”后宾语的影响下,发生某种变化或产生某种结果,这种变化或结果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已然性的。祈使句中未然性的结果与已然性相互矛盾,因此,这类“把”字句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否定式“把”字句的变换比较复杂,能否变换成“被”字句,要受到否定词、动词、处置对象的类型、处置状态、语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如果动作实施以后,处置对象的状态变化不明显,则变换受限。例11中的“事情”有没有“讲清楚”,例13的“问题和矛盾”有没有被“转嫁给别国”,对“事情”“问题和矛盾”本身并不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不能变换为“被”字句。而例12、例14能够变换,是因为例12的“遣送”能对“我”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例14否定“把”字句处于假设复句的语境之中。

()处置对象制约变换

1.处置对象无定

例15a:她把一个口哨放在嘴里。

例15b:?一个口哨被她放在嘴里。

例16a:她把一个小孩撞伤了。

推荐理由:本书首次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诸领域,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画卷。全书内容生动鲜活、大气磅礴,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可读性,是直面当下、讴歌时代、宣传改革开放的一部重大现实题材力作。

例16b:一个小孩被她撞伤了。

例17a:他们把一个14岁的女孩子拒之门外。

例17b:一个14岁的女孩子被他们拒之门外。

例18a:他把一个好好的闹钟拆得七零八落。

例18b:一个好好的闹钟被他拆得七零八落。

其次,新教育人在积极探索阅读理论的同时,自觉地开展了许多阅读的实践与行动,为推进中国的书香校园建设和书香社会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19a:宋庆龄把一个剥了皮的橘子递给宋子文。

例19b:?一个剥了皮的橘子被宋庆龄递给宋子文。

例20a:徐志摩把一个小箱子交给了凌叔华。

例20b:?一个小箱子被徐志摩交给了凌叔华。

例22a: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把门框贴上大红对联。

例20c:一个雕刻有精美花纹的小箱子被徐志摩交给了凌叔华。

上述“把”字句中的处置对象均以无定形式出现,有的是简单的“一+量+名”的形式,有的名词前面出现了描述性的定语,变换为“被”字句以后,无定形式出现在主语位置上,成为无定主语句。无定主语句是一种没有话题的句子,它常作为一个整体来回答“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之类的问题,整个小句都是新信息。徐烈炯指出无定主语句的可接受度与句子提供的信息量有关,增加信息量可以提高句子的可接受度。[5](P182)当“把”字句处置对象为无定形式时,变换后的“被”字句能否成立,与该句中新信息量的有无和多少有关。例15b和例16b的主语形式相同,但后者可接受度高于前者,原因在于“口哨被放在嘴里”是生活里的普通事件,“小孩被撞伤”是非普通事件,信息量较大,更能引起交际双方的关注。又如:

例16c:?一个小孩被她抱在怀里。

与欧美高校相比较,我国药学生宣誓仪式尚未普及。国内较早举行的高校有西安医科大学(现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1993年该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举行宣誓仪式,校长为毕业生授予学士帽并颁发学位证书后,系主任带领毕业生庄严宣誓,誓言强调为了祖国药学事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而奋斗的决心。学生普遍反映毕业生宣誓是毕业教育的极佳方式,给他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深刻记忆,鞭策他们在药学生涯中执着追求,不断进取[10]。

例16c“小孩被抱在怀里”也是普通事件,新信息量不足,其接受程度也低于例16b,而例16d通过增加一个平行的小句来增加信息量,句子可接受度就比较高。

较为常见的增加信息量的方法是在名词前添加修饰语,使名词向有定的方向转化。例17b、例18b都是合法的句子,例20c增加了修饰语,可接受度远高于例20b。

例23b:*我被自己打扮得太儒雅得体了。

2.处置对象和处置者具有领属关系

例21a:泰斯把双脚放在黑色的水晶圆圈上。

例21b:?双脚被泰斯放在黑色的水晶圆圈上。

(3)三个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同研发强度与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中西部的影响大于东部,研发投入在东部的生产总值中占据较大分量,中部与西部的研发投入强度低于东部。因此,高度研发强度导致东部对国际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最低。

例22b:*过春节时,门框都被家家户户贴上大红对联。

3.处置对象中含有反身代词“自己”

例12a:他们(并)没把我遣送回原籍。

需要注意的是,“被”字句体现的不如意色彩、不可预料性可以增加无定形式充当主语的“被”字句的可接受度。例16b、例17b、例18b均表现出一定的“不如意性”,例19b的主语中虽包含了描述性定语,但整个句子表示的是一个中性的事件,因此可接受度也不高。此外,当受事出现在主语位置上而不会被误认为是施事时,常采用受事主语句的形式,这也是实际语料中以无定形式充当主语的“被”字句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例23c:*自己被我打扮得太儒雅得体了。

