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媒介情境理论的图书馆空间及角色转变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媒介情境理论

20世纪80年代,梅洛维茨在 《No Sense of Place》一书中提出了 “媒介情境理论”,强调了 “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连锁反应。该理论阐述了3层含义,即 “电子媒介能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 “场所对交流情境的重要”和 “不同行为需要不同的情境”[1]。在2015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上,中美媒体专家一致认为 “众媒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媒体正朝向互联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使得信息传播更快速、更广泛;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化,视频、音频、图像等媒介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子媒介代替了原有的印刷文字,为作者和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表达和传播形式;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让用户获取信息不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更加泛在化;社交网络为兴趣和需求相同的用户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令知识更生动的呈现给用户,增强了用户的体验感。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一个重要知识集散场所,传播媒介的发展,必然带动图书馆的变革。前一时期流行数字化图书馆,各大图书馆提倡数字化,但更多的是技术和内容本身的改变,没有考虑到技术使得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和主要角色发生了改变,由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角色和行为的改变。媒介情境理论提出,电子媒介促成了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打破了面对面交流的传播模式,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统一。因此,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新媒介的融入,用户图书馆需求和行为正逐渐向开放、交互、共享、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创造不同的交流情境,适应新媒介对读者信息行为产生的变化,重新规划图书馆空间结构为读者创造更完善、舒适的交流情境,增强用户在获取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完美体验感。运用媒介情境理论来指导图书馆服务实践,对信息传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将有利于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知识服务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提升和改进,也显示出图书馆这一文化传承知识服务机构的多重文化属性。

无论“兰亭修禊”还是“西园雅集”,它们以清淡高旷之乐、雅致脱俗之风和超然于物外的情怀,给喧嚣流离中的躁动心灵以宁静的安顿,其所代表的超脱自由和执着探索内心理想的精神,是当今世人浮华的精神状态和空虚的内心世界所无法企及与缺失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依然为它们仰之弥高的重要原因。

2 图书馆空间转型

纽约2016年公布的2007年—2016年纽约人使用图书馆的数据报告显示,图书馆书籍、视频和其它材料的流通量在下降,访问量在2009年升至最高后逐年下降,但参加图书馆各种活动的人员大幅度增加,可见,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借阅服务,读者也不仅仅将图书馆看作是图书和信息的存储库。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也提出,图书馆正向第三代图书馆发展[3]。如今,很多新建图书馆都命名为 “信息媒体中心”,可见,图书馆传统的以藏为主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读者对信息的需求,需要对以藏书空间为主体的格局重新改造,创建一个媒介情境下实体与虚拟高度融合的复合型空间,从服务场所、空间环境等硬要素,到交流氛围、服务情节等软要素,促进不同情境下知识的传播,拓展服务功能,成为用户和读者通过活动和交流获取知识的场所。

2.1 开架藏书与阅览空间优化整合

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虽然都在实行全开架式阅览模式,而内部的各个藏书室与阅览室仍然相对独立,一般按照学科性质、出版物类型等方式进行划分,藏书空间与藏书空间、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之间缺乏互通与联系,未达到全面开架式阅览的效果。随着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及图书馆行为的不断变化,图书馆单一性的功能空间必然被打破,需要将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融为一体,在其内部形成整体的综合性开架阅览空间,实现 “藏、借、阅、管”的一体化管理模式[4]。在藏阅空间融合的同时,要确保分区的清晰明确,布局的合理有序,功能衔接的流畅,增加空间服务区域[5],可以利用桌椅、家具或色彩进行空间分隔,形成错落有致的多层次的空间设置,给人隔而不断、视野开阔的视觉传达效果。

新会计制度的实行也会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短期内有些不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何实现新旧会计信息的完整转换衔接。新制度比旧制度更加完善,也更加适用于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所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努力克服困难,攻克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难点,努力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传统图书馆中设立的目录检索区域将由计算机检索终端所代替,读者可以自主查询信息资源,便捷易用,触摸式的查询设备也能够适应各个层次的读者群体;开架阅览空间以读者自助服务为主,馆员咨询辅导为辅,配备自助借还机、自助办证机等现代化设施,给读者更多的自主性与自由性,实行人性化管理。

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年均2~10次,局地超过10次,大部分地区4~8次,在南部边缘地区以及北部与广西和云南曲靖交界处较活跃,其中东南角和西南角为高发地带,年均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在10次以上;西部地区为不活跃区,主要集中在文山市和砚山县,两县市大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年均不到4次(图7)。

