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命教育: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新维度

更新时间:2009-03-28

引言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的现象,知、行分离,情、意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一面承诺诚信考试一面抄袭作弊,大学生违反社会公德,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这印证了当代部分大学生对生活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不解,对生命的漠然,缺少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可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认识生命的可贵和尊严,是当今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一、生命教育的内容

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之后被各国学界广泛接受。1974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强调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如今在台湾,生命教育已经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生命教育的全程化。国内生命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之后逐步开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这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笔者认为,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也是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灵全面发展,创造和提升生命价值。具体来说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首先是以“自然生命”的形式存在,不可避免需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历程,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人的生命又诞生于父母,是一个奇迹,所以我们要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尊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伤害或毁灭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人,在改造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大自然,要行有所止,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敬畏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其实就是尊重保护人类自己。

有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罹患腹部疾病,须手术治疗时,其手术危险性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普通患者,其中肺部感染尤为突出。一旦术后肺部感染,轻者易导致支气管阻塞、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因痰液淤塞喉部而引发窒息,导致生命危险。我科对肺部疾病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强化呼吸运动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二)人与自己、他人、社会关系的教育

生命不仅仅是自然的存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生命成长、成就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社会化的过程。在复杂的社会中,人与人彼此共同依存,但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性、利益冲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时时反省自己生命中的各种关系,“珍惜当下”,把握“现在”,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行为习惯和想法,做到自我肯定,产生自我价值感,之后用推己及人、与人为善的思维去为人处世,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就能创造良好和谐的人际互动,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人与宇宙、宗教关系的教育

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如果缺少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只有政府部门一方面开展,很难取得突出成效。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需要做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宣传工作,在全社会上下形成节水的好习惯、好风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农业用水价格进行调整,制定完善的鼓励机制,促建社会大众更加重视水资源,科学利用,从而有效促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广大基层地区得到切实推广应用。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对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快速推广应用,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③社会公德是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的智慧结晶,其本质是对生命价值的提升。可见,生命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在教育理念上都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生命个体。

李永明等[18]研究报道,液体饲喂的猪只消化道结构发生改变,随着饲料水分的增加,小肠和回肠的长度增长,胃、小肠、回肠的质量增加,肚大过肥,屠宰率降低。

二、生命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的新维度

(一)生命意识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的起点

生命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本真。教育的本质是提供学生全人发展的成长过程,把人的生命推向更丰富更深刻的发展阶段。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形成的,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的准则,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智慧的结晶。人是道德的主体,道德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和意义获得。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公德教育也是以人为本,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教育,尊重人的生命是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的前提,任何社会公德的活动都是以人的生存事实为基本依据的,没有人的存在,没有生命,一切社会公德活动都是不存在的。

(二)生命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在形态

生命教育是为了主体的健康、幸福、自由而进行的,是德育的价值追求,也是德育的内在形态。

因此,生命教育要学生用心思考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把握自己的生命方向,肯定生命价值,关注终极关怀,建立生命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

信息披露对信息披露差异的原则性要求是允许IPO申请文件与新三板披露信息存在合理的差异,不允许有实质性差异。例如,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存在重大遗漏,或财务数据差异较大,则应考虑将其延期到报告期外再行申报。

(三)生命教育让社会公德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发生重大的变迁,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伴随对外开放涌入的西方思潮,社会主流的文化影响逐渐削弱,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价值观点相互激荡,社会中开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生命教育不只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在体验与思考中,在互动式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命。教育真正的目标,不该只是让学生获得学业成绩,将来有份好的工作、好的收入,每个学生都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悦纳自我,热爱他人,关心社会,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生命教育将生命,生活与道德紧密关联,注重道德行为中的人生体验和个体感受,关注品质与选择,通过实践活动,来诠释公德教育的内涵,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中实施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生存观、生死观,让公德教育回归呵护生命,激发生命潜能,促进生命成长的本意,使公德教育更有实效。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人作为精神存在物,以“精神生命”的形式存在,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这也是人自然生命的升华和社会生命的体现。培养学生敬天畏神的态度,关注自己生命的“终极关怀”,正视生死。生命本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生到死的过程,生与死的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建立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保持生命的尊严,到生命成长的最后阶段也能安然接受死亡。人只有面临死亡时,才能真正领悟生存的意义。陆幼青这位被癌症判了“死刑”的人,在谢幕人生时的“生命留言”——《死亡日记》写出死亡的感觉,让活着人认识到死亡的威胁赋予了生命最积极的现实意义,使个人的存在真实化、绝对化、具体化,只有真正对死亡有准备的人,才能真正地拥有人生。每个生命都是上天赐给我们人类最神奇的礼物,让我们探索永恒,以宏观的视野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珍惜、尊重世间生命的多样性,体悟生命的平等可贵;推己及人,与人为善,更多地理解、关爱、尊重、接纳他人,减少伤害自己和他人事件的发生;在社会中积极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对生命充满感激之情,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生命教育,能够启发学生的生命智慧、培养他们慎思明辨的择善能力,深化自省自觉、整合知情意行,坚信创造美丽人生的希望。生命教育是为了学生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让每个人凭着诚信、负责、自律、勇气过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三、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是教育充分尊重生命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生命意义、增强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实效的需要。

