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1

  • 浏览数

    306

xiaoyoubaobei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和中医对健康的理解是什么

11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叮当木马

已采纳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健康具有相对性。但是,它与西医定义的病并不是一个概念。西医定义的病是一个具体的物质变化过程,有具体的物质变化或者量值变化作为标准。而中医的疾病则是一种属性现象,并不具有物质变化的过程标准与量质标准的存在。 西医学是在研究构成人体生命物质的量变与质变之间静态的唯一对应的数学关系;中医学是研究生命整体中多量变与多质变一体化形成的新变量与新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所以,中医学中所展示的属性数理,是西医学构成人体生命物质的量与质之间静态的数学关系研究形式的更高一个层次的变量研究。 研究生命科学与医学,仅仅停留在单一量变与质变的数学认识水平上,是无法展示生命整体中多量变与多质变构成的整体结构关系。西方数学的量值线性观念,则束缚了多变量迭代产生的整体变量关系的持续认知。 而变量与变量的组合研究,变量与变量组合后产生的更高一个层次的变量之间的组合,才是人体生命多变量一体化研究的数学形式。 所以,中医学是在中国古数学数理基础上产生的具体适用学科。而西医学则是在西方数学的线性量值数学思维模式下的公理基础上产生的具体适用科学。从两个学科的基础理论根基来看,中医学产生于属性数理,西医产生于量值公理。 大自然客观存在的属性极其简单,除了阴性、阳性,别无它性。而人类绝对理念产生的抽象数字的量值极其繁杂,不可胜数。量名之多,量名之异,无穷无尽。且一量一理,一名一式,没有量名,数值就根本无法计算。唯有可确定的量名之理式,则可以用公式计算;而不同的量名之间,则互不通融。如,温度量值与血液中的量值,量名不同,互不通融,无法直接计算。 属性认知,虽形简而意奥,文浅而理深。没有全方位的数理认知,很难驾驭。 量值认知,虽式简而理繁,名多而用寡。只要确定公理产生的条件,符合定义条件的量值则可以轻松运用公式计算。而对于属性问题以及超出定义条件范围之外的量值问题,则公式不可通用。 所以,中医学发展的方向是研究生命属性结构运动、变化的生命数理;西医学发展的方向是挖掘产生疾病的量值标准条件,以期发现定性和定量标准,创建诊断标准。
139 评论

