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04

品名暂无
首页 > 论文问答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佛说佛名经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肥狐狸

已采纳
楞严经 金刚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心经 地藏经 法华经 华严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176 评论

极夜北极光

若以经典流传之地域别之,则北传方面,自印度经由西域,或经南海而传入我国、朝鲜、日本,或自印度传至西藏、蒙古;南传方面,则自印度传至锡兰、缅甸、暹罗(泰国)、柬埔寨(高棉)等东南亚诸国。由于地域之不同,遂形成各自独特的佛教思想与文化。又因各种语言文字之翻译流传,及历代祖师之种种著作,佛教典籍因而内容分歧、数量庞大。被收入大藏经中之佛典各有其特色,其中传承于我国、日本之汉文佛典,其质、量最大。其次,能与之抗衡者为流传于西藏、蒙古之藏译佛典及喇嘛教圣典。锡兰、缅甸、泰国、高棉等地所传承之巴利语三藏,则具有圣典之一贯性与纯粹性。至于梵语佛典,其量远不及前三者(汉藏、藏文佛典、巴利藏),然因收入大乘经典及各种重要论书,故对佛教研究甚为重要。梵语佛典主要自尼泊尔传来,其他从喀什米尔、西藏之古僧院、古塔,及西域发掘之窟院中所发现者亦不少。据传,佛陀入灭后,以摩诃迦叶为首之五百弟子,于王舍城召开第一次经典结集,编纂佛陀之言教。此次结集恐系聚集多数佛弟子合诵佛陀之圣句,而非在此时成立圣典。据现存资料推定,在阿育王时代,即有圣典之单行本出现。杂阿含经卷四十九中记载牟尼偈(梵Muniga^tha^ )之名,又阿育王碑文中亦发现牟尼偈之文,由此可见西元前三世纪已有单行本存在。然其时非以编纂经典为目的,乃为便于讽诵佛语之故。此由西晋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所载,及阿含经中随处有佛弟子晨朝诵经之记录可以得知。今日所谓之巴利语三藏乃后世所编纂者。经、律、论三藏成立以前,曾将佛典分为九分教、十二分教。三藏之中,律藏成立最早,时代约在阿育王之时,其次为经藏。从第一次结集至部派佛教时代之间,分成四阶段,随后次第附加,以至于现存之型式。论藏为三者中成立最晚者,此因部派佛教时代盛行对佛陀教说之研究,致力于说明、注释、整理分类、除去教说中相互之矛盾,由此遂产生诸种论书。早期佛教并无记录之经典,虽称结集,然不用笔录,仅合诵而择其义而已。此因当时之印度认为笔写有渎经典之神圣,故以口授相传。至阿育王时代渐次出现笔录之佛典。现今之佛典,从语文之流传上可分为:(一)巴利文佛典:为南方各地区所传持之佛教圣典,有经、律、论三藏及藏外典籍。三藏之中,经藏称为尼柯耶(部),相当于汉译之阿含,共有五部,即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律藏分为经分别、犍度部、附录三部,为研究原始佛教教团之重要资料。论藏有法聚论等七论。藏外典籍大凡可分三期:第一期有指导论(Nettipakaran!a )、藏释(Pet!akopadesa)、弥兰王问经(Milindapan~ha^)、岛史(Di^pavam!sa )等。其中弥兰王问经为说明印度与希腊文化交流情形之典籍,极为重要。第二期有三藏注释书(At!t!hakatha^)与大史(Maha^vam!sa)。第三期有三藏注释书之注及小史(Cu^l!avam!sa)等。此外尚有文典、辞典、史书、教理史等大量文献。(二)梵文佛典:贵霜王朝之迦腻色迦王于喀什米尔召开第四次结集之际,决定其后以梵语为圣典语。初期之梵语佛典并非采用古典梵语,乃是用佛典特有之佛教混淆梵语。佛教徒以古典梵语著作或始于笈多王朝,即四至五世纪以后。