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入射压力对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Two-stage pulses detonation engine,2-stage PDE)[1-3]是由俄罗斯的Levin等人[4]首次提出的一种基于环形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起爆爆震原理的新形式脉冲爆震发动机,主要由一级预燃装置和二级激波聚焦起爆装置构成,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频率高等优点。目前国外关于2-stage PDE的研究比较多,继俄罗斯于2001年成功起爆连续爆震之后,美国日本等国[5-6]分别开展了凹面腔内激波聚焦过程的实验与数值模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关于2-stage PDE的研究[7-11]开始较晚,而且多集中于暂冲式激波聚焦起爆爆震的实验与数值模拟,少数单位[12-13]开展过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实验,但是仍不够深入。由于凹面腔内聚焦的激波是由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产生的,所以研究清楚射流对撞的机理很有必要。文中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14-15],开展了不同入射压力条件下自由空间内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的实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对撞区域的动态压力和辐射噪声来揭示射流入射压力对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的影响规律。

在正常情况下,河流中含有丰富的溶解氧,可以满足有机物降解的需要,从而达到维持河流生态结构的目的。但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或河流中氧含量较低时,河流中的有机物含量会不断增加,而氧气供给不能满足其需求,最终导致对氧气需求较大的生物面临生存危机,而厌氧型生物会快速生长,这也是导致污染严重的河流出现发黑与发臭情况的主要原因。利用人工进行水体调节或是人工曝气等方式可以有效补充河流中的氧气[3]。

1 实验系统及数值算法介绍

1.1 实验系统

文中采用的实验系统主要包括供气系统、干燥系统、实验段以及压力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段及测试系统示意图

实验段主要由对称布置的两个稳压罐以及射流喷管组成,喷管的截面积尺寸为宽度5 mm、厚度30 mm,喷管出口间距为126 mm。在稳压罐内布置一个总压传感器用来测量超声速射流的入射压力,在两喷管中点布置PCB动态压力传感器用来测量射流对撞位置的动态压力,在距离喷管2 000 mm的垂直位置布置声压传感器用来测量射流对撞时产生的辐射噪声,其中动态压力采样频率为500 kHz,声压采样频率为21.3 kHz。

1.2 数值算法及验证

物理模型尺寸与实验段实物的结构尺寸相同,鉴于其对称性,文中使用二维轴对称模型。为节约计算资源并提高计算精度,初始网格尺寸为0.1 mm,根据密度梯度自适应加密网格,射流喷口为压力入口边界,压力与实验取值相同,温度为Tin=300 K,计算区域为压力Pa=0.101 MPa、温度Ta=300 K、填充空气的环境条件。采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求解器为分离式求解器,湍流模型为Realizable k-ε模型,算法为PISO算法,方程离散格式为二阶迎风格式。

选择与实验相同的射流入射压力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FFT变换,分析射流对撞中心动态压力及辐射噪声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入射压力对射流对撞的影响。

图2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2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与图5中对应工况的射流对撞频率对比,发现啸叫频率普遍要略小一些,根据文献[14]中所述的啸叫声反馈放大机制可知,由射流对撞引起的压力脉动作为初始扰动经历了较长的声反馈回路,导致啸叫频率低于声源的压力脉动频率。射流对撞引起的啸叫频率基本保持在1 100 Hz左右,且随射流入射压力增大而增大。

2.1 对动态压力的影响

图3为入射压力分别为0.30 MPa、0.45 MPa、0.55 MPa三个典型入射压力条件下对撞中心压力脉动时域图,可以看出,随着入射压力的不断提高,动态压力传感器所测量到的压力脉动幅值逐渐增大,故可以得出,入射压力越高,射流对撞强度越大的结论。同时发现动态压力幅值整体上具有较大的波动,这是因为动态压力传感器位置固定,而射流对撞位置会左右摆动,当对撞中心与传感器重合时,传感器测得的动态压力幅值较大。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共识性对话在确定了哲学话题之后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所面临的方法和路径的选择,这也是当代中国形而上学体系内部融通与创新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方法的适切性将直接影响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建设。

