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太极拳翻译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

更新时间:2009-03-28

一、引言

集东方智慧于一身的太极拳,其修身养性的人文价值和治疗慢性病的科学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因此该拳法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习练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太极拳法理深度融合“八卦”“阴阳”“天人合一”等古老中国文化精髓,被称为哲拳,其体系中专业术语众多,一般国人理解尚有一定难度,遑论国外民众。因此,民族的智慧走出国门,欲被国外民众所了解,翻译是重中之重的工程。本文旨在深入了解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现状,查找太极拳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扬和分享中国的太极智慧,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二、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现状

(一)太极拳翻译理论研究的发文量统计

从中国知网上以“太极拳翻译”为主题的检索结果来看,自2000年以来总共33篇,2000年之前是零刊出,2001年至2008年共2篇,2008年之后,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刊出,只不过每年刊出的数量不一,刊出量较多的年份是2014年和2015年,分别是6篇和10篇,究其原因,这与国家提出的民族传统文化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无关系。但是2016和2017年又回到了年均2篇的刊出量,这是否是在酝酿另一个太极拳翻译高潮呢?从国际官方和民间的交往来看,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在 ebsco 上以“tai ji”OR“tai chi”OR“tai-ji”OR“taijiquan”OR“tai chi chuan”OR“tai ji quan”OR“tai-chi”OR“t’ai chi”OR“shadow boxing”和“translation”关键词检索结果,经不相关性排除后只剩2篇文章,一篇是美国独立学者、中国武术研究专家斯坦利·亨宁(StanleyE.Henning)评论BarbaraDavis的《太极拳经典译注》(The Taijiquan Classics:An Annotated Translation)书评[1]403-405,一篇是英国拉夫堡大学Zhang Ge-hao的博士毕业论文[2]。该文虽然以translation作为文题中的一个变量,但是此处的“翻译”,并非简单的语码转换,而是包括动作和语言(或是技术+理论+叙事)在内的系统的编码、解码和传播过程,这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翻译。国外学界对太极拳翻译研究关注较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太极拳和太极文化,而不是如何翻译太极拳。

(二)太极拳翻译实践成果

太极拳翻译实践是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素材来源,同时也是太极拳翻译研究的成效检验。太极拳翻译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外文版太极拳类书籍、太极拳类网站、视频和光盘,以及太极拳国际赛事、会议、论坛和对外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口译。周庆杰对143本外文版太极拳图书的译名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太极拳译名多而乱,并认真分析了各类太极拳译名在国内外的认知度,提出太极拳译名的权宜之计[3]84-93。朱宝锋收集了太极拳文化典籍在英语世界的译本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以美国为中心的太极拳翻译实践呈现由教学目的转向研究目的,译者由华人转向西方学者的趋势[4]188-191。郭萌慧主持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口译工作,并撰写成口译实践报告,为相关的口译实践提供宝贵经验[5]。网站建设方面,国内的9大太极拳网名站中,只有陈正雷太极网有专门的英文版网站,其它8大网站只有中文版。

(三)太极拳翻译研究的内容

1 “太极拳”译名研究

周庆杰就国内外“太极拳”一词的翻译实践进行考察,发现仅此一个术语在国内外的太极拳相关图书中就有22个不同的拼写形式,其中国外版本倾向以威妥玛式译法为主,如 Tai chi、T’ai Chi、Taichi、Tai-chi、T’ai Chi、T’ai-chi、Tai chi chuan、Tai Chi Ch’uan、T’ai Chi Ch’uan、T’ai chi ch’üan、Taichi Ch’uan、Tai-chi chuan、Tai-Chi Ch’uan、T’ai-chi-ch’uan,少量采用汉语拼音的形式,如 Taiji、Tai Ji、Taijiquan、Tai JiQuan、Tai-Ji-Quan,国内倾向以汉语拼音方案为主,个别采用意译的形式,如Shadow Boxing[3]84-93。李涛、马秀杰通过谷歌学术和web of science上的检索结果,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6]242-249。究竟要不要统一,是采用国外民众认可度高的Tai Chi还是采用中国大陆使用频率较高的Taiji,有待进一步探讨。

