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学习领会新型政党制度深刻内涵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更新时间:2009-03-2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更加真实、广泛、持久的代表性,新就新在团结奋斗而不是恶性竞争的政党关系,新就新在决策更加民主高效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新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制度诠释和文化支持。

一、从历史选择看新型政党制度的道路自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土壤,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最符合本国国情和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提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到两次国共合作、《八一宣言》的发表、瓦窑堡会议决议,再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人民政协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剧烈的历史演进中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力锻造成型。正所谓,“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70年前对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也标志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韧。历史证明,中国政党制度模式的艰辛探索,是直面救亡图存的危机、百废待兴的重担、改革开放的转折、民族复兴的任务所推进的协商实践,也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1]。我们一定要从深刻领会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必然中,同时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从理论基石看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这一论断彰显出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政府的性格,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的选择,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否合适,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要深刻认识我国政党制度的国情基础和民主性质,中国历史上政党合作理论借鉴过西方模式、借鉴过苏联模式,经过反复比较、磨合、争论,甚至相互斗争的过程中才确立了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它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发芽,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统一战线理论、政党关系理论吸取养分,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党合作理论的重要发展创新。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实行广泛的政治合作,这种合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也体现了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的理论自觉。无论是进行政党协商,还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都要坚持和体现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的理论自信,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更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从制度效能看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自信

良好的政治制度至少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效能,二是廉洁。从效能角度看,我国新型政党关系有效避免了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反观一些国家,多党竞逐、相互倾轧,形成了“我办不成事也不能让你办成”的“否决型政体”,导致反复拉锯、甚至运行停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制度设计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深刻揭示了我国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对民主党派历史性进步的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或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共百余次,其中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达20多次;在地方层面就更不用说了。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并达成最大共识,使得集中与民主有机统一,更具活力,能够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效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廉洁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能避免执政党缺乏监督的难题。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互相监督是多党合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监督、有制约、有促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切实做到“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通过政党协商、民主监督,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在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四、从文化基因看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自信

“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只有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相符合,才能形成巨大的动力,凝聚成强大的社会力量。”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是一个有根有魂的制度,根在中国文化。大、统一、多民族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地理特征,是谈论任何中国问题都不能离开的第一前提。虽然历史上民族有分合、领土有盈缩、政权屡更迭,但是中国文明没有中断,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没有动摇,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遵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的文化基因。中国经历相同的文化基因凝成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构成了中国政党制度独特的结构、价值的文化生态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共同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同构的历史传统的传承,是对重“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理念的传承,是对“过犹不及,执两用中,通权达变”的思想精髓的传承,是对审时度势而不盲从的价值理想的传承,是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的统一。

综上所述,智慧园区建设和管理中,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生态化产业优化和完善,结合园区发展需求,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园区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今年是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七十周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定要继续共同秉持“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的美好政治愿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向合力,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凝聚政治共识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在发挥界别优势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加强制度建设中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在岗位实践锻炼中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不断巩固发扬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更磅礴的力量。

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但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能找准正确答案,还要求学生能根据错误的选项改编题目,达到一题多练和逆向运用方法的效果。如果答案是A,题目应该这样改编(划去题目中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0.

[2]立“新”除“弊”习近平纵论新型政党制度[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5/c.1122491671.htm,2018-03-05.

 
邓焕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