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各大高校中着力构建方方面面齐动手的“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的技能与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与之相配的职业精神和较为深厚的思想内涵,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不仅要纳入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范畴之中,更应成为教授各学科的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本文以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思博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教学实践为例,重点阐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类课程除了传统思政课必修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外,还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形势与政策等等。其内容主要涉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党性理论教育、法律意识、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旨在让广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树立起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高职思政课程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与修养。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却是差强人意。

根据笔者对于思博学院2015年级各专业2 02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有1 653名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原则。有1 614名学生认为现行思政课未能体现当下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现代化,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空洞,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感。有1 601名学生认为现行思政课程的授课方式仍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重在说教,学生容易产生无聊感和排斥感。另有1 621名学生认为现行思政课程将知识点的记忆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而未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上数据对于现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的负面评价比率均到达80%以上。

检测波长:228nm(用以检测AaC、MeAaC)、253nm(用以检测IQ、Harman、Norharman)、263nm(用以检测MeIQx、DiMeIQx、Trp-p-2)、321nm(用以检测PhIP),柱温设定30℃,室温下进样量为30uL,流速为1mL/min。

行政楼前最大、长势最好的一棵丝木棉有十五岁了,被誉为花王。那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丝木棉花王竟轰然倒下,一时间,朋友圈、网络上“炸”开了锅,师生们纷纷对“花王”的倒下表达惋惜与不舍之情。原来,几年前电网公司在旁挖井眼敷设电缆,导致白蚁侵蚀根部并腐烂,呈一字型的树根头重脚轻,最终倒下。被学校抢救的“花王”,从行政楼前移植到图书馆前的空地后,才平息了师生们的心情。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尴尬”处境绝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正如有学者在总结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现状时所指出的那样:“高职院校近几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减少教学成本,思政类课程几乎都是以大班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因此,课堂秩序难以维持,实践教学无法展开,只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教学层面,不利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水平的提高。[2]”可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思想民主化、信息技术大数据化的时代大背景下,现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思政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既要考虑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又必须兼顾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英语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适应职业生活形态的职业能力,寻求理想的职业生活状态,所以说职业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立足点。[5]”2006年由教育部高教司所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提出了高职英语应“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6]的教学基本原则。因此,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建立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之上,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突显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塑造。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有关资料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三项能力依次是有责任心、团队精神和执行能力。[7]然而,世界五百强企业认为,只有不到10%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和相应的职业素养。[8]可见,如何塑造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道德意识应成为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此外,必要的人文素养与情操也是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因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高尚情操也应成为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目标。

学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增加,同时对于课本知识也由于实际的工程项目得到更新。学校还专门开展学生工程项目训练工作,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实际的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可以完善后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也有不少项目通过面向工程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在继续科研和就业方面具有优势,收到良好效果。

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与意义

对于暖通空调施工而言,前期的图纸设计是决定工程合格与否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如果图纸的设计都不合格的话,那么后期的施工建设也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会发现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图纸设计者并没有做足准备工作,这往往导致设计出来的图纸并不是符合现场的具体情况[2]。毫无疑问,如果我们一味的照着设计的图纸来施工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工程的返工。

综上所述,公共英语课程较大的课时量,便于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授课内容,以及隐性的思政教育功能都使得公共英语课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建设条件和可行性。因此,公共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与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公共英语课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可以使学生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教师而言,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有助于教师培养和提高育德育人意识,使教师在传授语言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使自身的政治思想觉悟有较大的提升。所以,对于师生双方而言,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都是十分有益的实践尝试。

在相同宏观经办服务制度安排前提下,各统筹地区根据当地的特点探索并形成不同的经办模式。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可以分析出不同模式都具有共同的构成要素,只是各要素在不同模式上体现不同。见表1

首先,较大的课时量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持续性。作为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和学生的必修课,公共英语课占有较大的课时比例。以思博学院为例,每个班的公共英语课的周课时量为4课时,开课时间长达两年(部分专业为一年)。如果以每学期16周为标准,公共英语课在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占到大约364课时,这是其他公共课程的课时量所无法比拟的。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这使得公共英语课程具备了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

其次,授课内容便于思想教育的结合与展开。作为一门语言文化课程,公共英语课的授课内容多为语言知识与文化学习,便于与具有较高思想性的材料相结合。根据笔者对于思博学院2016年级报关专业、建工专业、装饰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四个班级25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有232名学生希望公共英语课除了讲授传统的语言知识点(如词汇、语法、翻译)之外能够讲授更多涉及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所占人数比例高达90%。可见,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都抱着十分高的热情。公共英语课完全能够通过引入并结合西方文化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从而在课堂上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三,公共英语课程具备思政教育隐性课程的功能。所谓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性的、无意识的、非预期性的价值观念和知识能力。[3]”传统的思政类课程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长篇大论的讲解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显性的授课方式降低了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与传统的显性授课方式相比,“隐形课程通过独有的暗示、模仿和同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个体和思想上的变化,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实现学生个体文化与现实的融合。[4]”通过将思政教育“隐身”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化的认知学习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不仅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稳定的行为和心理模式。在学习语言文化基础的同时,学生会在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接触语言中所包含的教育意义。比起思政类课程,公共英语课更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个体和思想上的变化。因此,公共英语所具有的隐性课程功能也使其具备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条件。

