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城市用地扩张合理性分析——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

更新时间:2009-03-28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土地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摊大饼”式的粗放利用模式是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写照。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不合理导致大量农用地的流失,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优质耕地,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地耕地供需矛盾,从而影响了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当前对城市扩张的相关分析研究有很多。童陆亿等[1]利用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指数表明城市扩张特征具备地域性。贺振等[2]利用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焦利民等[3]利用梯度分析表明城市扩张在数量、格局及强度方面与绿地破碎化格局显著关联。周淑丽等[4]通过实证模拟证明矢量多智能体城市扩张动态模型可很好的模拟城市扩张过程。俞孔坚等[5]通过阻力面模型验证了北京市住宅建设用地开发压力和城市扩张的关系,通过预测下一轮住宅建设核心区,从而引导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

但是对城市扩张合理性的研究很少。余庆年等[6]利用回归模型对我国各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宋戈等[7]、康靖等[8]均采取成本—效益模型计算城市经济效益最优条件下的合理用地规模。彭山桂等[9]采用门限回归模型分析出合理扩张主要源于经济、人口因素的驱动,不合理扩张主要源于财税、政绩考核体系等制度因素的驱动。舒帮荣等[10]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考虑探讨城市用地合理性:一是构建指标体系或从地价的角度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二是通过城市形态与规模及功能的协调性判断城市形态合理性;三是采用数量分析比较研究各等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四是对城市用地合理规模测算方法的研究。

舒帮荣等[11]从不同学派角度总结我国城市扩张驱动机理,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区域的不同等级的城市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态势,其相应的扩张机理也不同。通过总结大量文献可知,当前主要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城市规模扩张的合理性进行界定,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故本文将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城市扩张的合理性进行判定。武汉市作为净人口流入较大的城市之一,迫使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忽略了许多质量问题,同时作为中部崛起的典型代表城市,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 城市扩张的合理性评价体系

(一)城市扩张合理性的内涵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要以一定的用地规模为基础,若城市规模过小,会阻碍经济快速增长;若城市城市规模过大,则会造成“摊大饼”式的无序扩张,导致大量土地闲置或者以牺牲过多的农地为代价。因此,如何界定界定城市扩张规模的合理性,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规划的重点关注问题。

性别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性别对外出务工意愿具有显著影响。编码2的系数值为1,编码1的系数值为2.713,即男性外出务工意愿为女性的2.713倍,说明男性外出务工意愿强于女性。一般男性的工作机会及工作收入高于女性,因而男性外出务工意愿强于女性。

具体来看,影响城市扩张的因素主要有四类:经济、产业、人口和交通。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动属于外部驱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发展属于内部驱动力。经济增长使得生产力水平提高,进而吸引大量人口涌向城市中心,造成土地供需矛盾加剧。随着人口密度的膨胀,国家不得不进行产业升级,最著名的就是“退二进三”政策,而在调整的过程中城市用地不可避免的向外扩张。为了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性,公共交通的发展逐步走向完善,并逐步成为诱导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因此,城市扩张主要体现人的主观意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影响人口的流动趋势,而交通布局起到润滑剂的作用,让整个机制运行起来。

其中,Ei为样本i的3个子系统指数的标准差;Fi为样本i三项指数的平均值。协调系数介于0~1,值越大表明用地合理性评价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越高,即用地规模越合理。当HCi≥0.7时,各子系统协调性较好;当0.4<HCi<0.7时,各子系统间基本协调;当HCi≤0.7时,各子系统间不协调。

(二)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公共舆论的集体迷失与场域重构。1978年,我国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试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该方针成为我国媒介体制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后,我国的媒介属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化逻辑逐步渗入媒体的日常运作,其传统的政治宣传功能出现弱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国家——舆论模式出现松动并伴生出阶段性的公共舆论的集体迷失现象。究其原因,这种迷失根源于公众、媒体和政府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认知失调和错位。

 

表1 武汉市城市扩张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指标性质城市扩张合理性城市扩张用地规模城市扩张资产投入城市扩张效益产出建成区面积/km2+市辖区人口密度/(人/km2)+新增建设用地面积/hm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m2/人)+人均道路面积/(m2/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城镇投资/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万元+污水处理率/%+GDP/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一般财政收入/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t-

(三) 基于熵值法的综合得分法评价模型

选用熵值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一般认为,熵值法能够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相对于指标理想值而言,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12]

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应建立在3个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基础之上,3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能反映用地规模的合理性程度[13]

根据《2003—2016武汉市统计年鉴》 《2003—2016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相关结果(表2)。

[1]童陆亿,胡守庚.中国主要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特征[J].资源科学,2016,38(1):50-61.