paradisevita

“可靠”,是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毕竟只是个电视栏目,追求的是以“健康”的噱头,争取关注和收视率,进而寻求“商业合作”,从内容品质上看,节目组创和主持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不高,功课也做的不足,“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交替或同时出现,而且互不干扰,回避冲突,主持人就是“随风倒”,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随声附和,从不质疑“嘉宾”的漏洞,也不会提醒和纠正,也不会有有见地的引导,启发!也丝毫没有响应,融汇,国家的“中医现代化”等一些倡导发展的政策和成果,“中医嘉宾”在节目中的表述,很多全都是简陋含糊的传统中医理论,对中药材只有“四性五味”的极简单的四到八个字的说明,“性~味~”,“归~~经”,接着就是千年未变的功效吹嘘:“补肾“”健脾"“理气”补中益气“和中”“泄下”“调经”“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扶正固本”清热除(祛、利)湿,“滋阴”温阳”…千年以来,但反反复复,奉为经典,推崇备至,毫不质疑,却又漏洞百出,含糊不清,对于中药的成分,药理成分,药理作用;药食两用,养生食材,的营养成分,活性成分,不做功课,又不能张嘴就回来,所以只字不提,对于中医“治法治则”,对于症状和病症的关系都是死记硬背的“死规决”,毫无理论可言,这种“象征性”的,点缀的“样子货”的中医理论,有什么意义呢?“舌苔齿痕”舌体肥大”就是“湿热”,没有原理,没有为什么,“祖传的”,“都是这么说的”,这就是所谓的“口传心授”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讲理,信不信由你”!这叫这能算“理论”?科学? 说不是有意的“”!都很勉强,那些“中医嘉宾”自己对自己所说的“理论”,不可能理解清楚,更谈不上信仰,纯属“迷信”,对于所谓的“功效疗效”,也是“死规决”,什么是“湿”,中医理论有解释,致病的“湿”,称为“湿邪”,或“邪湿”,湿邪怎么致病的,他们根本说不清楚,体内湿邪有分“外湿”和“内湿”,说::“湿邪进入人体”,怎么进去人体的,有什么变化(病理变化),“祛湿”怎么祛的,“祛”的是什么“湿”,祛湿中药的祛湿成分什么,祛湿祛湿和燥湿有什么区别……,一概不知,所有的中医古籍都不可能找到明确详细,可信的答案!在这前提下,中医师们不潜心研究,就信誓旦旦的就就敢跟人演说,瞧病,不是是什么? 而这这些养生节目,健康之路,对这些问题,疑点,逻辑或文化或科学性的重大问题,没有任何研讨,探究,毫不在意,仅仅是打着“健康养生”这种喜闻乐见的话题噱头!“吸粉”!大多数观众糊里糊涂,云山雾罩,或受误导,或草率迷信,被动洗脑,把些“医家”的毫无新意的-屁话,错当难得的“圣水”,继医家和栏目的自欺欺人而后的-自欺,很多智商,文化,逻辑,社会经验,判断力,越低的人越爱—不懂装懂,似是而非,疑惑不解,迷信,都当做“深刻理解”!把本来漏洞百出的继“理论”理解为“博大精深”,把自己正常的疑惑不解,理解为是自己悟性差,太“缺乏传统文化”,同时,因为中医和很多国人对现代科学不学无术,几乎无法利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的理论缺陷空白和错误,理性批判和识破,同时又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去系统了解,所以错把中医的简陋,粗浅,朴素,理解为“博大精深”“神奇玄妙”!这些文化的匮乏,恰恰成了“中医”们不学无术,只靠搬弄套话,就能混吃混喝,甚至牟取暴利 而养生堂,中的中医内容,缺或多或少,不加甄别推波助澜,对现实中医问题和舆论认知,毫无积极意义!

337 评论

世界前八强吃货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乃人身之根本,阴阳平衡,人体健康,阴阳失衡,人则生病。

169 评论

败家小歪歪

中医中所说的健康指的是阴阳平衡。身体各部位协调机制良好,身体内的各营养元素也要平衡,任何一种都不能过多和过少。中医常说养生,它更注重预防疾病。

95 评论

火山红虎

中医,中华民族最为耀眼的瑰宝,它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并涉及到各种文化领域,作为一门古老的医学,至今仍然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为基础理论的“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选自“中医天下”中医无可争论的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348 评论

南宫爱默

中医养生最关键的是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

284 评论

农夫三下乡

中国医药,既云渊源于道家,而道家又以精微博大著称,其学术自当别自高明,奈何近世以来,一遇西洋医药输入,举国之人,几视其为陈腐朽败不经之学,将欲尽弃而勿论之耶?吾甚疑之,故喜涉猎其中,探寻其迹,乃知古之习医者,必以《内》《难》二经为初基,再次而研习《伤寒》《金匮》《本草》《脉诀》,然后博通群籍,融会诸学,方可以言医。至若粗知《本草》,略记药性,读汤头脉诀或专于科方针砭者,即骤自行医,实为医家之左道,人群之危人也。晚近有研求金元四大家之学,或探《医宗金鉴》之集,已可称为此中巨擎,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名言,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他何足论哉。 夫《内》《难》之旨,先须详知人身气化之本,经脉血气与天地阴阳盈虚消长之理,然后效法以养生,应用以医世。至若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气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 人生天地之间,生活起居,不离地域,日月运行,寒暑迁改,皆与人有俯仰往来密切之影响,穷探此自然规律之来源,则须以本系星球中心之太阳为准则,古称五行以日元为主,即此意也。而所谓“五行”者,谓太阳辐射能之及于地球,互为吸引排荡而生变化,其间并感受其他四大行星互相放射之作用,地球上生物与人,即受行星间各种辐射能而生存,复皆藉地气之中和而受其变化之妙用。行者,即为旋转运行不息之意,强名谓金木水火土,亦为代表显示其现象之名辞,并非谓金即金铁,木即林木也,如食古不化,死守成文,则剑过已远,刻舟何用。至于九宫八卦,六壬推步,乃效法天地生物演变之一种固定法则,以卦显其演变之现象,以宫定其变迁之部位,六壬记其次序,推步述其过程,详知四时寒暑代谢之间,生物之成坏有序,昼夜明暗之际,精神之衰旺不同,例如七日来复,为天地气化同人身气血盈亏之规律,春生冬藏,为热胀冷缩心身互用之情形,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医药所以为养生,养之医之而不穷究其本元在此,徒为术耳,未足以言学也。其中的“既谓五运六气之说,徒有名言,概无实义,观摩止此,其他何足论哉。”、“至若五行六运之说,辄取《周易》八卦之理则,智者知气为人生物理学术之最高原则,浅者反视为一派胡言乱统而已。”、“良知疾病之由来,非但为外界传染,与饮食起居之所致,即太阳系内各星球之影响人类生存者,随时间空间而互变,更有大且甚者。”不就说明五运六气的存在和对人的生活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吗?

