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6-07-05

0 引言

伴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12月2日召开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切实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建设具有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为起点,中国社会开始呼吁“工匠精神”,期盼工匠精神的回归,这是社会给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产业创新、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是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1 工匠与工匠精神

1.1 工匠与工匠精神的形成发展

工匠一词古来有之,《说文》云:“匠,木工也。”《小尔雅》的解释为:“匠,治也。”足见“匠”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精湛熟练的技能、严谨认真的态度密不可分。3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先进、完善的手工业体系,工匠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工匠”一词的内涵不断演化,变得更为丰富而深刻,工匠在不同领域里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者,承担着推动文明进程的重任。纵览古今,在大到军事、科技,小到各种轻工产品的制造业上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西方有谚语“希腊人的脑、阿拉伯人的脚、中国人的手”,可见中国工匠高超的技艺是得到过历史的验证,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是中国古代工匠的杰出代表。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匠”又有了新的定义和理解。工匠,是长期受到工业文明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专门人才;是生产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只有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工匠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手工劳动,而是涵盖了各项技术领域的工作。随着“工匠”内涵的扩大,社会对工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需要人们转变固有观念,重新认识工匠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关注工匠这一群体所具有的精神品质。

“工匠精神”并非新的概念,是随工匠一词的出现而出现,是从事该行业的人就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的相应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形式虽然不断变化,其核心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中国的工匠历来注重师承和发展,古代各行各业都有祭拜其创始人的习俗,对行业的称呼亦有以创始人为名的习惯,如理发被称为“七子技”,正是纪念创始人朱七子(又有“陈七子”之说)。由此看出,我国工匠对传承性和行业精神的高度重视,对行业传统的继承代表着工匠对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的不懈追求,可谓“工匠精神”的早期形态和历史积淀。在几千年文明的进程中,工匠行业的内容日渐丰富,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工匠的作用也日益突显,但同时工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工匠精神”的回归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举措,它不仅是对传统工匠职业道德的继承,亦是对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进行更全面、更具创新性的诠释。

为此,职业院校应努力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采取多种途径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工匠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各专业的课程中通过实际案例、工程实践等让学生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使工匠精神深深植入学生的价值观中,让其在学习和操作中时刻以工匠精神的准则要求自己,从而实现“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思想和行动中。当学生离开校园时,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播和发扬。

然而,很多月经不规则的女生,根本就无法预测什么时候是下次月经来的时间,那么就需要通过监测排卵来确定排卵期了。日常生活中,女性朋友通过基础体温监测、排卵试纸、B超监测卵泡都是可以的。

1.2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本质特征

“工匠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很难为其下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工匠精神核心是能够以它所具备的一些特质进行概括的。无论具体到哪一个行业,工匠精神的内核都是一致的。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它首先是与工匠相匹配的精神,从思想认识的角度,可以用工匠的特点来理解工匠精神。其一,有对本行业敬畏和热爱的感情。这是工匠精神的根本,唯有如此才能具备坚定的职业操守,坚守自己的专业,不受其他因素诱惑,坚持对职业的忠诚,有将自己的全部工作热情投入到职业上的觉悟;其二,要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工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保证其不断成长的动力;其三,要有传承和创新的思想。工匠要有对专业的师承意识,具有钻研和不懈追求的精神,也要避免因循守旧和简单、机械式传承,要实现超越更要创新,将传承与创新转化为提升自我、不断进步的动力,令其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

同时,2015年7月起,专责小组开始派遣一部分人员进入门诊一线,一对一驻点观察记录门诊医师的诊疗习惯、叫号规律、劳动纪律行为、患者就诊分布规律、患者看诊需时等内容。他们另外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所有门诊医生接诊患者的时间点数据,个性化分析每位医生的看诊行为。

“工匠精神”从技术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角度来看,又表现为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专业性、职业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工匠精神,恰恰能够反映出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工匠精神源于职业教育,同时亦反作用于职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又互为补充[1]

综合多方面要素,我们可以将新时代工匠精神本质特征归纳为:狭义特征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使其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三者的统一[2]。广义特征指对品质千锤百炼、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对技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确保质量;对专业耐心专注、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对工作敬业爱业、坚守如一、积极热情。总之,工匠精神包括了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敬畏执着、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第一,给工匠精神加文字性定义,作为校园文化的训诫内容。首先应明确工匠精神的定义,虽然工匠精神很难以准确的文字描述,但可将其核心理念以简洁的文字总结出来,方便理解和记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当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后,学生更容易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其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4]

2 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的是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动手能力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从广义的角度讲亦可称之为“工匠”。因此,职业教育中应该体现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亦应孕育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

2.1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企业培训相比,职业院校更应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成果之一,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在职业教育中处处能体现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求,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都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普通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不是主要目标;企业培训目的性很强,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短时间的教学训练,只能达到有限的增进效果。职业教育与这两者都不同,它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为目的,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养,以就业为导向、与岗位相对接,培养目标是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教育模式,工匠精神是其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最后,东盟8国与中国一样同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发展过程也较为相似,在城市化进程中均出现了一些矛盾与弊端,因此,本文对于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讨论也提供了来自东盟地区可资借鉴的经验证据。正如本文的研究结果所指出的,片面的集中发展区域内核心城市而忽视其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会明显伤害区域内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区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模式能够使中国区域间的发展更为平衡,进而更为高效合理地稳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2 以工匠精神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质

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紧密联系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以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增益职业教育,这是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内化和发扬。

