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体育高考评价体系与人才培养——以甘肃省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体育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做好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仅关系到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还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强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研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础.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同于一般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仅对人才自身素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其基础文化水平、运动机能和专项技能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从中学的培养到大学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我国“一考定终生”的机制下,体育高考选拔制度、评价体系及中学日常训练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相互衔接性就成了人们争执的焦点.加强甘肃省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研究,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将对做好甘肃省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我似乎从人堆里看到了那个肉头煤老板。他的脸色难看极了。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兴许把事情想到了最坏处。这个可恶的家伙,曾经还在大伙面前扬言西山固若金汤,原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兴许是这次事故太可怕了,下意识间使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逃跑的选择。虽然他为自己数年的经营痛心疾首。他忽闪了一下,就不见了人影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甘肃省2011-2015年参加了体育高考的考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唐代门荫进入学馆的除弘文馆和崇文馆两馆之外,还有国子监六学。史书中记载,进入两馆的都是高级官员子孙。《新唐书》中就明确规定了进入两馆的权限,并且对一人可荫的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定。书中记载:

1.2.2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桂林渔鼓,又称渔鼓道情,是一种说唱曲艺,是湖南渔鼓在民国初期传入桂林后发展起来的。民国初年,湖南的渔鼓艺人南迁桂林定居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渔鼓文化。此后,无论是在桂林的城市中心、郊野乡村或是民族村寨,都有荡漾的点点鼓声。桂林渔鼓汲取了湖北道情、祁阳渔鼓的音乐元素精粹,形成了具有桂北特色的曲艺风格。桂林渔鼓用桂林方言演唱,它是以四句为一组的单曲体、征调式;唱词以七字为一句,总句数为双句,唱时是以四句为一组,来回重复,直至结束;桂林渔鼓作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民间曲艺的结晶,印证了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骆越文化之间的相互传播、碰撞和交融的历史。

1.2.3 资料分析法: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分析.

式中:U—速度矢量(m/s);P—压力(Pa);I—单位矩阵; —黏性系数(Pa·s);F—体积力矢量(N/m3),ρcp —定压比热容[J/(kg·K)];n —流固界面的法向量;—密度(kg/m3);T—温度(K),q—热流密度矢量(W/m2);Q—包含黏性耗散和压力功在内的热源项(W/m3);k—热导率[W/(m·K)]。

1.2.4 访谈法:针对研究项目,对长期从事甘肃省体育高考训练、管理、选拔录取的领导、专家和教授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高考日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生源质量问题,高考形式、内容以及评分标准等方面,并对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路径的重构进行咨询.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考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利于体育人才的选拔

体育高考作为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院校选拔、培养体育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1,2].体育高考的目的是把具有体育特长的考生选拔到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3],让他们再学习后,把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与体育能力,运用各种方式传播出来[4].体育高考在我国的体育教育及体育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对中学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也决定着能否为高等体育院校选拔优秀人才,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5].通过对甘肃体育高考相关文献研究,自199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甘肃省体育高考制度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多次修订,已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公正、公平的选拔程序与机制,基本能够反映考生的专业水平,并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调查发现,近年为营造更加公平、阳光的人才选拔环境,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需求,甘肃省对体育高考的制度,考试项目,分值又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和改革,重点压缩了主观性评价项目,增大了客观性评价项目.通过实践发现,此改革虽然极大地克服了考试舞弊的弊端,但从评分标准来看,2013年以前身体素质分和专项技能分各占50%(见表1),自2014年把身体素质分由过去的50%提高到了70%后,无形之中增加了身体素质的测评和分值,致使除体操和武术外,报考三大球项目的考生的一般身体素质+专项素质两项占总分的80%,田径径赛专项考试全部为身体素质考试.致使目前“体育高考”成为“身体素质”考试.只要先天身体素质好,无任何专项技能都可以上大学.由于大部分普通高校培养的是专业技术人才,不是运动员,因此,该评价体系不利于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致使一些具有体育专项技能和技术的考生,因身体素质原因而被拒止高校大门之外.

