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发布时间: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我也在找

黄夏年先生热心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为推动其发展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主持报道参加国内外佛教学术会议和活动,负责出版佛教会议学术论文集;策划编辑“宗教学博士文库”、“觉群佛学”、“真如丛书”、“宝庆丛书”、“近现代著名佛教学者论文集”等系列佛教学术丛书;主编《佛教三百题》、《禅宗三百题》、《精选佛经注译》、《世界宗教名胜》,合著《佛教基本知识读本》、《佛教文化150问》等普及读物;参撰电视专题片《中华佛文化》、《中华佛教文化》的解说词。这些均为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经黄夏年先生整理出版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86卷,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则为近现代佛教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史料,促进了近现代佛教学术的研究。简而言之,其富有新意的学术思想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已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认可。

曾经撰写有关佛教研究的文章与著作等多(篇)本,主编过多本学术著作。其中与人合著或专著十余部,百万余字;撰有《中国佛教人物论》、《东来西去——中国古代佛教史论》和《佛寺采风》等。发表论文600篇,470余万字;学术综述100余篇,120余万字;译文5篇,近5万字;书评40余篇,12余万字;专访4篇,3万字;辞典9本,46万字;其它28种,5000万字,总计:5000万字以上。 《佛寺采风——中国佛寺漫谈》(台北: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中外佛教人物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东来西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等;整理出版有《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86卷,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 1·《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0·1万,载《人民日报》,1991年10月26日。  2·《佛学研究》1993年刊,42万字。本人担任主编,   3·《佛学研究》1994年刊,46万字,本人任副主编, 12·《近现代著名佛教学者论文集》,本人主编。收入《汤用彤集》、《陈垣集》、《吕征集》、《圆瑛集》、《印光集》、《章太炎、扬度集》、《梁启超集》、《巨赞集》、《扬仁山集》、《印顺集》、《周叔迦集》、《胡适集》。总字数300万字。  4·《少林寺论文集》,46万字,本人任副主编,  5·《中华佛典集成》,1600万字,共16册,本人与李富华、宋立道、三人合编。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国佛教文化丛书》,共8本(《活佛从圆寂到转生》、《佛像鉴赏》、《帝王与佛教》、《墨海禅踪》、《悟入丹青》、《文苑佛光》、《中国哲僧》、《佛经故事》),160万字,副主编。  7·《闻思》第1期,23万字,1997年华文出版社出版,本人任副主编。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pdf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梁武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拓展资料: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教合一

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所以说,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南北朝已经出现。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这三教,同一平台,同一起点,同一本源。但目的不同,所以运用不同,过程体现有所不同,越往下越不同,越往上越相同,最好的都差不多,最差的都千奇百怪。释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禅者出世也,武医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质始终如一,无非人之圆觉,天之虚中,地之诚一,终不离究极之变化也。然大乘中观之不生不灭与道家还虚中黄直透反太易无尽本源何异?小乘者,舍灭也,达上一层,舍灭下一层。大乘者,中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命完焚身时,超脱万千无所谓命也。道者,合留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各取之一瓢与此合也,竖极恒长合留也。出世无所谓后天粗命,仅需证悟圆觉之极,一切之心极也,阳极则命自了,曰不生不灭。游世需残命,圆觉,虚中各取一瓢,合于一切之体现,不离竖更长,一切之中和也,号曰住世。然最终之极限直至两者何有毫厘之差。扩展资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教合一

这话说的,是中国话吗。叫中国人不懂

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所以说,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南北朝已经出现。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隋朝,强调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其背景是: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得冲击正统地位受影响。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佛道思想得进一步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挑战。拓展资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教合一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佛说佛名经

(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楞伽经)是般若多罗和他的大弟子菩提多罗的作品

你看的经典基本都是大乘佛教的,小乘经典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研究的人也不多,所以说,如果你是在国内学佛,那看到的多半都是大乘经典。比如:《华严经》《法华经》《楞言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还有很多很多的经、论,都是大乘经典。 小乘经典主要就是“阿含部”的经典,并不多。也不受大乘学佛人的重视。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佛是无量无边的,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全说出来!佛教中有《万佛忏》里面有万佛的名号你可以找来看一看。佛的名号对众生而言是有非常大的利益的,特别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念这一句佛号十方诸佛护念,多了不起!!