例24a:恩格斯无私地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例24b:*恩格斯的一生被自己无私地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福斯特在《印度之行》这部小说中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增强了小说的意蕴,并且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印度和英国的文化冲突与矛盾。虽然身为英国人,但福斯特却始终站在印度人民的角度抨击英国殖民主义者,用东方话语来剔除文化霸权和文化沙文主义,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通。

以上两类“把”字句在变换时受限,是因为“被”字句强调的结果对主语来说,多是被动的、不可预料的,但由整体的动作导致其部分发生的变化、由自身的行为导致自身的改变等,很难说是被动和不可预料的,因此不能变换。

有些疫苗,例如甲肝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国产的是减毒活疫苗,是活的病毒,而进口的是灭活疫苗,是死的病毒。中国已经没有自然感染的小儿麻痹症了,反而是有因为服用糖丸引起的小儿麻痹症,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也要注意。

()次要成分语义指向制约变换

1.状语的语义指向制约变换

“把”字句带有表示主观意愿的、指向主语的能愿动词时,一般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例25a:他想把指导员赶出部队。

到了单位,领导吩咐要出门办事,但是这天单位的车都出去了,只好向同事借车。这同事平时大大咧咧,很好说话,也肯帮助人,但等冯一余借车的时候,他的脸色就犹豫起来,拿钥匙给冯一余的时候,是十分不情愿的样子,说,这是我的车哦。语气是加重了的。冯一余想,难道我不知道这是你的车?

例25b: ?指导员想被他赶出部队。

例25c:*指导员被他想赶出部队。

Section 2: Experimental setup of the laser fabrication system (Fig. S1)

例26a:我们必须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动力。

例26b:*竞争压力必须被我们转化为动力。

例26c:*竞争压力被我们必须转化为动力。

“被”字句中状语虽然有“被”前和谓语动词之前两个位置,但一般要求能愿动词置于“被”字之前。例25b“想”语义指向为“他”,改变了原意,不是合格的变换。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例25c、例26c也都不能成立。

在句子中出现多个状语时,变换受状语语义指向制约的倾向表现得更为明显。

例27a:金秀仍然把菜往碟里拨。

例27b:*菜仍然被金秀往碟里拨。

例27c:*菜被金秀仍然往碟里拨。

例28a:海流会把我们远远地向东方送去。

例28b:*我们会被海流远远地向东方送去。

例28c:*我们被海流会远远地向东方送去。

2.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制约变换

“把”字句中的结果补语,语义可以指向主语,也可以指向“把”后宾语。由于“被”字句主要是凸显主语(原“把”后宾语)所受到的影响,所以,当结果补语是指向“被”后宾语的时候,变换不成立。例如:

例29a:他把这首歌学会了。

例29b:*这首歌被他学会了。

例30a:小王把那本专业书读懂了。

例30b:*那本专业书被小王读懂了。

二、对待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

对待“把”字句的语义结构为“施动者对受动者怎么样,受动者或施动者自己因此而怎么样(未然)或怎么样了(已然)”。[4](P76-82)这类“把”字句根据受影响的是受动者还是施动者,又分为两个小类:一类谓语部分为“V+为/成+宾语”的形式,宾语是等同宾语,施动者以某种方式对待受动者,受动者因此而怎么样,“怎么样”在句子中实现为宾语;另一类谓语部分为“爱/恨”类心理动词带程度补语的述补结构,表示施动者以某种方式对待受动者,施动者因此怎么样。两类对待“把”字句在变换为“被”字句时表现不同。

()受动者受影响的对待类字句

这类“把”字句基本都可以自由地变换为“被”字句,即使句中有“不”“没”等否定副词也不影响。

例31a:欧洲人把银河称为“牛奶色道路”。

例31b:银河被欧洲人称为“牛奶色道路”。

例32a:古今中外,人们往往不把蝉看作害虫。

例32b:古今中外,蝉往往不被人们看作害虫。

例33a:希特勒没把这乐曲定为“样板”。

例33b:这乐曲没被希特勒定为“样板”。

这类“把”字句中,受动者因施动者而发生的变化,不是客观实际中受动者真正发生了变化,而是在施动者的主观认识中发生了变化,因此,它可以被否定,能够变换为“被”动句。但如果句中出现表示施动者主观意愿的能愿动词,说明这是一种未然的变化时,变换受到限制。例如:

例34a:队里想把他作为秘密武器。

例34b:?他想被队里作为秘密武器。

例34c:*他被队里想作为秘密武器。

例35a:他们要把这网站变成最稳定也最安全的购物场所。

例35b:?这网站要被他们变成最稳定也最安全的购物场所。

例35c:*这网站被他们要变成最稳定也最安全的购物场所。

变换以后,例34b“想”的语义由指向“队里”变为指向“他”,例35b的“要”由原来的表示“意愿”变为表示“可能”,因此,都不能算是合格的变换。

()施动者受影响的对待类字句

这类“把”字句数量很少,谓语中心词主要是“爱”“恨”等表示情绪的心理动词。它们在变换为“被”字句时受到限制。

例36a:(听说)宫本把你恨死了。

例36b:*(听说)你被宫本恨死了。

例37a:老太婆把她爱得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例37b:*她被老太婆爱得像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

