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不同托槽粘结剂脱粘后对釉质微裂纹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釉质微裂纹是牙齿表面非生理性细小裂纹,由于其早期症状较轻,不易被察觉,虽然小的微裂纹不会导致牙齿折裂,但它常可成为脱矿的位点从而增加患牙对龋的易感性,而且当微裂纹向牙本质深层进展时会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造成牙齿折裂[1-3]。已有研究表明,正畸矫治结束拆除托槽时会导致微裂纹的产生,或加剧已有微裂纹的严重程度[1]。因此本研究拟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比较临床常用的粘结剂3M光固化和3M化学固化粘结剂去除前后对釉质微裂纹的长度、宽度变化来评价去除托槽过程中对釉质表面的影响,在保证托槽粘接强度的同时降低对正畸牙齿釉质的损伤,以期为临床托槽粘接剂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器材

格鲁玛酸蚀剂(Gluma Etch 35 Gel,德国)、3M光固化复合树脂(3M,FiltekTM Z350 XT,美国)、3M自酸蚀粘结剂(3M,第七代,德国)、3M化学固化牙釉质粘结剂(3M,美国)、德国非凡自锁金属网底托槽(非凡,Quick3.0,德国)、光固化灯(啄木鸟,LED-B型,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托槽去除钳(武汉,弘基)、慢机(NSK,EC,日本)、马达(NSK,EX-203,日本)、高速手机(NSK,PANA-MAX,日本)、抛光杯 、扫描电镜(JSM-6390LV,JEOL,日本电子公司)、喷金机(JFC-100,JEOL,日本电子公司)。

1.2 研究对象

1.2.1 纳入标准 形态正常、釉质发育良好;无脱矿、龋坏、缺损,无氟斑牙、四环素牙;未使用化学药物(如过氧化氢)进行预处理;未进行过牙髓治疗、修复治疗及正畸治疗。

(2)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大,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逐渐增大。曲线刚开始斜率较大,在挠度为0.25 mm内,重合度高,承载力提高速度快。

1.3.3 托槽的粘结过程 用慢速手机蘸抛光膏抛光颊面,冲洗,吹干, 格鲁玛釉质酸蚀剂酸蚀牙面30 s,高压水气枪冲洗20 s、吹干10 s。3M 光固化粘接剂组:在酸蚀牙面后涂粘接剂20 s,轻吹5 s,光照10 s,在托槽底板涂粘接剂和树脂,将托槽安放至正确位置后用探针轻轻加压,去除托槽周围多余树脂粘接剂后,光照40 s。3M化学固化牙釉质粘接剂组在酸蚀牙面后涂预处理剂,在托槽底板上涂预处理剂和粘接剂,将托槽安放在正确位置后轻轻加压,用探针去除托槽周围多余粘接剂。所有托槽粘接均由同一名正畸医生在自然光下操作。托槽粘接完成10 min后将牙齿置于37 ℃的生理盐水中,并在储存24 h后备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办发【2010】43号”和“川办发〔2011〕41号”文件精神,推进四川省家庭服务业发展,四川省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办公室于2017年9月5日召开了全省发展家庭服务业视频会议。会上,张晋川副秘书长代表四川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做了工作部署;四川省发改委、财政厅、商务厅、总工会、妇联、团省委等成员单位做了发言,对本部门本系统如何贯彻落实“两办”文件精神,支持和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做了安排部署。

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后收集2017年2月—2017年6月我科因正畸减数拔除的新鲜前磨牙90颗,牙齿拔出后即刻用生理盐水冲洗血渍,洗净后放入生理盐水中储存备用。

1.3.4 脱粘过程 由同一医生使用传统的托槽去除钳近远中向夹持托槽上下扭转去除托槽,然后在正常临床条件下将碳钨车针安装于1 000 r/min慢机上磨除所有可见的残余粘合剂。抽真空,喷金后用扫描电镜在同样的实验室条件下重新评估釉质表面微裂纹的宽度、长度、位置进行测量记录。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2人,每组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获得的数据作为平行实验数据共享。教师发放给学生两张指导单,第一张为实验过程指导单(表1),第二张为实验数据处理指导单(表2),学生根据指导单分小组独立进行实验。学生是高二年级,实验时间为1节课85min。