168 评论

我的臭熊熊

中医范畴里的健康,是指“精、气、神、形”之活体四要素,和谐共存于生命自在体的良性状态。对“健康”的定义,中医与西医对比,有自身两大显著特征:其一,对生命自在体的施治以“建设性”为主。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健=人+建。从字面意思传递出一个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信息,就是“对人是有建设性”。换而言之,对人的肉身调治,以“无损”的底线原则,只要是非建设性的,都不是首选的。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施治工具和方法。比如中医手法的针灸,就是对人的肌肤为人体最大尊重为前提。虽然针灸针细小,微创面,但也可深入穴位对人体进行辨证施治。这种治疗工具对施治底线和施治功效,起到了很好的兼顾作用。皮肤就是中西医的分界线。因为有界面感,所以有专业感。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约5-2㎡,厚度约5-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中医对皮肤及皮肤以内的脏腑和其他器官,是最为敬畏,不轻易动刀的。 慎毒。中医治病6大护法、六大医术途径:砭、针、灸、药、按跷、导引。是药三分毒,药物疗法,只是排在第四位的。少毒。以“君臣佐使”为方剂配伍组成基本原则。其中,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其二,疏通通路为施治要义。 《尔雅》曰:“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健康之康,就是让人体固有、本有和该有的物质,在通道舒畅的前提下,直达五脏六腑,以使人体有能量动起来。在中医看来,人体是由“精、气、神”构成的有“形”生命自在体。而所谓的施治,就是让“精、气、神”各就各位,让它们在其该有的通路里运行起来,从而让人体本身的自愈力发挥出来,好让生命自在体自性运行起来。《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中医之法,道法自然。中医所用的施治方式方法,都是用“人天合一”之方法,使生命自在体的乱序回归有序,即让人体重新回到“天人合一”的天道之中。《黄帝内经》说又说:“百病生于气也。”这里说的“气”,是侧重于人的心间环境之气,用现代医学的说法,就是要精神状态正常。人若情志失序,健康就成问题。或“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喜怒无常,都是不好的。或“悲则气消”,或“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ǒ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一个人的情绪管理失控,反过来也会损伤肉身正常机能,甚至气机启合失常,病入膏肓。“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死亡是人的本能,是不可逆的。但死亡的速度,是有人为把握空间的。具体如何拿捏个中的分寸,在于方寸的不同。或说对“健康”定义的不同,方式方法大不同。

152 评论

创兴门窗

非一言一语能道明的!否则中医2000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出的贡献就会显的太苍白了!想知的话,就需穷极一生的时间来学习!想想看,单单一本〈黄帝内径〉就被多少代人研究至今,也未见得有什么结果啊!更何况中医的医学书籍何止这一本啊!

183 评论

婉儿xiaotu

对于养生我觉得应该要有适宜的生活规律,合理的膳食,适当的运动。保持好的心情才能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267 评论

荷兰白瓷猪

中医定义的健康是指除了身体机能可以正常的运作,心理健康也要达到良好的状态。

222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