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高校通识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通识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是指大学生应接受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的非专业性教育[1],强调在更广泛的学科基础上让学生成长为健全的、具有着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早有体现,例如儒家所提倡的“六艺之教”,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学贯礼、乐、射、御、书、数的通才。随着社会发展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凸显,高等教育开始大力提倡人文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概念及模式被重新引入并得到深入发展。

发展到现在,高校已基本普及通识教育,但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占比较少。且随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碎片化、快餐化的大众阅读习惯在渐长,经典阅读在此背景下的价值何在?高校通识教育加强经典阅读的意义何在?在此,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高校通识教育中来,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质。

1 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高校通识教育的意义

1.1 经典阅读的内涵影响深远

所谓经典,是经过长时间的过滤筛选而保留下来的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2]。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应的“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应的“义”等,大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文本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深刻内涵,对其个性塑造、价值认知、思想道德等方面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中华经典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化宝藏,具有恒久性与稳定性,阅读经典对读者而言既能有自身文化素养的累积、提升,也会有潜移默化的精神维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该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为Qdr=36.59MJ/Nm3,高位发热量为Qgr=40.52 MJ/Nm3,两者相差为3.93 MJ/Nm3,该差值即为烟气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在一般燃气锅炉排烟温度下,水蒸气仍处于过热状态,因而由锅炉排烟所带走的汽化潜热占低位发热量的比例可用式1求得。

1.2 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经典作品诞生于历史长河的各个阶段,会带有鲜明的时代、民族特色,蕴含了一个民族厚重的精神文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正如歌德所说“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阅读中华经典是大众了解并传承优秀中华民族文化的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大学生在阅读中华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与先贤的精神对话,丰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可逐渐建立起自身的文化信仰,从而进一步去影响周边其他人,这是一个继承与创造的过程。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高校通识教育,既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高校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

结合目前高校通识教育的现状与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在此就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通识教育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1.3 数字化背景下经典阅读不可或缺

1)重视精读经典。阅读可分泛读与精读,经典文本值得再三研读,精读经典不仅是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精髓内容,更重要的是与经典对话,形成自己的理解并能发掘兴趣点来与他人分享交流,兼收并蓄、批判吸收,长此以往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阅读、思考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工具性阅读、填鸭式记忆模式。[3]但古今中华经典阅读文本浩瀚如烟,学生容易陷入对大量文献束手无策、走马观花的境地,教师在课堂上须强调精读的重要性,也须用自身专业知识给学生正确的导读建议,删繁就简。如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及的:“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4]就是很好的中华经典书目参考材料。

2 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通识教育策略探讨

西双在罗衫那里睡到很晚,半夜里被渴醒,爬起来找水喝,瞅一眼旁边的罗衫,吓得差点喷水。罗衫大睁着眼睛瞅着天花板,目光幽远,深不可测。西双放下水杯,问她,你怎么了?

2.1 课程重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大众阅读方式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化、追求“短快浅”的特征,而部分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学者将其归因于阅读载体、渠道的改变,生活中手捧书籍安静阅读的人较少,反而随处可见快速浏览手机网页、微信推送或手持Kindle、iPad刷小说的读者。这是信息化时代下大众阅读由传统的纸质阅读向移动终端阅读(以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跨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经典阅读的传承发展并不相悖。中华经典阅读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内容上,输出形式与渠道的变化不会影响其本质,反而可以借助技术的发展丰富、创新其传播形式。中华经典阅读融入高校通识教育,正是对部分大学生快餐化阅读习惯的纠正,引导大学生阅读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的作品,意义重大。

2)考核方式多元化。通识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程,有的高校设有“大学语文”课程,中华经典阅读可以作为“大学语文”课程里的篇章内容,或者作为一项专门的公共选修课来设置,须根据不同的专业侧重来安排。作为选修课,更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式考核,针对章节教学重点来设计合适的作业或讨论题目,实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出勤率、课堂表现(主题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读书笔记、短篇背诵)、课后延伸情况(课外经典阅读、参加相关活动)等可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较大比例,期末考试占比可减小,且可增加主观赏析题的比重。

