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的合成

更新时间:2009-03-28

小分子多肽类似物是目前多肽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类药物表现出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1],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对其从化学合成到药理、毒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随着多肽及拟肽类药物研发的需要,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引起科研人员的浓厚兴趣[2]。通过在生物活性肽上引入合适的非天然氨基酸,可以改变其特定构象[3],提高生物利用度及与受体的亲和力[4-5]。在化合物结构中引入含氟基团后,会引起其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以及药理、生理活性的改变,从而提高分子的脂溶性,降低药物的半衰期,增强其生物活性[6]。在药用活性化合物的设计中,人们常利用氟原子效应设计和改造化合物的结构性能[7]。(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是一种含氟非天然氨基酸,在一些具有潜在药用活性新化学实体的设计和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图1中的化合物Ⅰ,可作为一种吡咯烷类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进行研究[8],化合物Ⅱ可作为治疗癌症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抑制剂进行研究[9]。随着药物研发的需要,(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的需求量会显著增加,其合成方法也备受关注。

  

图1 药用活性新化学实体Fig.1 Medicinal active new chemical entities

文献报道合成目标化合物使用的氟化试剂有如下几种:1)二乙胺基三氟化硫(DAST)[10-11];2)三氟化硫吗啉[12-13]、双(2-甲氧基乙基)氨基三氟化硫[14-15]N-乙基-N-(三氟甲硫基)乙基胺[16]等DAST衍生物;3)N,N-二乙基-(1,1,2,3,3,3-六氟丙基)胺(Ishikawa’s reagent,石川试剂)[17];4)三乙胺三氟化氢[18]。但这些氟化试剂均存在一些缺点:DAST及其衍生物毒性高,热稳定性差,具有爆炸性且价格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石川试剂在反应中产生的氟化氢不仅腐蚀性强,还会分解烷氧羰基氨基保护基,使产物收率降低;三乙胺三氟化氢需要低温储存,不便于运输。

氟代反应中,三氟甲磺酸酐活化羟基后与四丁基氟化铵发生SN2亲核氟取代,得到构型反转的产物,过程中引入的四丁基铵盐不能够通过萃取或洗涤的方法与(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甲酯分离,文献[19]采用的柱层析纯化方法也不适合大量制备。本文以相关文献[19-20]为基础,探索了一种合成(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的新工艺:以(2S,4R)-4-羟基脯氨酸为起始原料,将羟基活化、SN2亲核氟取代和酯水解反应采用串联反应方式完成,经酯化、氨基保护、羟基活化-氟代-水解3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具体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酯水解反应后,在调酸过程中产物从水溶液中析出,经过滤可直接得到目的物,克服了中间体难于分离纯化的缺点,很好地解决了季铵盐的去除问题,适合工业化生产。

  

图2 (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合成路线 Fig.2 Synthesis of (2S,4S)-N-tert-butoxycarbonyl-4-fluoroproline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SGWX-4熔点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温度计未经校正);Bruck-400型核磁共振仪;LCMS-2020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提供);Primaide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日立公司提供);WZZ-1S/2S旋光仪(上海光学仪器一厂提供)。

超宽带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其带宽到中心频率比大于0.2且信号的总带宽大于500MHz[10]。由于其非常大的带宽,其脉冲具有非常短的持续时间,所以UWB具有非常高的时间分辨率,使得UWB定位相比于其他基于信标的定位法拥有更高的室内定位精度。UWB定位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的定位精度[11],但是实际的室内环境往往存在遮挡,且脉冲信号易发生反射和折射,影响UWB的测距精度,从而降低了其定位精度。

7月26日,根策尔博士和艾森豪尔博士在慕尼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观测到了梦寐以求的引力红移现象。当艾森豪尔博士展示出观测结果(符合预期中的观测曲线)的时候,台下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向500 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6.43 g(0.15 mol)(2S,4R)-4-羟基脯氨酸甲酯盐酸盐、100 mL二氯甲烷和17.68 g(0.17 mol)三乙胺,搅拌下滴加65 mL二氯甲烷稀释的38.13 g(0.17 mol)二碳酸二叔丁酯,滴毕室温搅拌反应4 h。TLC(展开剂:V(二氯甲烷)∶V(甲醇)=5∶1)监测显示反应完毕。向反应瓶中加入1 mol/L稀盐酸,调节pH值为2,室温搅拌30 min,分液,将有机相用去离子水(60 mL×2)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经抽滤、减压蒸干得到白色固体34.36 g,收率为96.2%,熔点为89~92 ℃。1H-NMR(500 MHz,CDCl3),δ(×10-6):1.42(s, 9H), 2.06~2.11(t,J=12 Hz, 1H), 2.27~2.37(m, 1H), 3.50~3.56(m, 1H), 3.62~3.72(m, 1H), 3.78~3.80(d,J=8 Hz, 3H), 4.28~4.30(d, J=9 Hz, 1H), 4.34~4.38(m, 1H)。