半枫荷在我国中药应用的历史上包括多种植物的材料,半枫荷同名异物的品种有6种之多,均与金缕梅科的半枫荷具有相似的药效[2]。杨武亮等[3]查阅有关文献和标本,统计出以半枫荷同名同用途的植物有5科6属12种。林华[4]认为有5科8属14种。各个研究说法不一,为加以明确,指导中草药生产和加工利用,本研究综合多人的研究[2-7],将较为公认的半枫荷同名同用途物种(5科7属14种)列表说明(表1)。

2.2 报考人数比例偏高,资源浪费严重

 

表1 近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及评分一览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重视深入开展学业指导工作,一方面,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造多种学业就业渠道和平台,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表2 2011-2015年甘肃省参加普通高考和体育高考人数对比一览表

 

2.3 人才结构不合理,与社会需求不相符

1.2.1 问卷调查法:根据当前体育高考现状,结合甘肃的实际,本着引导与健康发展的原则,从6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初稿经过征询专家的意见,修改整理,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任务,问卷的信、效度经检验符合要求.随机对2011-2015年参加体育高考的500名考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72份(男生414人,女生58人),有效率为97.7%.

高考作为中学与大学之间的桥梁,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社会,牵涉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每个人选择职业和未来生活的方式[7].培养知识面广、专业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发展后劲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方面体育人才是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愿望[8].通过对2011-2015年甘肃省参加体育高考学生专项选报情况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报考排球、体操项目的人数变化不大,报考田径专项的考生所占比例较大,占报考人数的32.58%,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报考篮球的考生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报考体操专项的人数偏少,只占体育类考生的8.98%.通过对考生报考专项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考生在选择专项时除35.38%的考生考虑自身条件外,11.44%考生的专项跟教练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关,19.29%的考生专项选择跟学校场地、器械、安全有关,33.9%考生的专项选择与高考评价制度和评分标准有关;考生多选择身体素质分比重大,对技术要求低的专项.因此,该评价体系下选拔出的人才很难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图1 2011-2015年甘肃省参加体育高考专项选报情况统计图

 

表3 2011-2015年甘肃省体育类考生选择专项原因统计一览表(N=472)

  

性别男女合计总人数414 58 472自身条件n 145 22 167%35.02 37.93 35.38考试标准n 136 24 160%32.85 41.37 33.90教练员n 49 5 54%11.84 8.62 11.44场地器材n 37 3 40%8.94 5.17 8.48其它n 47 4 51%11.35 6.90 10.81

2.4 运动选材重视不够,人才质量有所下降

参训动机对保持考生训练的兴趣度、坚韧性、积极性及持续性均有重要作用[9],但由于体育运动对人的自身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注重考生参加体育高考的动机外,做好早期人才选拔是提高运动成绩和生源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参加2011-2015年甘肃省体育高考的472名考生进行报考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见表4),当前甘肃省体育考生报考原因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自身具有一定体育天赋,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由教练选拔而参加训练,该类考生只占调查总人数的33.26%;二是文化课成绩较差,单从文化课方面考试难以升入大学,为了实现上大学的目标和愿望,被动报考体育专业的,这类考生占了38.47%;三是考生身体条件一般,由于自己喜欢体育而主动报考,这类考生占13.14%;四是受体育偶像的影响而一时冲动参加训练,这类考生占了10.17%;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报考的考生占了5.2%.由此看出,在当前体育人才的基层培养中,一些教师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学校声誉,采用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靠数量取胜,这不仅造成人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从长远看,也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

 

表4 甘肃省体育高考考生报考原因及动机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N=472)

  

指标男生女生合计总人数n 414 58 472%100 100 100文化课差n 163 18 182%39.37 31.04 38.47体育突出n 134 23 157%32.37 39.65 33.26明星效应n 43 5 48%10.39 8.62 10.17爱好体育n 53 9 62%12.80 15.52 13.14其它n 21 3 24%5.07 5.17 5.09

2.5 系统训练不够,考生质量不高

对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的学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运动训练活动,使学生的运动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是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10].人体对训练负荷的生物适应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乃至各个肌肉的变化,一点一滴去实现,系统训练是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必要条件.训练周期的长短和是否进行系统训练不仅决定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而且还决定其运动寿命.另外,从训练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高考训练是通过以集中发展考生考试项目应试能力,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在考试中得以发挥取得较好的成绩[11].通过调查,当前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中从小开始进行系统训练的只有61人(见表5),占调查人数的12.92%;升入高中后开始系统训练约占30.51%,而45.76%的考生是升入高中后,感觉文化课学习吃力,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到高二才开始参加训练;另有10.81%的考生是在高考前临时抱佛脚,甚至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高三才开始训练.由此看出,目前甘肃省体育高考制度和评价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体育高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些文化课较差学生上大学的一条捷径.