2.2 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2)多媒体互动教学:越来越多的中华经典文本被开发成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与数字媒介广泛传播,正如前文所说,这给传统纸质阅读带来挑战,但不是对经典阅读本身的冲击,经典阅读的推广应顺势而上。课堂上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互动教学,如制作、播放短小精致的慕课视频;如链接网络课程平台观看《红楼梦》、《中国文学史》、《经典名著选读》等公开课;链接喜马拉雅FM在线收听《国学经典诵读》、《蒋勋细说红楼梦》等经典赏析节目;推荐优秀的经典阅读类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帐号来引导学生阅读,同时老师与学生共建微信群,随时交流阅读心得与经典阅读资源。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教师课堂教学,但不能由此产生依赖心理,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教师可借鉴优秀的多媒体资源或者依靠平台自己创建资源,再结合学生实际接受情况,灵活运用。

宇晴师父又迷上了制茶,谷雨之前,晴昼海边上最高的那几棵老茶树上发出成千上万粒新芽,这几棵老茶树是宇晴派弟子专门由她的老家南疆浪穹诏的大山里移来的,撞州过县,船载车行,好容易在万花谷里开枝散叶。宇晴将新芽摘下来,晾干,炒制成雀舌一样的白茶,取名叫“漱玉茶”,去送给东方谷主、碧玲阿姨,孙思邈老神仙爷爷他们,每人一个小纸袋,三两都不到。星雨大清早跟着宇晴师父去朝阳晨露里采茶,一边跟她在习习春风里学唱南疆的采茶歌,“三月采茶茶正柔,阿妹采茶在山头。阿哥你看满山茶叶随风绿,阿妹我喜得阿哥捎信在四周。”风景好,歌好听,星雨觉得采到的每一瓣茶叶,都比金子白玉要宝贵。

经典阅读不仅是对个人文化的熏陶、情商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学生在与中华经典文化对话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中华经典阅读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大学人文精神。经典阅读的魅力值得高校教师与学生去深入挖掘,并借由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做进一步推广,其中涉及到的课程设置、教研教改质量的提升,还需广大高校教职人员不断深入研究、创新发展。

3 结语

就目前来看,新闻摄影作品大多以图像形式向大众展现新闻事件及新闻信息,通过冲击大众视觉感官,加深其对新闻内容的印象。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新闻摄影质量,充分发挥新闻摄影对提高新闻节目观赏性及时效性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从积极运用摄影技巧与艺术手法入手,有效融入新闻现场,拍摄出具有艺术效果的新闻图片。

1)影视欣赏式教学:课堂上的讲授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向、培养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应选取有趣的切入点来吸引学生。影视作品大多脱胎于文学经典,但又融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根据文本改编的电影视听文献,其内容、精神与文本具有共通性,二者间可进行比照阅读[5]。例如设置“从电影到文学”的教学模块,其中一节课时以一位导演的电影为主题,可在课堂上播放经典影视片段,由电影里面的故事片段或人物原型引出经典原著,追溯其联系、对比分析其差异,还可由电影作品引出原著作者其它代表作,从而扩展更多的经典阅读文本,结合与电影相关的文本文献联动阅读。影视与文本的结合能丰富学生的感观,调动起他们的阅读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典阅读非一朝一夕的事,学生体验到读书之乐方能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3)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中华经典阅读文本资源丰富,课堂讲授内容有限,教师可选择小部分经典文本详细解说,其他的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延伸。例如结合前面的影视欣赏教学,在进行以电影为主题的课时学习之前,布置学生自选最喜爱的电影原著文本来阅读,以便课上进行主题交流讨论。同时,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引导,学校也可组织中华经典阅读讲座、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华经典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社团可定期组织诗词交流等互动活动,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兴趣交流、思想碰撞提供契机。另外,学校图书馆应增加中华经典阅读文本的馆藏量,建立借阅积分排行等奖励制度,开展读书月、主题书展等活动,逐渐营造全校师生积极阅读经典的校园氛围。

[1]冯倩倩,曹宇,邱小立.从通选课到通识教育核心课——北京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与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6(4):71-73.

[2]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3]王孟君,陈新欢,陈志永.引导理工科大学生阅读专业经典著作的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77-78.

[4]朱自清.经典常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从初等教育开始一直到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技术、了解职业,如劳动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等。不仅只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才将职业教育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职业意识慢慢渗透各学科的教学。

[5]康微,陈亮,施雁冰.基于文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对高校阅读推广的作用与影响[J].图书情报导刊,2016(9):61-64.

 
黄水莲,刘恋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