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下载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下载

发布时间: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下载

1、打开_tsdc/st/news/html,最下面,点击中间“进入使用”,进入新页面2、新页面左下方,点击“申请试用”,注册使用账号,免费到12月31号

黄夏年先生热心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为推动其发展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主持报道参加国内外佛教学术会议和活动,负责出版佛教会议学术论文集;策划编辑“宗教学博士文库”、“觉群佛学”、“真如丛书”、“宝庆丛书”、“近现代著名佛教学者论文集”等系列佛教学术丛书;主编《佛教三百题》、《禅宗三百题》、《精选佛经注译》、《世界宗教名胜》,合著《佛教基本知识读本》、《佛教文化150问》等普及读物;参撰电视专题片《中华佛文化》、《中华佛教文化》的解说词。这些均为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经黄夏年先生整理出版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86卷,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则为近现代佛教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史料,促进了近现代佛教学术的研究。简而言之,其富有新意的学术思想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已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认可。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我也在找

黄夏年先生热心中国佛教文化事业,为推动其发展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主持报道参加国内外佛教学术会议和活动,负责出版佛教会议学术论文集;策划编辑“宗教学博士文库”、“觉群佛学”、“真如丛书”、“宝庆丛书”、“近现代著名佛教学者论文集”等系列佛教学术丛书;主编《佛教三百题》、《禅宗三百题》、《精选佛经注译》、《世界宗教名胜》,合著《佛教基本知识读本》、《佛教文化150问》等普及读物;参撰电视专题片《中华佛文化》、《中华佛教文化》的解说词。这些均为佛教融入民众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经黄夏年先生整理出版的《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86卷,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则为近现代佛教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史料,促进了近现代佛教学术的研究。简而言之,其富有新意的学术思想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已得到学术界、佛教界的广泛认可。

曾经撰写有关佛教研究的文章与著作等多(篇)本,主编过多本学术著作。其中与人合著或专著十余部,百万余字;撰有《中国佛教人物论》、《东来西去——中国古代佛教史论》和《佛寺采风》等。发表论文600篇,470余万字;学术综述100余篇,120余万字;译文5篇,近5万字;书评40余篇,12余万字;专访4篇,3万字;辞典9本,46万字;其它28种,5000万字,总计:5000万字以上。 《佛寺采风——中国佛寺漫谈》(台北: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中外佛教人物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年);《东来西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等;整理出版有《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86卷,北京:中国书店,2008年);《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报纸)》(13册)。 1·《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0·1万,载《人民日报》,1991年10月26日。  2·《佛学研究》1993年刊,42万字。本人担任主编,   3·《佛学研究》1994年刊,46万字,本人任副主编, 12·《近现代著名佛教学者论文集》,本人主编。收入《汤用彤集》、《陈垣集》、《吕征集》、《圆瑛集》、《印光集》、《章太炎、扬度集》、《梁启超集》、《巨赞集》、《扬仁山集》、《印顺集》、《周叔迦集》、《胡适集》。总字数300万字。  4·《少林寺论文集》,46万字,本人任副主编,  5·《中华佛典集成》,1600万字,共16册,本人与李富华、宋立道、三人合编。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国佛教文化丛书》,共8本(《活佛从圆寂到转生》、《佛像鉴赏》、《帝王与佛教》、《墨海禅踪》、《悟入丹青》、《文苑佛光》、《中国哲僧》、《佛经故事》),160万字,副主编。  7·《闻思》第1期,23万字,1997年华文出版社出版,本人任副主编。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pdf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关的思想理论,逐渐融合。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梁武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的阶段,主要在于彼此内在意识上的流通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树一帜。只有最后的阶段才出现真正宗教形态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阶段是在继续第一阶段三教功能互补的基础上更添新内容,第三阶段亦是在前二个阶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来“三教合一”的新成份,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越来越大。拓展资料: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教合一