所谓职业技能,是劳动者通过大量的、反复的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的熟练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逐步达到。因此,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实训课教学的力度,拓展训练范围,增加训练量,让学生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提高其熟练程度[9]。

 

表5 甘肃省体育类考生训练年限调查结果统计一览表(N=472)

  

指标男生女生合计1年或不足1年n 44 7 51%10.63 12.07 10.81 n 170 26 196 1-2年%41.06 44.83 45.76 n 147 17 164 2-3年%35.51 29.31 30.51 3年以上n 53 8 61%12.80 13.79 12.92

3.4 从考生专项选报情况看,考生受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影响较大,忽视社会需求和个人实际,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导致田径专项人才过剩,而一些新兴项目人才匮乏,难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运动训练是通过一定的强度和运动量对机体进行刺激,产生一个“刺激——恢复——适应——提高”的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过程[12].训练量过大不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使肌肉变得僵硬,完成技术动作能力差,而且还易造成运动损伤,运动量过小达不到训练目的[13].另外,参加体育类高考的考生还必须完成文化考试要求,训练量过大造成身体疲劳,不利于文化课学习.因此,体育高考训练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安排,运动负荷的调整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把握好训练量和训练负荷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身体素质训练在10h以上的考生占调查人数的88.98%(见表6),其中周训练中身体素质时间超过15h的占15.9%,而花费在专项技能训练的时间远小于素质训练的时间,每周专项技能训练时间在10h以上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1.01%,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深入调查发现,近年在甘肃出现重身体素质,轻专项技能的原因是由于甘肃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中素质分偏高的结果造成,许多学校教练认为,只要把身体素质练上去,就可以上大学.

 

表6 甘肃省体育高考生周训练内容及时间安排情况统计一览表(N=472 单位:h)

 

3 结论

3.1 参加甘肃省体育类高考考生人数相对稳定,有利于甘肃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但从考生性别来看,女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人数比例偏小.这将对甘肃省体育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格局产生不利的影响.

3.2 从录取情况看,甘肃省体育类录取比例小,考生竞争激烈,致使每年有近4/5的考生不得不复读或辍学,这既不利于个人成长,又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1611年帕多瓦版《图像学》的卷首部分,书商保罗·托奇(Pietro Paolo Tozzi)依据其丰富的徽志类图书出版经验,自作主张为里帕的读者们提供了一系列索引表(Tavole),其中甚至包含“所引用的作家目录”(Tavola degl'autori citati)。托奇此举令里帕大为满意——这不仅是他们后续几个帕多瓦版《图像学》合作愉快的起点,甚至成为此后大部分《图像学》修订本和译本的“标配”。

3.3 从参加体育高考考生的动机看,受文化课影响较大,存在盲目行为,难以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取得好的成绩和长远的发展.

2.6 重身体素质、轻运动技能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线垂直得到线面垂直,再得到面面垂直;第二问主要考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考查数形结合,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进行求解,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

3.5 从训练内容看,重身体素质,轻专项技能训练,考生专项技能明显下降.

3.6 从高考制度看,各省体育类考试重视大项目、忽视小项目,重视传统竞技项目,忽视现代新兴项目,不利于体育运动发展和特殊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另外,评价标准偏重于身体素质,致使当前体育专业学生整体技能能力有所下降.