“爱、恨”类心理动词表示的心理活动一般只能对自身发生影响,很难及于他人,对“爱、恨”的对象本身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与“被”字句强调受动者受到被动的、不可预料的影响的要求相矛盾,因此不能变换。

三、致使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

一般认为,致使“把”字句是处置“把”字句功能扩展的结果。它和常规处置“把”字句有一系列的差异:

第一,处置“把”字句一般表示的是有生命者通过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使受动者产生某种变化或受到什么影响,致使“把”字句一般表示的是无生命者通过无意的行为,使包括受动者在内的相关对象处于某种状态* 吕必松把表示有生施动者无意行为的“把”字句如“他把钱包丢了”“那个小孩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等也看作致使“把”字句,我们认为这种“把”字句可以归入无意识的处置“把”字句中,因此不看作致使“把”字句,下文也不进行讨论。详见:吕必松. “把”字短语、“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J].汉语学习,2010(5):76-82.

第二,处置“把”字句的主语一般是施事,“把”后宾语一般是受事,而致使“把”字句的主语和宾语虽具有多样性,但施事多出现于“把”后宾语的位置,却不会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第三,处置“把”字句的谓语中心词多是含有“处置”义的及物性的动作动词,致使“把”字句的谓语中心除是及物性的动作动词以外,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

郭燕妮认为致使“把”字句中谓语动词的不及物性决定了谓语动词不能对事物产生支配作用,从而使得致使义“把”字句不能变换为相应的“被”字句。[6](P89-94)但致使“把”字句中谓语动词也可以是及物性的动作动词,它们能不能变换为“被”字句不是受句中动词及物性的制约,而是另有原因。下面我们根据谓语中心的形式把致使“把”字句分为3种类型,依次讨论它们与“被”字句的变换关系。

()谓语中心为“V+

这类致使“把”字句谓语部分为“光杆动词+了”,主语常常缺省,“把”后宾语是施事或主事,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其后偶有补语成分共现。

例38:偏又把凤丫头病了。

例39:把个犯人跑了。

徐丹曾指出:“这种‘把’字句往往局限于例如‘病、死、跑’等一些不及物动词,在解放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当中并不常见,……新例句很少。”[7](P126)这种致使“把”字句不能变换为“被”字句。

()谓语中心为“V/A+

这类致使“把”字句的谓语部分为“动词+补语”或“形容词+补语”形式。其中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例40),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例41),主语和“把”后宾语语义类型不一,如例40、例41。谓语中心词为形容词时,主语多为原因,“把”后宾语为感事,如例42~例45。

例40a:巧克力把我的牙吃坏了。(主语为受事,“把”后宾语为工具)

例40b:*我的牙被巧克力吃坏了。

例41a:八百米把他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主语为方式,“把”后宾语为施事)

例41b:*他们被八百米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例42a:这几个月把他累坏了。(主语为时间,“把”后宾语为感事)

例42b:*他被这几个月累坏了。

例43a:那事儿把他急哭了。(主语为原因,“把”后宾语为感事)

例43b:?他被那事儿急哭了。

例44a:奥运会后的各种活动把刘翔累坏了。(主语为原因,“把”后宾语为感事)

例44b:刘翔被奥运会后的各种活动累坏了。

例45a:这件事把她高兴得手舞足蹈。(主语为原因,“把”后宾语为感事)

例45b:*她被这件事高兴得手舞足蹈。

张伯江指出,“被”字句的宾语一般要求是直接使因,间接使因受到限制。[3](P519-524)因此,上述致使“把”字句顺利能否变换为“被”字句,与主语是否是致使事件的直接使因关系密切。

张斌指出,“巧克力把我的牙吃坏了”一类的“把”字句的主语实际上是一个隐含动作的是事件。[8](P409)其中隐含的动作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即“吃巧克力把我的牙吃坏了”“跑八百米把他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施事进行的动作才是“牙坏”“上气不接下气”的直接使因,孤立的事物“巧克力”“八百米”等最多只能看成间接使因。例42“这几个月”不是“他累坏”的直接使因,“这几个月”中承担的工作才是。例43、例44的“那事儿”“奥运会后的各种活动”是“他急哭”“刘翔累坏”的直接使因,所以可以变换为“被”字句。例45“这件事”虽然也是“高兴”的直接使因,但却不能变换为“被”字句,可能是因为反映的概念内容与“被”字句表示不如意的语义倾向互相矛盾。