图3 不同入射压力下动态压力时域图

图5是超声速射流入射压力在0.3~0.55 MPa条件下,射流对撞产生的辐射噪声频率变化曲线。根据文献[14]中的论述,超声速射流对撞过程中通常包括三种噪声:湍流结构所辐射出的湍流掺混噪声,主要存在于低频段,频带较宽,对应的声压较小;非定常小扰动在喷口与激波胞格间正反馈产生的啸叫,频带相对较窄,对应的声压较高,呈现出突出的峰值;胞格结构与湍流不稳定波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宽频带激波相关噪声,其频率较高,对应的声压较小。在文中,射流对撞后引起的压力脉动作为初始的外界扰动在喷口与胞格结构相互作用,产生了啸叫,图5中入射压力条件下的频率即为啸叫频率。

图4 不同入射压力下动态压力频率

2.2 对辐射噪声的影响

图5 不同入射压力下辐射噪声频率

对上述6种入射压力条件下的动态压力数据进行FFT变换,得到如图4所示的频率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入射压力条件下都出现了基频1 100 Hz左右和基频3 900 Hz左右的频率,根据文献[14]中的分析可以知道,1 100 Hz左右是射流对撞的频率,而3 900 Hz左右是射流对撞中心的动态压力传感器固定支柱的固有振荡频率。随着射流入射压力的升高,射流对撞引起的压力脉动频率逐渐增大,由P=0.30 MPa时的1 036 Hz上升至P=0.55 MPa时的1 169 Hz。

分别在0.30 MPa、0.35 MPa、0.40 MPa、0.45 MPa、0.50 MPa、0.55 MPa等6个不同的入射压力下进行实验,依次测量对撞中心的动态压力、对撞区域的辐射噪声并结合FFT变换,分析了超声速射流入射压力对射流对撞的影响规律。

女警官摇摇头。何良诸觉得,自己问得有点下作,好像他是被押解的嫌疑犯。何良诸站起身,女警官主动与他握手。她的手真绵软,到底是女人。

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为验证文中算法的有效性,采用文献[16]中所诉工况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图2(a)为文献中实验得到的动态压力时域局部放大图,图2(b)为文中数值算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验所得的动态压力幅值、周期均与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吻合的较好,故可以说明文中采用的数值算法具有很好的可信度。

3.1 对动态压力的影响

图6为数值模拟得到的三个典型入射压力下两喷口射流对撞中点的动态压力时域图。可以看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即随着射流入射压力增大,射流对撞中心动态压力越大,射流对撞强度越大。同时还可以看出,图6中的压力曲线整体上没有出现实验结果中类似的波动,说明数值模拟中两侧射流强度一致,对撞区域相对稳定。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入射压力的逐渐提高,射流对撞所产生的啸叫频率的变化规律与实验中所测得的规律吻合:当入射压力处于最低的0.30 MPa时,啸叫的频率为851 Hz,此后随着入射压力的不断提高,啸叫频率值单调上升,直至入射压力升高至0.55 MPa时,啸叫频率达到最大值1 701 Hz。本组数据与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别,同样是限于计算资源,网格仍然相对较大,无法捕捉到更加细微的流场结构所致。

3.2 对辐射噪声的影响

图8是数值模拟得到的6种入射压力下辐射噪声频率变化曲线。

对6种射流入射压力条件下的动态压力数据进行FFT变换,发现各工况下都只存在一个频率,即射流对撞导致的压力脉动频率,其大小随射流入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如图7所示。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射流入射压力的不断增大,射流对撞中心的压力脉动频率由P=0.30 MPa时的890 Hz单调上升至P=0.55 MPa时的1 780 Hz,趋势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在频率的具体数值上,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限于计算资源以及网格尺寸,无法捕捉到小尺寸涡的变化,而且数值模拟没有考虑到实验中的外界干扰、试验器尺寸误差。在6种入射压力下都没有发现3 900 Hz左右的频率峰值,这进一步说明了实验中出现的这种频率是传感器固定支柱的固有振荡频率。