HCi=1-Ei/Fi

判定城市扩张是否合理,实质是判定当前的城市土地规模、布局等是否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上文,将从三个角度来判断城市扩张的合理性:一是城市扩张规模,反映城市承载力水平的高低;二是城市扩张投入,反映城市扩张的驱动力;三是城市扩张效益,反映单位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发展水平。

二 城市用地扩张合理性实证分析

(一)综合评价结果

3.3 人文关怀改善教学满意度 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技巧的合理运用、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都有助于护生们的临床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护、良好教学氛围的建立,引导护生们开拓思路、团结协作,更好地护理患者,也使护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良好的发展和提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两组间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免疫功能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妊娠结局对比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022015年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张的合理性评价结果

  

年份扩张用地规模扩张资产投入扩张效益产出综合协调系数结果判定20020.0180.0000.0200.0380.132不协调20030.0200.0040.0300.0530.244不协调20040.0380.0130.0170.0680.386不协调20050.0700.0360.0200.1250.388不协调20060.1760.0430.0310.2510.041不协调20070.1320.0920.0510.2750.560基本协调20080.1420.1140.0820.3380.735协调20090.1810.1440.1360.4610.845协调20100.1820.1800.1670.5290.951协调20110.2020.2060.1880.5960.952协调20120.2270.2320.2300.6890.989协调20130.1910.2770.2620.7300.810协调20140.2560.3280.3080.8930.875协调20150.2300.3510.3490.9300.776协调

(二)合理性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得到3个子系统的权重分别是:城市扩张用地规模子系统0.3,城市扩张资产投入子系统0.35,城市扩张效益产出子系统0.35。3个子系统的权重比例接近1∶1∶1,属于合理范围,说明3个子系统对整个系统的重要性相当。

从综合评价模型的结果来看,3个子系统得分逐步增加,导致总得分也持续上涨,表明武汉市的城市扩张趋势朝着越来越合理的方向发展。从建成区面积上看,整个研究期内有两次较大的波动:第一次出现在2006年,面积从220 km2增长至425 km2,增加了93.2%;第二次出现在2014年,面积从553 km2减少至455 km2,减少了17.7%。

市民的满足需要性预期以及城市建设的可靠性预期是智慧城市预期的两个重要方面。引导市民建立适当的期望值以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可靠性,可以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智慧化的服务,降低智慧城市市民抱怨程度。因此,我们假设:

根据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和武汉市的发展现状,将指标划分为城市扩张用地规模、城市扩张资产投入和城市扩张效益产出3个子系统构建城市扩张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表1)。

而这两次面积突变,刚好可以把整个发展划为以下几个阶段:2002—2006年为用地规模快速扩张阶段,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用地规模子系统所占比例最高,且在2006年达到峰值,而在资产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效益产出也在逐渐下滑,说明这一阶段的扩张集中在量,而忽视了质;2006—2013年为快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用地规模所占比例慢慢减少,而随之增长的资产投入带动效益产出稳步增长,说明这一阶段的扩张在稳住量的同时,逐步向质的方向发展;2013年以后为稳步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城市的人口、产业、商业配套、交通配套等均有了大幅度的上涨,为了慢慢消化上一轮增长的土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政策核心,在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约束下,保质保量运用土地成为必然。

  

图1 2002—2015年武汉市城市扩张合理性评价得分结果

胶粘带采用透明的压敏胶带。粘着力应在(10±1)N/25 mm,粘胶带宽度至少为50 mm。[1]粘着力是指用适当压力和时间使粘胶和被粘物表面接触后表现出来的界面分离的抵抗力。透明的压敏胶带粘着力可制作好试件后,用电子定速拉力试验机验证,符合要求后再使用。