1.3.2 测量方法 抽真空,喷金后在扫描电镜下测量记录每个牙齿的牙冠高度(h),每个牙冠颊面被分成3个等高区域:第一区为颈三分之一,第二区为中三分之一,第三区为三分之一。在每个牙齿上选取一个最长的微裂纹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测量最长微裂纹的宽度。每一区有10个测量区域。使用测量公式(X=h/30),量化测量步骤(X为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h为牙冠的高度)。

① 沪江学习软件:CCtalk的功能特点.https://m.baidu.com/mip/c/s/m.hujiang.com/c/yykyxx/p1212056,第二段

1.2.2 排除标准 牙齿形态、发育异常,脱矿、龋坏、氟斑牙、四环素牙,以往有治疗史。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2 不明显微裂纹组脱粘前后宽度和长度结果

1.3.1 实验分组 将选取的研究对象,按实验要求分组,其中明显釉质微裂纹组45颗(在自然光下可见牙齿表面微裂纹),不明显釉质微裂纹组45颗(在自然光下不可见,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微裂纹),然后每组再随机分为3组,3M光固化粘结剂组,3M化学固化牙釉质粘结剂组,对照组,每组15颗,共6组。

2 结 果

2.1 明显微裂纹组脱粘前后宽度和长度结果(表1)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微裂纹的长度使用公式(L=n×X)进行计算(L为釉质微裂纹的长度,X为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n为每个微裂纹上测量点的数目)

釉质微裂纹平均宽度脱粘前后比较,3M化学固化粘结剂组(P=0.005)和3M光固化粘结剂组(P=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微裂纹平均长度脱粘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处理前后宽度和长度的差值分别比较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一组内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组间进行比较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应用Spearman相关评估脱粘过程中对釉质微裂纹的影响。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釉质微裂纹平均宽度和长度脱粘前后比较,3M化学固化粘结剂组和3M光固化粘结剂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处理前后宽度和长度的差值分别比较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 明显微裂纹去除粘结剂前后微裂纹宽度和长度的比较 Tab.1 Comparison of microcrack width and length before and after obvious microcrack

  

处理组测量区域粘结前脱粘后差值tP3M化学固化粘结剂组(n=15)第一区/μm1.82±0.962.61±0.970.78±0.38-1.490.181第二区/μm1.53±0.682.07±0.720.54±0.28-2.540.038第三区/μm1.59±0.432.28±0.520.69±0.33-2.660.045平均宽度/μm1.67±0.732.32±0.820.66±0.18∗-3.150.005平均长度/mm3.27±0.753.62±0.620.33±0.17∗-2.020.0573M光固化粘结剂组(n=15)第一区/μm1.77±0.942.45±0.860.68±0.21-1.380.210第二区/μm1.52±0.512.05±0.700.53±0.21-2.140.069第三区/μm1.53±0.392.16±0.460.63±0.20-2.650.046平均宽度/μm1.62±0.592.25±0.940.49±0.20-2.490.022平均长度/mm3.30±0.743.52±0.760.18±0.15-1.170.257

 

*表示与3M光固化粘结剂组相比较,P<0.05。

 

2 不明显微裂纹去除粘结剂前后微裂纹宽度和长度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microcrack width and length before and after weak microcrack

  

处理组测量区域粘结前脱粘后差值tP3M化学固化粘结剂组(n=15)第一区/μm1.57±0.452.07±0.650.50±0.17⁃1.530.177第二区/μm1.43±0.401.67±0.370.25±0.18⁃1.080.320第三区/μm0.53±0.31----平均宽度/μm1.51±0.531.87±0.550.34±0.18∗-2.060.053平均长度/mm1.49±0.311.70±0.360.23±0.14∗-1.990.0613M光固化粘结剂组(n=15)第一区/μm1.78±0.212.21±0.120.43±0.19-4.660.003第二区/μm1.36±0.451.39±0.300.03±0.04-1.180.282第三区/μm-----平均宽度/μm1.57±0.511.79±0.640.19±0.14-1.220.236平均长度/mm1.52±0.421.63±0.450.10±0.13-0.790.438

