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构建研究*

更新时间:2009-03-28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也得到相应发展;随着消费对经济贡献增大,消费需求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在今后5年物流快递行业营业收入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招生、就业形势喜人,但是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老旧,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比如,实践教学资源特别是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不能支撑本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错位,定位不清;具体课程安排随意,没经过严格考证,不能支持人才的培养要求;还会出现课程和课程之间重复教学内容,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有些高职学院物流课程教学改革力度欠缺,“工学交替”、“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改革理念经常成为空话,常常停留在领导的发言和文件精神之中。其结果是学校培养的物流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也难招到具有一定技能的物流人才。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众多,但是最关键的原因是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实践教学缺乏,学生学习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很少接触真正实践,这样教学效果差,学生提不起兴趣,其培养物流人才的结果可想而知。鉴于此,本文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按照职业岗位导向、工作过程、能力培养、任务驱动等职业教学理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探讨以工作过程的思想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笔者所在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就业方向是面向第三方物流、国际货代、快递业,培养符合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熟悉仓储、配送、采购、运输、货代、快递和物流加工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物流仓储、运输调度、货代、快递等工作岗位,成为具有持续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有较大的调整。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经建立起来了“工学交替、校企共建”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基于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进行重新审视,遵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快递运作实务》、《物流运输组织与实务》五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重新构建。

[78] [美]彼得·卡赞斯坦:《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宋伟、刘铁娃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45页。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构建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1]。“岗位能力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开发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之处。

(1984年1月6日讲座,全文略有删节。吴培华教授提供讲座录音,史悠整理,刘祥安教授审阅,在此特申谢忱!)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构建思路

首先,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走访了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岗位调研及分析工作任务,并到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进行交流活动,取得经验和借鉴。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对各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体现课程培养对接岗位要求。最后,对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载体划分出学习情境。构建思路如图1所示。

  

1 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构建思路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构建实施

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经过改革后,明确教学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以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同时既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也要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相关领域的思考能力。教师也从传统完成教学目标的“技术员”角色向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以及评价者角色转变。

2.以物流岗位工作分析为依据开发学习领域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方式

  

2 以企业调研为依据的物流岗位群分析

从心理方面来看,皮肤科患者有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容貌问题,因此容易导致患者的心理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消除和缓解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悲观情绪对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以后,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疏导,将患者病情状况和治疗方法、治疗的预期效果等详细讲解给患者,缓解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将既往成功案例分享给患者,增强患者对疾病完全康复和战胜病魔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

1.3.2 水稻种植管理。6月底,将虾塘的成虾捕捞90%后,排水,将剩余的虾都排到环沟内,田面留低于5 cm的水层,施有机肥225~300 kg/hm2,翻耕、拉平。

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设计是首先依据于对物流企业的岗位实际调研,通过职业岗位分析,以物流岗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为依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归纳确定职业行动领域;然后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后用于教学的学习领域;最后将学习领域具体化,将与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具体反映出来,形成学习情境。可以说,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紧贴物流企业的岗位工作实际情况,实现学习与岗位对接,能力与要求对接。实践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要动起来,才会变起来、好起来,对待学习和未来就业要忧患起来、规范起来、认真起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物流专业的校内、校外实践资源,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相互促进、能力与职业素养兼顾的培养模式。

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带有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一个学习领域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2]。本教学团队为了开发物流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领域,专门邀请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经理参加本专业举办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能力研讨会,通过研讨,确定物流专业培养面向的物流岗位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能力、素养的要求。在此研讨会的基础上,并结合物流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最终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设计过程为: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设计学习领域→开发学习情境→学习任务[3]。以《采购管理》课程为例,其设计后的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见表1。

光线调节系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但也最容易被忽略,而光线的强弱在观察显微镜下标本时非常重要。普通光学显微镜的调光装置包括光源、集光器和光圈[3]。在观察标本时,并非光线越亮越好。如果视野范围内的光线太强太亮,会造成所观察的标本各部位的亮度低反差,导致有些结构模糊不清。如观察蛔虫卵形态结构时,若视野范围太亮,则只能观察到虫卵的大体形态,而卵壳内部结构就非常模糊。若把亮度调整至明暗适中,就可以看到清晰的蛋白质膜和新月形空隙。另外,视野光线太强还容易刺激学生眼睛造成视疲劳。

由表1可以看出,本团队是依据采购业务工作流程来设计《采购管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7个学习情境:编制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成本控制、采购价格与谈判、合同管理、交货管理与付款及绩效评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采购管理》课程设计突出学生的能力目标培养,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学习完精心设计的任务后,就具备了从事采购工作应有的基本技能。

在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中,专业教学团队去物流公司、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快递公司等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调研,这些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不仅数量大, 而且要求高。通过调研,了解物流岗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物流岗位群分析,见图2。

课程考核改变过去只由老师决定成绩的单一化考核和只看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方式,注重通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结合,力求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考核方式中,非常重视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在成绩的考核中,权重占到60%。考核要素也多元化,从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职业素养及现场表现五个方面考核学生,见表2。

 