如图7所示,由于倾斜状金属矿体赋存地质环境特点,矿体与围岩介质弹性波速度差异小,地震波在矿体界面时反射能量不够强,振幅较小。地震波同相轴有错断和扭曲,在矿体边界处及尖角处波形凌乱。

(4)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医疗成本核算方法,以满足新政府会计制度对医疗成本核算的要求。依照医疗项目活动的作业成本特征,运用作业成本核算法,分次计算出医疗的项目成本和病种的总成本。

2 太极拳法理体系的关键词翻译研究

10 其它

4 太极刀/剑动作名称翻译研究

张婕、何荣首先对太极拳势名的寓意和攻防要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势名英译的偏差进行纠错。从该文收集到的错误译名来看,皆属于望文生义所致,深层原因是对于太极拳势名的寓意和攻防含义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例如有的译者将“海底针”译为“need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或“pluck needle from the bottom of sea”,就是因为不了解海底针的动作含义,此处的“海底”是武术的穴位名,即会阴穴,泛指裆部,“针”喻指手指,这个招式指的是四指并拢像钢针一样插击对方裆部[9]36-37。此类翻译多而杂,最难统一。

3 太极拳动作名称翻译研究

度量可以是因人而异的,度量单位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是为了对度量的结果进行传播和交流的需要.因此,度量单位的制定必须能够表达度量的本质,方法科学、表达准确、相对稳定,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

器械是身体的延伸,例如《手臂录》里说的是枪的使用。在武术界,无论练习徒手还是套路,一般都被统一称为练拳,因此在讨论太极拳的翻译时,自然不能忽视太极刀/剑的翻译。周庆杰对太极剑的动作名称翻译进行过深入探索,他将太极剑的动作名称分为现代动作名称和传统动作名称,并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即用直译法翻译现代动作名称,用直译法或意译法翻译传统动作名称。另外,由于现代动作名称和传统动作名称又各具优缺点,如现代名称简单易行但缺乏意趣,传统名称形象生动但理解起来需要具有文化想象力,因此他认为权宜之计是将两种动作名称译文一并给出,才能更好地传播太极拳文化和方便太极拳教学[10]106-109。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直译和意译的结合能够达到传播太极文化的目的,但是并不方便太极拳教学。如何权衡利弊,还须进一步探讨。

5 不同派别的太极拳翻译研究

针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河南省防办组织各市、县水利局运行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运行维护、预警设备运行维护、业务系统应用等进行了多次培训,累计达520多人。这些人员都成为了各地的骨干力量,不仅为下一步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还为进一步推进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积蓄了力量。

太极拳的主要派别分为陈、杨、吴、武、孙氏太极拳等。将太极拳翻译按门派区分开来加以针对性地研究,舒伟开了先河,率先展开了杨氏太极拳的翻译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翻译类核心刊物上面[11]5-9。之后,周庆杰也从杨氏太极拳的拳理翻译和动作名称翻译分别进行了探讨,成果发表在体育类的核心刊物上面[12]74-76+80。潘登、刘桂兰从文化翻译的视角分析杨氏太极拳特色词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讨不同维度上的文化补偿[13]177-180。除了杨氏太极拳翻译研究之外,孙婉婷和刘洪泉从“气”、“劲”和“基本动作名称”等方面探讨了陈式太极拳翻译研究[8]259-260。略显遗憾的是,上述文章的主标题和分标题都冠以派别之名,但所给出的译例更多的是反映出所有太极拳的共性,并没有鲜明反映出不同门派的太极拳法理的区别性特征。