从表1可以看出,当n(氯化亚砜)∶n((2S,4R)-4-羟基脯氨酸)不足1.2∶1.0时,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比值为1.2∶1.0时收率最高,为95.5%;继续补加氯化亚砜,收率稍有降低。由实验得知,氯化亚砜与(2S,4R)-4-羟基脯氨酸物质的量比为1.2∶1.0时最为合适。

1.2 实验方法

1.2.1 (2S,4R)-4-羟基脯氨酸甲酯盐酸盐(化合物1)的合成

向250 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20.00 g(0.16 mol)(2S,4R)-4-羟基脯氨酸、100 mL甲醇,(2S,4R)-4-羟基脯氨酸悬浮于甲醇中,冰浴下滴加21.41 g(0.18 mol)氯化亚砜,滴加时控制温度为0~10 ℃,然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过夜。TLC(展开剂:V(二氯甲烷)∶V(甲醇)=5∶1)监测显示反应完毕,蒸除甲醇得到白色固体。再向白色固体中加入30 mL乙酸乙酯,室温搅拌20 min后抽滤得到白色固体26.45 g,收率为95.5%,熔点为169~172 ℃。1H-NMR(500 MHz,CDCl3),δ(×10-6):2.04~2.21(m, 2H), 3.05(d,J =12 Hz, 1H), 3.34(d, J=12 Hz, 2H), 3.76(s, 3H), 4.42~4.49(m, 2H), 5.63(s, 1H)。

1.2.2 (2S,4R)-N-叔丁氧羰基-4-羟基脯氨酸甲酯(化合物2)的合成

本实验所用二碳酸二叔丁酯和三氟乙酸酐由北京偶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余试剂均由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纯度为AR级。

1.2.3 (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化合物4)的合成

近10年来,广西人工林种植面积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广西全区森林面积达148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2.31%,居全国第一[1]。广西如今已成为全国发展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产业自然条件最优越的省份。然而,大面积单一纯林经营、多代连栽也出现了树种结构单一、土壤退化等问题。为此,需要充分应用林业科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经营理念,结合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大力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调控营养平衡为主的精准施肥技术,维持林地土壤肥力,促进人工林林地可持续经营。

2 结果与讨论

2.1 (2S,4R)-4-羟基脯氨酸甲酯盐酸盐合成中影响因素的讨论

氯化亚砜催化下进行的酯化机理不同于传统的酯化反应,是在低温下甲醇-氯化亚砜体系中产生中间体氯化亚硫酸酯,然后再与氨基酸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气体,从而获得较高的反应速率和产率。本实验中甲醇是足量的,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为氯化亚砜。笔者探索了氯化亚砜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目前武汉市常规公交高峰期满载率过高、部分线路区间方向不均衡系数大,公交客流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客运量约为14.31亿人次,较2014年减少0.52亿人次,2016年由于换乘优惠政策实施,换乘系数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1.07提升至1.30,客流量较之前有所回升,客流量增加为404万人次,但仍比2014年少0.09亿人次[2-3].

 

表1 氯化亚砜用量对收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amount of SOCl2 on yield

  

编号n(氯化亚砜)∶n((2S,4R)⁃4⁃羟基脯氨酸)收率/%11.0∶1.089.921.1∶1.092.331.2∶1.095.541.3∶1.095.251.4∶1.094.8

2.2 (2S,4R)-N-叔丁氧羰基-4-羟基脯氨酸甲酯合成中影响因素的讨论

从表3可以看出,当n(三氟甲磺酸酐)∶n(化合物2)不足1.1∶1.0时,与吡啶结合成盐不完全,收率较低;当比例为1.1∶1.0时,反应收率最高,为63.2%(以最终获得化合物4的结果计算);继续增加三氟甲磺酸酐用量,收率不再增加。由实验得知,三氟甲磺酸酐与化合物2物质的量比为1.1∶1.0时最为合适。