表1 工作过程导向的采购管理课程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情境学习任务能力目标1.编制采购计划采购申请正确填制申请订购单及其它辅助性单据制定合理的采购预算掌握预算编制方法和流程制定采购计划能进行采购计划的编制2.供应商管理供应商开发供应商开发的程序和方法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审核,熟悉供应商选择的步骤供应商绩效评估运用所学知识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3.采购成本控制采购成本分析采购成本分析方法4.采购价格与谈判确定采购价格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询价,能正确填写询价单,能填报商品采购比质比价单,能合理确定商品价格模拟采购谈判谈判策略及技巧的运用5.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能起草简单采购合同6.交货管理与付款采购的交货管理正确进货验收、退货及收货期的计算供应商货款业务的结算运用结算工具进行结算7.绩效评估采购绩效评估运用指标对采购绩效进行评价

 

表2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方式权重知识以个体为考核对象,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核由学院统一组织闭卷考试。考试题型突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终结考核40%能力以团队为考核对象,5人左右为一个团队,教师和小组组长依据每个技能考核项目的评分细则进行评分,最后求每次考核的平均分数形成性考核40%素质出勤情况以个体为考核对象,满分100分,旷课扣2分/次,迟到扣1分/次,早退扣1分/次,请事假扣0.5分/次,请病假扣0.2分/次。按照学院规定,旷课次数超过总学时1/3时,取消考试资格现场表现以个体为考核对象,分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有对应分数A级(90-100分):教学现场活动认真参与,积极举手发言,善于与人合作,常有自己的见解,职业素养高B级(80-89分):教学现场活动认真参与,偶尔有说闲话、看手机的现象,主动举手发言,能够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职业素养较高C级(60-79分):教学现场活动认真参与,偶尔有说闲话、看手机的现象,较少举手发言,能够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职业素养一般D级(40-59分):教学现场活动不认真参与,经常说闲话,看手机,从不举手发言,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职业素养较差E级(39分以下):教学现场活动不认真参与,经常散布学习消极言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甚至中途常离开教室,从不举手发言,严重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经常游离在群体之外,缺乏职业素养备注:现场表现成绩=课程学习现场表现总成绩的平均数形成性考核10%10%

二、课程改革后的实施效果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于2011年在笔者所在学校物流专业开始实施,成果包括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报告、修订后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及课程教学课件、网络精品课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经过6年的教学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明显

1.以企业调研为依据进行岗位群分析

(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

综上可知,学者们普遍认为,农村公共服务政府供给的单一模式存在各种弊端和不足,因此不断探讨新的供给模式。从供给主体来看,多主张由单一模式转向多中心模式,包括以政府为主导,多方进行合作和参与。在选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容时,应有先后次序,比如有人提出教育优先。在运作过程中,有人主张进行市场化运作。在供给导向上,多主张以农民需求和农民满意度为导向。

(三)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增强

由于传统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已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低,学习的主动性差,有时课程教学演变成教师“自娱自乐”的“一言堂”,教学效果差,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得不到提高。毕业后,大多学生感觉自己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工作?心中充满着就业迷茫。但笔者所在学校物流专业自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以来,学生对本专业应该掌握哪些能力有清晰的了解,学习中,知道要提升自己的哪些方面知识和能力,毕业后就业方向很明确,学生也对未来的就业自信满满。物流专业教师也觉得自己的教学工作取得了成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体现,内心的满足感和荣誉感增强,对职业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除了利用影视片段进行导入,教师还可以将其作为案例展示,以直观地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某种文化现象的影响。比如在讲非语言交际中的副语言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截取了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9集一个片段来展示语调作为副语言如何影响交际的。剧中六个朋友忘记带钥匙而被锁在莫妮卡的门外,屋内莫妮卡的感恩节火鸡亟待出炉,而莫妮卡和瑞秋都认为对方出门前拿了钥匙。以下是莫妮卡和瑞秋的对话:

三、反思课程改革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改革和实施过程中,虽然取得了较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一)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小团队,本意是希望小组中大家群策群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提倡成员之间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倡导团队合作精神;但是小组互动中存在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不劳动而获的懒惰行为,小组活动时,此类学生什么都不做,就等着团队几个表现积极的学生把任务完成,然后顺理成章地把少数人的活动成果变成团队共同的成果,很多老师担心小组活动成为个别表现优秀学生的“独角戏”。针对这一现象,教学实施者可以从提高小组实训任务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控制小组成员规模、督促小组做好成员分工并把成员分工的任务内容以QQ邮件的形式向老师汇报、班级设置“暗哨”私下汇报、成绩考核既要看小组成绩也要结合成员对小组的贡献等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少数缺乏主动学习性的学生有“搭便车”行为。

(二)小组活动存在“不劳而获”的现象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反对灌输性的理论讲述,然后再给以实践任务让学生训练;主张在实训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在实践环节中,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述。学生通过实训获得的是感性的认知,如果加以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就会学会反思和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升华,帮助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及达到自我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其课程的实践教学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实践基地和兼职师资的支持[4]。本教学团队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密切与物流企业联系,通过 “校政企”、“产学研”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因此,校企合作企业在专业调研、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顶岗实习以及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会给予很多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14):1.

[2] 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4.

[3] 张建奇.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内容开发与实践[J].物流科技,2015(4):57-59.

[4] 朱强,江荧.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44.

 
张建奇,江成城,程遥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