随着全国高校翻译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有的硕士研究生选择将太极拳作为自己翻译实践的阵地,从任务描述、翻译过程、译品展示、翻译心得等方面撰写翻译实践报告,开始全方位体味和积累太极拳翻译的实践经验,内容既包括笔译实践也包括口译实践。目前,开展在这方面培养的研究生集中在河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涉及的实践内容集中在陈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详见表1。但是,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研究生涉入这个领域,而且内容会伸展到其它太极拳种。

赵梅娟将太极拳翻译作为硕士论文的研究主题,表明太极拳翻译研究由业余研究上升为在导师指导下的系统研究。该文对杨振铎、杨俊敏、路易斯·斯威姆(Louis Swaim)的三个海内外不同的英译本中的太极拳术语展开对比研究,从译本出发逆向探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主体在翻译太极拳术语的策略选择和处理方式,并进一步发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14]。从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传人的杨振铎在翻译太极拳时,是抱着神圣责任感让世界了解真正的杨氏太极拳,因而选择异化的翻译策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真”;作为开始是受益者后来成为培训者的杨俊敏,是身怀抱负去推广太极拳,因而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这样可以最广泛地套近目标语国家的人们;作为太极拳迷的路易斯·斯威姆,是因为热爱而去引进太极拳,因而选择了多种多样的翻译策略,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同伴最透彻了解太极拳之奥妙。译者主体性研究作为译本研究的补充,对太极拳翻译来说,其意义不可低估。

7 太极拳谱的翻译研究

如果把阿里的事业比作4×100米的赛跑,我只是跑了第一棒而已。有人说我可能害怕了,我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未来,也没有害怕过今天。我只是知道论能力和精力,我已经不是未来带领公司的最佳人选。

贾镨将译学中的关联理论用于太极拳的翻译,认为“译者应该使用译文读者熟悉的英语文化来解释太极文化,以便译文读者能以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最大限度地理解太极拳谱”,如借用《圣经》理论阐释太极拳理,将“太极”可以翻译成:Taiji,the same as the God in the Bible,produces Yin and Yang as well as derives the whole things in the universe under the effort of Yin and Yang,and without it nothing came into being。将“无极”翻译为:Wuji is the same meaning of the scene in the Bible that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运用杠杆原理阐释推手技巧,如将“四两拨千斤”可以翻译为 The sentence that four ounces deflecting a thousand pounds means using a small force to overpower a much larger force,which has the same effort with the principle of a lever.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que of Taiji combat,等等[15]。这的确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尝试。

和中国的传统医学、古典诗词、甚至是现代法律翻译相比,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理论层次明显偏低。许多翻译理论还没有和太极拳翻译研究相遇,即使有的翻译理论(如目的论)被纳入研究的范畴,也多是浅尝辄止。对太极拳翻译的本质和特征缺乏深层次的追问和思考。

6 太极拳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表1 太极拳翻译实践报告

  

论文题目 作者 学位 毕业高校 毕业年份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口译实践报告 郭萌慧 硕士 湖南师范大学 2014基于翻译补偿理论的陈式太极拳英译实践报告 周洁 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 2014《杨氏太极拳》(第二章一二节)翻译报告 姚远 硕士 河南大学 2015《杨式太极拳》(第二章第三节、第四节)翻译报告 张倩茹 硕士 河南大学 2015《杨式太极拳》(第二章第六节)翻译报告 陈媛媛 硕士 河南大学 2015《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1-4段口译报告 匡婕 硕士 河南大学 2015《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5-6段翻译报告 向岚峰 硕士 河南大学 2015基于目的论的《陈氏太极拳剑刀》英译实践报告 郑婧君 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 2015基于功能派理论的《陈式太极拳图说》序言的英译实践报告 宋玥 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9 太极拳双语教材翻译研究

今年5月4日,在齐鲁石化纪念“五四”青年节、“十大杰出青年”表彰暨导师带徒工作会议上,一对青年职工的发言引起反响。他们都来自胜利炼油厂连续重整车间,同年进厂,现在却成为了师徒。

