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长征精神的哲学意蕴

更新时间:2009-03-28

八十多年前,包括中央红军在内的几支红军队伍不畏艰险,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精神远征。作为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宏伟篇章。而长征精神,因长征本身波澜壮阔的历史赋予其深刻的内涵,由共产党人自觉宣传形成了其独特的意象表征。从哲学的角度全面认识长征精神,对于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精神遗产,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长征精神”是在亲历者们不断回顾长征历程、总结长征胜利原因的过程中提出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精神文化,长征精神要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除了由长征亲历者的塑造和凝练外,离不开领袖人物的率先垂范,自觉要求和有意宣传。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对长征精神做了深刻阐述,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胡锦涛、习近平分别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八十周年大会上再次重申了这一内涵。目前学界普遍认同的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就是依据上述阐述而凝练成以下五个方面:理想科学、信念坚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其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主旨灵魂;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是长征精神的外在表现;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革命风范是长征精神的内在要求;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是长征精神的目标旨趣;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是长征精神的精髓要义。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构成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长征精神的哲学意蕴

长征精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长征精神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们在认识和把握自然、社会、世界时,要按照它们本身所呈现的样子来理解世界,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长征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这一内涵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引入政府购买第三方参与船舶垃圾、油污水治理服务是杭州首创的模式。在杭州的通航水域内(除千岛湖),鸦雀漾水上服务公司负责回收船舶含油污水和生活垃圾。2017年鸦雀漾水上服务公司共回收油污水1700余吨,接收生活垃圾100余吨。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翻旧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决定性力量。“长征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内涵生动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永恒发展的,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强调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征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这其中内在的包含了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看待处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内容,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5]“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这一内涵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二)长征精神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胆略是长征精神的精髓要义。长征胜利的过程就是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战胜并最终取代“左”倾教条主义思想路线的过程。长征初始,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一系列的错误指挥,红一方面军“差不多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经常遭受敌人打击,而不能有力的打击敌人。”[2]湘江战役的失败,致使中央红军由此战之前的8.6万人迅速锐减到了3万人左右,引起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普遍不满,红军中要求更换军事指挥,由毛泽东重新出来主持军事工作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在长征路途中先后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值得一提的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完全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3]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确指导下,红军先后打出了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一系列光辉的战例,成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变被动为主动。长期的革命实践逐渐定格了这样一条规律,只要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中国革命就会取得成功,一旦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来指导中国革命,中国革命就会出现曲折。正是这正反两方面的强烈对比,逐渐树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威信,逐渐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经确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突破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陕甘苏区,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因此,长征的胜利是中共中央及其领导成员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所取得的胜利。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党和红军的团结与统一,这与党中央和毛泽东充分运用辩证法的智慧,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党内斗争是分不开的。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内同志,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对付主要敌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也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的内在要求。在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党中央一切从党的集中统一和红军内部的团结出发,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耐心说服开导教育,在遵义会议上采取先纠正军事错误,解决军事问题,领导权问题,搁置政治路线问题的做法,达到了既斗争又团结的目的。在同分裂分子做坚决斗争的同时,注意斗争策略和方式,避免红军内部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尽最大努力保存革命力量。如果不是采取这种辩证的斗争策略,“就不会有以后二、四方面军在甘孜的会合,更不会有一、二、四方面军在陕北的大会合了”[4]。正是由于党中央和毛泽东善于运用辩证法解决内部矛盾,广大红军战士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中国工农红军才显示出无比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长征精神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可以积累大量的素材,并在此过程中充分掌握与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式,为今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对群众负责的群众观点是长征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是长征精神的目标旨趣。中国工农红军是人民的军队,走到哪里都心系人民。他们纪律严明,善于政治宣传,同时实际给予人民切身利益,因此,获得了人民对红军真诚的信赖。毛泽东曾说,唯物主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彻始彻终,就是领导群众斗争。中国共产党有存在之必要,你不给群众办好事,不领导群众斗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长征中,红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没收土豪的东西,分给劳苦群众,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对工农群众东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红军所到的任何城市、乡村,临别老百姓总是舍不得他们走,能获得如此同情,不仅靠他们抗日救国主张的正确,而且靠他们的实际行动。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总结长征胜利的原因时谈到,“群众路线渗透于红军之中,这支军队被反复提醒要遵守毛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此士兵们不会背离他们为之战斗的群众。他们对人民进行宣传并保护人民,还帮助生产性劳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巩固了同人民的关系,因此他们能得到敌人活动的可靠情报;而在战败时他们能依靠群众安全地隐蔽起来。”[9]长征的胜利靠的正是红军植根于人民,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

