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以下简称《意见》),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又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以下简称《促进办法》)。这两个文件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及指导思想。从内涵上看,《意见》侧重产教融合,《促进办法》则侧重于校企合作。两个文件在职业教育领域落实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向深入的政策“组合拳”[1]49-50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内涵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主动与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建机构、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这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院校运行机制。这里所说的“企业”,不仅包括工业企业,也包括社会上与院校所设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各种机关部门[2]263-265。这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院校与企业资源,兼顾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能达到信息共享、节约人才培养成本的“双赢”合作模式。其本质特征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接轨,双向参与,将职业教育融入现代经济生活之中。

产教融合则是指职业院校依托专业优势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让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学校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职业院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3]203。这种融合的基础是“产”, 学校应该引入管理和技术较为先进且愿意加盟校企合作的企业,利用学校的设备,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前提,校企共同制定产教结合的实施性教学生产计划,让教师在这样的基础和氛围中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加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让企业产生效益,也能让教师学到技术,更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并可以最终实现校企双赢、共生共荣。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 近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办印发的《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且在推进措施上作出了系统部署[4]16-32。教育部等六部委的《促进办法》已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确定了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1)早期的浅层次合作形式。通常以校方为主角,校企双方以项目、劳务供需关系为主。一般情况下,学校方面通过人脉关系,根据项目需要或教学计划的安排,联系几个企业进行短期的合作。这种形式通常靠个人感情维系,普遍采取“安排学生去相关企业,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协作方式。关系好的企业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交通及住宿等问题。总体来看,多数企业与院校的合作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及协助员工培训等方面。也就是说,早期的校企合作是建立“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样的浅层次合作。(2)现行的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形式。众所周知,要做到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真正融合,需要职业院校面向企业需求,并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实际;校企双方必须形成相互依托、互利共赢、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具有长期稳定、统一领导、全方位、双向互动及互利共赢等特点,校企双方可以实现信息、人才、物资等的有效共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校企协同联合办学,如企业办职校、职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建立产教融合联盟或职业教育集团等。②院校与企业开展高层次人才“双进”合作,即建立本地院校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双进”合作桥梁,打通人才引育、技术支持、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大本土院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院校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向当地产业、企业流动集聚,提升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贡献率。具体实现方法是:学校选派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院校教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担任“技术顾问”,参与企业的管理、技术攻关等工作;同时,企业推荐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参与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③试点实施“现代学徒制”。这是一种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主要培养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学生双身份、教学双主体及过程双控制、双师资培育等特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在学徒制教育中相互服务,共同获利[5]62-6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制约瓶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了广泛实施,但由于现阶段校企合作制度设计不够科学、认识不深刻、部分职业院校自身教学科研能力不强、部分产业技术层次较低等诸多原因,校企深度合作还存在一些制约瓶颈。为此,需要从政府、学校、企(产)业及社会组织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3.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企业的合作意愿不强。这里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效益问题,即企业与学校之间存在着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看法不同的问题。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中小企业,往往片面地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生产与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培养人才则是学校的事。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在培养人才这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愿意深入到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因为缺乏长远考虑,部分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总是处于消极和被动状态,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对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接收学生实习的浅层次上,对专业设置标准、课程教材开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实训基地建设等不愿意深层次合作。另外,政府的企业利益保障机制也不够完善,政府对企业、产业、行业参与职教的激励措施不多,对企业的办学补贴、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大,这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实惠不多。因此,企业主动参与职教的意愿不强,校企合作还无法深入推进。

2.学校层面 当前,学校“重教轻用”、企业“重用轻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是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在许多方面仍然貌合神离[6]175-180。由于职业院校在总体上办学时间较短,积淀还不够,综合实力还不强,对企业的真实需求了解还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存在不接受甚至排斥学校的做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初衷是改变学校与企业在需求相脱离的问题。因此,对学校来讲,关键就在于如何加大教科研人才引育、完善实验实训设施及相关制度,从而提升校企深度合作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推进现代学徒制等新的职教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提升学生的忠诚度,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的针对性,帮助合作企业解决招聘难、留不住人等问题,这样才能把校企合作推向深入。

