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人才培养相关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质量与数量也提出新需求.[1]做好专业和学科建设,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体育人才是当前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面临的主要问题[2].西北地区普通本科院校体育学院(系)在教育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在教育员工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西北五省区普通本科院校体育学院(系)培养出的体育人才与当前社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强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教育教学研究,剖析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西北五省区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28所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院(系)为研究对象.

由于经济犯罪案件现场勘查以现场访问为主的侦查实践,造成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的潜意识里没有或少有实地勘验的意识。一些本应及时提取的物质痕迹因未提取而使侦查破案工作费尽周折,甚至使得一些案件陷入侦查僵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教育部、西北五省区的政府网、教育厅官网等查阅有关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以及专业设置、招生等相关文件和文献.

问题3 一般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有何联系呢?

1.2.2 实地调研法.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实地调研西北五省区28所平等高等院校培养本科人才体育院(系)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服务社会、学生学业水平、就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2.3 专家访谈法.针对文献和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对陕西师范大学、宁夏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陇东学院等50余名一线教师、管理人员进行现场访谈,咨询体育院(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转型、提升、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专业学科发展慢,人才培养单一

3.2.3 由单一教学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转型

 

表1 2015年西北五省区普通本科院校体育院(系)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统计一览表

 

2.2 服务社会意识不强,培养人才与社会脱节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5],现代大学与社会联系越紧密,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也越来越高.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是密切相关的,它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任,还要担负起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另外,它还承担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此外,高等院校服务社会也是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自身做大做强的内在需要.因此,各高校不仅在培养体育人才质量上下功夫,而且还应在强化服务社会的理念、理论、方法上下功夫,使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紧密结合.但通过调查发现,西北地区28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体育学院(系)课程设计方案中除安排2-3周假期社会实践外,其它各教学环节均与服务社会联系不紧密,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自身的独立性和完备性,不注意融合社会需要,市场需求,而甚至想方设法切断体育学科主动融入其他学科的惯性,导致体育院(系)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术科课程主要分三个模块,即普修课、主修课、选修课,不论普修,主修、选修,均按学生行政班或学生选课情况教学,而不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展.由于体育专业技术受个人能力以及前期训练程度的不同,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学生每个项目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不能按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就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而部分学生将会面临撑死,致使出现教学组织难、教学效果差等问题.

2.3 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健身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健身内容已有竞技体育向体育休闲、娱乐、健身、健美、塑身、保健等社会体育运动发展转型.因此,各高校课程应不断向休闲、娱乐、健身、健美、塑身、保健转变.

2.4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高

NDVI与多年平均降水的相关性平均值为0.206,最大的是内蒙古高原中部-陇中荒漠草原生态区,最小的则是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原生态区。NDVI与多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性最大的是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原生态区。最小的是内蒙古高原中部草原化荒漠生态区。不同的生态区域、不同的生态景观对于水和热水温因素的响应程度不同。九大生态区中,祁连山森林与高寒草甸草原生态区的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对降水的响应最小,而植被覆盖对气温的响应最大,植被覆盖的多年平均变幅则最小。

随着我国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已不再局限于专业性很强的人才,而需要实用性人才[7].培养知识面广、基本功扎实、对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力和发展后劲的体育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育教学的重点.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基本形成重知识传授、轻实践的一边倒的教育格局,在如何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法少、力度也不大[8],这使教育变得相当的抽象、封闭和僵化.这样的教育体制难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学生与当前社会人才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不仅产生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畸形“产品”,而且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尤其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问题突出.

2.5 对“体育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

“体育人格”是指人们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应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修养及规范的行为方式[9].体育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教育,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理论与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体育人格,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体育人格.通过调查发现,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体育人格”培养的缺陷,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表现出组织纪律散漫,怕吃苦,情绪急躁、焦虑、独立性差,不善于自我调控等问题.

高校一般与家长的联系较少,召开家长会的机会也很少,和有问题的学生家长联系时也是通过电话联系,甚少面谈。想解决和改变学生的抑郁情况,高校与家长的沟通必不可少。高校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成功治愈学生抑郁的关键,建立定期联系家长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在个别时候,学校还肩负着教育家长的重任。

2.6 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教学条件明显的得到改善,不论是教学场馆、还是教学仪器设备均取得飞速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明显存在管理落后,体系不全,导致教学场馆、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产权归属不清,分布不合理,失衡失调问题突出.另外,由于仪器设备类型、规格、数量以至硬件系统、结构等不匹配,形成空间、时间、物品等之间的分割、疏离或叠置,难以对仪器设备进行内、外整合优化,致使属者不用,用者无权以及大量的仪器设备流失、空转、闲置,利用率较低,致使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其三,教学场馆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场地与实践教学场地分离,实践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不能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器材室互不相干,不仅不便于实验器材、教具、体育器材方便使用,也不便于多种教学方法、形式的开展.

