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长江中游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更新时间:2009-03-28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到了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中,一般来说,农民工要想融入到城市生活中需要经过三大层面的融入,首先是经济生活层面与居住方面的融入,也就是说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水平要与他们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相适应。其次是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上的融入,农民工在与城市居民进行社会交往时,会在无形之中改变自己原来的社会生活习惯。再次是农民工在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融入,就是在社会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而且在城市文化上寻找到认同感,找到自己在心理上面的归宿。为此,我们依据西方移民的理论研究方式,尝试着从农民工的经济融入、社会生活活动、制度参与以及文化心理融入方面等维度来构建当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分析框架,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了解他们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需求,引导他们融入到城市的社会生活中[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都已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且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及地区,其园区的数量也比较多.

新一轮的城镇化改革到来,意味着过去那种疾风暴雨式、大跃进式的城镇化运动已经过去,不再有圈地盖房,自然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也不会再出现了,城市的大规模外延扩张已经结束,城镇化建设已转向内涵建设,也就是要消化掉已经进城的农民工,但是城镇化发展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平均受力的,而是非均衡发展的,最快见到效益的则要属长江流域的沿江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环鄱阳湖及长株潭加上安徽的皖江城市带,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热点地带,重点针对长江中游地区展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建设与发展。

城市融入,其实是社会融入的一种表现,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成为城市生活中的新成员,因此从移民融入的层面上来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就是在城市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基础地位,能够适应城市化的社会互动规范,获取一种城市的市民身份,进而能够享受到和原来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待遇,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和城市人民共同生活和工作,我国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主要是从结构融入再到内核融入的过程,先从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开始提升,进而扩大农民工的就业空间,转变农民工的消费思维模式等外在特点,再向着农民工对城市文化、价值观以及城市生活环境的内在认可上进行转变。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看作是城市融入的过程,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不断随着时代的变化,在自身的努力方向上做出调整,有关专家指出,内核融入与结构融入是一个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过程,农民工的经济融入、社会生活融入将会和制度融入、心理文化融入同样困难[2]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状况与分析

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显示,以下简称《报告》,截至到2016年底,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5%,自2011年来农民工数量增幅不断扩大,农民工的月均收入也在不断提升。

所谓新生代,就是指80后、90后这部分人群,这批80后,90后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6亿人里占到了60%,大约为1个亿,他们从出生后上学,上完学就进城打工,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农村的农业、土地、农民概念并不是非常熟悉,同时他们极度渴望融入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有着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的新生代农民工特征。

笔者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深入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的长株潭城市群中,采用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农民工城市融入情况展开调查,如表1所示为城市农民工的一般材料,大量的农民工人群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分散性和流动性特点,主要针对武汉市、南昌市、长沙市以及合肥市的农民工展开社会调查,调查的标准要求为农村户口。

通过这些问题链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当然,数学问题的提出要有真实性、实用性、科学性、适应性,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想解决、能解决。

 

表1 长江中游地区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情况

  