由表2可以看出,当二碳酸二叔丁酯与化合物1物质的量比不足1.2∶1.0时,反应收率较低;二者物质的量比为1.2∶1.0时,收率为96.2%;继续增大比例,收率变化不大。由实验得知,二碳酸二叔丁酯与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比为1.2∶1.0时最为合适。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负责跨文化教学的实际操作。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跨文化教学的实际水平[3]。不少英语老师能够很好地讲解单词、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但是一旦牵扯跨文化内容教学时,就会因为自身能力有限,很难为学生们进行高水平的讲解。正因如此,英语老师应当紧跟文化潮流,感受外国的文化氛围,在国外进行进修,接受专业的培训,在相应的讲座上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向500 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34.34 g(0.14 mol)(2S,4R)-N-叔丁氧羰基-4-羟基脯氨酸甲酯、200 mL二氯甲烷和13.30 g(0.17 mol)吡啶,维持温度为-5 ~-10 ℃,滴加100 mL二氯甲烷稀释的43.47 g(0.15 mol)三氟甲磺酸酐,滴毕于室温搅拌40 min,TLC(展开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2∶1)监测显示反应完毕。向反应瓶中加入1 mol/L稀盐酸,调节pH值为2,分液,将有机相用去离子水(150 mL×2)洗涤、饱和食盐水(100 mL×2)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维持温度在0 ~5 ℃,向滤液中滴加80 mL二氯甲烷稀释的44.45 g(0.17 mol)四丁基氟化铵,滴毕室温搅拌5 h。TLC(展开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2∶1)监测显示反应完毕。将反应液用100 mL水洗涤,分液后减压蒸除二氯甲烷。向剩余残留物中加入11.20 g(0.28 mol)氢氧化钠和50 mL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下升温至45 ℃反应2 h。TLC(展开剂:V(石油醚)∶V(乙酸乙酯)=2∶1)监测显示反应完毕。静置30 min,反应液分层,分出下层水相,将水相用30 mL乙酸乙酯提取,分液。将水相用1 mol/L稀盐酸调节pH值为2,调酸过程有白色混浊物析出,经静置、抽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20.58 g,收率为63.0%,纯度为98.3%(HPLC归一化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二者体积比为40∶60),检测波长为34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 ℃),熔点为161~163 ℃, CHCl3)。1H-NMR(500 MHz,CDCl3),δ(×10-6):1.42(s, 9H), 2.10~2.82(m, 2H), 3.57~3.79(m, 2H), 4.53~4.47(m, 1H), 5.16~5.26(m, 1H), 10.18(s, 1H)。13C-NMR(101 MHz,CDCl3),δ(×10-6):28.3 (28.2), 37.3(JC-F = 21.2 Hz) (35.8(JC-F=21.2 Hz)), 53.5(JC-F=25.3 Hz) (52.9(JC-F=24.3Hz)), 57.4, 81.5 (80.9),91.9(JC-F = 177.8 Hz) (91.3(JC-F = 177.8 Hz)), 155.2 (153.8), 176.9 (174.9)。

 

表2 二碳酸二叔丁酯用量对收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amount of (Boc)2O on yield

  

编号n(二碳酸二叔丁酯)∶n(化合物1)收率/%11.0∶1.089.921.1∶1.092.331.2∶1.096.241.3∶1.096.051.4∶1.095.8

2.3 (2S,4S)-N-叔丁氧羰基-4-氟脯氨酸合成中影响因素的讨论

2.3.1 三氟甲磺酸酐的选择

对于亲核取代,若化合物直接与具有碱性的氟代试剂进行反应,则易发生消除发应。使用活化试剂先将羟基活化,生成易离去基团的方法会减少消除产物的生成。常用活化羟基的试剂有甲基磺酰氯、对甲苯磺酰氯、对硝基苯磺酰氯及三氟甲磺酸酐。根据活化能力的不同,本实验选择生成具有较强离去能力三氟甲磺酸酯的三氟甲磺酸酐活化羟基,然后进行氟代反应,控制消除产物的生成。

2.3.2 三氟甲磺酸酐的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该反应本质是氨基的酰化反应。为保证反应能够完全进行,理论上需要使用过量的二碳酸二叔丁酯,对此探索了二碳酸二叔丁酯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3 三氟甲磺酸酐的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amount of (Tf)2O on yield

  

编号n(三氟甲磺酸酐)∶n(化合物2)收率/%11.0∶1.058.721.1∶1.063.231.2∶1.063.041.3∶1.062.7

2.3.3 吡啶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吡啶作为缚酸剂,一般需要比所要中和的酸量稍多些,同时需要考虑到碱性条件下消除产物的产生,因此控制好实验中所需碱的量是关键,实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当吡啶与化合物2物质的量比为1.2∶1.0时,反应收率最高,为63.2%(以最终获得化合物4的结果计算),再增加吡啶用量收率增加不明显。为了降低反应成本,选用吡啶与化合物2物质的量比为1.2∶1.0。

 

表4 吡啶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amount of pyridine on yield

  

编号n(吡啶)∶n(化合物2)收率/%11.0∶1.060.721.1∶1.062.631.2∶1.063.241.3∶1.062.7

3

以(2S,4R)-4-羟基脯氨酸为起始原料,在氯化亚砜作用下与甲醇发生甲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1,再用二碳酸二叔丁酯对氨基进行保护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经三氟甲磺酸酐活化后与四丁基氟化铵发生SN2反应,再经氢氧化钠水解得到产物的钠盐,通过萃取除去季铵盐后,用盐酸游离得到化合物4,反应总收率为57.9%。本方法很好地除去了难分离的伴生产物季铵盐,产品纯度较高,原料易得,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优化氟代反应实验条件,以提高反应总收率;此外,在对氟代试剂以及活化试剂的选择方面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烟感探测器用于探测初期明火或一定浓度的烟雾,可助你家更有效预防火险。烟感探测器的吸顶应安装在天花板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佳, 孙德群. 小分子多肽类似物研究进展[J]. 药学学报, 2015, 50(8): 931-944.

