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就业,针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已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做好转移劳动力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河北作为农业大省肩负着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人力资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系列措施,效果显著。然而,社会在进步、环境在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立足于河北省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并建立健全相关培训机制,旨在全面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二、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待转移数量测算

目前关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计算方法主要有劳动生产率比较计算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农业技术需要法、陈先运的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本文采用劳均耕地面积计算法对河北省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进行粗略估计,该方法公式如下:

 

公式中,Mt为第t年的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St为第t年的实有耕地面积;Lt为第t年农业实有劳动力;SLt为第t年的剩余劳动力;β反映生产技术1个单位的进步带来劳动力耕地的变化情况,经过论证:β的数值为0.0018。

空间句法经常涉及的研究方法有:凸空间分析、轴线分析、线段分析以及视域分析等[4].视域分析法利用无限细分的方格网将空间结构转译为视域模型用以考察各元素之间的数学关系,从人的视域出发更加准确地解读空间结构中人的本身感知.在视域分析图中,各网格元素的形态变量值通过颜色的冷暖加以表示.

常言道:“树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都步履稳健、行走如风。除了上面的太极步,生活中也可以做做“养腿保健操”:背部靠墙站立,脚慢慢往前走,然后再退回;双膝并拢,屈膝微微下蹲,双手置于膝盖上,先顺时针方向旋转30次左右,再逆时针旋转30次;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也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将β=0.0018,t=2016 代入公式1,求得Mt=0.5562;将St=547.53万公顷,Lt=1387.83万人代入公式2,求得984.41, SLt=403.42,即2016 年我省待转移农村劳动力为403.42万。

三、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和需求现状

从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2016年共有403.42万待转移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我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发展,农民转移就业离不开农民素质和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对农民的就业培训。那么当前相关培训的供给状况如何?农民对培训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培训的供给和需求?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课题组利用2017年暑假,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试卷等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选取遵循广泛性和代表性原则,覆盖河北省县(市)、乡镇、行政村,发放试卷500 份,收回数量496份,其中有效数量 490份,有效率98%,最后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得出以下结论:

(一)个人特征

在490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的男性略高于女性,分别为54.49%和45.51% ;72.65%的被调查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被调查者的整体学历层次不高,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36.32%,高中学历占比1/3,其余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被调查者的收入来看,其中31.84%的家庭年收入为4000-5000 元,43.27%在3000-4000 元之间,14.08% 低于3000,10.82% 高于5000 ;61.02% 的被调查者偶尔关注我国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培训供给的现状

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各不相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转移劳动力既不具备专业技能又缺乏有效的信息,转入城市后多从事体力劳动,技术含量低、收入水平低。农民希望经过培训改变现状,84.69%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收入,9.1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技能的提升带动收入的增长,由此可见,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收入水平。

1.培训机构

Y2 模型中x2, x12, x32项为极显著项,在原有的拟合方程基础上,去掉不显著项,交互项x1x2, x1x3, x2x3和二次项x22被去掉,相应地手动优化拟合方程后新的拟合方程依然能够满足响应面分析的要求,新的拟合方程为:Y2=-174.86+40.62x1+1.712x2+3.096x3-6.663x12-0.0129x32。

调查结果显示,包括政府部门、协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主体,这些渠道构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体系。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部的培训机构中,政府部门提供的占32.76%,15.28%由协会提供,20.52%由企业提供,14.41%由社会培训机构提供,17.03%由职业学校提供。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38.37%的被调查者更愿意接受政府部门提供的转移培训,可见,政府部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项目实施后,实行的机械化育苗插秧能够做到插深一致、株距一致,保证基本苗株数;通风透光好,分蘖率高,有效分蘖多,千粒重高。2014丽江市水稻机插秧示范推广项目进行的田间产量验收结果为,机插秧比人工栽插亩增89.9 kg,增14.1%。以每千克2元计,每亩可增收179.8元。综合以上分析,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可为农民生产每亩水稻增收565元以上。

2.培训费用

33.84%的被调查者不能接受目前的培训费用,54.59%的被调查者基本可以接受目前的培训费用,但期望培训费用可以适当降低。转移培训的低参与率,部分是由相对较高的培训费用造成。当被问及培训费用应由哪方承担时,65.1%的被调查者希望费用由当地政府或用人单位统一支付,29.8%的被调查者希望由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自己三方共同承担,仅有5.1%的被调查者愿意自己承担。