变量  分类  百分比 变量  分类  百分比男  46.5%  来源性别省内农村  89.8%女  53.5%  省外农村  1O.2%16~2O岁 12.2%年龄初中以下  3O.O%21~25岁 53.6%  高中、中专  49.6%25~3O岁 34.2%  大专  16.2%学历已婚  33.5%  本科以上  4.2%婚否 未婚  66.5%制造加工  2O.8%1~3年  5O.2%  建筑安装  18.O%进城时间4~6年  31.6%  社区服务  6.7%7~9年  1O.8%  零售批发  22.8%1O年以上 7.4%  餐饮住宿  15.8%从事行业其他  15.9%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低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时间过短。当下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保证课堂教学中经典诵读所占的时间比重,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对经典诵读失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经典诵读是一个长期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是小学阶段大部分的经典诵读都是由教师组织进行的,很难保证经典诵读的连贯性与持续性,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较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水平差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层面上来看,主要指的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方式培养以及城市社会支持系统中的融入程度,研究表明,72.8%的农民工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90.8%农民工说自己每月的休息时间少于4天,说明农民工的工作依旧非常辛苦,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平时休息时间内,有46.2%的农民工会听广播音乐,有43.2%的人会选择逛街,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会选择网络休闲,游戏和交友的方式放松自己,但是农民工能参与的高雅性质活动,比如说到图书馆看书,去看电影,看演唱会的人不是很多,只有不到10%,说明在社会娱乐生活上,农民工很难融入到社会主流群体。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有62.6%农民工需要通过血缘,地缘的方式来找到工作,当遇到困难时,大部分农民工也只会找到自己的亲戚,工友来帮助自己,而不是寻求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不过随着新媒体产业发展对农民工利益问题的重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到了主动维权的队伍中,有46.2%的农民工希望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4]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融入情况调查来看,长江中游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依然很低,消费观念老旧,生活质量差,居住地主要以城市郊区的简陋租赁房为主,而且每月的平均工资不足2500元的农民工占到了80.2%,有92.8%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不能达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2016年我国的国民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截止到调查之日,仍然有超过60%以上的农民工不能达到这一平均平均水平,有48%的农民工认为工资实在是太低了,和自己的劳动付出根本不成正比[3]。除去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以外,有52.5%的农民工会把自己剩下的钱储起来,有43.6%的农民工会把钱寄回家,不敢在自己身上投资消费。农民工的自购房比例非常低,不到15%,说明农民工要想在城市生活,需要面对更加严峻的房价增长压力。

为了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速度,还需要健全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的农民工维权机制,这样当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工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购买房子等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政府保障,并且加强地方政府对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与农民工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让农民工可以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制度保护权利。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制度保障不健全

(3)GIS技术运用:与GIS技术结合,管理和维护大型设备的存放地址,管理者通过电子地图查看单位或区域内大型设备分布情况,实现对大型仪器的快速定位监测,有助于促进拥有大型设备的单位加大开放力度,提高管理及使用效率。

(四)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心理融入迷茫不安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对待农民工的舆论都是很不友好的,甚至达到了不让农民工坐地铁,不让农民工上公交车落座的地步,认为农民工就是素质低,身体脏,影响市容建设,为此,还需要长江中游地区地方政府能够出面改变这一现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使得社会的宣传教育以及舆论环境都能够正确看待农民工,而不是用“有色眼镜”去对待他们,同时也要积极正确地引导长江中游地区城市中的各级用人单位,农民工管辖社区在开展和组织活动时,能够对农民工一视同仁,调动农民工参与到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让农民工可以逐渐认同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理念。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制度融入情况来看,他们的社会保障参与率不是很高,有30.4%的农民工身上是没有保险的,有42.8%的农民工只能够享受到“五险”当中的一部分。而从长江中游地区农民工的政治权利来看,他们不被允许在城市中使用自己的政治权利,乡村政治参与权利也会大量流失,只有大约12.2%的农民工能回到自己户籍所在地去参加政治活动行使政治权利,而有72.8%的农民工相当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政治权利[5]

二、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市群发展特点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平均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且城市群的内部城镇化差异明显,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为58.0%和54.1%,鄱阳湖城市群略低一些,城镇化率为51.0%。同其他比较快的城镇化发展速度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群的城镇化质量并没有得到特别明显的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在空间拓展方面还是延续了“摊大饼”模式,截止到2015年,长江中游地区的城镇化建成区面积仅扩大了2.5倍,人口数量和规模仅扩大了1.48倍,城镇化的空间扩张速度也快于人口与产业集聚化发展的速度。在建成城区的管网密度、环保设施水平、绿化覆盖率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以武汉市为例,在2014年时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033.9万人,在籍人口827.23万人,其中有200多万的农民工来自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人口的提升,就是经济的提升,哪里有经济活力,农民工人口就会往哪里流动,像是城市建筑行业就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民工人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最廉价的劳动力,做的都是基层的服务,为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城市群建设中不可埋没的英雄。

三、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对策建议

(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1]马明,孙铎.地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7):198.

