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保定文化软实力建设

更新时间:2009-03-28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构成。所谓“硬实力”,是指城市的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硬件设施等;所谓“软实力”,是指城市的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包括文化号召力、城市凝聚力、形象传播力、政府执政力、社会和谐力、教育发展力、科技创新力、商务吸引力、区域影响力、信息推动力等十个因素。[1]近年来,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已经被党和国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社会变迁。保定紧跟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强市工程建设,一个特色鲜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并具有较强竞争力、辐射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正在形成。但综合来看,保定市的文化发展规划亟待完善,文化自觉有待激发,文化自信急需提升,价值目标仍需明确,市民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文化“软实力”发展空间巨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所谓“公犊辑录型”,即官箴书直接收录官府的公犊档案作为内容,魏丕信称“公犊选编”“治理文件选编”。这些档案包括告示、榜文、移文、檄、手训、报告、批词、判词、碑记、田记、条约等类型。人们通常认为,此类公犊选编也是让读者分享作者的工作业绩,或让年轻的同僚受惠其经验,从而对其他官员起到典范作用[27]。刘时俊的《居官水镜》、江东之的《抚黔纪略》即为此种类型。吕坤《实政录》、王世茂《新刻精纂详注仕途悬镜》也收录不少“公犊选编”。我们以《居官水镜》为例,具体说明它的情况。

一、保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

保定市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一是政治历史文化厚重。自元明以来,保定一直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成为区域性的政治文化中心。二是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众多。保定是文物大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4处,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 600余处;保定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森林公园3处、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8处。保定市概况信息.保定市人民政府网[EB/OL].(2014-04-08)[2017-11-20].http://www.bd.gov.cn.content-609-29021.html.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0多种,保定老调、涿州皮影、曲阳石雕、定州吹歌、高阳纺织等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其中的曲阳石雕、高阳纺织已经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四是革命军事文化厚重。保定是北方革命的发源地,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都发祥于此,在中国近代舞台上发挥着显著作用;保定是中国抗战文学的发祥地,诞生过《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荷花淀》《红旗谱》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并随之衍生了一批经典影视剧作品,影响和教育了数代国人。五是科教文化发达。据《2009中国首次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调研报告》统计显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6所,在校学生25.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76所,在校学生10.0万人;普通中学401所,在校学生43.1万人,小学1 925所,在校学生78.3万人。[1]特别是高校数量,为省会之外的地级市之首。高校中学者云集,学风蔚然,各自独特的大学文化丰富着保定的科教文化底蕴,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给城市发展带来蓬勃朝气,每年产生大量科研创新成果,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六是体育文化繁荣。保定是闻名全国的体育之城,曾诞生过郄恩庭、钱红、郭晶晶、庞伟、史东鹏等17位世界冠军,18位亚洲冠军,20位全国冠军保定市概况信息.保定市人民政府网[EB/OL].(2014-04-08)[2017-11-20].http://www.bd.gov.cn.content-609-29021.html.;体育观念深入人心,敬老健身节、地方戏剧节、空竹艺术节、篮球文化节等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七是企业文化深厚。原来的保定西郊八大厂,虽然半数已逝去往日的辉煌,但是遗留的文化底蕴犹在,深深嵌入这座城市的精神生活。汽车、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支撑产业的兴起,带动了一批现代企业的发展,也为保定增添了新的企业文化色彩。

保定市文化构成丰富,资源优势明显。除以上七种主要文化资源之外,其他类别的文化资源还有很多,如中药文化、香业文化等等。这些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璀璨夺目的精神文明、丰富厚重的现代文化体系,共同构成了保定文化的壮丽篇章。

二、保定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保定虽然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在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创新与使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历史文化遗产既有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也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但和全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一样,保定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破四旧”“文革”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旧城改造,导致历史名城面目全非,“保护级别越高文物保护的越好,也就是说国家级文物好于省级文物,省级文物好于市级文物,而重点民居大多残破,亟待维修。其次,使用权与管理权一致的,文物保护的好。使用权与管理权不一致的,文物的保护就相对较差”[2]。另一方面,新的经济模式带来的商业文化潮流,正在吞噬着留存不多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散落民间,加之缺少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传承难以为继。

二是对文化资源利用不够。据《保定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统计:“全市公共图书馆22座,总藏书量199.2万册;博物馆、纪念馆21座;文化馆23座;乡镇(街道)文化站268个。”[3]这组数据并未含驻保高校图书馆及其藏书量。不计其他,仅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三所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就达到700多万册,为《公报》所称全市图书馆藏书量的3.7倍。这些高校图书馆如能向社会提供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必将对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文化事业发展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公报》统计:“全市体育场馆44个,其中,市辖区19个。”[3]该组数据同样没有包含学校体育场馆。这两组数据虽然属于统计方法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资源利用理念的局限性。