梵语佛典大多属于大乘,极少数为小乘,不若巴利语佛典之系统化,内容亦无秩序而多歧异,大部分在十九世纪初以后才由西欧探险家所发现。日本学者山田龙城将各种梵语佛典分类为:(1)原始─阿含类、毗奈耶(律)类、譬喻文学、佛传文学、赞佛文学。(2)大乘─般若经类、华严经类、法华经类、涅盘经类、宝积经类、大集经类、诸经集类。(3)诸论─毗昙类、中观论书、瑜伽诸论、后期诸论。(4)秘密─所作经疏、行瑜伽类、无上瑜伽、秘密拾遗。其中,阿含类仅残留断片,毗奈耶类21世纪以来次第刊行戒本及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之律典,这些律典与佛传、譬喻文学有密切关系。名之为阿波陀那(Avada^na)的譬喻文学,系由印度通俗文学中寻求主题,再穿插佛教教理,以教化民众为目的之佛教文学。其梵文写本之数量仅次于秘密部,内容亦极重要;譬喻百集(Avada^nas/ataka,汉译撰集百缘经)、天譬喻(Divya^vada^na)、宝鬘譬喻(Ratnama^la^vada^na)为其主要者。佛传文学有大事(Maha^vastu)、方广大庄严经(Lalitavistara)、马鸣之佛所行赞(Buddhacarita )等。赞佛文学有马鸣所作歌咏难陀出家与成就之孙陀罗难陀诗(Saundarananda-Ka^vya )、摩咥里制吒(Ma^tr!cet!a)之四百赞,及克歇门德拉(Ks!emendra)之作品等。大乘经典有十万颂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八千颂般若、金刚般若、七百颂般若、十地经、入法界品、法华经、极乐庄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明菩萨会、悲华经、金光明经、月灯三昧经、入楞伽经等。另有大般涅盘经、大集经等诸种之断片等。诸论有俱舍论,龙树之中论、回诤论、宝行王正论,及提婆之四百观论等之中观论书。瑜伽论书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中边分别论、现观庄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等。后期论书有月称之中论注净明句、寂天之大乘集菩萨学论、入菩提行经、寂护之摄真实论、法称之量评释、正理一滴等。属秘密部之梵文写本现存三百多部,包括各种陀罗尼、仪轨、成就法、怛特罗等。(三)西域佛典:佛教由印度传入我国之际,途经西域、中亚等地,遂有下列各种语言所写经典之流传,即:和阗语、龟兹语、回鹘语、吐火罗语(Tukha^ra)、粟特语( Sogdh)等,此等经典直至二十世纪才被探险家发现,其现存者皆为断片,翻译及书写年代均很早,为研究佛典、佛典史之重要资料。(四)西藏、蒙古文佛典:藏语佛典包括大藏经及藏外文献,前者大多译自梵语佛典。西藏大藏经分成甘珠尔(Bkah!-h!gyur)与丹珠尔(Bstan-h!gyur)两部分,前者为经部与律部,后者为论部与经律之注疏、赞歌、仪轨,及与历史、论理、语言、医学、工艺等有关之著作。藏外文献有喇嘛教之新旧诸宗派圣典,及喇嘛传记、寺志、史书、文法书、历法书、医学书、赞歌、仪轨、誓愿文、信等。蒙古民族自十三世纪信仰佛教以来,除由藏文大藏经翻译成蒙古语大藏经之外,用蒙古语所著作之书、注释书等,数量亦很庞大。(五)汉文佛典:分为印度传来的佛典之汉译及我国所撰述者二种。前者之原本除梵语佛典外,另有西域等地之方言及混淆俗语之典籍。后者为经律论之注释书、讲义书,及我国祖师之撰述,与对此等之注释书及研究书等。其数量随时代而增加,为其他佛书所不能比拟者。