 

*表示与3M光固化粘结剂组相比较,P<0.05。-表示该区域无数据可以测量和比较。

2.3 对照组喷金前后釉质微裂纹的长度和宽度变化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初始测量和最后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实验过程中干燥喷金后釉质微裂纹虽然会有所增加但对釉质微裂纹的影响很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对照组实验前后釉质微裂纹的宽度和长度比较 Tabl.3 Comparison of microcrack width and length before and after experiment in control s

  

测量对象测量区域初始数值最后数值tP明显微裂纹组宽度(n=15)第一区/μm1.74±0.561.82±0.52-0.310.766第二区/μm1.54±0.451.61±0.48-0.320.757第三区/μm1.52±0.441.58±0.50-0.280.788平均宽度/μm1.62±0.501.68±0.49-0.490.629平均长度/mm3.48±0.373.49±0.33-0.470.652不明显微裂纹组宽度(n=15)第一区/μm1.55±0.451.57±0.40-0.480.643第二区/μm1.38±0.411.40±0.37-0.460.655第三区/μm0.54±0.240.55±0.22-0.570.581平均宽度/μm1.16±0.581.18±0.56-0.090.930平均长度/mm1.31±0.281.33±0.29-0.320.758

2.4 釉质长度和宽度变化与脱粘过程的相关性分析

对脱粘过程中对釉质微裂纹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釉质微裂纹宽度的增加与其脱粘过程存在低度的正相关,与长度无相关性,见表4。

 

4 釉质长度与宽度的增加与脱粘相关性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of enamel length andwidth increase with debonding

  

测量项目样本量相关系数P长度600.260.11宽度600.270.02

3 讨 论

正畸托槽粘结剂对牙釉质表面具有相当大的剪切强度[4],因此在去除托槽过程中可能会对牙釉质表面的微裂纹产生一定的影响。据Dumbryte等[5-6]研究结果显示,去除托槽后去除托槽后釉质微裂纹的宽度和长度都较实验前有所增加但明显微裂纹组的平均宽度变化较大。还有学者[7]通过比较不同去除托槽方法和不同粘结剂得出使用托槽去除钳去除3M化学固化粘结剂后牙釉质表面产生的微裂纹更多。本研究通过实验得出去除托槽后3M化学固化粘结剂组和3M光固化粘结剂组釉质微裂纹的平均宽度和长度都比粘结前有所增加,去除3M化学固化粘结剂后明显微裂纹组的平均宽度变化更大,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有学者[8]通过研究表明唾液污染对托槽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体外研究结果可能比体内高。祝媛等[9-10]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碳钨车针低速磨除可见的粘结剂过程中牙釉质的损失量最少,去除后牙釉质的表面规则,仅有极少量的细微划痕,所以本研究使用碳钨车针低速磨除残余的粘结剂。虽然使用传统的托槽去除钳会造成牙釉质表面的损伤[11-12],但在临床上使用时比其余方法去除托槽更方便更有效。

近年来,国内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协同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但相关问题研究很少。有研究表明,目前对老年人疾病患者造成严重影响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经济方面,也在于家庭对老年疾病患者重视低下,更多缺乏家庭与医院相互交流、沟通与协作[13]。协同护理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家属及护工提供冠心病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同时使家属和护工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真实所需,进而帮助老年冠心病患者提高护理质量。Craig等[14]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对于医疗保健服务领域的重要性。

牙釉质脱粘前后釉质微裂纹的宽度在颈部三分之一变化最大,三分之一次之,中三分之一变化最小,这表明去除托槽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颊部表面的颈部[6,13-14]。还可能与这些区域的釉质层较薄有关[15]。有学者[4,16-19]通过比较不同粘结剂的粘结强度表明3M光固化粘结剂的粘结强度高于3M化学固化粘结剂。本研究结果得出明显微裂纹组去除3M化学固化粘结剂后微裂纹的变化较大,这可能与3M光固化粘结剂和3M化学固化粘结剂与牙面结合的方式不同有关,光固化与牙面的结合方式主要为机械结合,化学固化主要为化学键结合[20]