三是发展思路尚不清晰。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系统工程,举凡系统工程的实施都必须思路明确、规划先行。2009年,保定市下发的《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称:“要彰显历史之韵,放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主打‘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4]2011年,《保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但保定市在促进“文化软实力”发展和开展“文化软实力”相关研究等方面尚需制定出台更为细致、可行的政策。

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方向和方略研究中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容估量,所以编制规划应具有战略眼光。虽然编制规划的任务应由政府来落实完成,但作为理论探讨,笔者认为,保定市的规划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理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一是在保定市古城遗址,以现存古建筑群落为依托,规划建设“古文化区”;二是在保定东北部建设“新文化区”,可与保定市打造“中关村”“智谷”和白洋淀科技城紧密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借力河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学院等高校,打造一个反映现代科技文化产业特色的新文化区,建设好规划馆、体育馆、文化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三是在保定西南部设立“农业文化区”,因为保定南部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同时受京津影响较小,有利于做好农业基础产业,可以打造成一个展示现代农业的文化区域。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保定发展的意义

京津冀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分布有北京、天津、保定、承德、邯郸、正定、山海关(秦皇岛)7座城市。如此密集的历史文化名城,使京津冀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核心区域。为了凸显保定在该区域中的作用,根据《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保定确定了“‘以工强市’实现发展突破,‘以文兴市’实现发展提升,‘以绿优市’实现和谐发展”[5]的发展战略。

言语交际中表达主体的语言形式及其实现的模式 ………………………………………………… 刘琳琪(5.12)

(一)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保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随着物质基础的日渐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旅游、休闲、娱乐等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与质量;另一方面,用于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例也在日益增长。近年来,保定市投资兴建的植物园、农业生态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大水系”工程的规划建设,正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但这些基础设施只是精神文化的载体,人们不会仅仅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上,而是要参与到更高水平的文化活动之中,需要看到形式更加丰富、品味更加高雅的文化活动,这将是人民群众今后的追求与向往,需要政府以更大力度加强、加大“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茉心接过簪子放在妆台上,又替晞月将鬓边的白色绢花和珍珠压鬓摘下,笑道:“小主天生丽质,哪怕是簪了乌木簪子,也是艳冠群芳。何况这镯子虽然一样都有,小主戴着就是比青福晋好看。”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文化遗产留存传承的需要

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前相比,宜昌2003—2007年径流量变化相对较小,但下泄沙量减少较多,2003—2007年宜昌站年均输沙量仅为6 674万t,较蓄水前减少了86%。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大部分粗颗粒泥沙被拦截在库内,下泄泥沙明显细化,年宜昌站悬沙中值粒径范围为0.0065~0.003 mm,与蓄水前的0.009 mm相比,出库泥沙粒径明显偏细。蓄水后沿程各站输沙量与蓄水前相比,呈明显减小趋势,减小幅度在50%~98%之间。沿程来看,各站输沙量减小幅度递减,表明沿程有泥沙补给。

(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优势对于人才、资金、重大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不竭的动力源泉,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创新力和知名度,才能确保获得更多的投资资本和发展商机。“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有利于增强城市凝聚力、扩大城市影响力,更有利于振奋城市精神、丰富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文化形象,逐步形成一种人心向上、人心思进、同担重任、共赴使命的城市信念,形成推动城市前进的巨大群体力量。

四、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城市的文化建设,要防止千城一面、重复建设,必须明确定位、把握方向,既要反映普遍性,又要体现独特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形成文化品牌。保定要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要紧密结合客观实际情况。

(一)明确城市定位,打造“国家级文化副中心”

实施这一工程,关键问题是要解决与该区域商业文化之间的矛盾。今天的古城商业区,不仅人流、车流拥堵,环境、交通承受巨大压力,也给古城文化保护利用造成较大困难,对市区旅游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建设“古文化区”,将古城商业区向城市外围迁移,可围绕东湖片区打造一个新的商业区,与朝阳大街商务区遥相呼应,既可有效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和居民的生活环境,又可为保护、开发古城文化创造足够的空间,让保定的历史文化重放异彩,进一步提升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编制“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划,绘制文化发展蓝图

总而言之,在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通过分析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其听力能力提高的主客观因素,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另辟蹊径,积极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强化听力训练。只有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升独立学院非英语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提高其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最终实现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