4 对策与建议

4.1 重视人才的选材和引导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6].从甘肃省近5年报考体育类高考的人数看,2014年甘肃省参加体育类高考的人数最多,达5659人,2015年最少,报考人数只有5223人,近5年甘肃省体育类考生年平均人数为5447人,基本保持在5200~5700人之间,报考人数总体情况比较稳定(见表2).但通过报考人数跟录取人数比较,甘肃省近5年体育类考生招生平均录取率只有26.65%,比全省高考73%的录取率低46.35个百分点.从人才选拔的角度看,报考考生人数基数增大,有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选拔,但对考生个人和国家来说,报考比例偏高,导致高考淘汰率增高,将会导致连锁反应,给个人造成极大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个人成长,还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浪费.另外,通过对参加甘肃省体育类高考考生的性别进行比较发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其中男生占了86.52%,而女生只有13.59%,女生比例偏低,致使女性体育人才严重缺乏,将会影响甘肃省未来体育的发展.

体育对人的自身素质和运动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在开展运动训练和专项选择时,教练员应从遗传、体型、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生理机能、心理、智能等多个方面通过定量与定性、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全面做好人才的选拔和甄别.对一些自身条件优越,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积极引导、动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训练和指导.而对身体条件一般、运动技能差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规劝,以免学生盲目报考和选择专项给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资源的浪费.

4.2 科学训练提高人才质量

科学训练是体育高考训练工作的生命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钻研,吸收先进的训练理念,提高训练方法和手段,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果.在日常训练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做到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训练.在专项训练和一般素质训练时要做到统筹安排,妥善处理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在年度训练计划中要根据训练科学原理,确定负荷量度变化的基本趋势,确定最大负荷量与最大负荷强度、较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所处的训练时期,循序渐进,避免量度与强度同时加大,导致运动损伤.

4.3 进一步完善高考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

让每个学生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与竞争中茁壮成长相信他们收获的将是沉甸甸的果实和快乐美好的回忆!

由于社会择业压力加剧,家长“望子成龙”以及“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观念的偏差,使“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影响和制约;另外,体育高考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体育高考则成为一些学生跨入高校获取文凭的捷径,与我国的高考目标和任务背道而驰.建议有关部门和高考体育的管理者,组织省内的专家以及高考训练的教练员们共同研究和调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加大自主招生力度,利于优秀学员和特殊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避免体育专业招生成为文化课差生的收容所,杜绝一些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考试的机器.针对报考体育女生偏少的问题,在评价办法和标准应适当向女生倾斜,吸引更多的女生报考体育.另外,应根据当前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适度压缩田径专项招生名额和提高田径专项考试难度,转变体育专项考试成为身体素质考试的问题.此外,要积极扩大专项考试项目,逐步把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滑轮、游泳、滑板、滑雪、街舞等一些新兴、民众喜爱、易普及项目纳入到专项考试的范围当中.

4.4 正确处理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和关系

体育发展与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知识结构高度相关,因此,在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中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才率和输送率,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要协调好体育术科训练与文化课学习二者的关系,解决好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训练的矛盾,积极探索培养“道德修养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的“三高”青少年体育人才新路子,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负荷,使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相辅相成,互不影响.

4.5 进一步加大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的优惠政策

本着双赢互利的原则,在保证二级运动员加分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高校招生的政策倾斜,降低运动员进入大学的门槛,使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热爱体育事业的人得以选拔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赵兴武,邹国俭.现行体育高考制度下对我国体育人材培养的凡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08):199-201.

[2]孟龙.体育高考考生现状及训练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1):32-33.

[3]曾藕元,唐东阳.高校体育招生中运动员优惠政策及其利弊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4,33(1):61-65.

[4]吴建堂.体育招生与体育专业人才选拔关系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28(3):85-87.

[5]唐东阳,黄志勇,曾藕元.我国体育高考招生形式变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65-70.

[6]魏国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体育高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酒泉市某中学为例[J].体育世界,2014(9):64-66.

[7]刘海峰.中国高考向何处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2-12.

[8]王晖.甘肃省体育高考训练时学生最佳专项的选定[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2,26(6):83-84.

[9]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8-80.

[10]胡惕,姚蕾.当代我国学校运动训练发展路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102-109.

[11]盛建国,胡国林,倪武坤,等.甘肃省体育高考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学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1994,43(11):99-101.

[12]李宝泉,李少丹.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困惑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39-145.

[13]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43-45.

 
周俊尧,顔维宝,香成福,盛建国
《河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河西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