3.培训供给形式

又如“昆南”入声字“折”的唱调(《南西厢·佳期》【十二红】“也不管堕折”,687)。该单字唱调的过腔是。其中的为第一节级音性过腔,为第二节级音性过腔第三节为主调性过腔。这个过腔即为“级音+级音+主调”两种不同音乐材料组合而成的多节型过腔。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形式多样化,具体涵盖技术宣传、专家指导、政府培训等,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需要。技术宣传作为一种最普及、最基本的培训形式,能使农民最迅速了解新技术、掌握新知识。专家指导主要是满足小规模受众的针对性教学,时效性极强。政府部门培训,随着现代化建设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重点培养体力型农民向大力培养技能型农民转变。形式虽然多样,但有效供给数量仍然不足。调查显示,69%的被调查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数量表示不满,参加机会少是普遍反应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培训供给内容

农民培训大体包括两种,一种是农业技术培训,另一种是非农业技能培训。此外还有创新创业培训、管理岗位培训、学历提升培训等。基于我国农业大国的特定国情,已有的培训大多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村转移培训需求更加多样性,对农民劳动技能、创业能力、服务水平、文明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培训内容“一刀切”现状急需改变。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在服务就业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需要建立转移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培训与就业服务的有机结合,提供职业能力评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提升等服务。

在被问及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满意程度时,33.84%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53.93%的被调查者表示比较满意,1.32%认为非常满意,10.91%的被调查者感到不满意。培训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培训的内容与实际关联性不大,针对性不强;被调查者认为培训中的实践活动不多,他们更期待现场参观学习、示范操作等具有实操性的实践活动;多数被调查者反映转移培训信息公开性不强;此外有些被调查者指出培训单位不提供相应的纸质材料,降低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具体见表1培训供给现状的描述性统计表。

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培训投入力度不足、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内容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专业师资匮乏。需求方面的表现有:农民期望承担低的培训费用、农民期望培训内容多样化、农民期望授课方式和授课时间更加灵活。从供求均衡角度来看,供求呈现失衡的态势。具体表现在:农民参加转移培训的意愿很高,但实际参与率较低。被调查者中自愿参加转移培训的占 85.68%,但对培训的满意度不高,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现有的培训表示不满意。大多数农民认为参加转移培训对自身技能的提高作用不大,这也是农民转移培训参与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表1 培训供给现状的描述性统计表(N=458)单位:个;%

  

变量 频数 比例您接受过几次劳动力转移培训从未接受过1 次2 次3次及以上32 396 45 17 6.53 80.82 9.18 3.47您接受过何种机构或组织提供的转移培训政府部门社会培训机构协会企业职业院校148 66 70 94 80 32.31 14.41 15.28 20.52 17.48您认为目前的培训费用过高适中较低155 251 52 33.84 54.81 11.35您对培训的满意度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十分满意50 155 247 6 10.91 33.84 53.93 1.32

(三)培训需求的现状

1.参加培训的目的

收回的490份有效问卷中,有458人参加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期望培训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互动性强的培训方式最受培训者青睐,50.82%的被调查者选择现场学习的方式,现场学习的方式互动性较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28.98%的被调查者选择远程方式接受教育,这种方式的培训费用相比现场学习要低且时间较为灵活;对于电脑网络课堂及移动课堂,因为是新兴事物,很多农民都不了解,所以兴趣不高,分别占到了15.31% 和4.89%。

3.期望培训的时间

被调查者大多选择短期的教育培训。12.04% 选择 1 天以内;30.61% 选择7天以内;29.59%选择15天以内;18.37%选择30天以内。这表明,短期的培训项目更适用于大部分接受培训的待转移劳动力。此外,被调查者大多期望连续性的培训方式,这也符合人的记忆曲线。

骨折后急救的5个原则:抢救生命,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伤口处理,医务人员到来前,要及时止血,有条件的可用消毒后的纱布包扎,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干净的布对伤口进行包扎;简单固定,现场急救时及时正确地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必要的止痛,遭遇严重外伤后,强烈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因此应给予必要的止痛药;安全转运,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救治。

4.期望培训的内容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除农业外的职业技能提升。调查结果显示,“机械、运输、建筑”方面的技术培训得到超过40%的被调查者的青睐,原因之一是以上三个行业对农民工需求较大,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太高,农民往往通过有效的培训基本可以掌握相关技能,且收入相对可观。同时,选择餐饮业的培训需求占 20.41%,选择家政服务的培训需求占18.4%。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建设,越来越多农民会进入城市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也会使服务行业的用人需求量增加。其他培训内容,例如:美容美发、法律法规、财会、服装等方面,受访者的培训需求相对较少。

