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简述民国时期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更新时间:2009-03-28

目前,学术界关于民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既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沿海一些省份和少数内陆省份的研究;二是挖掘资料还不够,很多值得使用的资料至今无人问津。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近代以来在不同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对民国时期不同区域的职业教育状况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民国时期各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笔者选择对民国江西职业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希望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史研究的不足。

如果说麻醉和入院时间是安全和开展模式方面的规范,则等到当地医保支付政策与医院点对点接入,亦是张志尧眼中的日间手术规范、甚至得以规模开展的前提。

一、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概况

职业教育诞生于欧洲,近代以后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与一批有识之士的倡导,逐渐在我国发展兴起。江西是内地省份,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但在全国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也开启了艰难的发展之路。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业救国思潮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纷纷出谋划策,希望发展民族经济,创办近代企业,抵制外国经济入侵。据统计,1900—1911年,江西创办了包括瓷器、纺织、化学、日用品等方面的企业近200个[1]。近代江西经济的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江西发展实业教育。

马斯里亚说,几年前,NIH用于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资金中,大部分用在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研究领域,现在60%多的资金用于转化研究,大约70%的资金用于基础研究。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卡罗尔·科尔顿(Carol Colton)说:“我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资金来探索其他的想法。”科尔顿正在将炎症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原因进行研究。然而,她和其他研究人员补充说道:“一些学者呼吁重新审视NIH的拨款提议,有时他们的思想不如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员工那么开放,他们拒绝新领域研究的申请,他们需要转变观念。”

乙组40例患者中,12例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0.00%;11例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7.50%;22例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5.00%。

实业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一座桥梁。清末民初,政府提出了“新教育”的理念,其中包括“尚实”的教育方针,希望改善人民生活,这一理念受到了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1896年,江西创办第一所新式实业学堂——高安蚕桑学堂。至1910年,江西共创办了5所实业学校[2](178),这为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实业教育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社会的需求与人才的供给严重失衡。教育界人士积极思考学校教育如何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善这一时期的教育体系,近代职业教育应运而生。但是,江西的职业教育在晚清发展较为缓慢,宣统年间设立的中国陶业学校及蚕业讲习所为最早的江西职业学校。1913年,江西设立了一些农业、工业、商业、美术等职业学校,但尚无一所省立甲种和乙种职业学校[3]。但之后甲种和乙种职业学校先后出现。1915年,江西省设立甲种职业学校5所,至1916年,江西多地也建立了乙种实业学校,促进了江西地方实业的发展。省立甲种学校开设的班级数量比较多,有健全的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也比较全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经费充足,学校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2](179)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此后,由于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江西的职业教育在质和量上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多姿多彩的办学模式,让职业教育领域焕发出活力。1927年春,江西省政府将省立工业、商业、美术、女职四校合并改组为省立南昌职业学校,并在抚州、吉安、赣县等地各设农校1所,在九江设立棉业职业学校、景德镇设立陶业职业学校、星子县设立林业职业学校[4]。1929年,南昌设立的江西省省立助产职业学校,是当时国内最早的助产学校[2](179)

从表现形式来看,地理信息生成系统的数据表现形式主要为点、线、面3种;地图制图主要借助地图符号、注记、地图整饰传达所有信息,具体表现形式有点状和线状符号。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职业学校法》,明确界定了职业学校办学的方针与目的就是要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与成才[5]。当年,江西成立了8所职业学校[2](179)。至1936年,江西先后创办南昌工业职业学校、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工专职业学校、九江陶瓷职业学校、永修高级农林职业学校、大庾化工职业学校、助产职业学校、浮梁初级陶瓷职业学校、农村实用职业学校、真毅护士职业学校、辅仁园艺职业学校、日醒初级农业学校、开智初级农业学校、毓立初级女子职业学校、诺立初级女子职业学校、实修染织职业学校和妇稚高级助产学校等18所职业学校[6]。在这一时期,江西省政府还加大了对各类职业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7]。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江西职业学校的数量、师生人数、经费等都有了较大发展。

抗战时期,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履艰难。1938年,江西有职业学校16所,1939年达到19所,1944年增加到32所[8](93)。学校数量虽有较大增加,但受战争的影响,各校发展举步维艰。值得肯定的是,抗战时期,政府和社会各界经营职业学校的理念更趋务实,认为“教育原为为国育才之事业,国家任何一部门缺乏或需要何项人才,则教育需根据其需要设法以适应之”[9](12)。当时江西各职业学校学科的设置,均以培养各种实用人才为原则,同时,也加大了这些学科与江西工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尽量为江西培养实用性人才。以1939年江西省各职业学校的科目设置为例,详情如表1。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的历届旧政府一直非常腐败。以江西为例。1927年,余精在《江西教育周刊》说到:“江西前在军阀压迫之下,凡百日政,均就废弛,教育腐败,亦其一端……”[13](8)由于这些腐败现象,各类学校经费不足,教职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报酬,认为教学生涯痛苦,继而转行。另外一些留下来的教职工,大多也是懒惰教学,敷衍了事。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时人把当时的学生分为这几类:读死书派、消极派、少爷派和求学派[13](9)。其中只有求学派才能够学到一些知识,来应对将来的工作,而这些学生,却是凤毛麟角。不少学生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职业教育应有效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1 1939年江西省各职业学校科别比较[9](15)