(二)改变城市内舆论环境

从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心理融入方面来看,大多数农民工在自身未来发展方向,职业规划都是处在一个动荡变化的状态,拿不定主意,而且从农村来到城市以后,情感生活单调,常常会有一些“反社会反政府”的不良情绪,很难适应并不融入到城市的社会生活中,有的农民工还希望能够保有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权,从城市再回到农村[6]。调查显示,只有26.2%的农民工明确希望在将来留在城市,有50.4%的人属于摇摆不定,对生活比较迷茫,而且农民工在城市长期打工,还会造成一系列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把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遗留在农村,在情感上始终不能够摆脱对农村的牵挂,对于未婚的农民工来说,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心理上的自卑,77.1%农民工不会找城市居民来缔结婚姻。在进城以后,有32.9%的农民工觉得自己与城市生活格格不入,孤独寂寞,烦躁无聊,常常出现暴躁不安的不良心理状态,有20.5%的农民工认为城里人对自己存在歧视,城市人冷漠,势利眼,也削弱了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情感依赖性。

(三)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

概言之,苏佩斯科学理论观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厚的理论思想背景,亦有其现实的理论发展需求。一方面,逻辑经验主义者关于科学理论的“公认观点”为其科学理论观的建构提供了先在的问题框架与思想缘起;另一方面,对“公认观点”的批判性重审又在一定意义上促生了其对科学理论重新加以解读的理论需求,而集合论的发展及其理论优势恰恰为苏佩斯实现对科学理论观的重建提供了恰当的逻辑理路与方法论平台。可以说,对科学理论“集合论模型”的构建正是苏佩斯科学理论观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诉求。

(四)加强对农民工教育指导

需要加强对进城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培训和法律指导力度,让农民工也能够接受到国家正规的教育,由长江中游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民工教育问题投资力度,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多层次、宽领域,涵盖范围较广的农民工再教育体系,让农民工能够更好地接受当代文化,思想政治,职业技能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社会生活当中去。

云南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也不断壮大,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出力。而各种生产形式多样、创新意识丰富的民营企业纷纷出现,给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增色不少。

(五)缩小城市内卷化区域的空间差异

对于长江中游地区来说,还需要这几所大城市的地方政府能够有选择性地对自身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中心区、商业繁华区、人才聚集区展开农民工保护性政策倾斜,从而缩小城市融入内卷化区域的空间差异,提高城市中心区的保障性住房规模,让新生代农民工能有更多的就业工作机会,享受到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采取科学的城市建设规划方式,努力缩小城乡间的资源分配差距。

结语

本文依照框架分析理论来认识并了解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四个维度角度,也就是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心理融入方面,揭示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将关系到长江中游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化建设发展目标,要想解决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还面临着很多阻碍,尤其是涉及到我国的制度改革问题和社会利益分配项目,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摸寻。

[参考文献]

为了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的社会生活中,一定要从城乡二元分化层面上去改变,不过城乡户籍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需要地方政府可以对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重视起来,例如建立高层次,高技能型的人才引入机制,为新生代农民工打造一套量身定做的积分落户手续,让那些劳动表现优秀,劳动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能够有机会优先转换为城市户口[7]

[2]李英.生态系统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52.

[3]周密,张广胜,杨肖丽,李旻,江金启,戚迪明.城市规模、人力资本积累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决定[J].农业技术经济,2015(01):54-63. 

[4]孙宝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及政府治理途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51.

[5]杜香,杨克诚.农民工代际转换过程中的代际差异特征分析[J].现代交际,2017(22):74+73.

读后感:一个叫安的女孩收到这个厚厚的信封时,以为自己被录取了。可是打开一看,却有一封拒绝信在最上面,当即晕倒在地。

[6]房彬,黄学武.城市融入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32-35.

[7]李凌云.户籍制度深化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路径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81-84.

 
陈政,刘伟辉,王连球,张亨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