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浙江省高职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调查与思考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1]15。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多种社会思潮对当代高职生的价值认同带来了严重冲击,也使高校马克思主义认同教育面临严峻考验。在此背景下,课题组开展有关高职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指患者脊柱或骶髂关节发生炎性病变的一类疾病,具有病长时间跨度大,致残几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十分有必要。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在校高职生。为寻求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课题组在“问卷星”上建立电子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全程匿名完成答卷。本次调查共回收636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以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为主题,共设计了三个层面的问题:(1)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认识情况;(2)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情况;(3)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

(一)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认识情况

认识是认同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问卷第一层面的三个问题均指向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认识。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仅占5.5%。

1.展示原著魅力 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高度依赖于课堂教学与教科书。然而,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教科书呈现的基本原理与观点。高职生如果仅从课堂教学和教科书中获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难免会出现认识不全面甚至产生偏差。此外,教科书更多呈现的是晦涩抽象的理论,剥离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语境和社会实践,使得高职生产生疏离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而不同于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文字与叙述更加鲜活有温度。因此,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类选修课,有助于高职生在原著阅读与思考中进一步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

针对上述调查研究所得的结果,为了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浙江省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 高职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原因条形图

(二)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总体认同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没有过时”表示“非常认同”(43.08%)或“基本认同”(48.92%)。另外,还有8%的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的指导地位表示“不认同”(3.14%)或“不清楚”(4.86%)。作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本原性基础,马克思主义认同能为其提供合法性支持[3]92。只有根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了解程度”和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同情况”的交叉分析,可以得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不了解是造成高职生对其指导地位不认同的主要原因。因此,增进高职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进而加强理论认同,是提高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前提与基础。

Karthik Raman,Anbarasu Mohanraj,Ravi Agarwal,Ejaz Ahmed Sheriff,Kurian Valikapathalil Mathew Kurian,Rajan Sethuratnam

反双曲正弦函数的ADRC系统的参数整定包括对改进后的反双曲函数的TD、反双曲函数的ESO、非线性反馈控制律和扰动估计补偿的参数整定。

(三)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

在回答“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上的学习情况”时,大部分高职生给予了肯定回答(参见图3),高达82.8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认真”(35.38%)或“比较认真”(47.48%)。可见,“95后”高职生并非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无足轻重,与之相反,大部分高职生能自发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16.04%的高职生认为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上的学习情况一般,甚至还有1.1%的高职生表示“基本不听”。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职生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认同。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教育效果”的调查中,32.23%的高职生选择“完全达到”,63.84%的学生选择“部分达到”,还有3.93%的高职生选择“没有达到”。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情况总体较好,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依然存在。

 

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的多选题调查中,44.03%的高职生认为“教材内容的编写太过抽象”,38.21%的高职生选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36.48%的高职生表示“理论与实际脱节”,还有34.12%的高职生认为“课堂的气氛不够融洽”。另外,5.03%的高职生认为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由此可见,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在了解了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认同情况之后,课题组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在宏观层面的重要性,及其在微观层面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意义展开调查。在对马克思主义重要性问题的调查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非常大”的高职生占59.12%,“比较大”的占35.06%,“一般”的占5.19%,只有0.63%的学生选择“较小”或“没有”。再从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意义角度看,43.4%的高职生认为“很有意义”,45.28%的学生认为较有意义,另外,9.12%和2.2%的被调查者选择“意义较小”和“没有意义”(参见图2)。由上述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可知:绝大部分高职生认可马克思主义在宏观层面的重要性及在微观层面对个人生活学习的意义。但是,从整体而言,高职生对宏观层面重要性的认同度高于对微观层面意义的认同度。这种对重要性和意义的认可实际上是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的表现。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经由实践检验的理论认同会进一步升华为情感认同,从而不断增进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2 马克思主义对高职生的学习生活意义的情况调查图示 3 高职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情况调查图示

思考与建议

促使高职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参见图1):42.92%的高职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对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13%的高职生认为可以“掌握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还有8.33%的高职生是出于就业和入党的需要。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生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力是内发式的。与之相反,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外发式的。在本问题的调查中,出于“学校课程与考试需要”的被调查者占28.62%。换言之,逾四分之一的高职生是受外部压力影响而进行非自主学习的。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用发放的贷款,本身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针对这种风险,应当适当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立贷款风险防范体系,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构建起安全防护网。要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到涉农贷款标准的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引导和激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从而使奖励费用覆盖信贷中出现的风险[5]。

(一)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路径

当问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时,78.62%的高职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与教科书是当前高职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途径。这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属性是契合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2当然,随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高职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有部分高职生是通过网络电视、著作报刊杂志、讲座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占比分别为10.65%、5.94%、4.79%。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遥感测绘分辨率越来越高,因此实际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土地的概查、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以及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方面。目前遥感的分辨率已经可以实现由30m范围至0.61m范围,针对不同的土地资源调查具有不同的作用,首先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带来一定的改变,实际产生的误差仅为0.01~0.1左右,而基于自动提取的误差则为0.1~0.3左右;其次基于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对土地使用类型进行有效识别,基于人际交互式识别技术其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自动化分类识别技术也可以达到85%以上的准确率。

2.发挥传媒教育功能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凭借交互性、实时性、便捷性等特点,传媒在社会进步以及个体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当下,“95后”高职生群体习惯从微信公众号、微博、QQ等新媒介中获取信息,这使得传媒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得以彰显。但是,不可否认,在市场化浪潮中,不少传媒受利益驱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商业化与娱乐化倾向,经由这些传媒传播的暴力、情色、迷信等内容都对高职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4]21。因此,如何发挥传媒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时代课题。事实上,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金职院)就开通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金院马院”,通过打造马克思主义舆论宣传阵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二)促进马克思主义认同内化

1.尊重学生需求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5]11与之相似,马克思主义理论被高职生群体认同并内化的程度,亦取决于理论满足于高职生的需要程度。作为先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时,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作用,对高职生关注的问题予以科学分析以及正面引导,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进而促进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内化。

2.打造第二课堂,在实践中加速认同内化 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并非置之高阁的藏书,亦非经典著作中的条条框框,而是源于生活,经实践检验的真理。调查数据显示,62.74%的高职生希望能“融贯理论和实际,使理论有现实意义”。因此,想要促进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进而内化离不开实践的土壤。作为第二课堂的社团活动、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等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内化提供新的平台。高职生只有通过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检验了马克思主义,才会自发把理论内化于心。比如金职院在多个二级学院创立了红色社团,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社团具体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推进了高职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三)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育部更是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政教学质量年。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仍需全面深化改革。(1)在教学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与“灌输式”。调查显示,55.03%的高职生希望“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此,我们要转用“交往式”和“对话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从“知识化”走向“生活化”,从“学科化”走向“社会化”[6]44。(3)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将多种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手段的结合。(4)在考核方式上,要避免一考定乾坤,应转向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估,突出自主性与灵活性。(5)在教师素质上,教师应始终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广度和深度上下苦工,一方面要广泛涉猎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搭建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与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与学术研究等形式,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

参考文献

[1] 刘 蕊.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度调查与思考----以浙江某大学为例[J].教学研究,2012(3).

[2] 赵卯生,王丽娜.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证研究----基于对北京2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3).

[3] 陈付龙,胡志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中国政治认同本原性基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8(1).

[4] 张雪黎,张 洁.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状况调查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1).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李忠军,刘 静.当代大学生认同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包佳佳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