1.政府层面 政府应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工作,充分发挥好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意见》和《促进办法》出台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尚未有效建立,运行保障机制也相对缺乏。产教融合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是一种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尚需各级政府具体落实并引导多元投入,稳定并保障资金来源,也需要尽快建立产教融合信息网络体系。如湖州市,虽已出台全面落实地校合作22条意见,但这项工作涉及教育、人社、科技、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为了确保取得实效,保障各方利益,必须健全合作共赢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医院的出入口是城市道路与医院内部过渡的空间,引起进出医院交通流混乱的因素有两个,一个就是进出医院机动车辆数的增多,另一个就是医院门口道路交通负荷的加重,从而导致医院的出入口不能满足正常的车辆进出需求。省人医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只有广州路上的出入口有车辆通行权力,所有进出医院的车辆基本都集中在广州路这一条主干道上,再加上出入口与道路之间没有足够的缓冲距离,交通流交织严重。[6]其次就是缺乏一个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此外道路标志标线的规划,车道的划分,路口信号灯和医院周边人行横道线的设置都不尽合理,不能起到有效引导进出医院车辆流向的作用。

(3) 环青藏高原边缘的新构造运动强烈、活跃,地震作用强烈而频发,河流持续下切和青藏高原持续隆升,造成川藏高速公路所经地区的高陡峡谷区发生了强烈的动力作用过程,促进了危岩的形成和崩塌的发生。

2.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工作平台,成立产教融合的发展联盟 实践表明,职业院校只有与现代企业产教融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应该搭建一个产教融合的工作平台----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构建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可以实现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有机衔接。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应该在学校层面建立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并在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群)建设设立面向某一产业的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如建筑业、智能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业、物流业、旅游业、商贸业等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州职院)的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是由学校发起,在市委市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下,联合企业、协同行业(专业)协会共同组成的融汇“产学联动、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建设和学校治理创新”等职能的联合体,是学校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组织形式和合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发挥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优势,从人才、成果、项目、平台等各方面集聚资源,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湖州模式。联盟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基地、技术研发的新平台,将要为湖州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在产教融合共享校企合作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共建技术研发中心、职业教育体系、信息服务平台及促进学校治理创新等方面推进各项工作,从而达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为湖州市加快赶超、实现“两高”作出更大贡献。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的联动工作机制,出台《意见》的实施细则 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意见》要求:在推进产教融合中,政府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统筹规划、服务需求、校企协同、政策保障等工作,促进产教融合逐步走向“内部驱动”,建立稳定互惠的长效合作机制。因此,为了促使产教融合制度顺利实施,行业及其相关部门、教育部门必须共同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联动工作机制。建议在地级市层面建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设立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公室及其日常工作机制。政府在实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规划时,必须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及实现途径。此外,由于《意见》对产教融合只做了全局性、战略性规划,有些规定与其他相关法规文件缺乏一致性,有些政策措施还没有落地,需要进一步细化。为此,建议由省级发改部门牵头,在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省级贯彻落实《意见》的细则及监督、考核和问责的配套办法。这样才有利于《意见》落实效果的提升。同时,湖州市可借鉴宁波市的经验,出台《湖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及长远发展,在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有效调动企业资源为职业院校教学服务,从而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

4.社会组织层面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目前,服务产教融合的社会组织如专业学会、行业协会还相对较少且成熟度不高,高水平的中介组织和机构数量也不多,产教融合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尚未有效建立,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结构由薄壁U型、L型铝基复合材料以及铝材角铁通过螺栓连接而成,采用壳单元对U型、L型型材和角铁进行有限元建模,采用刚性单元模拟螺栓连接,对底部Y向的U型型材下部节点施加约束,将其6个自由度的变形都设定为0,以此来模拟固支。这样建模能较精确模拟结构形式,又能得到较好的计算效率。其中四边形壳单元19 842个、三边形壳单元2 466个、刚性单元324个,节点总数24 673个,去除约束后结构的总自由度数为103 278。各种型材的材料厚度和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根本之路。校企合作平台及相应的政策保障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要素。现阶段国家层面已出台了《意见》和《促进办法》,接下来,省市也应该会出台一些具体的实施条例及相关政策制度,推动该项工作,共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笔者认为,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设计是新伦敦小组多元识读教学法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设计(theavailabledesign)、设计过程(designing)和再设计(redesigning)。设计是指语言文字、图像、动画、声音、色彩、表情等一系列符号设计。多元识读的设计过程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途径获得信息,并按照所提出的任务和要求,选择其中某一符号进行构建意义的过程。再设计则是针对前两个阶段进行创新,并构建出一种新的意义。