呵呵,以佛眼观故,不能得尽啊~就我所知,我所常念的,有八十八佛。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旃檀 zhān tán)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华 huā,古通花,下同)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众魔王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那 nuó)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昙 tán)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閦 chù)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婆留那佛 (那 nuó)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那 nuó)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匝 zā)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

楞严经,圆觉经,四十二章经,无量寿经,不管哪部经,看懂一部,你就了不起了

长阿含经 (22卷)〖 后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佛说七佛经 (1卷)〖 宋 法天译〗毗婆尸佛经 (2卷)〖 宋 法天译〗七佛父母姓字经 (1卷)〖 失译〗佛般泥洹经 (2卷)〖 西晋 白法祖译〗般泥洹经 (2卷)〖 失译〗大般涅槃经 (3卷)〖 东晋 法显译〗佛说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佛说人仙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白衣金幢二婆罗门缘起经 (3卷)〖 宋 施护等译〗佛说尼拘陀梵志经 (2卷)〖 宋 施护等译〗佛说大集法门经 (2卷)〖 宋 施护译〗长阿含十报法经 (2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人本欲生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帝释所问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善生子经 (1卷)〖 宋 支法度译〗佛说信佛功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大三摩惹经 (1卷)〖 宋 法天译〗佛开解梵志阿颰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寂志果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大楼炭经 (6卷)〖 西晋 法立共法炬译〗起世经 (10卷)〖 隋 阇那崛多等译〗起世因本经 (10卷)〖 隋 达摩笈多译〗中阿含经 (60卷)〖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佛说七知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园生树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碱水喻经 (1卷)〖 失译〗佛说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四谛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恒水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法海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海八德经 (1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佛说本相猗致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缘本致经 (1卷)〖 失译〗佛说轮王七宝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顶生王故事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文陀竭王经 (1卷)〖 北凉 昙无谶译〗佛说频罗婆裟罗王经 (1卷)〖 刘宋 法贤译〗佛说铁城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阎王五天使者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佛说古来世时经 (1卷)〖 失译〗大正句王经 (2卷)〖 宋 法贤译〗佛说阿那律八念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佛说离睡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是法非法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求欲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受岁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梵志计水净经 (1卷)〖 失译〗佛说大生义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苦阴经 (1卷)〖 失译〗佛说释摩男本四子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苦阴因事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乐想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漏分布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阿耨风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诸法本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瞿昙弥记果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佛说受新岁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新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解夏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瞻婆比丘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伏淫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魔娆乱经 (1卷)〖 失译〗弊魔试目连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赖吒和罗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护国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数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1卷)〖 失译〗佛说须达经 (1卷)〖 萧齐 求那毗地译〗佛说长者施报经 (1卷)〖 宋 法天译〗佛为黄竹园老婆罗门说学经 (1卷)〖 失译〗梵摩渝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经尊上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兜调经 (1卷)〖 失译〗佛说鹦鹉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1卷)〖 隋 瞿昙法智译〗分别善恶报应经 (2卷)〖 宋 天息灾译〗佛说意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应法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分布施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息诤因缘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斋经 (1卷)〖 吴 支谦译〗优陂夷堕舍迦经 (1卷)〖 失译〗佛说八关斋经 (1卷)〖 刘宋 沮渠京声译〗佛说鞞摩肃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说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邪见经 (1卷)〖 失译〗佛说箭喻经 (1卷)〖 失译〗佛说蚁喻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治意经 (1卷)〖 失译〗广义法门经 (1卷)〖 陈 真谛译〗佛说普法义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杂阿含经 (50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别译杂阿含经 (16卷)〖 失译〗杂阿含经 (1卷)〖 失译〗佛说五蕴皆空经 (1卷)〖 唐 义净译〗佛说圣法印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法印经 (1卷)〖 宋 施护译〗五阴譬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水沫所漂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不自守意经 (1卷)〖 吴 支谦译〗佛说满愿子经 (1卷)〖 失译〗佛说转法 轮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三转法 轮经 (1卷)〖 唐 义净译〗佛说相应相可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八正道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佛说难提释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马有三相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 (1卷)〖 后汉 支曜译〗佛说戒德香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戒香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鸯掘摩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鸯崛髻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央掘魔罗经 (4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说月喻经 (1卷)〖 宋 施护译〗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放牛经 (1卷)〖 后秦 鸠摩罗什译〗缘起经 (1卷)〖 唐 玄奘译〗增一阿含经 (51卷)〖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佛说阿罗汉具德经 (1卷)〖 宋 法贤译〗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须摩提女经 (1卷)〖 吴 支谦译〗须摩提女经 (1卷)〖 吴 支谦译〗 (与上文略有不同)佛说三摩竭经 (1卷)〖 吴 竺律炎译〗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3卷)〖 宋 施护译〗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1卷)〖 失译〗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1卷)〖 失译〗 (与上文略有不同)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 (1卷)〖 西晋 法炬译〗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佛说力士移山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佛说四未曾有法经 (1卷)〖 西晋 竺法护译〗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 (1卷)〖 后汉 康孟详译〗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说四泥犁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阿那邸邠化七子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阿遬达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佛说玉耶女经 (1卷)〖 失译〗佛说玉耶女经 (1卷)〖 失译〗 (与上文略有不同)玉耶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1卷)〖 西晋 白法祖译〗佛母般泥洹经 (1卷)〖 刘宋 慧简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 (1卷)〖 失译〗佛说舍卫国王十梦经 (1卷)〖 失译〗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1卷)〖 东晋 竺昙无兰译〗佛说阿难同学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A佛说七处三观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B佛说九横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佛说阿含正行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600卷)〖唐 玄奘译〗 放光般若经 (20卷)〖西晋 无罗叉译〗 光赞经 (10卷)〖西晋 竺法护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7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 道行般若经 (10卷)〖后汉 支娄迦谶译〗 大明度经 (6卷)〖吴 支谦译〗 摩诃般若钞经 (5卷)〖前秦 昙摩蜱共竺佛念译〗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10卷)〖后秦 鸠摩罗什译〗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25卷)〖宋 施护译〗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 (3卷)〖宋 法贤译〗 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一百八名陀罗尼经 (1卷)〖宋 施护等译〗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7卷)〖陈 月婆首那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2卷)〖梁 曼陀罗仙译〗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1卷)〖梁 僧伽娑罗译〗佛说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 (1卷)〖宋 翔公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元魏 菩提流支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卷)〖陈 真谛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1卷)〖隋 芨多译〗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唐 义净译〗实相般若波罗蜜经 (1卷)〖唐 菩提流志译〗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 (1卷)〖唐 金刚智译〗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1卷)〖宋 施护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 (1卷)〖唐 不空译〗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7卷)〖宋 法贤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2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 (2卷)〖唐 不空译〗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宋 施护译〗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1卷)〖宋 施护译〗佛说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宋 施护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1卷)〖姚秦 鸠摩罗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唐 玄奘译〗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唐 法月重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唐 般若共利言等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唐 智慧轮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唐 法成译〗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卷)〖〗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1卷)〖宋 施护译〗佛说圣佛母小字般若波多罗蜜经 (1卷)〖宋 天息灾译〗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 (1卷)〖宋 天息灾译〗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4卷)〖宋 惟净等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10卷)〖唐 般若译〗

