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1]——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国内安全保卫专业为例

更新时间:2016-07-05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快速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协同”概念,是在1971年首次由德国学者哈肯在其系统论中提出,用以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以期产生“1+1>2”的效应。随后,协同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科技创新和教育合作等众多领域。[4] 李玉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互融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Z1期,第20页。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以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时代所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联合高校、行业、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通过创新育人机制、优化并合理配置各方资源,突破以往由学校“唱独角戏”的人才培养局限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 普清民、李微波、黄春平:《校政企行“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高职论坛》2014年第10期,第10页。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指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这不仅为当前也为今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2015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为打通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开出了具体的“药方”,指出了“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原则。纵观世界发达国家,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是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其经济发展腾飞的重要实现路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分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众所周知,高职教育有其自身独特的办学规律和培养路径,要想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仅仅依靠高职院校其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是无法实现的。为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经验、模式和成功案例,例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案例,但校企协同育人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学校“一头热”现象普遍存在。企业育人意识淡薄、协同育人主体地位不明显,这对于新兴产业——安保行业也不例外。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让企业意识到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结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学校的服务力和企业的教育力是双方协同的结合点和建立长效机制的纽带。[6] 贺星岳:《人才培养要让行业企业说话》,《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日第6版。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共安全秩序重要力量的安保行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员额制”司法警察改革的到来,中高层次安保人才缺口非常大,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安保行业企业需求,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而安保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和管理复合型人才,其培养过程也必须要借助于行业企业的资源和力量。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开设于2005年。安保专业建设初期,就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命脉,依托安保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力螺旋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专业建设初期,校企双方的合作大多是实习、就业等浅层次合作,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由学院承担,企业更多的是提供实习场所、项目实训和就业机会。在国家、学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教深化改革的同时,安保专业抓住机遇,积极拓展高端、优质、龙头安保企业,特别就如何实现校企双主体参与安保人才培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机制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共赢局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学院安保专业十多年的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与实践,本文将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剖析。

二、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平台建设

为保障学校与企业合作育人更加的合理、科学和顺畅,学院紧密结合我国安保行业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背景,搭建安保校企协同育人联盟平台,并通过建立机制来明确联盟性质、制定遴选标准、明晰校企双方权责等,以规范联盟平台的建设。

(一)明确平台性质

在联盟平台建设过程中,合作企业遴选具体流程是:学校筛选目标企业、了解企业合作意愿及具体内容、审核合作方资料、实地考察企业情况、第三方专家评估、拟定合作文件、签订合作协议。

而社区能否从国家公园建设中受益,取决于是否能够建立公平与透明的协调机制以及社区参与的意愿和能力。让社区成员了解自己的生态旅游资源、社区发展潜力、资源管理知识,以及政府国家公园建设和国家发布的各种社区扶持政策,通过参与激发社区主动性,关注自身发展,寻求多种相互包容的适宜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保护、社区治理的道路。

(二)制定遴选标准

此外,为有效克服没有教材或教材内容陈旧、脱离企业岗位需求等问题,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坚持以理论实用的原则,融入企业在工作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从2010年以来,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根据岗位职责标准和实际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共同开发了《安保防卫术》《安保英语实务》《安保职业经理人管理实务》《随身护卫》等“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19本。

订单培养,是推动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最佳切入点和推动力。[8] 程桂玲:《老年服务于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第17期,第2页。开展量身定制化培养,以“订单班”或“定向班”的形式,不仅满足了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也为校企双方共同生产其“产品”提供了最佳方式,同时为企业打造人才“样板”或“模板”提供了机会。

(三)规范遴选程序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盟平台是在校企双方自愿、协议的基础上组成的非独立法人联合体,合作各方不改变各自的产权隶属关系和性质。[7] 海南、杨春、孔庆仪:《“校政企行”职教联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120页。

(四)明晰校企权责

为保障校企双方权益,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合作企业在联盟平台中的主体定位、功能和主要职责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分层管理。主要包括以实习就业为纽带的成员层、以人才共育为主责的骨干层、以“四共四合”为特征的核心层和以产教融合职教联合体为形式的特殊关系层。不同层级的合作企业在安保职业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的职责也不尽相同。

在计算完指数平滑值后,就可以建立预测的模型,跟据平滑次数不同,对指数平滑法预测进行分类:一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三次指数平滑法及高次的指数平滑法预测等。

(五)构建协同体制

校企双方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合作的日常联系和沟通协调工作。学院在专业系部增设合作办公室,专门负责和落实校企协同育人具体事宜。此外,借助于安保联盟平台建立合作会商机制和例会机制。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正向引导,小学生有着丰富的表现欲望,但也会受到班级环境的影响,造成阅读心理障碍,担心阅读出现错误或发音不准确等问题,教师应该坚持正向肯定评价策略,多用鼓励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是认真倾听,在尊重他的阅读情感和阅读内容,提升阅读信心。

三、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实践

(一)订单培养+定向就业

相比对照、单独施加腐殖质和单独施加零价铁,土壤中施用适量腐殖质和零价铁复合调理剂对中轻度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稻田土壤分别施加2250 kg·hm-2复合调理剂后: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瓶颈就在于企业能否实质参与育人过程。除投入资金、设备外,最能代表企业诚心的标志——派企业专家入住学院,共同参加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产教融合的生命力就是协同育人,首都机场航空安保公司与我院共建的航空安保学院就是安保专业校企跨界合作的典型范例。企业派高级职业经理常驻学院,将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职业标准、职业规格、教学课程、师资团队、考核评价、实习就业完全融为一体,有力提升了机场订单班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师资互挂+协同培养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独自或与政府、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9] 俞彤:《校企共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第96页。校企双方在坚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与工作岗位需要,共同建设校内安保生产性专业实训基地,既为专业教学服务,又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首先,对接安保工作环境,由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实训的目的提出实训基地建设要求;然后企业依据学校意愿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和需求提出规划方案;学校再根据专业实训基地体系建设目标对方案进行优化;最后,校企共同制定建设方案。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配套设备,合作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技术支持和专业设备,并按照工作环境,引入企业文化,以营造真实的环境。根据生产实训基地的真实性、职业性以及企业工作环境,先后与伟之杰公司、华信中安集团、中城卫集团、德威集团等企业研发并建设了包括安保3D虚拟实训系统在内的一场(职业拓展训练场)两馆(航空安保训练馆、体能训练馆)十二室的安保专业群实训基地。