  

校别学科种类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土木科、应用化学科、机械科、机械职工训练班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医科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兽医科省立南昌工业职业学校高级化学工艺科、染织科、工艺图案科、染织艺徒班、印刷职工训练班省立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家事科、染织科、缝纫科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商科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陶瓷科省立永修高级农林科职业学校农林科、林科省立南昌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助产科、补习班省立南昌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护士科、试验班省立婺源初级实用职业学校造纸科省立宜黄初级实用职业学校麻织科省立婺源初级实用职业学校茶业科浮梁县立初级陶瓷科职业学校饰瓷科、成瓷科于都县立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农林科私立辅仁初级园艺科职业学校园艺科私立日醒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农作科私立开智初级农作科职业学校农作科私立毓灵女子初级家庭工艺职业学校编织科、草织科省立工专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工科、机械科私立剑声中学附设职业部初级印刷科、简易化工科私立鳌洲中学附设职业科初级农林科

电压暂降时间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供电的电压有效值的跌落现象。电压暂降的重要指标包括暂降的持续时间、在跌落过程中幅值的变化、暂降前后电压的相位变化。1)在整个暂降的过程中,定义跌落电压有效值与额定电压有效值的比值为电压暂降的幅值。2)电压暂降持续时间即电压暂降起止时刻的差值[9-16]。电压暂降的持续时间范围一般在0.5~1 min之间。3)电压暂降的相角跳变即电压暂降前后相位角的变化大小 [17-18]。此外,暂降频次也是表征电压暂降的重要指标。必须将电压暂降持续过程的时间、电压暂降发生的频率以及暂降幅值大小等因素一同整体考虑。

二、民国时期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民国江西职业教育是在全国救亡图存、变革求新,以实业救国、强国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民国时期江西职业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一定程度解决了当时人们的生计问题

民国时期江西在农业、医学、护理和商业等专业方面都举办了职业学校,并且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学校的数量逐渐增加。人们通过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使自己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在相关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获得薪酬,有些人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这对于处于动荡时代的人而言,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早在1917年,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3个:“一是为个人生计做准备;二是为服务社会做准备;三是为促进国家和世界的生产力做准备。”1934年,他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除了上述以外,还应该包括“谋求个性的发展”这一目标[10]。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10]。职业学校应该给一些失业人员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使他们有一技之长。

事实证明,通过职业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和文化水平,也能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加速更新生产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高技术人才;其次,可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在经济领域产生间接促进的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但是,残酷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整个社会在战争的伤痕累累中停滞不前。此时,经济的恢复迫在眉睫,文化教育的兴盛也成为了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然而,抗战结束后不久,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西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困难。据资料显示,江西的职业教育学校虽然在数量上有一定增长,在校人数也逐渐增多,男女生比例也更趋于完善,但是与前二十年各个阶段相比较,发展速度更为缓慢[8](94)

(二)一定程度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随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兴起的,其发展建立在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模式基础之上。封建传统教育模式也势必会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诸多方面。因此,在这一时期,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教育对于女子的思想解放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封建时期经常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到了民国时期,女性思想也发生着变化。在这一时期,女子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着。1915年,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设有蚕丝科、家政科和美术预科三科,这些科目的设置,也是比较符合当地的情况和女子的特点。因此,有不少女子愿意到职业学校就读。1922—1923年,江西甲种实业学校共有1 058人,其中女生有123人,占总人数的11.63%;乙种实业学校共有293人,其中女生有104人,占总人数的35.49%[11]。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当时江西女性参加职业教育的人数已经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女性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希望走出家庭,通过学习更多职业知识,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为解放后江西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民国时期的江西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尽管发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后期出现停滞现象,但是毕竟开创了江西职业教育的先河,江西职业教育体系也已经初现稚形。江西省政府设立了专门针对各学科的职业学校,并且针对每个地方的特色,也设立了一些特色型学科,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也都有所侧重,并出台了相关规定。民国时期,江西职业学校的设立、所需教材的编写,都是由江西省教育厅斟酌实际情形的需要,委托或责成各生产事业机关办理,受教育厅的管理监督[9](13)。这些为解放后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江西省人民政府接手了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17所中等技术职业学校,其中有在校学生2 038人,专任教师116人。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下发了《关于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江西省人民政府根据政务院指示精神,并结合省情,对中等技术职业学校开始调整和整顿。195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对中等技术职业学校实行综合管理,经过一番调整、撤并,先后成立了江西财经专业学校、江西省工业技术学校、江西省农林技术学校等。1955年,成立了南昌公路工程学校,并将陶瓷学校改为综合性工业学校,同时增设农业学校[12]。这些学校的发展为解放后的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局限

晚清职业教育发展初期,虽然有一部分人愿意去学习先进的科技,希望能够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但仍有不少人排斥西方先进的科技。民国之后,江西职业教育逐渐兴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去职业学校学习,希望通过学习专门知识和技术,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岗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不再轻视职业学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作用。