WANG Jia, SUN Dequn. Research progress of small peptidomimetics[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15, 50(8): 931-944.

[2] KOLAROVIC A, BERKES D, BARAN P, et al. Crystallization-induced dynamic resolution (CID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unnatural N-substituted amin acids derived from aroylacrylic acids[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1, 42(13): 2579-2582.

[3] O’DONNELL M J, ALSINA J, SCOTT W L. Solid-phase synthesis and utilization of side-chain reactive unnatural amino acids[J]. Tetrahedron Letters, 2003, 44(46): 8403-8406.

[4] BERKOWITZ D B, CHISOWA E, MCFADDEN J M. Stereocontrolled synthesis of quaternary β,γ-unsaturated amino acids: Chain extension of D-and L-α-(2-tributylstannyl)vinyl amino acids[J]. Tetrahedron, 2001, 57(30): 6329-6650.

[5] 宋书琴, 杨会龙, 史兰香. L-脯氨酰胺的合成工艺改进[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9(4): 325-327.

SONG Shuqin, YANG Huilong, SHI Lanxiang. Improved synthesis of L-prolinamide[J].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29(4): 325-327.

[6] SHIMIZU M, HIYAMA T. Modern synthetic methods for fluorine-substituted target molecuies[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4, 44(2): 214-231.

[7] JESCHKE P. The unique role of fluorine in the design of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dern crop protection[J]. Chembiochem, 2004, 5(5): 571-589.

[8] KIM B C, KIM K Y, LEE H B, et al. Development of a kilogram-scale synthesis of cis-LC15-0133 tartrate, a potent 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inhibitor[J].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8, 12(4): 626-631.

[9] TIMO S, STUART M J, CARLO S, et al. Preparation of Novel Aryl-cyanoguanidine Compounds as Protein-lysine N-methyltransferase SMYD2 Inhibitors[P]. WO:2016166186, 2016-10-20.

[10] JI X, XIA C, WANG J, 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4-fluoropyrrolidine-2-carbonitrile and otahydrocyclopenta [b]pyrrole-2-carbonitrile derivatives as dipeptidyl peptidase Ⅳ inhibi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14, 2014(86): 242-256.

[11] DEMANGE L, MENEZ A, DUGAVE C. Practical synthesis of Boc and Fmoc protected 4-fluoro and 4-difluoroprolines from trans-4-hydroxyproline[J]. Tetrahedron Letters, 1998, 39(10): 1169-1172.

[12] DOI M, NISHI Y, KIRITOSHI K, et al. Simple and efficient syntheses of Boc and Fmoc-protected 4(R)-and 4(S)-fluoroproline solely from 4(R)-hydroxyproline[J]. Tetrahedron, 2002, 58(42): 8453-8459.

[13] HODGES J A, RAINES R T. Stereoelectronic effects on collagen stability: The dichotomy of 4-fluoroproline diastereom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l Chemical Society, 2003, 125(31): 9262-9263.

[14] BILCER G M, ANKALA S V, LILLY J C, et al. Oxadiazole Compounds Which Inhibit Beta-secretase Activity, Their Synthesis, and Therapeutic Use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P]. WO: 2012054510, 2012-04-26.

[15] YAP D Q J, CHEERLAVANCHA R, LOWE 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cis- and trans-4-fluoroprolines as enantioselective catalysts in a variety of organic transformation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5, 68(1): 44-49.

[16] 邓炳初, 张学军, 李晓涛, 等. 酞嗪酮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P].中国专利:102372698, 2012-03-14.

[17] TOMISAWA K, TATSUTA D, YOSHIDA T, et al.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Cis-4-Fluoro-L-Proline Derivatives[P]. US: 7279584, 2007-10-09.

[18] 王听中, 苏熠东, 王宝珠, 等. 托西酸贝格列汀及其中间体的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 104109111, 2014-10-22.

[19] CHORGHADE M S, MOHAPATRA D K, SAHOO G, et al. Practical syntheses of 4-fluoroprolines[J]. 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 2008, 129(9): 781-784.

[20] GRYGORENKO O O, KOMAROV I V, CATIVIELA C. A novel approach to 2,4-ethanoproline[J]. Tetrahedron: Asymmetry, 2009, 20(12): 1433-1436.

 
刘甜甜,张志光,杨媛媛,马彦涛,张勇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