5.期望培训的费用

1.财政投入力度有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供给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民可接受的培训费用范围在200以下, 100元以下的为72.04%, 100-200元之间的为20%, 200-300元之间的为5.1%。培训费用是限制农民选择的主要因素,形成了转移培训需求较大但供给不足的现状。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一是农民对培训的效果持观望态度,一些农民认为培训与不培训差别不大,因而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为培训付费。还有一些农民对培训结果持怀疑态度,对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他们即便参与也不愿意支付过多的费用。二是收入水平有限限制了农民的选择。

目前,转移培训的有效资源供给不足,一方面是财政的投入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在有限的投入中社会培训机构往往期望分得一块利益蛋糕。调查显示:许多转移培训需要培训者承担部分费用,这成为限制农民参加培训的重要因素。农民认为培训费用越低越好,65.1%的被调查者希望费用由当地政府或用人单位统一支付,将近3/4的被调查者能只能接受在100元以下的费用。根据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政策的措施规定,对于农民工的培训和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要由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共同承担,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培训资金全部是由农民自己承担,政府和用人单位对农民培训在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在调查的时候有很多农民拥有强烈的培训意愿,但苦于没有多余的经济收入可以支付培训费用,所以只能选择免费的培训,从而致使很多培训无法开展。

再者,列方程过程中的思维方法与算术方法互逆;在学生尚未掌握算术思维的情况下引入代数,搅乱了他们的思维.故代数的学习应当在算术之后;过早引进代数,揠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

2.转移培训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成本管理和控制是现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研究的重要环节,要重视成本策划的尽量“前置”,进一步形成足够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成本,最后在实施过程中,依靠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和有效的管理手段,达到项目成本可控,最终实现项目利润的最大化。

农民培训通常涵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学历提升培训及农技类培训,在所有培训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比为30%,培训机会相对有限。量少并未产生质优的效应,现有的转移培训内容实效性不高,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此外,培训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低,培训内容中有关技能的训练不足。44.98%的被调查者持培训无用论。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渠道单一、政府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培训软硬件水平普遍较低:培训的设备落后、培训教材过时;教师资源相对紧张;培训中实践教学停留在简单的重复操作上,对农民自身技能的提升帮助不大。

(二)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问题

1.文化基础薄弱、传统观念缺失

2.城镇化对农民工的需求与农民工的城市窘境相矛盾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整体水平不高,6.73%为大专以上学历,29.59%为大专学历,34.69%为高中学历,16.73%为初中学历,还有12.24%的受访人员为小学学历。学员大多为高中毕业,之前很少接受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理论与实践均为零起点,认知水平有限,这也是培训中需要克服的一个困难。目前,河北省的许多农民思想观念依旧落后、不愿意改变、接受新事物能力差。部分学员还固守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小农意识极强,对培训抱有抵触情绪,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84.69%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提高收入,9.18%的被调查者希望在能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提高收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急于致富的心理。部分人即使有支付能力也不愿意负担培训费用,部分人对转移培训怀有戒备心,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大转移培训的宣传力度,使转移培训真正走进农民。

由于彝族特殊的风俗习惯,异性之间忌谈生殖、性相关问题,加之凉山州许多彝族孕产妇习惯在家分娩且大部分村医生为男性,村妇保员在彝族聚集地区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村妇保员进行传染病(特别是性病)防治知识、孕产妇管理与随访、儿童保健、计划生育以及健康教育宣传等的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其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其自身优势,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或提供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的同时,向彝族妇女宣传传染病(特别是艾滋病、梅毒等性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以及有关孕产妇救助或补助的政策等,动员与促进孕产妇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防止一些传染病经母婴传播。

转移培训旨在培养和提供具有专业特长的技能工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对于农民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用工荒”的现象正逐渐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也未有所改善,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尤其是在子女择校、城市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成为城镇一体化建设的阻碍。这一矛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改革,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融入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会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农民工的现实需求。

(三)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总体呈现供求失衡的现状

任何一个耐密型玉米品种必须通过品种审定,经过多点试验、示范,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否则就会带来麻烦和减产损失。2011年建昌县某经销商因为没有试验,直接大面积推广一个品种,结果造成严重减产。