2.2 多媒体资源空间改造

新媒体时代,运用媒介所创造的信息环境,如同实体空间一样,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动与传播。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逐步成熟,早期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重要性,独立的电子阅览室已逐渐消逝在图书馆中。随着图书馆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和数字化电子设备的升级,电子阅览方式与纸质阅览方式整合布置,形成一体化的空间设计[6],用户可以借助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等终端自主完成信息检索、查询、下载、娱乐等服务,只需为读者提供电源、桌椅、台灯、网络、家具等设施,人性化的空间布局,舒适的空间阅读环境,更能提升读者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图书馆通过设置多媒体功能厅,结合现代科技与读者需求,为读者提供影视、音乐欣赏、多媒体教学、学术讲座等功能,给予读者视觉、听觉方面的冲击,读者可以集体或个体灵活组合在其中开展活动和交流,使传统读物更生动鲜活。如辽宁省图书馆设立了专业的听音室、高保真立体声环绕视听室、3D影院和录音棚,拥有先进的音响设备和专业的音乐工作室,为广大音乐、电影爱好者及音乐艺术人才提供音乐影片鉴赏、体验、交流、创作和展示的平台。公共图书馆面向整个社会开放,关注弱势群体的阅读需求,开设无障碍影音播放室,盲文图形刻印等空间区域,配备盲文有声读物、助视仪器等设备,让更多的视障读者平等享受文化信息资源。

2.3 知识共享交流空间创建

梅罗维茨曾论述:由于电子媒介代码的简单性,它们能将来自不同经验世界的视听形象显示给许多不同的受众群,造成了不同阶层的受众群对信息更大程度的分享,从而促成许多公众领域的合并[7]。图书馆构建研习空间、展示空间、创客空间等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在其中配备协助用户作业的多媒体、LED显示屏、互动电子白板、3D打印机、立体成像等信息技术设施及软件环境,为用户提供知识共享交流平台,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借助该平台能系统地向社会公众呈现当今文化建设发展的成果。

(1)获取训练样本与真实人脸位置标签:通过获取WIDER FACE与CelebA两个人脸库中1000张局部遮挡人脸与2500张正常人脸。在获取训练样本时,收集了大量遮挡人脸样本,以增强训练样本数据的代表性,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准确率。并把数据集与标签数据转换为VOC数据集格式,利用这3500张图片与真实位置标签作为训练样本数据。图片大小统一裁剪为448*448的大小,做去均值与归一化处理后与人脸真实位置标签一起存入到训练集中,其中人脸图像存放的位置要与人脸真实位置标签数据一一对应。训练样本集示例如下图3所示,人脸真实位置标签示例(分别代表了人脸位置右上顶点与左下底点坐标)如下图4所示。

(1)图书采访员。图书采访工作决定了馆藏文献的质量和馆藏结构的合理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文献载体形式的多样化,读者对数字化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资源被广泛应用,无疑对采访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馆员不仅要善于挖掘读者需求,具备鉴别实体图书资料质量、内容、价值等能力,还要具备在大数据环境下对电子资源的筛选和甄别能力,采访人员需要从对实体文献的选购转向对知识载体的采选,以适应资源多元化的发展变化。

3 图书馆角色转型

梅洛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媒介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变化[7],电子传播媒介带给受众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消除了角色间的界限,在图书馆信息环境中,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角色界限变得模糊,他们的角色行为可能重叠或混淆。

参考文献:

3.1 图书馆角色定位的转变

①关于“法律规定的机关”。从现行法律体系和有关法理上看,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中 “法律规定的机关”应当仅限定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检察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当然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水行政主管部门之所以应当具有水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理由:一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保护水事公共利益的法定职责,基于保护水事公共利益考虑理应有权提起公益诉讼;二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便利性和及时性,在发现破坏水事公共利益案件、及时启动公益诉讼程序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三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设备、专业知识以及能力方面的优势,更易于通过诉讼维护水事公共利益。

3.2 图书馆员角色的转变

图书馆空间的改变,必然导致图书馆员职能角色的转变。传统图书馆中,图书馆员的主要工作无外乎文献的采访与编目、文献的阅览与出纳、信息咨询等几种,然而,随着传播媒介的增加、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的丰富,读者对实体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依赖性逐渐降低,主动转换馆员角色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读者信息行为的变化势在必行。

A厂锅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660MW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型号SG-2090/25.4-M975,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Π型布置、采用四角切向燃烧方式,受热面布置如图1(a)所示。B厂锅炉为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660MW超临界对冲燃烧直流锅炉,型号DG2086/25.4-Ⅱ9型,一次中间再热、变压运行,Π型布置、全钢构架悬吊结构,受热面布置如图1(b)所示。

近年来,创客空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国内外许多图书馆都在不断改造图书馆空间,创建图书馆创客空间,以建设可供图书馆用户实践学习和创新的创客空间。美国图书馆协会也很支持图书馆对创客运动方面所做的贡献。2013年上海图书馆 “创·新空间”成为国内首家对公众开放的公共图书馆[9]。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创建为用户提供了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及创新实验服务[10],有利于个人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人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人们协作和参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国内双创环境下,实现校企合作、社企互融,图书馆是企业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读者的重要的媒介和平台,图书馆建造创客空间,将企业的优质资源引入到校园和社会,为更多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家提供创新的工具、空间和资源,实现全民创新的良好局面[11],也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具体表现。