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录之印度撰述与中国撰述两部分,印度撰述部分包括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律、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十六部分;中国撰述部分则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目录等(史传、外教两部包含若干印度撰述,目录部则包含部分日本撰述),总计二二三六部,九○○六卷。我国祖师撰述之典籍中,最具代表性或对后世影响较大者,经疏有僧肇之注维摩经十卷、智顗之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各二十卷、法藏之华严探玄记二十卷、一行之大日经疏二十卷、善导之观经疏四卷等,律疏有道宣之四分律行事钞十二卷等,论疏有普光之俱舍论记三十卷、法宝之俱舍论疏三十卷、吉藏之中观论疏二十卷、窥基之成唯识论述记二十卷、法藏之起信论义记五卷等。其次,有关各宗特色者为僧肇之肇论一卷、慧远之大乘义章二十六卷、吉藏之三论玄义一卷、大乘玄论五卷、窥基之大乘法苑义林章七卷、法藏之华严五教章四卷、宗密之原人论一卷、智顗之摩诃止观二十卷、道绰之安乐集二卷、德辉重编之敕修百丈清规十卷,及宋代禅僧之各种语录等。史传部自印度翻译者有异部宗轮论,为部派历史、教义之概说,其他如阿育王、龙树、马鸣、提婆、世亲之各传记等。我国所撰述者为梁代慧皎之高僧传十四卷及唐、宋、明各代之高僧传及高僧之别传、往生传、寺志、地志之类,法显传、西域记等。齐梁以后,抄写大藏经要旨之风盛行,现存者有梁代宝唱等之经律异相五十卷、唐代道世之法苑珠林一百卷、诸经要集二十卷等。又入藏诸经之解题有宋代惟白之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八卷。为研究大藏经而作之音义有唐代玄应之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一百卷等。此外,有关解说梵语字义者有宋代法云之翻译名义集七卷,有关大藏经名数事项之编集者有明代寂照之大藏经法数七十卷等。外教部中则有真谛所译之金七十论三卷,系数论学派之论书;玄奘所译之胜宗十句义论一卷,系属胜论学派之论数;此外,尚有道教之老子化胡经等。(六)日本之佛典:可大别为五种:(1)有关经律论之注释。(2)各宗派之典籍。(3)史传、目录等。(4)法语、御词、闻书、语录等宣扬宗义信仰之文书。(5)用于教化民众之唱导、赞歌、和赞、讲式及通俗文学等。其中,较具日本佛教特色之代表作为圣德太子之三经义疏、最澄之守护国界章九卷及显戒论三卷、空海之十住心论十卷、即身成佛义一卷及辨显密二教论二卷、淳和天皇敕撰之天长六本宗书、源为宪之三宝绘词三卷、源信之往生要集三卷、庆滋保胤之日本往生传一卷、源空之选择本愿念佛集一卷、高辨之摧邪轮三卷、荣西之兴禅护国论三卷、道元之正法眼藏九十五卷、莹山之莹山清规二卷、亲鸾之教行信证六卷、唯圆编之叹异抄一卷、日莲之立正安国论一卷、凝然之八宗纲要二卷、师炼之元亨释书三十卷、莲如上人御文五卷、师蛮之本朝高僧传七十五卷、良遍之观心觉梦钞三卷、白隐之夜船闲话一卷等。又属于说话集者有西行之撰集抄九卷、鸭长明之发心集三卷、住信之私聚百因缘集六卷、无住之沙石集十卷等,皆收入大正藏第五十六卷以下,或大日本佛教全书一百五十卷中,及各宗派圣典全书之中。另有昭和七年(1932)小野玄妙所编佛书解说大辞典,其书网罗和语、汉语佛书共六万五千五百余部,共分:(1)藏经,(2)全书,(3)古写本、古刊本之单行本,(4)单行本,(5)古逸书类。又自大正六年(1917),日本陆续有国译大藏经三十卷、国译大藏经四十八卷、国译一切经一五六卷、国译禅学大成二十五卷等,以和文翻译大部汉文经典之佛书问世。此外,昭和十年至十六年所刊之南传大藏经七十卷为巴利语三藏之全译。又各宗派所出版之全书亦为日本佛书近数十年来之特色,有天台宗全书二十五卷、真言宗全书四十二卷、净土宗全书二十卷、真宗大系三十七卷、日莲宗全书二十六卷等。(参阅‘大藏经’893、‘中文大藏经’1001、‘西藏大藏经’ 2588、‘南传大藏经’3748、‘南传佛教’3750)