三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能反映用地规模的合理性程度。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6年的协调度最低,这也再一次说明城市扩张的合理性不能仅从量的层面进行评价。2007年以前,整个系统处于不协调状态,特表明此前的城市扩张不太合理。从2008年开始,系统间的协调度越来越高,在2012年达到整个阶段最协调的时间点,也表面城市扩张的合理性最高。但随后开始出现波动,而波动最主要的原因来源于2014年建成区面积的减少,并在2015年表现出过度饱和状态。整体来看,用地规模的变化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扩张的合理性,而资产投入与效益产出则需要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为了保持扩张的合理性,武汉市不能再次经历盲目扩张用地规模,而是应当在目前城市规模上,强化投入产出比,让各项资产投入能得到同等或者更优质的效益,提高单方土地的产出,从粗放利用专向节约集约利用,将当前的闲置资产重新利用起来,挖掘城市土地最大的利用价值,并在集约化的进程中逐步向外扩展。

  

图2 2002—2015年武汉市城市扩张合理性评价协调系数

三 结论与建议

城市扩张的合理性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评价过程,最大的扰动因素是用地规模。武汉市2002—2015年的扩张过程表现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2002—2006年,在用地规模增长快于资产投入的时候,表现为效益产出跟不上,而2006年面积的突增,导致整个系统处于崩溃边缘;第二个周期是2007—2013年,这段时间是一个调整阶段,是为了平衡2006年突增的用地规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2012年使得整个系统处于最平衡,扩张最合理的时期;第三个周期是2013年以后,从盲目扩张、粗放利用阶段,慢慢向减量规划、集约利用阶段。

目前武汉市的人口主要聚集在主城区和经济发达的远城区(比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盘龙城、沌口开发区等),闲置土地很少,但闲置的资产有很多,如闲置写字楼、产业园部分闲置土地。因此,当下的土地规划应当从平面扩展专向立体发展阶段,最好的例子就是交通运输。武汉市的交通系统包含道路、快速路、轨道交通、长江隧道等,呈现出立体化发展,既节省了路面面积,又改善了交通压力和人口流动压力。在其他方面也应当如此,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集约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单方土地利用率,将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等压力转接到现有土地资源,当土地资源饱和利用之后,再慢慢向外扩展。

参考文献

混凝土具有很多优点,包括稳定性、牢固性良好、易于制作等,特别商品混凝土具有环保、方便快捷的优点,是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结构在耐久性方面往往存在较大不足,很多混凝土结构因为年深月久出现腐蚀、软化,进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性能,对整体工程的施工效果产生负面作用。研究数据显示,现代建筑中由于钢筋锈蚀引起的各类问题占据工程建筑总损失的一半左右,而引发钢筋锈蚀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混凝土的碳化,这一事实说充分明混凝土碳化对建筑整体性能具有巨大影响。

[2]贺振,赵文亮,贺俊平.郑州市城市扩张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研究,2011,30(12):2272-2280.

锡伯族妇女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她们的传统双面刺绣独具特色,在锡伯民俗博物馆内有展出,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在手工艺品商店,各类手工艺品在旅游旺季十分畅销,增加了当地居民收入。

[3]焦利民,肖丰涛,许刚,等.武汉都市区绿地破碎化格局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J].资源科学,2015,37(8):1650-1660.

[4]周淑丽,陶海燕,卓莉.基于矢量的城市扩张多智能体模拟——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2):202-210.

[5]俞孔坚,游鸿,许立言,等.北京市住宅用地开发压力与城市扩张预景——基于阻力面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2,31(7):1173-1184.

赵三仓皇着脸回来,王婆没有理他走向后面柴堆那儿。柴草不似每年,那是烧空了!在一片平地上稀疏地生着马蛇菜。她开始掘地洞;听村狗狂咬,她有些心慌意乱,把镰刀头插进土去无力拔出。她好像要倒落一般:全身受着什么压迫要把肉体解散了一般。过了一刻难忍昏迷的时间,她跑去呼唤她的老同伴。可是当走到房门又急转回来,她想起别人的训告:

[6]余庆年,赵登辉.我国各级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的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2):40-43.

[7]宋戈,李静.黑龙江省典型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确定的实证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4):634-636.

[8]康靖,石培基,张学斌,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城市用地合理规模研究以河西走廊地级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8):916-919.

[9]彭山桂,黄朝明.中国城市扩张的合理性分析及驱动力分类[J].城市问题,2015,(9):4-11.

[10]舒帮荣,刘友兆,李彦,等.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合理性研究——以江苏太仓市区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88-94.

[11]舒帮荣,朱建军,李永乐,等.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动力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考察[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1):65-71.

[12]陈晓敏,雷国平,解智峰.石油城市土地利用规模合理性评价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4):49-53.

[13]梁达. 南京市城市用地规模合理性评价[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詹长根,高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