(2)图书编目员。图书编目工作主要包括对到馆图书粘贴磁条、条码、标引和著录、打印和粘贴书标等。现今,联机编目的出现,编目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套录,一些书商还随书配备了编目数据,对文献数据加工书商也一并提供,使编目员从这些工作中得到解放;而数字化资源在馆藏结构中比例逐步增加,编目员的职责从对纸质文献资源的编目延伸到了对信息资源的精加工和深层次的开发上。编目员将成为新媒介时代的数据馆员。

新的媒介时代,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传统借阅藏服务的被动服务者,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源阅读的行为需求,已转向开放性获取需求,图书馆主动服务读者,提供知识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注重开展创造性的应用型服务更受到读者的欢迎。因此,图书馆需要观察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掌握读者的阅读特点和服务需求,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注重从对资源建设的依赖转向对内在能力的建设。

(3)图书出纳员。传统图书出纳工作主要是为读者办理图书资料的借阅归还手续,图书上架和整架等工作,而数字化自助设备的配备,以及业务外包模式的出现,读者可以自主完成图书借还、信息检索等操作,让馆员从简单而繁多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参与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服务工作中,比如:了解读者深层次需求,分析读者的信息行为,优化读者服务等。

作者贡献声明 连燕、金婉卿: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许雅利、邵雪丽:参与收集数据、选题、设计和资料的分析、解释。姜珺、毛欣杰: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

(4)参考咨询员/学科馆员。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主要是对读者提供图书馆相关政策、规则、服务等问题的咨询和解答,咨询方式主要包括到馆咨询、在线咨询、邮件咨询、电话咨询、留言板等。图书馆服务的逐步拓展,出现了学科馆员,一种以学科为背景的高层次专业服务形式,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专业化文献信息服务。数字信息资源的大规模增长,以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疑对学科馆员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学科馆员不能只坐在图书馆中开展知识服务,要充分地介入到用户的科研、管理过程当中,融入用户的博客、讨论组等虚拟社区,分析、挖掘、预期、激发甚至超越用户的潜在需求,将图书馆的服务与用户需求相结合,提供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真正架起图书馆与各院系、各学科之间知识服务的桥梁。

3.3 读者角色的转变

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是被服务的对象,作为信息资源的使用者,读者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文献资源和服务。数字信息时代,资源结构的改变,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图书馆可以对读者的所有信息行为(馆内与馆外)进行记录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评价必然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服务开展起到了导向作用。图书馆的开放性为用户提供了交流、分享、讨论的平台,用户的隐性知识借此与他人共享,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图书馆员相比某领域科研人员,其专业性要弱一些,在开展学科服务时,这些读者固然转变成了馆员学习的对象。总之,新的媒介环境,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关系,促进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导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所以,读者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接受者,更是图书馆资源的建设者,图书馆发展的推动者,知识的创造者,也是图书馆员的学习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在“十二五”期间,按照“领导办点、部门包村、队员驻村、集中指导、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1]。但在政策执行、管理体制、可持续发展、扶贫成效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是图书馆以服务为核心的时代,图书馆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服务是无限的。图书馆空间的重构、图书馆理念定位的转变、图书馆员职责的深入、读者角色的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读者的信息行为,更好地服务用户。图书馆必须通过构建适应时代新发展、适应用户新需求的图书馆的新能力,来解除图书馆所面临的被边缘化的危机感。

对95份判决书就患者知情同意权方面鉴定的事项进行梳理,发现这方面的鉴定一般包括:是否履行了充分告知义务、病历真实性鉴定、医院是否伪造、篡改病历、“知情同意书”笔迹鉴定等,相当一部分鉴定意见是在“医院诊疗行为是否有过错”的鉴定结论中阐述医院没有履行或没有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另外存在实际申请鉴定的情形只是表4中的鉴定事项的其中一项或几项的情况,如仅申请鉴定“医院是否伪造、篡改病历”一项。

[1]韦妙.媒介情境论视角下信息技术对师生角色的重塑[J].中国教育学刊,2015,(2):45-49.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或群组式学习,学生及教务人员需要更多地研究领域,使参与者之间增加互动交流,启发构思协作。因而,图书馆研究学习空间的设置,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更具必要性。研习空间的设计具有多样性,如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不同学习需求的用户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研习空间——安静阅读区、小组研讨室、博士生研读室、教员研读室、多用途室以及24小时研习室等[8]

[2]初景利.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转变——IFLA2011年大会侧记[J].图书馆论坛,2011,(6):68-72.

[3]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4-9.

[4]张春洋.高校图书馆开架阅览空间的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5]肖珑.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分布[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5-10.

[6]王龙.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方式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7]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EB/OL].[2016-4-10].http://www.lib.cuhk.edu.hk/sc/use/places.

[9]曲蕴.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探索:以上海图书馆“创·新空间”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10):42-44.

[10]李明理.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场景构建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6):46-54.

[11]吴觉妮,王冬梅.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研究对比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110-112.

[12]郝庆.省级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访工作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3,(3):63-65.

 
陈雪,郝庆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