207 评论

于海丽888

佛教重要大乘经典。该经由隋代北天竺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译。收录在《大藏经》大乘单译经第0407部,属于较早入藏的一部经书,从唐李隆基开元年间,僧智升撰写的佛教经典目录《开元释教录略出》中即列为僧人修行的重要经典,到后来的贞元年间《释教新定目录》复被列为重要经典,元庆年间复被僧安然收入《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类总录》列为密教的重要经典。该经典为历代所宝,明代收入《永乐北藏》,后清代收入龙藏,《大正藏》译为《佛说百佛名经》,与龙藏内容基本一致,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大乘经典里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为佛教重要仪规《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必须依止修行的经典,历代依之修行成就者众多。 1、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2、令诸众生所求满。令一切生欢喜。亦为未来诸菩萨等增善根。3、闻是现在诸佛名号。能受持者。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恶人亦不得便。获得无量无边甚深功德。4、随所生处具菩萨行。得宿命通颜容端正众相具足。常得亲近供养诸佛。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5、若有闻是诸佛名号。受持读诵恭敬礼拜书写供养展转教他。所得功德无量无边。6、刀不能伤、毒不能害、火不能烧、不堕于八难中。7、既得见于诸佛已、无量供养彼诸佛、其目不盲不赤黄、身不伛曲不一眼、得那罗延大力身。8、得见大智金色光,三十二相诸法王,天龙八部常供养,冤家恶人不能害。9、无量无边无数七宝供佛满无数劫所作功德,不及能发菩提心。能发菩提心加上住不放逸清净戒,不及能持此佛名。10、若有一心受持读诵忆念不忘此佛名者。所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等即得除灭。未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者能令不生。11、诵此佛名故,常得见好梦,恶鬼及恶人,不能得其便,是故此佛名,能救护世间。12、一切天乐神,夜叉鸠槃荼,罗刹诸鬼神,不能起障碍,于此百佛名,常能念持者,一切诸魔事,不能得其便。13、直接圆满成佛功德:“如是能持此佛名,又能怜愍诸众生。所在诸方广流布,教令受持佛名者。彼于一切众生中,为作福田犹如来。 1、唐开元年间僧惠觉茅茨不剪,独居山中三十年,日持百佛名,行走坐卧不绝,忽一日,口出五色光,吐舍利三颗,后无迹而终。2、文宗时儒生李固言幼家贫口吃,为表亲柳氏所欺,一日忽遇一僧,李生饭之甚恭,临绝,僧出书一卷,即百佛名经也,固言诵之。一日,遇一姥,言“郎君明年美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蜀土,某此不复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愿以季女为托。”明年,果状头及第,身居鼎右,仕至宰相。2、明天启年间,无锡邹忠倚,幼事父母甚谨,时称孝子,皆数忠倚,一日,父病,忠倚求医,连夜疾行,腿乏欲倒,遇一妪,口授经文一卷,言,此百佛名号可解君疾,忠倚诵之,夜行数十里,咸称奇迹,后两榜皆夺魁。3、宋有僧号十法,善诗文,日乞延河。老则隐居不出,一日,荛童见其窗出五色光,近之则见其端坐,诵经不绝,面如童稚,天明,声熄,往观之,空无一人,唯佛珠一,鞋二,经一卷,即百佛名经也,或言其仙去。4、金有居士耶律枫,初善占卜,后隐居,日诵百佛名经,其屋窟常见夜光,旃檀之香闻数里,人称其居为桂屋。5、宋台州有僧,日于山中诵百佛名,礼拜至膝破出血不止,僧以香末敷之则差,后以供百佛之香末拌草药敷病者,无不应手而差,时称神医。6、明有商人嫖宿于外,资财荡尽,沿街求乞,寓于破庙,得百佛名经一卷,遂诵之,痛改前非,后富甲一方,施赈三百里。7、元时有头陀,不知名姓,日诵百佛名,并于岩壁满书百佛名号礼拜,后壁上出美泉二道,方圆十里得灌溉,连年丰穰。三年后头陀不见,泉亦竭。8、元有僧智说,诵百佛名经,人见其居常有龙凤出入。 百佛名经一卷隋北天竺三藏法师那连提耶舍译百佛名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大众。前后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尔时世尊。为诸大众宣说妙法。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者。生大功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亦当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为欲利益安乐诸大众故。覆护怜愍诸众生故。令诸众生所求满故。欲令一切生欢喜故。亦为未来诸菩萨等增善根故。善哉善哉。生善觉观作如是问。如是问者皆是如来威神之力。舍利弗。汝今谛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号。能受持者。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恶人亦不得便。获得无量无边甚深功德。随所生处具菩萨行。得宿命通颜容端正众相具足。常得亲近供养诸佛。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闻是诸佛名号。