经过我们与盲人的深入交流,结合上网分析查阅,我们发现盲人在病患方面有较多顾虑,并且医疗器械方面的温度计没有针对盲人研发专门的盲人用便捷温度计。于是我们小组希望针对盲人设计其专门使用的温度计,以改善盲人的生活质量。

图6 数值模拟不同入射压力下动态压力时域图

图7 数值模拟不同入射压力下动态压力频率

4 结论

文中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射流对撞中心的动态压力和辐射噪声,研究了入射压力对射流对撞的影响规律,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随着射流入射压力的增大,射流对撞导致的动态压力幅值逐渐增大,频率也逐渐增大。

在新闻摄影中,运用摄影技巧及艺术手法需注重拍摄内含的探索。举例而言,在拍摄人物动态画面时,可事先对人物形态进行一定的想象,并在脑海中构思出相应的摄影图像,从而在实际拍摄中抓住拍摄关键点,以更好的还原新闻事件。这需要新闻摄影人能够熟知新闻内容,充分掌握各类题材的常规表现形式。

2)随着射流入射压力的增大,射流对撞引起的啸叫频率逐渐增大。

3)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但是在具体数值上差别较大,这主要是因为网格尺寸相对较大,无法捕捉细微的流场结构,下一步需要提高数值模拟精度。

图8 数值模拟不同入射压力下辐射噪声频率

参考文献:

[1] ROY G D, FROLOV S M, BORISOV A A, et al. Pulsed detonation propulsion: challeng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J].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2004, 30(6): 545-672.

[2] KHOKHLOV A M, ORAN S,THOMAS G 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 The role of shock-flame interactions in turbulent flames [J]. Combustion and Fame, 1999, 117(1/2): 323-339.

[3] KAILASANATH K. Recet develop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pulse detonation enjines[J].AIAA Journal,2003,41(2):145-159.

[4] 何立明,荣康,曾昊,等.激波聚焦及起爆爆震波的研究进展[J].推进技术,2015,36(10):1441-1458.

[5] NORI V, LERMA N, GUSTAVSSON J, et al. Forced oscillations in a mixed-compression inlt at mach 3.5 for pulse enjine system[J].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2006,128(3):494-506.

[6] TANGIRALA V E. DEAN A J,CHAPIN D M, et al. Pulsed detonation engine processes:experimerts and simulations[J]. Combustion Science Technology, 2004,176(10):1779-1808.

[7] 李海鹏, 何立明, 陈鑫, 等. 凹面腔内激波聚焦起爆爆震波过程的数值模拟 [J]. 推进技术, 2010, 31(1): 87-91.

[8] 荣康, 何立明, 张建邦, 等. 喷口导流环结构对激波聚焦起爆的影响分析 [J]. 推进技术, 2012, 33(2): 299-305.

[9] 蔡晓东, 梁剑寒, 林志勇, 等. 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的超声速可燃气热射流起爆详细反应数值模拟 [J]. 航空动力学报, 2014, 29(10): 2385-2392.

[10] HAN Xu, ZHOU Jin, LIN Zhiyo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f detonation initiation by hot jets in super-sonic premixed flows [J]. Chinese Physics: B, 2012, 21(12): 124702.1-124702.5.

[11] 曾昊, 何立明, 章雄伟, 等. 环形射流喷口位置对激波聚焦起爆的影响分析 [J]. 推进技术, 2011, 32(3): 437-442.

[12] 何立明, 刁志成, 蒋永健, 等. 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机理研究 [J]. 推进技术, 2016, 37(12): 2394-2400.

[13] 荣康. 环形向心射流诱导激波聚焦与起爆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D]. 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 2011.

[14] 刁志成. 连续超声速射流对撞诱导激波聚焦的机理研究 [D]. 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 2016.

[15] 曾昊. 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D]. 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 2011.

[16] 荣康. 激波聚焦及起爆爆震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D]. 西安: 空军工程大学, 2015.

赵坤,刁志成,何立明,曾昊,张胜利,谢祥勇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8年第05期
《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年第05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