2018年7月31日至8月3日在波兰布斯科茲德魯伊举行了“Krystian Tkaczewski国际钢琴比赛”。比赛结果如下:专业钢琴组,获得第一名的是日本的Hinako Inoue;获得第二名的是

(一)提高教师生命教育的意识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生命感动生命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敞开真实的生命面对学生、启发学生、润泽学生,让生命在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中绽放最美的色彩。现在的高校教师的生命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无法满足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需要,因此,高校要整合教师资源,精心培育一支具有高尚人格魅力、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教师队伍,能够用“生命的情怀对待工作和生活”,在教育过程中以丰富的生命体验、饱满的生命激情,关怀、关心关爱每个学生,带领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体验活动,提供自己生命的成长与改变,分享学生的生命智慧,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关注、被关怀、被反应、被平等公正地对待,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欣喜愉悦之情,学会换位思考,进而会体恤他人,关心社会,体会给予和奉献的喜悦,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端正社会行为,对社会公德规范不再单纯的服从、不再感到束缚、制约,而是在遵守公德规范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价值,充分肯定自我、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身社会公德的综合素质。

(二)关爱生命,重视生活化、体验式教学

借鉴生命教育,把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起点。社会公德教育要求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尊重他人生命和自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更要求人们以博爱的精神以及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意识,尊重公共生活中的利益不相关的陌生群体利益。然而,在教育商业化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学生尊重他人意识比较薄弱,遵守社会公德规范的意愿和能力也较低,究其根源就是社会公德教育与生命教育相分离,学生缺少最起码的对他人体恤的情怀、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何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实现向“德行”驱动的“道德人”转变,就要加强生命教育,回归生命本真,矫正现有的教育模式。

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把道德教育这门课当成单纯的知识教育,用“成才”教育取代了“成人”教育,道德与人割裂,与生活脱离,使德育的“主体”缺位,教育虚而不实。将学生个体的生命作为公德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个学生生命的独特性,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为中心,注重把学生在家庭、学校中遇到的内心矛盾、价值冲突、挫折创伤作为公德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自主选择道德行为,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深刻的思想道德感受,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活人文气息,师生彼此交流,分享着生命的智慧,彰显了生命教育的尊重和爱。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体验式教育,建立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如医院、养老院、殡仪馆等,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实习,使学生在实践的体验中自己感悟,唤起学生的健康意识、生命意识,感知新生命的诞生,体悟无法抗拒的衰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三)营造生命教育气息浓郁的校园、家庭、社区氛围

为了给学生生命的成长营造充满关爱的氛围,学校、家庭和社会应通力合作,做出自己的努力。学校作为培育生命的场所,需要打造优质的生命文化,倡导尊师爱生,体现人文关怀。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和校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自我保护教育,预防艾滋病、戒除香烟、生命知识教育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鼓励学生参加服务性社团,实现社会关怀,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关爱贫困、残疾群体,做义工、无偿献血,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和奉献、助人的快乐。

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生活化的生命体验与实践活动,体验生命要从感恩开始,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一封家书等活动,感恩父母,感谢亲情;“教师节”开展“我向老师说句心里话儿”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谊;“感恩节”开展感恩系列活动,感谢生命中的一切,珍惜当下,善待自己。通过开展“给自己写墓志铭”“棺材体验”“认养花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尊严、平等与珍贵。丰富的校园活动,给师生带来愉悦的生命体验,使师生充满生活热情,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境界,形成充满生命关怀的校园氛围。

为了营造更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鼓励热心的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营造温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父母与孩子多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成长,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体味到生活的幸福;鼓励父母多读书,和孩子一起成长,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能体谅别人,约束自己,与天、地、人、万物之间建立美好和谐关系。同时,高校也要和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建立实践基地,传播生命教育理念,全力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工作格局。

四、结语

总之,关注生命教育,让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回归唤醒生命、呵护生命、激发生命潜能、体悟生命的美好、服务社会的教育原本的意义上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只有生命教育真正融入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中,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成长为具有高度责任和道德自觉的合格大学生,生命教育必将成为高校社会公德教育新的生长点。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8

中国区某大领导回应:制度就是这样的,谁知道你们有没有猫腻和包庇?谁都这样来闹,这么大一家公司还怎么运作?

②林治平.白昼提灯,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78

③孙相娜.德育视野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1

参考文献

[1] 何仁富等.大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2] 贾玉珍.生命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J] .教育与职业,2006,(33)

[3] 孙希磊.梁启超的社会公德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4] 温若祺.大学德育视角下的生命德育论[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

[5] 蔡璐.大学生生命教育:属性、困境与应对策略[J] .高教学刊,2016,(08)

 
李秀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