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

更新时间:2009-03-28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是社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夯实可持续发展保障基础的内在需求,更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师生对安全要求的日益增强以及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新挑战不断涌现,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亟待与时俱进、创新发展[1-2]。本文就构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试作论述。

1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校园安全文化同属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相关论述可对其作如下定义:校园安全文化是学校在办学活动中所创造的,旨在预防和减少灾害事故,保护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个人和国家财产安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具体来说,即在教学、科研、学习及生活等社会实践及其服务中塑造或形成的为师生员工所接受和遵循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制度规范、安全行为模式及校园安全设施环境。

按一般文化意义,校园安全文化可划分为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体系的以下4个层面:①安全物质文化。主要指物质防护和技术防护设施的构建,包括学校建筑物、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安全问题,各类安全防范器材和设施,如安全防护器件、监控和报警系统、网络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提示牌等等的建设和安装。校园安全物质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物质基础,更多地依赖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财政支持和投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安全思想意识、管理水平和态度作风。②安全制度文化。指集中规范、约束师生员工和机构组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行为的部分,主要体现为校园安全领导机制、责任制度、检查评估制度等规章制度,以及其他与学校安全相关的规定、制度等,是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重要保障。③安全行为文化。在安全精神文化指导下,将安全制度文化所对应的行为准则、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等外在的约束内化为师生的安全心理和行为,体现在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是实现校园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④安全精神文化。指师生员工共有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及共同接受和遵循的安全准则、安全信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行为规范等。安全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的思想内涵基础,是衡量一个学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是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核心。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课老师在课堂讲授内分泌科相关疾病的理论知识,课间实习带教老师首先带学生查看真实患者和播放幻灯片,通过实践联系理论课知识,然后留学生总结病例要点,归纳分析,并诊断及鉴别诊断,最后提出诊治方案[9]。

2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模式等与现实社会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具备较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高职学生处于成长敏感期,心理基础、社会经验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容易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和制造者。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因持续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与焦点问题不断显现,例如,生源质量与结构的变化日益复杂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在社会不安全因素、不良风气影响下,使得高职院校安全形势日益严峻[3-4]

2)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格局,构建安全保障机制。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全员安全工作格局,构建有力的安全保障机制,使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执法有力。一是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加快完善校园安全工作制度体系。管理制度要包括领导组织、检查考核、责任评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实施制度力求涵盖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重大活动、后勤服务、网络信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方面面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要明确责任和指标要求,并在师生员工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以确保工作执行力,促进师生逐步养成遵章守纪的习惯。二是要树立大安全观念和大局观念,促进构建“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后勤、安保、教务、学工、人事、团委、工会等各条线部门之间要结合自身职责,明确责任范围,抓好分工协同,形成有效合力,确保系统、有效、周密地为校园安全服务。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理念建设,营造安全和谐氛围。校园安全文化以人为主体,以文化为载体,需要全校师生员工接纳与参与。个体的安全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基本因素,其中关键是领导者、管理者,基础是广大师生员工。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首先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贯彻落实“一岗双责”的要求,将安全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将安全文化理念落实到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制度建设、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当中,科学规划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切实增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理论的教育职能,创新宣传与教育方式,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安全理念深植于心,树立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培养师生的安全素质,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激发师生的自觉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文化的情感认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和发展环境。

3 完善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

安全文化的影响是深层次的,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培育与完善。对应校园安全文化的4个层次,其体系建设势必要分层次展开,逐步推进完善。目前,有关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的研究论述很多,但基本上都遵循如下架构:转变安全意识(即提升安全理念与意识,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氛围)→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制度,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加强检查落实)→建立安全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安全运行激励措施)→突出安全管理活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安全评价和整改)。基于此模式,结合当前建设现状与薄弱问题,完善高职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宜抓住以下关键重点开展:

3)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奖惩制度,构建安全动力机制。要构建校园内部的安全动力机制,通过强化责任追究和落实奖惩制度,调动领导干部与师生员工重视安全的积极性和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自觉性。一是通过建章立制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构建层层有人负责、人人皆有职责的安全责任网络。二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监督和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对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单位和有关人员按章严肃处理,建立与部门年度考评和个人职称晋升、职务提升、评奖评优等挂钩的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首先,执法主体混乱,执法尺度不一,分工不明确。在我国,查处商业贿赂犯罪的执法部门主要有法院、检察院、工商部门以及公安机关。但是正是这些看似庞大的反商业贿赂执法队伍往往由于职能分工上的不明确不仅会出现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后果,还会导致不同部门在对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上执法尺度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执法的成本。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园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层面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制度、行为、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仍相对滞后。具体表现为:院校领导与师生员工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安全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涉及安全工作的各方面制度未形成体系,尤其在责任制度的落实、追责及评价制度的建立方面更为薄弱;安全管理机制运行不畅,各部门间尚未能形成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安全教育与宣传手段与载体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未能深入人心。这些问题亟须在高职院校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着力加以解决。

科学设计指标。确立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的“三二一”框架基础,即“政治立场、政治作风、政治纪律”三个核心要素,党员干部和部门单位两类评价对象,群众满意度这一检验标准。在此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共设置8项一级指标、27项二级指标和45项三级指标,对全市副科级以上单位及科级干部、中层干部、村居主职干部进行评价,并将个人评价结果与单位评价结果实时关联,确保“画像”的科学性、客观性。

目前没有入账的应付工程款、应付设备款、材料款等将按规定在当期列支,必然会加大学校的负债总额,使高等学校“隐形”债务“显形”化,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资产负债率,增大学校的贷款难度。

4)坚持源头防控,强化隐患排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预防”应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完善事故预防举措。建立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决策以及校园内可能存在的风险、潜在的隐患进行先期评估和集中处置。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坚持专项检查与重点部位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强化源头预防和排除矛盾隐患。要抓好应急演练与教育,切实提高师生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信息搜集研判机制,完善安全信息沟通系统,通过坚持例会制度,建立信息员队伍等措施,实现安全问题提早预判、有效预防、有力控制、及时解决。

5)依靠社会力量,加强沟通联合,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更具开放性和兼容性,校园安全文化不仅涉及校园内部,还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系统,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来完善建设。要建立健全与相关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企业、学术团体等的沟通联合机制,逐步推进形成校企共建、法校共建、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格局。在宏观的理念创新、政策指导及具体的监督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寻求支持或补充,形成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随着新形势、新要求统筹推进,逐步完善。安全工作事关根本,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5],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积极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氛围,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于庆伟.高校构建平安校园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2] 万红亚.基于大安全观视角的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现代教育,2015(8):24-26.

[3] 孙宗胜.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75-77.

[4] 许嘉悦.高校安全文化的构建与提升[J].管理创新,2016(16):40-41.

[5] 吴建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探微[J].镇江高专学报,2014(7):28-31.

 
沈雷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