(四)长征精神生动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必修课的教学管理下放到系部层面,在不改变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系部能根据专业特色,自主制定创新创业课程必修课的教学标准。目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开设4学期总计32课时的创新创业必修课。课程负责人同时是创客空间的负责人,这样能结合创客空间运行管理,并根据院系专业大类特点,制定更加符合专业才人培养方案的教学标准。

作为长征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作为长征的参与者,广大红军指战员自觉自愿把热血和青春投身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之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立足现实,投身社会,担负起一代年轻人的责任和使命,极大的实现了个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红军在江西时知道他们的使命是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现在他们依然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即为民族解放和在全中国完成苏维埃革命而斗争。我们教育红军战士不仅要为中国苏维埃革命胜利而战,而且要为世界革命胜利而战。”[6]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中国工农红军:“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7]正是由于红军战士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表现出了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他们平均每天可以走100里到120里,也就是50公里到60公里,都是山路,往往是夜行军,平均每小时行军两公里半。”[8]红军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除了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军中的广大党团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发扬舍己为人的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在行军中缺衣少粮,缺少宿营地的情况下,共产党员自觉让非党员士兵先吃先宿,作战时党团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遇到危险的情况,党团员牺牲在前。这种强烈的榜样意识极大的调动了红军的整体战斗力,使得红军上下一心,面对敌人视死如归。

(五)长征精神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人类掌握世界的根本途径,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论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深刻道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的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现实矛盾的分析,抓住了它的本质和规律,以此为据合乎逻辑地推论出来的关于未来社会应有的基本特征。这个理想完全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说它是科学的信仰,崇高的理想。长征精神的主旨灵魂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强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这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柳陂镇瓦梁子发掘出的文物发现:从明清开始依次纵深掘进1到2米,就代表一个朝代的文物层;层层叠压,一个朝代压着另一个朝代,中间从未间断;竟然连续开挖出了夏商时代的文物。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目的是北上抗日,抵御外侵,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党中央确立的这一英明方针分不开。北上抗日,除了可以唤起中国民众共同抵御外敌,争取最大范围的声援和支持外,对于鼓舞红军斗志,加强内部团结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到:“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在很大程度上,这是造成英勇长征得以胜利结束的原因。”[10]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是彼时中国人民的紧迫任务与一致事业,而抵御外敌入侵是一项正义而伟大的事业,红军长征的目标一旦与抗日相统一,无疑站到了道义的制高点上,不仅可以唤起广大工农红军以及全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正义感与使命感,更可以团结一切爱国人士,使中共的革命事业得道多助。长征的胜利是无产阶级革命信念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胜利,正是因为红军战士具有坚定的使命感,高度的觉悟性,他们才能表现出不畏艰险、无惧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亲身经历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说:“敌人是无法想象的,四天四夜越过水草地,风霜雨雪加冰雹,气候一日多变,我们没有棉衣穿单衣,没有交通工具,双脚泡在水里,从天蒙蒙亮一直到黑夜,饿肚子,连喝水都很困难,有时还得通宵淋雨等到天明,行军、作战,一路上千难万苦毫无怨言,为的是什么?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的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坚信一定会胜利!”[11]这个信念鼓舞着红军战士咽苦如饴,鼓舞着他们忍受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鼓舞着他们忍饥受寒,以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而在所不惜。由此可见,红军能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经受异常艰苦的考验,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其根本原因在于红军战士有着符合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对正义的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长征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行动哲学,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它从历史的大视野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分析问题,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纵深感。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对于激励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6-10-23.

[2]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遵义会议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9.

[3]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0377493945331532.html

[4]彭德怀.彭德怀自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4.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

[7]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9.

[6][8]陈宇.谁最早口述长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34,34.

[9][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98.

[10]斯诺文集(第二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86.

[11]杨成武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167.

 
张华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