(三)实施若干重大文化工程,形成以点带面新格局

1.古城风貌恢复工程

无论是“文化大市”,还是“文化强市”,都不足以作为保定的定位。笔者认为,定位为“国家级文化副中心”比较可行。原因如下:一是保定自清代以来所享有的政治文化地位,保定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其区域地位、历史沿革有着必然联系。保定原为直隶省省会,而直隶省之地位,又与各省不同,俨然为国家级的管理重镇。二是保定地处京津冀腹地,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难,就在于行政壁垒。暂不论京津,单从河北自身而言,保定既非政治中心,亦非经济中心,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制约更甚。保定只有将以上“地利”与“文化”两种优势有机结合,才能寻找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位置。“国家级文化副中心”是最合适的定位,或者是定位之一。发挥好文化资源优势,利用好文化资源,既是保定的自身责任,也可以帮助保定寻找到协同发展的最佳途径。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机构,挖掘、整理、开发全市传统民间艺术产品,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宣传、推广、展示、演出、传习、市场化保护等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驻保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和人才优势,推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高校,让青年学生参与到“非遗”项目的传承之中,既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给这些项目提供生存繁荣的肥沃土壤。

3.文化体育品牌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京津冀区域内10余座城市纷纷抢抓发展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协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等“硬实力”先行对接是必然之势,但能否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与周边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特别是承接京津两市功能转移,那就必须正视“文化软实力”所蕴含的活力和潜质。京津冀地缘相近、人缘相近,同属于燕赵文化体系。虽然发展水平不尽一致,自成体系,但在长期的共生共存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较经济发展、人才积累等因素,文化之间的差距最小、影响最小,文化协同发展比经济协同发展更易融合与互补。保定地处京津冀腹地,必将被裹胁到发展大潮之中,这是省会易址后保定面临的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对保定文化而言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对接京津、融入区域发展的最佳渠道。作为与北京、天津距离最近的区域中心城市,保定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决定着保定的作为。但协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承接功能转移,更要寻求合作与发展。保定应该主动思考,主动思为,充分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平台,更好地发挥、发展自身资源优势,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实施这一工程,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资源,促进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融通。一是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平台,高开区管委会的大学科技园即为成功案例;二是创建驻保高校体育活动、文化活动、科技活动的平台,将驻保高校纳入全市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借助大学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运动设施,广泛开展全市体育文化活动,构建新时期的保定市体育联赛、文化活动新机制。

1.4.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即由护士指导患者注意定期监测血糖,按时使用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注意加强自我管理,摄入合理的饮食,避免一些危险因素,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及血糖水平的下降等。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加。

这个笑起来会露出两颗虎牙的小女孩,她叫席嘉琪,2005年出生于新疆和田。她捡过矿泉水瓶,卖过文具,一块一块地攒下自己的跳舞经费。同样的,她拿下过无数个街舞冠军,还代表中国参赛街舞界“奥斯卡”,打败了4000多位顶级高手,拿下了世界四强。如今,13岁的她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只要你愿意坚持梦想,一切苦难,都是加冕时的鲜花。

4.旅游品牌转型升级工程

现阶段,保定不应再以旅游文化为主打文化品牌,因为旅游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全国城市都在作强作大旅游品牌。保定旅游文化资源固然丰富,但传统意义的上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近极致,旅游文化发展亟待转型升级,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文化建设,做好街区、社区联动建设,使文化品牌、文化资源进入市民生活。

从某个社会阶段来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似乎存在矛盾,但从理论角度而言,这两方面并不构成矛盾关系。在社会发展中,商业文化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发展思路、发展理念是逐渐成熟的。一些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导致产生新矛盾、新问题。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构成,如城墙、衙署、钟楼、庙宇等的保护,这些物质遗产是古城文化的标志,是古城之所以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现实写照;二是文化构成,包括历史、传说、故事等,珍贵的文化火种如何保有独立的生存空间,如何完成代际传承,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面对的另一个考验。只有把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与硬实力相提并论的高度,甚至于更高的高度,才能把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保存下去,才能真正实现文明的传承。

总之,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保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传承文化遗产留存和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环节。保定“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更是涉及整个社会领域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自身资源,做好文化规划,彰显自身特色,才是保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软实力调查评选组委会.《2009中国首次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调研报告》出炉[EB/OL].(2009-06-30)[2017-11-12].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9569277.html.

[2]郭江泳.保定古城在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3]保定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保定日报,2017-06-03(A03).

从2011年至2016年,日本大学的专利转让件数和专利转让获得的收入也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具体数量见图2。

[4]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N].保定日报,2009-11-23(A01).

[5]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N].保定日报,2013-04-11(B04).

 
苏国伟,智延娜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