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发展

更新时间:2009-03-28

胡凌艳、林怀艺认为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强调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在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应加强国际合作——这既是道德原则和政治义务,也是赢得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1〕曹天禄认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质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应进行联合斗争,这是由各国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一致性决定的。〔2〕简单来说,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就是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实现无产阶级以及全人类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思想体系。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实践的过程,具有丰富内涵,是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解放的战略方针。

一、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即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以及历史使命是其主观因素,资产阶级国际联盟的出现是其客观因素。虽然国际主义一定程度上可以通俗概括为“工人没有祖国”,但马克思同时强调代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的国际主义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

Before he leaves Thornton,“every part,brain and body,nerve tissue and fiber,was keyed to the most exquisite pitch;and between all the parts there was a perfect equilibrium or adjustment”.(92)Besides,herespondstotheoutsidemorerapidly:

1.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性质、地位以及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

无产阶级具有广泛性、阶级性、革命性以及非民族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所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主义的。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无产阶级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然而,无产阶级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为维持其基本生存不得不靠出卖自身劳动力来获得生活来源。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工人阶级的生存现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无产阶级代表着广大被剥削阶级的利益,其生活状态是贫苦大众的真实写照。无产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其阶级性和革命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才能从束缚自身发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创造的无产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同样的利益,在它那里民族独特性已经消灭,这是一个真正同整个旧世界脱离而同时又与之对立的阶级”。〔3〕无产阶级的非民族性决定其目标只有通过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才能实现。

无产阶级代表着全人类的利益,其使命就是实现自身以及全人类的解放,这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落脚点。马克思国际主义起于无产阶级的性质、历史地位,落脚于历史使命的最终实现——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首次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无产阶级看作消灭私有制的“物质力量”和“人类解放”的主体承担者。德国的解放需要“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4〕无产阶级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具有这样普遍性质的阶级。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受异化劳动的支配变成了与人的类本质相矛盾的劳动者,由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变为受物支配的客体性存在,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有的自主性。马克思从异化劳动中说明了现代生产方式反人性的本质特征,“整个人类的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所以“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人的解放”。

此外,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其性质同时说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国际主义性。马克思指出,“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5〕这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共产党人的理论与实践都立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这是马克思国际主义的重要体现。

2.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与一般项目不同,科研项目通常具有研究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资规模大、不可预见性大等特征。因此,科研项目管理的难度也较大。企业作为科研项目实施主体之一,应该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重视科研项目的转化和推广、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性。

马克思从世界市场、资产阶级国际主义方面分析出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世界市场的形成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产生的前提;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产生。世界市场与资产阶级国际主义存在共生关系。资本的扩张性迫使资产阶级国家打破地域局限,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世界市场。与此同时形成了资产阶级对各国无产阶级进行剥削、统治的国际联盟即资产阶级国际主义。

在国家治理明星偷税漏税的现象同时,也应尽量发挥社会监督的优势。积极建立信用奖惩机制,营造 “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社会风气。有一点特殊的是,由于我国有“明哲保身”的传统,会造成人们有“没必要插手”的心理,因此出现各种空档。相反,崔永元选择曝出这样实属惊天动地,一方面警醒了税务部门对查税环节有所纰漏,另一方面也为“如何做好一个监督者”做了良好示范效果。

采购流程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各项物资采购的具体流程,加强采购工作的计划性和实施调整的及时性。比如每月初制定采购计划、月中更新、月末总结调整。同时在采购工作中应建立定期物资库存盘点措施,及时把握物资的进货和库存数量,保证生产需要,同时有利于采购计划制定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促进适时适量采购所需物资。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统治使无产阶级失去了民族性。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英法美等国纷纷进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起来,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雇佣劳动剥削本国的无产阶级,而且还通过殖民活动、世界市场来压榨别国的无产阶级。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成了国际资本,无产阶级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受到资本的统治与剥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资本的势力从国内伸展到国外,各民族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在英国或法国,无论在美国或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6〕

马克思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存在迫使无产阶级必须秉承国际主义,实现国际联合。“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7〕马克思、恩格斯在《论波兰》中指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8〕资产阶级相对于无产阶级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统治阶级的他们不仅拥有警察、监狱、军队等压迫工人阶级的实体力量,同时严格限制工人阶级的出版、结社、言论等自由。面对强大的敌人联盟,无产阶级只有通过国际性的联盟才能推翻资本的国际联合,摆脱被奴役的命运。无产阶级革命本质上是国际性的阶级斗争。践行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在斗争中一种自发选择。这种自发选择促进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加速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极大地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

3.国际主义的通俗表达——“工人没有祖国”

“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国际主义的通俗表达。《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国际主义思想也得到了明确的阐释即“工人没有祖国”。国家的阶级性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工人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这样的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不是无产阶级的。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而且在这一点上民主共和国并不亚于君主国。”〔9〕在资本主义大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的工具。其最终目的是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捍卫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现状。在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的国家,无产阶级毫无政治权利可言,“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10〕“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着这种制度下的国家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不属于工人阶级。

“工人没有祖国”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民族、取消祖国。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指出“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的,所以它本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是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种意思”。〔12〕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首先要努力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按其斗争的形式以及近期目标来说,各国无产阶级直接面临的敌人是本国的资产阶级,他们各自斗争的舞台是本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按其内容和最终目标来说,是消灭私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各国无产阶级共同奋斗的目标。

