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更新时间:2009-03-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和肯定了新发展理念的作用。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始终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决定性意义。

动物性食品的选择建议是把一半的量给红肉,即猪肉、牛肉或羊肉,它们除了是蛋白质的来源外,还是铁的良好来源,所以建议每天有75~100克的红肉,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孕期贫血。特别强调的是:瘦肉是肉,肥肉不是肉,肥肉是油,肥肉不含蛋白质和铁,所含的都是油,所以我们所说的肉都是指瘦肉,其中牛肉含铁量最高。

一、新发展理念是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使中华民族打开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金融危机势头凸显、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历史使命,站在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创新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刻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科学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性矛盾和紧迫性问题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破解新时代下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要有新的思想和理念作为指导,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赋予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以更为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内涵。

二、新发展理念是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生产一侧,相较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生产关系也更加复杂化,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甚至名列世界前茅,但由于我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导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随之突出,这成为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就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要化解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我们要运用好新发展理念,在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以个人名义实名举报前,杜涛欣就撰文揭露过疫苗乱象。2014年,他在一篇名为《食药监总局官员身陷“举报门”疫苗案大起底》的报道在《民主与法制时报》刊发,报道揭露了中国疫苗市场的种种乱象。报道中称食药监总局曾规划的批签发制度,吴浈采用双重标准。报道还爆料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杜伟民操控的江苏延申股份套现两个亿。

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进行了划分:从现在到2020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肩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从2020年到2035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保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确保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落实和延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相继实现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面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三步目标,我们党根据新的历史形势,作出了“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使全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清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项更高层次的国家建设,不可否认地将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这历史的巨浪潮流中扬帆前进,这就需要我们有更新的理论思想、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不断进行伟大斗争,方可建设伟大工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最终目标来倒逼我们当前所有的实践活动,为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可以说,新发展理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必不可少的战略选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用其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新发展理念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核心主线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为此,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关于“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坚持将新发展理念作为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条核心主线,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机组运行DICSSAC后,不需要投运喷淋系统来降背压,空冷的补充水量为0,获得去喷淋节水收益。水价按30元/t,每台机组喷淋系统按每年投运50d,每天投入3h,喷淋水量130t/h,耗电量355kWh,除盐水30元/t计算,去喷淋系统每年平均节水130×50×3×10-4=1.95万t,节水收益:1.95×30=58.5万元。

坚持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即在于实现共同富裕,如果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不仅无法确保全国人民可以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且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共同富裕这个目的更无从谈起。因此,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我国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按照十九大的战略安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抓住农业农村农民这个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调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关键在于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强调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核心在于建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与公平性,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市场体系;要倡导形成积极的区域合作和互助机制,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实现先富区域带动后富区域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资源开采区和资源使用区要构建利益协调平衡机制,实现协调同步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是新时代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和今后创新工作都必须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战略主攻方向。按照十九大的部署,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性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要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确保创新型国家建设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谁抓住了创新谁就在世界这个舞台上获得了话语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国际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变的新形势,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只有不断拓展视野、开阔创新领域,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才能保证创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保证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果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破坏生态环境才得以进行,那么这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也不是小康社会该有的形态。要保证绿色发展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就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评估制度,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与清洁能源产业,依靠市场力量促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绿色发展理念,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为了实现绿色发展,二者在战略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才能扎实地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才能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才能为全球的生态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今日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将开放发展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要想单纯依靠内源力量来助推中国经济的飞跃,难度十分巨大,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21世纪,不仅不能排斥对外开放,而且更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引入外源力量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要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格局;要拓展对外贸易,形成宽口径多领域的对外贸易合作新模式;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历史经验表明,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落后只能被动挨打,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构建更加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深刻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不封闭不保守,积极推动开放式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各方合力。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必须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群众能否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党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检验我们党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共享发展的理念,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龚毓烨
《理论与当代》 2018年第05期
《理论与当代》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