(一)无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应有的作用

据资料显示,1933年,江西各职业教育学校有214人毕业,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89人和25人。男生就业者为95人,占男生总数50.2%;失业者为52人,占总数27.5%;升学者为41人,占总数21.6%;死亡者1人,则占总数0.5%。女生总数计25人,其中就业者13人,占女生总数52%;失业者11人,占总数44%;升学者1人,占总数4%。1936年江西各职业教育学校有345人毕业,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48人和97人。男生就业者为156人,占男生总数62.9%;失业者为26人,占总数10.5%;升学者为65人,占总数26.2%;死亡者1人,占总数0.4%。女生就业者70人,占女生总数72.1%;失业者23人,占总数23.6%;升学者4人,占总数4.1%[9](15-17)

(二)难于有效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办法当然是有的……”田有园干的是装修的活儿,各种新房子旧房子的纠纷,他听得太多了,他开始给易非出主意。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这促使一大批爱国分子抱有“教育救国”思想,希望通过教育和改良,改变当时落后的政治和经济,以促进时代的发展。但当时的社会环境注定了用改良的方式来拯救国家的做法是要失败的。江西职业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在战争的动荡之中,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就是由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社会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可以使人们拥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并且发展经济,但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职业学校的创办与发展都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加上当时师资的缺乏,这使得职业教育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

从上述数据看,毕业生就业率大致在60%左右,女生就业率比男生就业率要高;除部分升学外,毕业生失业率达到20%左右,由于江西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加上旧政府的腐败,造成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难于充分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三)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职业学校频频停办

民国时期,我国又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以及国共两党内战等一系列战争。连绵不断战争的发生,使得民不聊生、百姓生灵涂炭。江西尤其是一个战争的重灾区,使得江西职业教育发展步履艰难。据现存资料显示,江西各级政府多年以来无法对包括职业教育学校在内的各种学校进行正常投资,各类学校办学经费也日益减少,甚至很多学校出现了停办的现象。

将1931—1933年的经费比较,见表2。

1.3.5 图像处理 数据处理在Matlab 2013a平台上(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matlab)进 行 。采 用 DPARSF(http://restfmri.net/forum/DPARSF)、SPM8(http://www.fil.ion.ucl.ac.uk/spm/software/SPM8)、REST(http://resting-fmri.sourseforge.net)分析软件。

 

2 1931—1933年江西省职业学校情况比较表[14](13)

  

年度校数/个学级数/个学生数/个毕业生数/个教职员数/个经费数/元每生经费/元193111521289262242243956.6189.26193210521316122216229858.0174.66193317711918160257316488.0165.01

从表2可以发现,从1931—1933年,江西职业学校的数量从11所降至10所再增长至17所,学生人数却是每年稳定增长,总体办学经费从1931年的24万多元降至1932年的不足23万元,再增长至1933年的31万多元,但每位学生的所占经费却是逐年减少。办学经费的不稳定,导致了一些职业学校的停办,如,第四农业职业学校在1932年停办,第一农业职业学校和第二农业职业学校均于1933年停办[14](16)

抗战期间,江西是日本侵略者烧杀抢的重灾区之一,大量难民流离失所,刚刚有点起色的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大量学校被迫外迁,职业学校关门的情况时有发生。事实证明,在战争连绵不断的旧中国,要静下心来搞教育、搞职业教育有多么艰难。

结 语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变的时期,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时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职业教育开始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民国江西的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民国江西职业教育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下发展起来的,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目的、有意识地贯彻到课堂教育和实践中去,一定程度改变着人们的思想。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人们获得某一项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奠定了一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江西教育近代化进程的步伐,在江西近代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民国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最终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困境。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均难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燕云. 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的兴起及其特点[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52.

[2] 余龙生,陈芳盛. 近代江西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6(10).

[3] 童富勇,张守智,琚鑫圭.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师范教育)[G].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256.

[4] 罗静远. 十八年度之职业教育[J]. 十八年度教育年刊,1930,1(1):2.

[5] 国民政府教育部. 职业教育法令汇编[G]. 上海:中华书局,1935:30.

[6] 江西省教育厅. 二十五年度江西省教育经费预计算分配比较统计[J]. 江西统计月刊,1938,3(2):15-18.

[7] 江西省政府. 江西省政府训令教字第9081号[J]. 江西省政府公报,1937(966):9.

[8] 廖声丰,徐晓璐. 试述民国江西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J]. 职教论坛,2017(19).

[9] 国粹. 江西之职业教育[J]. 江西统计月刊,1940,5(6).

[10] 田正平,李笑贤. 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

[11] 何莎. 民国时期女子职业教育研究(1912—1949)[D]. 长沙:湖南大学,2011:13.

[12] 郑茹方,魏毅. 江西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与启示[C]//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武汉: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2011.

[13] 余精. 改革江西全省教育计划书[J]. 江西教育周刊,1927,60(5).

[14] 江西省教育厅. 教育统计[J]. 江西教育,1934,4(2).

 
廖声丰,徐晓璐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