受持读诵恭敬礼拜书写供养展转教他。所得功德无量无边。尔时世尊。即说偈言。若能持此佛名者 此人不为刀所伤毒不能害火不烧 亦不堕于八难中得见大智金色光 三十二相诸法王既得见于诸佛已 无量供养彼诸佛其目不盲不赤黄 身不伛曲不一眼得那罗延大力身 受持佛名报如是常得天龙及夜叉 乾闼婆等所供养怨家恶人不能害 受持佛名报如是汝今谛听舍利弗 如我所说微妙语若有闻此佛名者 则得近于菩提道是故汝今至心听 十方世界大法王能拔众生烦恼刺 譬如药树除众病愚痴盲瞑凡夫等 施与菩萨智慧眼又如行施胜菩萨 无量千亿恒沙界于中悉满阎浮金 昼夜六时无休息施与大悲大导师 又以栴檀满百刹幡盖衣服如恒沙 无量千万亿劫中一心而以用布施 复于一佛国土中满中建立诸佛塔 于十劫中而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 又造高塔如须弥其塔悉以七宝成 如是遍满十千刹其数三十有六亿 以赤栴檀及真珠造作伞盖供养具 一一伞盖能遍覆百佛世界等诸国 真珠旒苏齐佛刹其数犹如恒河沙 于空复造金伞盖其数亦如恒河沙 色如紫磨真金像各各遍照三千界 一一塔中设供养无量无边无数劫 如上所作诸功德不及能发菩提心 如是能发菩提心住不放逸清净戒 不及能持此佛名如是能持此佛名 又能怜愍诸众生所在诸方广流布 教令受持佛名者彼于一切众生中 为作福田犹如来尔时佛告舍利弗。若有一心受持读诵忆念不忘此佛名者。所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等即得除灭。未生贪欲嗔恚愚痴诸怖畏者能令不生。尔时世尊。即说佛名。南无月光佛 南无阿閦佛 南无大庄严佛 南无多伽罗香佛 南无常照曜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最上佛 南无莲花幢佛 南无莲华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阿伽楼香佛 南无大精进佛 南无栴檀德佛 南无海佛 南无巨海佛 南无幢德佛 南无梵德佛 南无大香佛 南无大生佛 南无宝辋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施德佛 南无大金柱佛 南无大念佛 南无言无尽佛 南无常散花佛 南无大爱佛 南无师子香胜佛 南无养德佛 南无帝释火炎佛 南无常乐德佛 南无师子华德佛 南无寂灭幢佛 南无戒王佛 南无普德佛 南无普德像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优波罗香佛 南无大地佛 南无大龙德佛 南无清净王佛 南无广念佛 南无莲花德佛 南无舍花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花聚佛 南无香象佛 南无常观佛 南无正作佛 南无善住佛 南无尼瞿嚧陀王佛 南无无上王佛 南无月德佛 南无栴檀林佛 南无日藏佛 南无德藏佛 南无须弥力佛 南无摩尼藏佛 南无金刚王佛 南无威德佛 南无无坏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大海佛 南无覆娑罗树佛 南无跋瑳德佛 南无佛天佛 南无师子幢佛 南无毗头德佛 南无无边德佛 南无德智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花幢佛 南无象德佛 南无精进德佛 南无龙德佛 南无德生佛 南无宝聚佛 南无德婆瑳子佛 南无论义佛 南无普见佛 南无宝多罗佛 南无普舍佛 南无大供养德佛 南无大网佛 南无断一切众生疑王佛 南无宝德佛 南无普盖佛 南无大盖佛 南无胜德佛 南无千供养佛 南无宝莲花奋迅佛 南无厚德佛 南无智幢佛 南无宝月德佛 南无尼瞿嚧陀婆瑳王佛 南无常德佛 南无普莲花佛 南无平等德佛 南无龙护救济佛。此诸佛名等 能救护世间初夜诵一遍 思念佛而眠中夜诵一遍 后夜亦复然如是昼三时 于初中后分一时诵一遍 精勤不放逸诵此佛名故 常得见好梦恶鬼及恶人 不能得其便是故此佛名 能救护世间一切天乐神 夜叉鸠槃茶罗刹诸鬼神 不能起障碍于此百佛名 常能念持者一切诸魔事 不能得其便尔时天帝释 三十三天王整理身衣服 胡跪而合掌白佛言世尊 我等常卫护受持佛名者 及四天大王亦常护于彼 受持佛名者唯除必定业 不可得救护一切天人中 无能加恶者尔时一切智 出大微妙声八种和雅音 善美众乐闻普告诸大众 速受此佛名于十方世界 所在广流布而作大法施 断除众生疑大圣释迦文 演说此法时三百诸比丘 悉得诸漏尽复有比丘尼 其数有四十一切漏法尽 逮得阿罗汉复有优婆塞 其数满五千住胜欢喜心 获果须陀洹复有优婆夷 其数千一百皆远离尘垢 而得法眼净复有大天王 无量千万众于法王法中 得清净法眼如彼恒河沙 分之为三分菩萨如一分 悉获无生忍三千大千刹 是时六震动诸山及高峰 大地皆震吼于上虚空中 雨诸天妙花天龙非人等 喜声悉遍满尔时帝释天 目连离波多蛇奴劫宾那 摩诃迦旃延及摩诃迦叶 沤楼频迦叶乃至那迦叶 富楼弥多罗善吉不见空 阿难陀跋提沓婆摩罗子 如是等大众二万五千人 同声白佛言释师子法王 我尽精进力皆悉无有余 以诸神通力于无量世界 化作无量身过无量佛刹 常说此佛名亦如佛所说 尔时佛世尊为令众见故 示现大神通现无量亿刹 以佛神通力见释师子王 处处而遍满说此修多罗 亦如过去佛所说无差别 佛告诸大众我于无量劫 久善修神通于无上佛法 决定莫生疑安隐众生故 速说此佛名令诸众生等 永离生死苦尔时佛告慧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佛名已。深信清净发菩提心。爱乐受持昼夜精勤。读诵书写广为他说。得无量无边广大功德。得不退转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众魔不能娆乱。佛说是经已。慧命舍利弗。释梵四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此法已。皆大欢喜。

