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蓝染技艺与教学多维度融合途径探析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走进高校,传承和发扬形式多样,有的以课程教学模块出现,有的以社团活动出现,有的以讲座和展览形式出现,有的以比赛形式出现,片段式传播和学习比较多,不利于深化和融合。我校在蓝染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中,有机地将各类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顶层设计,专业联动,学做一体、赛创结合”的多维度手段将这一技艺在多个专业发扬光大;受益面广,传承度深,创新性强,取得了多元化的成果。

1 蓝染技艺与教学多维度融合的开展基础

(1)地理优势。蓝印花布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布,其制作技艺是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它以手纺、手织、手染的民间工艺,纯洁而又朴素、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之美闻名于世[1]。在丰子恺先生的很多画作中也可以看到蓝印布的影子,充满了江南水乡之美。我校地处嘉兴,生源又以浙江户籍学生为主,对蓝染作品有天然的亲和力。

(2)学校重视。随着我校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出台,江南水乡文化、优秀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得到了大力支持,并作了顶层设计。宣传部、教务处、团委和分院一起在支持教学改革、聘请技艺大师、组建项目团队、参加各类比赛等事项上给予经费、场地和人员上的大力支持,保障了项目顺利进行。

(三)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教学形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高中教学的创新性,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影响。我国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等现象,大多数音乐教师在高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以音乐的教学为主,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鉴赏水平。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大大削弱了高中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新课改形势下高中音乐的教学带来了阻碍。

(3)专业底蕴。我校的纺织、服装与工业设计三个专业具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底蕴深厚。三大专业里开设有《装饰纺织品》、《服装美学》、《染整技术》、《纺织品印花》、《计算机测配色》、《传统服装技术》、《图案与色彩》、《产品包装》等专业课程,为蓝染技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课程平台。

(4)项目运作。学需要致用,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的知识相结合才能焕发出更强盛的生命力。不仅以课程作品、作业的形式体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还以师带徒的形式组建工作室或团队,开展项目化运作,图4为我校教师现场创作的照片。如纺织师生的丝艺工作室,服装师生的活色艺染创新团队,工艺设计师生的包装图案创新团队等纷纷成立,形成了“百花齐放”之势。

(4)平台共建。我校近年来大力推进职教集团建设,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成果显著。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与企业共建有创意设计研发中心,为专业的“产学共创”实践提供了基地,为产品的开发创新和推广提供了向外拓展的平台。

2 蓝染技艺与教学多维度融合的具体措施

(3)课程融入。美国教育家康德尔说“世界教育目的和课题趋近接近和类似,各国用于解决教育课题的方法和手段依存于传统和文化”[2]。纺织专业在《装饰纺织品》、《染整技术》、《纺织品色彩与图案》等课程中,服装专业在《服装服饰文化》、《传统服装技艺》等课程中,工业设计在《包装设计》、《艺术造型》等课程中先后开展了差别化、特色化的项目化教学;融入蓝印技术,学习传统技艺,打造坚实基础。如纺织专业侧重在染色技术,服装侧重在染色和手绘,工业设计侧重在图案和造型设计,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图3为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在蓝染技艺融入课程后的创意作品。

图1 学生参观展览

(2)专家指导。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蓝印花布技艺传承人、蓝染服装的资深设计师、文创公司负责人、兄弟院校的专家教授等10多人来校,以开设讲座、参与教学、课外指导等方式为师生传授技艺,启发思维,进行项目合作。如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蓝印专家为我院学子带来“中国民间手工织染技艺”的专题讲座,并与相关专业师生开展设计合作,图2是学生边听、边做、边学照片。

图2 学生边听边学边做

(1)普及教育。2016、2017年宣传部联合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嘉兴市工艺美术协会先后在校园里做了“浙里繁花 艺术传承——桐乡蓝印花布系列展”、“艺术长廊——江南水乡蓝印艺术”等3期展览,普及蓝印知识,推广蓝染技艺,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传承氛围,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图1为我校学生参观蓝印艺术系列展览的照片。

图3 相关专业学生的创意作品

一次结亲、终生助人,一八三团300名党员干部用微关爱、微行动汇聚起推进民族团结的力量,凝聚起推进民族团结的人心,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心手相牵,融为一家。□

图4 教师现场创作

3 蓝染技艺与教学多维度融合的教育成果

(1)融 必须遵循教学工作的内在规律,同向同行,形成合力[3],克服专业教学与校园活动“两张皮”的现象,多部门合作是做好专业学生技艺传承的必由之路。通过系列活动树立关注意识,在校园文化中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借助有影响力的媒介并通过系列活动来达到在高校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和技艺的目的。同时传承和创新的效果也需要接受市场和行业的评价,学院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与学校师生的良好融通合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图5 活色艺染项目获得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右5)

4 蓝染技艺与本校教学成功融合的经验

三年来有近10 000名高职学生普及了蓝染知识,1 000多名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受益,相关项目及作品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特等奖1个,图5为获奖照片;浙江省“挑战杯”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各1个;获得省大学生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个,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获奖30多个,图6为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班级特色项目1个,申请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个。参加香港文博会、嘉兴市文创精品展等4次。

图6 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之一

(2)准 课堂一定要强调教学的针对性,要精准把握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想学的东西。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不要过于追求原汁原味的传承,要结合现代专业学科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要积极展示教学成果,以展览、比赛等形式来提升作业质量,展示专业技能,展现艺术创意。

(3)新 传承与创新始终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做一体、网络教学手段应用,产品设计与企业项目结合对接,图案和染整技术创新等,使教学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产品新起来。

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公司ABB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工业自动化及元器件展(SPS IPC Drives)上预展了一套全新的应用解决方案,能帮助客户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性能和质量目标。

从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预测计算结果基本覆盖了实际损失,在99%置信水平下的溢出率最接近显著性水平,较好的预测了对数收益率的波动风险;在90%和95%的置信水平下,模型对风险的预测偏保守。但总的看来,由于失败率和显著性水平相差不大,模型对收益率时间序列的分布特征拟合程度较好(图4)。[6]

参考文献:

[1]付玉霞,赵君玉,石蕴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9):93-94.

[2]郭 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传承民俗手工技艺[J].纺织教育,2011,26(2):126-128.

[3]李国娟.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机制[J].红旗文稿,2017,(12):21-23.

蒙冉菊,高慧英,陈文,刘会,江锐
《纺织科技进展》 2018年第05期
《纺织科技进展》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