丢弃混乱的环境信息,将画面集中于较大主体的一小部分区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影调、形状与纹理,并让图像充满神秘感。

综上所述,3M化学固化组去除托槽后对牙釉质的损伤更大,因此,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条件下推荐使用3M光固化粘结剂以使对釉质表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4)企业效益的提升:在流程再造和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基础上,促进职能变革、提高业务效率、推动体制创新、降低或杜绝安全生产事故,最终提升企业效益。

[ ]

[1] Zachrisson BU,Skogan O,Hoymyhr S.Enamel cracks in debonded,debanded,and orthodontically untreated teeth[J].Am J Ortho,1980,77(3):307-319.

[2] Walker BN,Makinson OF,Peters M.Enamel cracks.The role of enamel lamellae in caries initiation[J].Aust Dent J,1998,43(32):110-116.

[3] Øgaard B, Fjeld M. The enamel surface and bonding in or thodontics[J]. Semin Orthod, 2010, 16(1):37-48.

[4] 牟胤赫,杨陆一,吴嫣然,等.不同条件下3种正畸粘接剂粘结强度的比较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3):512-516.

[5] Dumbryte I,Jonavicius T,Linkeviciene L,et al.The prognostic value of visually assessing enamel microcracks:Do debonding and adhesive removal contribute to their increase?[J].Angle Orthod,2016,86(3):437-447.

[6] Dumbryte I,Linkeviciene L,Malinauskas M,et al.Evaluation of enamel micro-ckacks characteristics after removel of metal brackets in adult patients[J].Eur J Orthod,2013,35(3):317-322.

[7] Salehi P,Pakshir H,Naseri N,et al.The effects of composite resin types and debonding pliers on the amount of adhesive remnants and enamel damages:A stereomicroscopic evaluation[J]. J Dent Res Dent Clin Dent Prospects,2013,7(4):199-205.

[8] 冯良,杨士杰,陈萍,等.不同污染情况在口腔正畸托粘接剂剪切强度方面的影响力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3):387-389.

[9] 祝媛,冮卫东,汪春仙,等.残留牙面粘结剂不同去除方法对牙面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8):488-490.

[10] 陈双,樊明月,涂世军,等.两种方法去除正畸牙面树脂粘结剂的效果评价[J].口腔医学,2011,31(11):644-646.

[11] Francesca SM, Andrea S, Danilo F, 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different clinical techniques of orthodontic bracket debonding and enamel polishing[J]. J Orthod Sci, 2015, 4(4):123-127.

[12] Choudhary G,Gill V, Reddy YN,et al.Comparison of the debo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ntional and new debonding instrument used for ceramic, composite and metallic brackets-An in vitro study[J]. J Clin Diagn Res,2014,8(7):53-55.

[13] Schuler FS,Van WH.SEM-evaluation of enamel surfaces after removal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Am J Dent,2003,16(6):390-394.

[14] Tecco S, D’Attilio M, Tetè S, et al.Prevalence and type of pain during conventional and self-ligat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J].Eur J Orthod,2009,31(4):380-384.

[15] Park S,Wang DH,Zhang D,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uman enamel as a function of age and location in the tooth[J].J Mater Sci Mater Med,2008,19(6):2317-2324.

[16] 郑闱颖,林军,叶衡峰,等.6种正畸粘结剂粘结强度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2014, 34(6):447-449.

[17] 杨春侠,霍炳鑫,张雷,等.选择性釉质酸蚀结合自酸蚀粘接系统处理后牙釉质表面和粘结界面的扫描电镜观察[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6(3):156-159.

[18] 康洁,白荣,李岩,等.复合树脂联合两种酸蚀粘结剂与乳牙釉质及牙本质的剪切粘结强度比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22(10):582-584.

[19] 陈启林,李娟,严艳,等.不同粘接材料及表面处理方法对瓷与托槽粘结强度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1):6-9.

[20] 赵信义.口腔材料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7-111.

 
王丽,武时谦,王琳琳,吴佩玲,徐江,刘海霞
《口腔医学》 2018年第05期
《口腔医学》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