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切忌形式化,不能生搬硬套。当今的职业教育应思考的问题不是怎样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工匠精神,而是如何让工匠精神与学校教育更好结合,让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起到推动作用,使职业院校成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人才的摇篮。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育人全过程,这关乎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工匠精神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至少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夯实专业知识,注重技能培养,强调学习技术的严谨性。掌握专业技能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生涯的基本追求,是一名工匠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的最要重的条件。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就是学好专业技能,并学会怎样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技能,对专业技能的钻研和坚持最能体现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一些语体中,所要表达的修辞语义应该以准确严谨为第一要义。比如在公文语体、科学语体、新闻语体、广告语体、演讲语体、政论语体等中就往往强调修辞语义的准确性和严谨性。为了做到修辞语义表达的准确和严谨,就往往采用单义词、精确数字、专业术语、修饰成分较多的长句等,尽量不用或少用积极修辞格式、描绘性词语等。

第二,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态度。从学生对待自己本专业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态度,这种态度决定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发展的空间和速度,没有职业认同感,就不能认识到自己职业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就不可能具备应有的工匠精神。因此,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学生在职业院校中需要获得的,也是形成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第三,在继承中创新,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专业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和研发是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也是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的素质。职业教育是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通道。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以创新的思维在职业生涯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二,在学习和实践中突出工匠精神,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校园文化的承担者不仅是学生,也包括学校的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应以身作责,以自己的行为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言传身教,注重从生产实际中总结和提炼工匠精神的精髓,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接受。

2.3 以职业教育促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职业教育理应成为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使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灵魂和“信仰”,以职业院校为载体,向整个社会的各项技术行业渗透,将工匠精神发展为具有传承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行业精神。如果说本科教育培养具有学科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科学家的载体;职业教育着重培养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理应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唯有将工匠精神引入职业教育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比传统的横道图技术,利用基于BIM的施工可视化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不仅可以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发现问题,还可以帮助项目各参与方分析和解决问题。利用3D建筑信息模型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进行施工模拟,可针对不同的施工计划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选择最优方案;同时,在分析施工方案中质量偏差以及进度拖延等施工问题的根本原因时更加方便,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模拟施工过程如图1。

3 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面貌、价值追求的体现。校园文化,广义上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物质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中学生的活动造成的青年群体文化,以学生团体、学生社团、学生文化活动等为表现形式[3]

高校的校园文化主要有2种表现形式,一种以表现学校人文精神为主,强调学校的历史积淀和精神风尚;另一种以展现学校的专业特色为主,要求学生了解专业的性质,注重对专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就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主要以第2种情况居多。

3.1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的特点,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有其特殊性。由于职业院校的价值追求、办学定位、学制、规模等诸多原因,学生思想相对统一,校园文化的发展也简单而平稳,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个性发展途径。但现在多数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甚至是欠缺校园文化。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学校和教师没有做到对校园文化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是消极和被动地接受校园生活,而缺乏主人翁意识,拒绝投入到建校护校、发扬校园文化的活动中来。为了应对和解决这个问题,职业院校发展校园文化应注意自身的特色,注重学生的心态和心理需求,让校园文化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探索并逐步形成与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对每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工匠精神应该成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

3.2 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

一份好的学习材料是组织学生体验概念形成过程的重要载体。在十年前后实践中笔者所采用的学习材料的来源发生了变化。

纸质出版已饱尝盗版之苦;数字出版更是备受盗版折磨,网络盗版给出版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当今互联网期刊行业,各主要出版主体均非常重视版权保护,视其为生存命脉,但是当遇到侵权时,维权的难度却常使得企业无所适从。

以校园为载体将工匠精神传授给学生,是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扎根、发展的最好方式之一,让工匠精神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育发挥强大的影响力。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长期而渐变的过程,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中本就有敬业、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等与工匠精神契合的品质,将其与工匠精神结合后,更能突显职业院校的优越性。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者的关注焦点也从简单的温饱问题转移到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我国质量信用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质量信用标准数量比较少,信用信息的收集发布机制仍不畅通,第三方产品质量信用评价市场还不活跃,适合各地经济发展的统一规范的质量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第三,将工匠精神引入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外的另一部分校园活动,社团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组织。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引导和支持能体现工匠精神的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并将工匠精神融入到社团的章程和规范中,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直接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3.3 以工匠精神推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工匠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中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力量。

首先,工匠精神代表一种精神力量,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能鼓舞学生,让学生产生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作为叛逆期的青少年,学生们有自己的世界观且排斥说教性的外来观点,能让他们接受的是他们认同的观点和事物。工匠精神不具有说教性,它以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5]

其次,校园文化推崇对学校的热爱和归属,而工匠精神中坚守、执着的精神正符合这一要求。学校无法要求学生凭空对学校产生感情,但当学校让学生看到值得他们热爱与坚持的东西后,学生便会将自己的热情回馈给学校。工匠精神无疑是职业院校所具有的最优秀的文化,是能够得到学生认可和追求的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学生会对学校产生更深的认同和信任,进而理解和接受学校的文化,并将其作为贯彻自己一生的人生信条。

第三,工匠精神是最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坚定信守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导向必须是健康、积极、有益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职业院校是学生世界观成形的熔炉,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健康的校园文化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受益。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容,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学校便树立良好的认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专

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认同感,提高自身修养和精神境界。

4 结语

自学徒时代起,工匠精神就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职业教育倍受重视的情况下,职业院校更应该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建设基于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将工匠精神结合到职业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共同进步,这是新的时代对每个职业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05).

[2] 百度百科.工匠精神[EB/OL].[2016-10-28].https://baike.baidu.com.

[3] 赵欢,任凤国.以中国精神建设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3):37-40.

[4] 刘增安.以工匠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9(1):14-16.

[5] 孙标.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6):5-8.

2014年,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习近平重点指出:“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习近平这番话也为接下来的“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为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采取很多有效教育措施,具体措施主要如下。

任凤国,赵欢,席庆荣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