()谓语中心为“V+

这类致使“把”字句的谓语部分为“动词+补语”,动词是及物动词,“把”后宾语是受事,主语语义类型多样,但不能是有生命力的施事,因为主语如果是有生命力的施事,就变成了处置“把”字句。例如:

例46:电话铃把我们吵醒了* 表面上看,例40和例46形式相同,但句中受事的位置有很大差异。例40中,受事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例46中,受事出现在“把”后宾语位置上。例40中的“巧克力”是“牙坏”的间接使因,其前可加谓语动词,例46中的“电话铃”是“我们醒”的直接使因,其前不可加谓语动词。

例47:他们把我们吵醒了。

例46、例47的“把”后宾语“我们”都是“吵”的受事,但主语分别是“吵”的工具和施事,“电话铃”是无生命的,不能发出有意识的“吵”的行为,“我们醒”是无意的结果,只能是致使“把”字句;而“他们”是有生命的,可以自主控制“吵”的行为,“我们醒”是 “他们吵”带来的结果,所以应看作一般的处置“把”字句。

类似于例46的致使类“把”字句同第二类致使“把”字句一样,变换为“被”字句要受相同条件的制约,主要是看“把”字句的主语表示的是致使事件的直接使因还是间接使因。

例48a:这数字把荣宗敬吓了一大跳。

例48b:荣宗敬被这数字吓了一大跳。

例49a:困难没有把他们吓到。

例49b: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到。

例50a:警报传到东京,把宋徽宗吓昏了。

例50b: *宋徽宗被警报传到东京吓昏了。

例48、例49的“这数字”“困难”均是直接使因,所以可以变换为“被”字句,且不受否定词的约束;例50“吓昏宋徽宗”的是“警报”,而不是“警报传到东京”这一事件本身,事件本身只能算是间接使因,因此,例50a不能变换为“被”字句;当事件固化为“传到东京的警报”这一事物以后,成为“吓错宋徽宗”的直接使因,就可以变换为“被”字句。如:

例51a:传到东京的警报把宋徽宗吓昏了。

例51b:宋徽宗被传到东京的警报吓昏了。

综上可知,致使类“把”字句中,只有当主语是直接使因,且整句表示不如意的事件时,才能变换为“被”字句。

四、结论和余论

上文我们分析了处置类“把”字句、对待类“把”字句、致使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时的制约因素,总结如下:

处置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时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于处置结果、处置对象和次要成分的语义指向等三个方面。处置结果未明确、被否定或是未然的结果时,变换受限;处置对象无定,和主语具有领属关系或含反身代词“自己”时,变换受限;次要成分状语和补语的语义均指向施事主语时,变换受限。

对待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时的制约因素有两种:受影响者为施动者,变换受限;受影响者为受动者时,句中不能出现语义指向为施动者的能愿动词。

致使类“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制约因素来自于使因类型和句式语义内容:“把”字句的主语不是事件的直接使因,变换受限;“把”字句表示如意的事件,变换受限。

上面是从“把”字句的角度考察“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条件限制,实际上也可以从“被”字句的语义要求回溯“把”字句变换为“被”字句的限制因素。“被”字句(“B+被+A+V+其他成分”)表达的句式语义是由于A施行V,致使B发生某种变化,受到某种影响或产生某种结果。由具体“把”字句变换而来的“被”字句在语义上必须与“被”字句的整体句式语义协调一致,才是合法的句子。这个一致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表现出结果性。“把”字句凸显的是动作行为所影响的对象,其影响结果以出现为常见,但也可以不出现。但“被”字句凸显的是某个事物受到出乎意料的影响,所以其影响结果一定要在句子中体现出来。如果处置类“把”字句中的影响结果没有实现为相关句法成分,变换就会受限。

其次,结果的语义必须指向B。仅仅有结果是不够的,这个结果还必须是B的结果,如果表示结果的句法成分其语义指向成分为A,变换就会受限。

第三,B出现某种结果与A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如果谓语中心词是动词,B出现某种结果应是因A发出动作V造成的;若A不能发出动作V,则变换不成立。如果谓语中心词是形容词,本身就表示B的结果,那么A应是B出现该结果的直接原因。如果不是直接原因,则变换受限。

最后,该结果对于B来说常常是出乎意料、不可控的。如果“把”字句中有某些成分体现出较强的主动色彩,就会与“被”字句的被动性、不可控性互相矛盾,变换就会受限。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6).

[4] 吕必松. “把”字短语、“把”字句和“把”字句教学[J].汉语学习,2010(5).

[5] 徐烈炯.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用法[C]//徐烈炯.共性与个性——汉语语言学中的争议.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 郭燕妮.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报,2008(1).

[7] 徐丹.汉语句法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王淑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