358 评论

花花绿绿2014

佛祖一生述而不著,一切佛经都是佛祖弟子以及后进大德整理编纂的。

272 评论

舜井街的猫

我这有个佛号全集。大概有1万多个吧,实际上佛只是列举少部分而已。佛的数量是无穷多的。而且很多佛都是共用一个名号,比如阿弥陀佛,就有几万亿个佛叫阿弥陀佛

142 评论

孔雀凉凉

呵呵,以佛眼观故,不能得尽啊~就我所知,我所常念的,有八十八佛。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旃檀 zhān tán) 南无旃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华 huā,古通花,下同)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众魔王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那 nuó)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昙 tán)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閦 chù)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婆留那佛 (那 nuó)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那 nuó)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财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匝 zā)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343 评论

松涛学大教育

你就放一百个心吧,佛是无量无边的,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全说出来!佛教中有《万佛忏》里面有万佛的名号你可以找来看一看。佛的名号对众生而言是有非常大的利益的,特别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念这一句佛号十方诸佛护念,多了不起!!

180 评论

刘聪1988

你看的经典基本都是大乘佛教的,小乘经典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研究的人也不多,所以说,如果你是在国内学佛,那看到的多半都是大乘经典。比如:《华严经》《法华经》《楞言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还有很多很多的经、论,都是大乘经典。 小乘经典主要就是“阿含部”的经典,并不多。也不受大乘学佛人的重视。

294 评论

抖抖小姨

(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楞伽经)是般若多罗和他的大弟子菩提多罗的作品

111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佛说佛名经

    (大般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楞伽经)是般若多罗和他的大弟子菩提多罗的作品

    骑猪去看海AA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

    楞严经,圆觉经,四十二章经,无量寿经,不管哪部经,看懂一部,你就了不起了

    我叫马三顺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华严经

    佛教入门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阿

    飞天之梦想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51册

    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部读完的。推荐一些大家经常念到的《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楞严经》《金刚经》《华严经》《无量寿经》《妙法莲华经》《

    DPWX遁遁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历代佛教经典文献集成目录

    骑马看完标题要三个月

    蒙古无双皇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