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金刚经 ,心经 地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经典的历史书籍中华上下五千年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纵,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展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历史的捷径。清晰地勾勒出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人物的真伪辩恶。《曾国藩全集》 1875年,曾国藩去世后的第三年,为彰显这位中国第一名臣文章功业,清廷颁下谕旨,令李翰章等人《曾国藩全集》编撰出曾文正公全集156卷,约350万字《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商场等领域比较多,主要讲述有关游说、辩论、韬略的理论,另外,还讲述了如何修炼自身、养神蓄锐;其中修炼自身、养精蓄锐部分,是全书其他部分内容的基础。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51册

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部读完的。推荐一些大家经常念到的《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楞严经》《金刚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心经》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最为主要、最普及!

1、富贵的《华严经》惟有读过《华严经》的人,由认识佛心所显现华严世界的依正庄严,才能觉悟自心本具的富贵。《华严经》阐述诸佛之本怀,举出成佛的好处,以劝导学佛,令生起信心,由修因契果,知道必定成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开示的首部经典,有经中之王的美誉。2、成佛的《法华经》经中力倡“凡闻此法无一不成佛”的人人成佛作祖的说调,打破古今凡圣不敢自信作佛成佛无份之疑情。文中以“普记成佛”“人人成佛的根据”以及“成佛思想的意义”等阐述。3、开慧的《楞严经》这部经的特色:教人舍识用根,防50种阴魔,开大智慧,楞严大定等。这部经的是关系佛教的存亡,如果这部经没了,佛教也没了。4、《金刚经》这部经在中国流通最广,读诵的人非常多,明心见性的经典。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三论宗,以笃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得名,主张性空缘起,亦称性宗。法相宗,唐玄奘所创,亦称唯实宗,相宗。天台宗,专《法华经》,修止观法。华严宗,专《华严经》,主张法界缘起,亦称贤首宗。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生动活泼,讲究顿悟。净土宗,念佛求往生的易行道。律宗,以戒为师,以身说法。密宗,修三密相应,体系完备,追求即身成佛。

有关西方极乐阿弥陀佛行愿的典籍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有关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行愿的典籍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有关本师释迦牟尼佛及诸菩萨的对话语集有《金刚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观音菩萨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音菩萨普门品》。地藏王菩萨有《地藏本愿经》等等 咒语有《大悲咒》《药师心咒》《药师咒》《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佛母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虚空藏咒》《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地藏心咒》《报父母恩咒》《八十八佛大忏悔文》等等

楞严经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 ,金刚经 ,心经 地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 索引序列
  •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pdf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佛说佛名经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51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