申国卿探讨了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翻译的难点和对策,认为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建设应该高度重视翻译的社会属性和文化传播功能,应借鉴以外宣为特征的语言翻译风格[16]325-329。卢安以《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中出现的译名为例,探讨了中国武学典籍名称英译中存在的一名多译,音译滥用、误译等问题,指出译名要力求准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度[17]106-109

阴阳是太极拳法理体系的核心词汇之一,一般译为ying and yang或yin-yang,在国内外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仍有研究者主观地认为Yin and Yang并未能让英语国度的人了解其意,原因是“因为Yin-Yang是我们造出来的”,建议用GIC-LAW来翻译阴阳(GIC是Gloomy、Inward、Cool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LAW是Light、Activity、Warm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7]4-6,若此,恐怕只会带来更大的混乱,因为yin-yang已经深入国外民众之心,成为约定俗成的译语。此外,还有探讨“气”和“劲”的翻译[8]259-260。太极拳的博大精深主要在其法理之中,这一领域是太极拳翻译的难点和重点。

(1)疗效比较。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意识状态、基本的眼球与面部运动、上下肢运动、感觉及言语等,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重,治疗效果越差。(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从生理功能、整体健康、活力、情感及心理等8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关乎15万户国企、100多万亿资产和3000多万名职工的宏大改革,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持续推进,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的从宏观角度探讨太极拳英译的缺陷[18]196-197、太极拳文化外宣翻译[19]87-89、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传译[20]64-66,有的单纯从国外某一翻译理论的视角看太极拳翻译实践[21][22]336-340[23]86-88,有的试图构建一套包括易学、经络学说在内的太极文化翻译体系[24]88-91

三、太极拳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层次不够深入

8 太极拳翻译实践报告

生产型企业在日常运营过程中需要采购大量物资,包括生产用的机器设备、日常生产原材料、日用耗材、办公用品等。在这些物资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占据较大比例,对企业的利润影响很大。虽然物资采购是日常基础工作,但又是一项比较繁琐、工作量较大的工作。物资采购工作是否有序有效开展,对生产型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进行梳理分析。

(二)涉及内容不够全面

太极拳虽然只是中国的诸多拳种之一,但是其拳理、拳法、技法体系庞大。现有的太极拳翻译研究仅仅停留在“太极拳”一词的译名上,或是个别太极拳法理的关键词(如太极、阴阳、气)上,或是少数的几个动作翻译上,而且研究者在讨论翻译策略时,所给的译例相差无几。

(三)研究者队伍较为松散

从已发文章的各刊物所给出的作者简介信息来看,当前太极拳翻译研究者职称整体偏低,缺乏领军人物。文章刊出之后,被引率偏低,说明研究者之间缺乏互动。不少研究者只是把太极拳翻译作为自己的“副业”,并没有将其作为自己翻译研究的主打方向。

(四)理论和实践脱节

按照翻译学科的内容划分,太极拳翻译属于应用翻译(或称为特色翻译)的分支。从事特色翻译或研究的人员必须深谙领域或行业特色,比如从事中医翻译(研究)的人必须懂中医,从事法律翻译(研究)的人必须懂法律。同理,从事太极拳翻译(研究)的人必须懂太极,否则外语能力再好,也未必能得要领。

四、对 策

(一)加强太极拳翻译培训,打造太极拳翻译队伍

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太极拳在国外很受中老年人欢迎。因此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到国外传授太极拳,也有很多国外的太极迷每年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到中国习练太极拳。还有很多人因为太极拳而到中国留学或到孔子学院学习。因此,无论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市场角度考量,十分有必要开展太极拳翻译培训,打造太极拳翻译队伍。而且必须以开阔的胸怀吸引跨界人才,尤其是国外太极迷。