(三)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在合作过程中,为满足学院安保专业建设和师资团队建设的需要,除了学院组织教师进行的业务培训之外,企业直接并全程参与师资团队建设工作。企业一方面积极为专业教师提供行业实践锻炼平台和行业实战锻炼机会。从2009年至今,为安保专业教师提供各种参与实践锻炼机会100余人次。特别是企业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和需提升领域分配实职岗位,从公司副总经理到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并将挂职教师作为企业员工进行管理、使用和考核,真正保障了教师实践锻炼的效果。特别是伟之杰公司和华信中安公司,分别作为国内知名海外安保和海上护航服务供应商,先后从专业团队挑选3名优秀专业教师随从企业前往非洲南苏丹、亚洲缅甸等热点地区执行海外安全官任务和前往印度洋执行海上武装护航任务。此外,企业还根据教师专业背景和工作要求,组织或协调职业资格专项培训,实现专业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获取10类70余人次。另一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国内外安保行业专家和职业经理人来我院进行授课和学生管理,组织实施“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专家进讲堂”“职业经理进课堂”项目,并先后提供2位市级特聘职教专家、50余位安保专家或企业经理承担安保专业群专业教学任务。为安保专业打造了一支能教会战、专兼结合的国际化、职业化、专业化的“三师型”师资团队。

(3)采集精度的协调。由于前期地理国情普查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使用的数据源(主要是DOM数据)不尽相同和采集方法的不同等因素,使得地理国情数据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平面采集位置存在一定偏差。要实现生产数据库的构建,就必须完全处理偏差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为低精度向高精度靠;低分辨率向高分辨率靠。同时,后续更新生产必须使用相同的数据源。

理论通常都是解释性、描述性的、抽象的概念居多,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着鲜明的实践性,幼儿教育中所有的实践活动都蕴含着教育学的理论,如果过于强调幼儿教育的理论性,我们就会忽视教育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正如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产生“理论无用”的错觉,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相脱离的观念在当今大多数高等院校频频出现,使大多数师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阻碍,与当今创新人才观不符合。

(四)课证融通+课程共担

为实现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安保企业行业培养一线人才,校企双方根据市场发展需要、企业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每年度都会进行一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依据国家职业大典和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双方联合进行对标,开展岗位需求调研,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设置,不断建设并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企业有意愿、综合实力强和行业美誉度高的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是作为协同育人合作企业的首要前提。

(五)企业派驻+质量共管

2016年5月,学院与首都机场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组建航空安保学院,并于同年进行面向首都机场的定向招生。9月,“航空安保——机场订单班”顺利招录三个班共100名学生,这是该专业继2010年第一个企业订单班“家乐福”班及以后的“伟之杰”班、“中城卫”班、“德威”班之后再次组建的订单班。 “机场订单班”的组建是安保专业产教深入融合的标志,它满足了家长、学生的期盼,促使该专业招生连续两年出现“小高潮”。

(六)能力导向+第三方评价

为了解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协同育人质量,建立能力导向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实行学校、企业和“第三方”考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评模式。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要求,采取笔试、口试和项目实操、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评。

(七)实习实训+就业服务

校企双方共同打造专业“认知型”+“体验性”+“综合性”+“就业性”一体化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项目实战、企业顶岗实习”为主要模式的较为完备的“训战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为有效监控和评价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双方积极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共同开发含有独立教学方案、毕业设计指导、实习日常记录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专业独有顶岗实习“学习包”网络平台。

此外,为保障企业和学生利益,校企双方建立实习机制,联合制定《实习管理手册》等文件,规范实习管理流程、实习内容、考核标准和实习安全管理、生活福利待遇等各项标准。实习学生要按照企业统一要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考核制度,企业接收实习学生后,需落实岗位,选派具有内部培训师资格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制定详细的顶岗实习计划,按照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技术等级考核。

(八)优学资助+追踪管理

合作企业将订单班学生作为准员工进行管理,定期安排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同时,合作企业还特意设立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加企业定向班的自豪感。学校借助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追踪管理,组建并不断更新优秀毕业生花名册,且经常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为新生进行专业认知指导。

(九)终身教育+延伸培训

随着我国安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安保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高端服务业务不断拓展,企业深刻认识到,高端安保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弥补企业内部培训的不足,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体,承担企业员工业务技术培训任务。我院先后于2010年、2012年与伟之杰集团、华信中安集团成立培训学校。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教学融通,构建了工学交替、回炉深造、在职学习紧密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

四、结语

校企协同育人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跨界合作办学特色,同时,人才作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发展的根本与未来,校企协同育人也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安保专业自设立以来,历经十数年的发展,始终立足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安保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精确结合行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主动对焦、积极融入、精准施教中,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人才保障,赢得了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专业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行业企业依托育人平台资源网,全程参与、积极建言,为专业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使安保人才培养标准优化、课程改革深化、师资团队多元化、质量考核多样化、实习就业一体化、发展视野国际化的现代安保职教体系在稳步发展中逐步形成。企业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载体,是学校内涵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企业的智库和人才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两者浑然一体、缺一不可。

柳春香,杨春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