为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上到下制定积极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规章制度,在现金流、资产规模、抵押担保物等方面适当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要求,但是在贷款资金使用、产品市场潜力、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优质的中小工业企业融资相对容易,资金使用监管的提升,保障了贷款资金的使用领域会为企业带来效益,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五、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培训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基础。目前政府的投入和资源已不能满足农民工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问题的出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单靠政府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体,企业参与为辅助,农民适当承担”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缓解农民因培训费用而放弃接受培训的问题。

首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行业组织、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合理统筹安排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广泛吸纳多方力量,支持、服务于转移培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转移培训的良好局面。充分引导行业协会、社会培训机构等参与到培训之中,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培训,积极鼓励社会志愿者为培训服务。可以借鉴上海农之梦青年公益服务社的成功模式:采取政府、高校、培训机构主办,行业组织、志愿协会承办的方式,聘请专业教师及政府官员作为培训导师,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并展开法律法规、会计、心理咨询等方面的辅助支撑,在提高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个人素质。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资源的合理分配依靠有效的沟通实现,沟通过程中需做好以下工作: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分工,并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培训的实用性。

(二)优化培训模式,提高转移培训有效性

首先,创新培训模式。现行的最主要的培训方式是采用面对面的讲授,针对性强、效果直接,但受益群体有限。在互联网+时代,将传统的传播媒介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课堂,实现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并积极利用手机网络平台。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思想,鼓励农民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其次,提高培训质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该能满足农民的就业需求,并满足农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心理、生活方式等需求。首先,将培训和职业技能证书结合起来,实现有针对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照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其次,增加实践教学,传统的理论教学效果反馈一般,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实践环节薄弱。可以安排学员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然后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最后在技能实训基地进行实操训练,帮助学员掌握实践技能,提高培训质量。最后应鼓励企业承办“订单班”培训,培训的内容即是将来去该企业工作的内容,企业为“招工”办培训,农民为“就业”参加培训,让专业教师讲解理论,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实践,工学结合,提高培训效率。

再次,积极开展与提升学员综合素质有关的转移培训。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建设,越来越多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生活,现有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往往只重视对农民技能的提升,往往忽视了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关怀、法律宣传等方面。农民的城市化不仅仅是工作城市化,其生活方式、价值观、文明素质也要城市化,因而应大力开展技能和素质的双重培训,在注重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内涵素质的提示。

(三)构建就业与培训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5.培训满意程度

首先,共建一个全省共享的信息平台,将劳动力信息与就业需求信息相整合,为劳动力提供企业需求情况,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受教育信息。

其次,做好职业测评工作,对学员进行两次职业测评,培训前后各一次。培训前的测评主要服务于培训机构,方便培训机构掌握学员的性格、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后的职业测评主要服务于学员,有利于为学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培训后的测评还可以作为反映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为改进培训工作指出方向。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雷厉风行的坚毅行动、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揭开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与之相适应,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再次,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在培训后以职业测评为依据为学员提供就业指导,主要包括信息共享、职位推荐以及再就业的职场选择。通过就业指导使学员掌握相关方法、技巧,保证学员具备再就业的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奖励机制

首先,评估机制可以对培训形成有效监督,主要包括: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部门的监管、对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进行监督、加大对用人企业劳动保障方面的监督、加大对培训机构培训资质的审查。

其次,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培训,对培训效果反馈良好的机构,给予税赋减免的优惠政策。对于政府采用招标方式聘用培训机构的,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根据培训效果对培训机构予以补贴,以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对于学员,采用“宽进严出”的考核标准,奖励优秀学员,按名次设立奖学金,并参照转移就业率给予相应的奖励。

参考文献:

[1]刘轩,吴兆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其就业质量提升对策[J].农村教育,2016,(34):52-56.

[2]朱竞.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矛盾与对策分析[J]. 成人教育,2016,(2):36-39.

[3]马飞.张家川县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教育培训,2017,(11):76-77.

借助Olifant软件检索(图2),细察well所在句的译文对照语,在52个话语标记语中,处于话轮开始的有18个,处于话轮中间的有34个。其统计情况如文末表3中的N值所示。表3中的归类标准是按其翻译时需要首先考虑的主要因素来划分的。限于篇幅,本文只对前五种类型结合实例进行讨论,讨论结构是:原文—译文—分析。

[4]时斌.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分析——以河南省A 市为实证[J]. 农民问题,2017,(4):65-67.

[5]杨念,王蔚宇,胡秀花,张楠楠.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现状研究[J].2013,(18):45.

[6]邱晖.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测算与趋势研究[J].商业经济,2010,(7):28.

 
王晓雪,李文艳,夏文清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