2.7 教学管理死板,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没有专家给“微时代”下一个准确的概念,但有不少专家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和研究了“微时代”。他们认为微时代是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依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核心媒介,以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为基本载体,以互动性、即时性、碎片化为主要特征,以做课件、做电影、做小说、做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

2.8 课程庞杂,学生压力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课程代表着大学利用各种资源增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构想及其实施,是大学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设计与努力,其顺应的是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受市场经济和就业压力的影响,各院校为了增强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为把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复合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不断增加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为例,目前西北地区普通高校的26所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均在50门以上;此外,学生每年还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教学见习、教育实习、运动竞赛、教学技能、学科大赛,以及英语、计算机、专业技能等等级考试,在目前教学总时数不变或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教学过程显得仓促、粗糙,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开设课程过多,学生学习负担偏重,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结果是“什么都要学,什么都没学好”.

最能够体现苏轼民本思想的,是他与王安石的争论以及在司马光复位后全面打压王安石新政时却又对王安石的支持这两种态度上。

2.9 实践教学重形式,轻管理,教学质量较差

实践教学是指受教育者(大学生)在教育者(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参与的各项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以及提高社会适应力的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实践课”).它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教学、校内教育的有益延伸和必要补充[10].体育院(系)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职业规划、军事训练、值周劳动、寒暑假社会实践、课程实验、实习、就业指导、教育实习和见习、科研实践(毕业论文、学术活动)以及各种运动竞赛的组织、裁判和课余训练和指导等,实践教学对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增加认知,提高创新、开发、服务社会等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1]目前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虽然日益重视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时数明显增多,教学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由于学校对实践环节教学管理不到位,对教学效果或过程监管不够,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等问题,使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3 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本科专业在其发展中照搬和盲目模仿国内、外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问题严重,致使培养目标错位,专业建设单一,服务社会意识不强,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不服,适应社会能力差等现象.根据当前存在的问题,西北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未来发展应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才需要实际出发,积极走优化、提升、转型、特色发展之路.

3.1 走优化发展之路

3.1.1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转变思想、意识、观念以及教学内容、方法、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学科质量、服务社会质量、科研质量.首先,在文化课的安排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尽可能地在教学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更大的发挥他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教师的配备上,选用知识面广、经验丰富的双师性教师,以便更好地在教学中知识兴趣化,内容专业化,专长特色化;其三,在教学场地和教学环境的选择上,为了更好的抓住体育生“爱动手”的学习特点,体育院(系)应尽可能的将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走出教室,进入到现实工作、生活、训练中,真正做到将专业性理论课程与专业实用完美结合,随讲随练,讲练结合,将文字转变成一帧帧实操、实训画面,实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教学质量.其四,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如入门班,初级班,中级班,提高班,高级班等;其五,加强教学技能、学科竞赛以及教育实习、实践、实验课的教学和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查.3.1.2 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育教学效率

教学场地规划与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复杂,教学形式多样,对教学场馆的要求更加严格.过去许多学校忽视教学场馆的规划与布置.各高校应积极加强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设备的管理和周边教学资源的挖掘,优化配置.

3.1.3 优化课程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程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因此,各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按照必需、够用的思路,以及各门课程的横向联系以及课程时间上的纵向联系,以“宽、精、新、强、实”为原则,通过优化整合,重组增设等渠道和途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将马哲、毛概、邓论、形势与政策等整合为通识教育学模块;将大学生思想教育、职业导论、就业培训、应聘指导、社会实践等课程整合为社会认知学模块;把教育学、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体育教育法、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课程整合为体育教育学模块;体育保健学、人体生理学、人体解剖学、营养学、康复学、生物化学等整合为运动人体学模块;形成主要由体育教育学、通识教育学、社会认知学、运动人体科学组成的四个理论模块课程体系,压缩教学时数,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建立最佳的知识结构.

3.2 走转型发展之路

3.2.1 由单一体育教育专业向多学科方向转型.

3.3.1 走人无我有特色之路

3.2.2 由竞技体育向现代新型体育转型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无论是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管理体制都在产生巨大变化,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都进入一个新常态[6],尤其是人们健身意识和观念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健身项目有过去竞技体育不断向休闲、娱乐、现代新型体育发展,健身地点有城市向郊区,郊外,甚至不断向森林、草原、湖泊、戈壁方向发展,不断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体育院(系)受传统“运动技术中心论”思想影响,专业课程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竞技体育课时一直保持在80%以上,培养的体育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越来越大.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等体育院(系)也不例外,具体来说: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要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体育人才,不仅包括体育教师、竞技体育的教练员,也包括体育新闻工作者、体育康复工作者、体育管理工作者、体育经纪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及体育教师等.[3]另外,由于体育运动开展受经济、环境、气候、场地、器材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单位、学校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不同,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别更加显著.此外,通过对体育人才市场深入研究,人们预测,进入21世纪,健身体育和竞技体育方面的人才需求会相对稳定,而体育经济与传媒领域的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4].但通过调查发现,到2015年为止,西北五省区共有28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除西安体育学院)培养体育本科人才.通过对28所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开设专业情况统计结果看,除陕西省有2所院校只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外,其余26所院(系)均开设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体育专业的学校占总数的92.86%;从招生人数看,2015年共招收体育本科生2761人,其中体育教育2115人,占招生人数的76.60%,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等其它专业招生人数共为646人,只占招生人数的23.40%.由此可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专业设置上偏重于教育类,人才培养较单一.此外,通过对培养方案进行对比,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知识结构如出一辙,“克隆”出的师资“千面一人”,难以适应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学环境以及社会多个方面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体育不断向商业化、职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体育人才市场的不断扩大健身指导员、康乐指导员、体育经营管理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已经需求量不断扩大,高校体育专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积极转变观念和办学思路,加大教学改革,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由单一教学向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转型.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和不孕症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40岁;③至少3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激素类药物(除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要求者);④输卵管造影示双输卵管通畅,且检查男方精液正常;⑤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器质性疾病者;②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引起不孕或者由于后天器质性病变及损伤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性闭经者;④精神疾病者;⑤过敏体质者。