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所以说,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南北朝已经出现。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这三教,同一平台,同一起点,同一本源。但目的不同,所以运用不同,过程体现有所不同,越往下越不同,越往上越相同,最好的都差不多,最差的都千奇百怪。释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禅者出世也,武医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质始终如一,无非人之圆觉,天之虚中,地之诚一,终不离究极之变化也。然大乘中观之不生不灭与道家还虚中黄直透反太易无尽本源何异?小乘者,舍灭也,达上一层,舍灭下一层。大乘者,中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命完焚身时,超脱万千无所谓命也。道者,合留也,达上一层不舍下一层,乃至极限,各取之一瓢与此合也,竖极恒长合留也。出世无所谓后天粗命,仅需证悟圆觉之极,一切之心极也,阳极则命自了,曰不生不灭。游世需残命,圆觉,虚中各取一瓢,合于一切之体现,不离竖更长,一切之中和也,号曰住世。然最终之极限直至两者何有毫厘之差。扩展资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三教合一

这话说的,是中国话吗。叫中国人不懂

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所以说,三教合一的趋势在南北朝已经出现。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时,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隋朝,强调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其背景是: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得冲击正统地位受影响。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儒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佛道思想得进一步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挑战。拓展资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释教、道教三个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场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场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场的三教融合三种类型。对于此种现象,学者多以三教合一统而论之。然而,从三教并立到三教合一,则有一个过程。元明间"三教合一"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三教间关系已经具有内质的演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教合一

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下载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宁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lg1c书名: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作者:宁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年份:1993-12页数:164内容简介:神州文化集成丛书第一函--------第五函 50册第一函: 宋明理学 四书五经 中国古人论天 中国古代人才观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老子与道家 墨子及其后学 白马非马 易学今昔 华夏文明的起源第二函: 星占与梦占 从黄帝到崇祯 藏传佛教 中国养生术 巫.舞.八卦 道教与仙学 中国神话传说 宗教礼仪与文化 神秘文化的启示 道臧与佛藏第三函: 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四大古典悲剧 中国戏曲文化 晋唐宋元卷轴画史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地方志 中国图书 中国酒文化 中国家谱 唐风宋韵第四函: 中国古代官制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中国古代历法 中国古代交通 针灸与气功 中国煤文化 中国度量衡 中国古代刑与法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阴阳五行与中医学第五函: 中印文化交流史 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 中国文化在日本 中国文房四宝 伏尔泰与孔子 纳西文化 客家文化 中国古代婚俗文化 利玛窦与徐光启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作者简介:宁司,男,1928年出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史杂志》顾问。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作)、《敦煌历史与文化》(合作),主编和参加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隋唐五代经济史》、《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中华文化通志》、《敦煌学大辞典》、《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等,在《历史研究》、《红旗》、《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郝春文,北京通州人,1955年生,历史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主编。承担或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多项:曾十多次应邀到英、法、美、日、俄等国讲学、研究或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出版《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至7卷)、《中古时期社邑研究》等著作10多种:发表《从冲突到兼容——中古时期传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等论文和书评100多篇。

《文化苦旅》中有独到的见解~

敦煌,位于甘肃省。有莫高窟壁画和鸣沙山等,其中敦煌壁画、雕塑和经卷多被外国掠走,其中有海文凯勒和斯坦因。中国敦煌文学研究因丧失资料,不得不像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说的那样,研究者叹一口气走到放有买的外国压缩胶片的幻灯机前。至于文学价值,在外国。敦煌更多是体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文学资料都在其它关于敦煌的文献中

中国茶文献集成

约唐初时期以及丝绸之路

茶道最早是在唐朝时候出现的,关于茶道记载的文献有茶经、茶业的文化,还有水经注。

茶经 ,茶谱 ,茶论 ,品茶要录 ,东溪试茶录 ,宣和北苑贡茶录 ,罗芥茶记 ,洞山芥茶系 ,芥茶汇钞等等。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 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索引序列
  • 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下载
  •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
  • 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pdf
  • 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下载
  • 中国茶文献集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