三、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为高职院校思政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让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非稳定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免受负面思想的干扰;如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更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如何转变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时代新形势的需求。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是在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织与渗透的新背景下针对现行高校思政课的局限性所提出的,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各学科之所长,强调高校各门课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程要求“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1]”简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绝不仅仅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而是所有课程共同担负的教学职责。

(一)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养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提炼而成的,并为职业界共同认可的一种职业情操,包括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以及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等凝炼而成的精神品质。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职业具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会有一定区别。高职院校的学生所学专业不同,将来从事的职业工作也各不相同。就公共英语课而言,教师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要求提炼出其核心精神,并以此为素材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以上海思博学院为例,学院有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国际商务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五所二级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涉及护理、建工、商务经贸、艺术设计等完全不同的领域。这些专业对于学生的职业精神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公共英语课的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素材来培养符合该专业领域的职业精神。如在为护理专业的学生上公共英语课时,教师可适当增加有关护理学发展史的简要介绍,重点突出南丁格尔、玛丽·简、白求恩等医学护理界等知名人士的职业品格。在为建工和工程学院的学生授课时,教师结合授课内容介绍“工匠精神”“鲁班精神”等职业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与职业责任。职业精神的培养应充分发挥公共英语课思政教育的隐性功能,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持续地向学生输送相关职业精神的内涵与代表性人物事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同时,了解所从事职业对从业者的品质要求。

(二)营造氛围开展思政教育,重视主题体验式教育

主题体验式教育是“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展开一系列思想政治活动。[9]”主题体验式教育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教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验,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建构认知,发展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完善和内化的教学目标。就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实践而言,节日、纪念日、主题会等都可以成为英语课开展主题体验式教育的素材和契机。例如思博学院,每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卫生技术与护理学院都会为一年级新生举行相关节日活动。公共英语课以国际护士节为契机,以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用英语向学生介绍国际护士节的来历与渊源。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品质与素养,并以小组发言或PPT演讲的形式呈现讨论的结果。又例如,思博学院于2016年5月设立了李斌大师工作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工程技术学院以及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的公共英语课会安排在工作室内进行。其目的在于营造“大国工匠”的主题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李斌大师如何从一位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创新型工人以及专家型工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并最终使“工匠精神”“鲁班精神”等职业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高尚情操,重视文化导入的作用

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公共英语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积累与高尚情操的培养。英语课作为传授语言知识、讲授西方文化的课程,可以通过结合西方文化中大量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思博学院从2015年9月起要求公共英语课每学期安排6至10课时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以及英语国家的基本概况。在介绍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概况时,教师可讲解民主、平等、法制等观念对于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性。在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教师又可以讲解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工人阶级所受的压迫以及抗争等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辩证地了解西方社会和文化中的利与弊,培养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英语表达的同时,也能客观地了解西方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此外,公共英语课可以以翻译训练为媒介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翻译是公共英语课的必修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必备语言技能之一。无论是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公共英语技能考试,翻译都是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公共英语课必然会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例如,在翻译练习中增加介绍中国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等相关内容的段落翻译使学生在练习翻译的同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重视线上和线下的互动

“互联网+”的核心内涵是基于互联网与数字信息技术的创新。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所流行的微课、慕课、APP等网络教学资源都属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它们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和通过网络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补充与融合,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的结合与发挥,从而使教和学形成了多元化的互补与互动。思博学院从2015年起引入“人人通”网络空间,并出台了“人人通”网络空间建设的相关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工作。“人人通”即“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移动教育云平台”,它通过平台所支撑的教育云空间搭建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教研室空间等。“人人通”的宗旨是为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学习成长记录袋,从而进一步满足现代化教学研讨、个性化学习、互动交流等需求。[10]“人人通”将微课、慕课、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化网络教学模式集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教学的优点,同时也为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带来了便利。上述有关职业精神、主题体验、人文素养与情操培养等方面的素材(包括视频、音频、文字等)都可以放入教师的“人人通”空间里以供学生随时浏览。此外,教师可以在“人人通”空间中的“测试与作业”模块将部分与思政教育相关的英语素材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内化思政教育的影响。“人人通”的测试模块具有即时反馈功能,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线上与教师互动,提高学生对于英语教学以及课程思政实践的参与度。例如,由学生自主提议体验式教育的主题内容,或由学生自己搜索西方文化小知识并用英语制作成讲义等。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发布在“人人通”空间里以供其他学生和教师浏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途径应从教学的内容、手段、媒介等方面加以实践与改革。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应是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教学目标,同时也应兼顾学生人文素质和高尚情操的培养。此外,英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能力来思考当前社会中的各种思潮。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才能成为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有优良思想品格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李春莉.高职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处理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2):267-268.

[3]钱江飞.高校思政教育隐形课程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5):99-100.

[4]王景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课程载体的系统构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100-103.

[5]刘惠霞.职业能力:高职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自足点[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43-14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7]江广营.职工素养重塑与文化同步工程[EB/OL].[2017-05-15].http://www.hrdchina.org/news/view.asp?id=16886,2015-06-15/2017-06-08.

[8]周茂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27-29.

[9]陈洁.体验式学习在高职思政主题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53-57.

[10]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6.

 
魏懿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04期
《辽宁高职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