当同一业务订单需要进行多次支付(前几次失败或被撤销)时,需要保证每次调用接口传入的商户订单号out_trade_no不重复,因此,不能直接将业务订单号作为商户订单号使用,而是应该为每个支付请求生成独立的流水号,并在商户服务端维护业务订单号与流水号。要实现终端控制节点自动售货的功能,服务器不仅要与终端控制节点建立无线通信联系,而且还要完成于支付宝支付信息的采集,并通过数据的采集进行自动售货机日常数据的管理服务。

同时,要注意发挥湖州市的省级产业集聚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特色小镇等主平台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国制造2025”和绿色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实训基地是产业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适应岗位的必要训练场所,是深化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支持企业和学校共建产业实训基地,并在规划、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建议依托湖州市特色产业,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内,用各县区政府或相关部门、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等共同参与的模式,建设特色产业实训基地,如湖州科技城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并探索建立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健全产教融合的互补性制度,出台与之配套的激励政策 长期以来,校企合作制度缺失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呈现“自发、浅层次、松散”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产教融合推进中涉及企业和职业院校学生,如推行“现代学徒制”就牵涉许多的权利和义务。这些权利义务与劳动合同法、就业法及税法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除自身制度建设之外,还包括其他相关制度法规。为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地,建议要尽快健全一些与之配套的互补性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如: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出台产业教师(导师)的特岗专聘政策,架设通畅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的通道,使企业技术人员能顺利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职教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建立完善的、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岗位评聘办法;鼓励职业院校联合企业设立产业学院、创新基地、大师工作室、实践基地等各类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理念的平台,着力推动校企一体办学及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相互服务、相互促进,促进教育与产业联动协同发展;还要制定税收优惠及政策倾斜,依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贡献度,对其年度应缴税费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从而充分调动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保障经费。

4.调整职业院校的服务方向与内容,用“共赢”推进校企合作 职业院校要想打破校企合作困局,需要从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形成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意识,让企业一方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赢家。为此,职业院校要面向省市重点发展产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着重发展区域产业急需的紧缺专业、新型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机制,并结合院校自身优势推进专业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使校企双方实现全面接轨;要依托重点专业(群),面向企业的创新需求,结合创新人才培养及教师能力提升,校企共建研发机构并开展应用技术研发;要从学校层面建立对接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就业质量合理调整人才培养规模。此外,还要鼓励湖州市的职业院校,开展针对行业、企业和街道社区的培训服务。

5.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企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力军,是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主体。解决产教融合中的复杂障碍,关键是充分调动企业和行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形成校企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才能全面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为此,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鼓励探索职业院校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行业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推动校企合作教育,允许通过社会捐赠、行业企业投资等融资渠道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教育基金”,开展对口产教融合项目的援助;要鼓励“双高”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成为教育型企业,与有关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积极参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和专业课程建设,如湖州职院建筑工程学院与大东吴集团合作建立大东吴学院,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共建装配式建筑协同创新中心,着力推动校企一体办学,相互服务,相互促进;还要积极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如结合企业生产一线实际,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选题,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此外,针对湖州市的行业协会组织起步较晚,自身发展不太完善,专业指导和参与职业教育能力较弱等问题,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逐步提升行业组织的自身能力,以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总之,校企深度合作、产教高度融合是实现政、校、企、行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意见》和《促进办法》的出台,给学校、行业和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促使湖州市的地校合作逐步走向深入。我们要结合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把两个文件学习好、贯彻好。为此,我们必须注重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在推进湖州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湖州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益清.校企合作在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2018(23).

[2] 韩 梅.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9).

[3] 吕 浩.中职“2.5+0.5”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产教融合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3).

[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深化产教融合笔谈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5] 沈王仙子.现代学徒制与物流专业“双导师”制的探索----以YPI为例[J].现代企业,2018(4).

[6] 王利芳,曾益坤,周宁武,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物流技术,2017(11).

 
曾益坤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