3.3 走特色发展之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需求也发生改变,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同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市场营销、体育管理、体育艺术教育、体育旅游以及体育康复、保健以及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等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高校体育院(系)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在原有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调整专业,增设专业,积极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体育管理专业、体育新闻专业、体育旅游专业、体育艺术专业、幼儿体育、特教体育教育等.

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展特色,明确定位[12],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生态自然优势,如草原、山脉、戈壁、沙漠、峡谷、湖泊,开设赛马、滑雪、滑冰、峡谷探险、戈壁极限挑战等项目,掌握赛马、游泳、滑雪、溜冰、攀岩、登山、野外探险和极限挑战、沙滩排球等运动技术,发展符合社会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3.2 走人有我强的特色之路

第二天在学校,秦风不再跟我说一句话,我明白他在生气,但并不想解释,成长环境不同,他不会懂得我当时有多尴尬。只是我没有想到,放学后,他还是继续到操场练习跑步。看见他来了,我很高兴,于是跑过去,揽着他的肩膀说:“秦风,你来啦!”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体育知识实用化,运动锻炼趣味化”的原则,选择结构性强,知识密度大,前沿性、实用性课程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程,将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如西北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资金匮乏、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等设备差,加上当地一年四季风沙大,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等气候特征,各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术科教学中应适当压缩篮、排、足三大球教学时数和教学难度,加大健美操、民族舞蹈、传统武术等、艺术体操、体育游戏、软式排球、气排球、滑轮、滑板、滑雪、滑冰等受气候环境影响小,深受青少年喜爱的项目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开设幼教体育、小教体育、艺术体育、保健体育等特色专业.

3.3.3 走民族体育特色之路

其中,μ为迭代步长,它决定着算法收敛的速度,当取值满足时可保证算法收敛。λmax为自相关矩阵Rxx的最大特征值。tr(Rxx)定义为Rxx所有特征值之和,则tr(Rxx)不小于λmax,即在实际应用中选取μ满足:

西北地区特殊的社会、人文、地理、环境和地域特点和特色,决定着西北体育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进而决定了西北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该目标应面向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要,面向西北多元文化一体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除了要努力造就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外,还应让其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熟练的民族体育技能、强烈的包容民族文化的心理和传播民族文化意识,既要具备体育教学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具备指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能力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能力.积极开展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八段锦、以及民间盛行的毽球、跳皮筋、跳绳、舞龙、舞狮、抖空竹、瑜伽等传统民族民间体育.

3.3.4 走服务社会的特色之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国家对体育人才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要围绕服务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引领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和创新,积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积极营造良好服务社会的环境和办学思想,积极培养适应社会、积极服务社会的各种人才.另外,要充分利用其人缘、地缘优势,有其政府扶持的优势,有其“零距离”的优势,根据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开展全方位的“圆周式服务”,打破单一模式,树立多模式服务观,选准服务模式,突出服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择多样化服务社会的形式,走产学研之路,尤其要在实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上下大功夫.

参考文献:

[1]颜飞卫.新形势下高校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111-112.

[2]李先国.我国体育院系的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1):92-96.

[3]易剑东,熊学敏.当前我国体育学科发展的问题[J].体育学刊,2014,21(1):1-10.

[4]田麦久,潘志琛,虞重干,等.德奥两国体育院系的教学改革及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4):1-5.

[5]吴建喜,贺艳红.体育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11):961-964.

[6]姚健,任保国.“两个战略”机遇期地方高校体育院系服务区域转型升级研究[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2015,38(9):88-93.

[7]施全峰,秦玉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7(8):79-80.

[8]宋超美.高师体育院系学生的教学专业化水平提升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5):428-431.

[9]秦泽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职能提高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8:121-122.

[10]张雅君,张学文,夏候娟.加强实践环节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998,2:28-33.

[11]王建民,谢芳.实践教学指导[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4.

[12]邵平.对我国普通高等体育专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反思[J].知识经济,2016(3):155.

 
香成福,盛建国,顔维宝
《河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河西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