(二)关注译学研究动向,拓展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空间

译学研究不仅仅是翻译策略研究,还包括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批评研究、行业翻译研究等。目前太极拳翻译研究偏狭,许多研究领域都是空白。翻译批评研究没有涉及,行业翻译研究没有开展,译学研究动向没有跟上。拿翻译批评来说,当今市面的出版的太极拳双语书籍、教材、DVD等,其译文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错译、乱译、望文生义等现象比比皆是,译文经不起推敲,体现译者的水平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因此开展翻译批评研究势在必行。

(三)利用现代高科技,着手太极拳翻译语料库建设

爱尔兰著名翻译研究学者克罗宁认为:“信息时代即是翻译的时代,这就迫切需要人们要用新的方式来探讨和思考翻译,尤其需要全面考察数字化领域的剧变”[25]。太极拳翻译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着手太极拳翻译语料库建设。在语料库建设中,要善用副文本,将语料、动作、图解之间架起链接是关键。

(四)借鉴国外武技翻译经验,构建太极拳话语体系

目前,太极拳图示在国际上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太极拳话语很不完备,“太极拳”一个译名的拼写问题就是明证。国外武技翻译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的空手道karate、柔道judo、剑道kendo、韩国的跆拳道Taekwondo,就连因李小龙而风靡全球的双节棍也被日语nunchaku“抢注”。这些专有的译名就会使国外人士瞬间和缘起国家联系起来,这些译名之所以能固定下来,主要是因为他们起初对译名的坚持。太极拳翻译必须吸收国外武技传播经验,构建太极拳话语体系。

五、结 语

太极拳国际化步伐较快,针对性的翻译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方可为太极拳从容走出去并在国外落地生根提供文化保障。进入新世纪以后,陆续有研究者对太极拳翻译研究产生兴趣并加入到翻译队伍中来,为在国际舞台上弘扬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然而仍然面临着理论层次不深、研究空间偏狭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打造太极拳翻译(研究)队伍开始,拓展太极拳翻译研究的空间,建设太极拳翻译语料库,构建太极拳国际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1]Henning Stanley E.BookReview.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J].2006(2).

[2]Zhang Gehao.Inventedtradition and translatedpractices:thecareer of Tai Chi in China and theWest[D].Loughborough University,2010.

[3]周庆杰.冲突与融合:国际版本学视角下“太极拳”一词的译介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12).

[4]朱宝锋.太极拳英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07).

[5]郭萌慧.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口译实践报告[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李涛,马秀杰.太极拳西行传播的翻译演进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04).

[7]王瑾,周建伟.阴阳翻译之新思路[J].中医研究,2012,25(02).

[8]孙婉婷,刘洪泉.陈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05).

[9]张婕,何荣.太极拳“势名”考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

[10]周庆杰.太极剑动作名称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体育文化导刊,2010(01).

[11]舒伟.杨式太极拳的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04).

[12]周庆杰.杨式太极拳翻译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05).

[13]潘登,刘桂兰.“文化翻译”视阙下的杨氏太极拳特色词汇的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9).

[14]赵梅娟.太极拳术语三个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15]贾镨.跨文化视角下太极拳谱的英语阐释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6]申国卿.高校太极拳双语教材翻译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3).

[17]卢安.中国武学典籍名称英译探讨——以《太极拳教学与训练英汉双语教程》中出现的译名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3(03).

[18]安鲜红.太极拳英译的缺陷及其建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08).

[19]陈海颖.太极拳文化外宣翻译浅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6(03).

[20]蔺志渊.从《太极拳论》英译本看太极拳文化内涵的传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2).

[21]王青云.基于目的论的太极拳文本汉英翻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2]杨瑞玲.目的论观照下的太极拳武术文化外宣翻译问题与策略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3).

[23]赵攀.从功能派理论视角看太极拳武术文化的外宣翻译[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02).

[24]张明玺.太极文化翻译体系的构建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2).

[25]CroninM.Translation in theDigitalAge[M].NewYork:Routledge,2013.

 
卢安
《邯郸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邯郸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