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基础揭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国际主义性质。大工业的发展使无财产阶级以及有一小部分财产的阶级都沦落为无产阶级并同资产阶级相对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不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无产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揭示了无产阶级超越民族性的阶级特征,从而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国际主义性。

“民族独立、民族平等”是国际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国际性事业,需要国际联合才能实现。但同时认为国际联合应当以“民族独立”为基础,“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进行国际合作”。〔13〕“不恢复每一个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可能有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自觉的合作。”〔14〕

马克思国际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侵略战争。侵略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在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各国工人阶级相互团结共同反对违反民族平等原则的侵略战争。“为这样一种对外政策而进行的斗争,是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总斗争的一部分。”〔15〕马克思认为反对侵略战争是马克思国际主义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必要时就用能用的一切办法反抗它;在不可能防止这种活动时就团结起来同时揭露它”。〔16〕作为侵略方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敢于揭露本国统治者挑起战争的本质,与被侵略国家的无产阶级加强合作共同抵制侵略战争,发展民主,维护世界的和平。马克思高度赞扬了普法战争期间两国工人之间互通信息的行为,“单是这一件史无前例的伟大事实,就向人们展示出更加光明的未来”。〔17〕马克思认为德国军国主义进行这场侵略战争不仅是为了反对法兰西共和国,而且是为了反对德国的民主力量。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对内政治的延续,资产阶级国家的殖民扩张是把对本国无产阶级的统治扩大到对他国无产阶级统治的手段。所以马克思国际主义主张无产阶级要反对本国政府对他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联合被侵略国的无产阶级共同抵制这种非正义战争。

马克思国际主义尊重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独立斗争。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其他国家无产阶级相对于本国的无产阶级而言属于外因,各国无产阶级在本国内展开的革命活动是本国革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有效性是以各国的斗争为基础的。各国无产阶级搞好本国的革命,一定程度上就会阻断本国资产阶级对别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干预,本身就显示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力量。无产阶级运动所秉承的国际主义原则必须是无产阶级的自觉行动。无产阶级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才能唤醒争取自身解放的自觉性,也只有争取到了民族独立,民族之间的合作才会有实际力量。

二、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特征

国际组织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载体,两者相互促进。一方面国际组织正是在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国际主义思想的实践产物。另一方面,国际组织促进了国际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无产阶级运动在全世界的展开。列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无产阶级运动国际主义的实践性。“真正的国际主义只有一种,就是进行忘我的工作来发展本国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斗争,毫无例外地支持(用宣传、同情和物质来支持)所有国家的同样的斗争、同样的路线,而且只支持这种斗争、这种路线。”〔24〕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投身于本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无条件地支持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革命事业。

1.科学性——马克思国际主义以世界历史的形成为前提,以政治经济学研究为中介,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5]李启成.清末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存废之争——以《刑律草案签注》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104-120.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18〕世界历史的形成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产生的前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现实基础。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大工业的发展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造就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剥削关系的全球化。其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这两个条件共同决定了无产阶级运动必须坚守国际主义原则。

马克思国际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大工业开创了“世界历史”。大工业促使交通工具日益发达,为世界市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发达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世界市场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础。这种情况消灭了各国闭关自守状态,使每个文明国家都需要依赖世界市场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在世界市场以及大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创造了日益强大的工人阶级,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具有了世界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各民族的特殊性。这些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共同促使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产生。可见,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发展趋势。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是其外在表现。马克思指出:“国际工人协会并不是某一宗派或某一种理论的产物。它是无产阶级运动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无产阶级运动又是由现代社会自然的和不可抗拒的趋势所产生的。”〔19〕

1970年8月8日,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佩恩海湾,一场捕捉虎鲸的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为首的是一个叫泰德·格里芬的捕鲸人。

4.国际主义的内在要求——“民族独立、民族平等”

阿玉奇是土尔扈特汗国开创者书库岱青之孙、朋楚克之子,生于1642年,卒于1724年2月19日,享年81岁,执政50余年。阿玉奇汗是土尔扈特历史上著名的汗王,他执政期间,由于他卓越的统治才能、高超的外交策略,以及辉煌的武功战绩,不仅造就他本人一生的丰功伟业,使他成为当时遐迩闻名的游牧汗国领袖,同时也将土尔扈特国推向前所未有的鼎盛阶段。托忒文历史文献《卡尔梅克诸简史》中曾对阿玉奇汗作过如下评述:他一生“帮助了许多国家和部落,没有让卡尔梅克人衰弱和受欺。让他强盛者尊重他,与他相衡者惧怕他。名义上是俄罗斯臣民,但一切事情均由自己做主,所以,他是伏尔加河卡尔梅克汗中最有威望的一位”。

2.实践性——马克思国际主义以国际组织为载体,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

2.4 临床指南认知与应用影响因素分析 505名受试者人均认知情况总值为13.7分,仅占总分值57.1%;505名受试者人均应用情况总值为11.1分,仅占总分值74.0%。

本条第三项列举了目前行业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明显的利用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行为。例如,评估专业人员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属于“利诱”的不正当手段;以扬言行凶报复、揭发隐私、加害亲属等相威胁,达到精神上强制对方给予业务的,属于“胁迫”的不正当手段。其他采用欺骗或者贬损、诋毁其他评估专业人员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的,都属于评估专业人员禁止从事的行为。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典型特征,“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0〕马克思主义是旨在改变世界的革命理论。国际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实践性。马克思国际主义的实践性在于通过建立国际组织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在此过程中促进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本身的发展与传播。

在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共产主义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等国际组织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的早期无产阶级国际组织。它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最初实践。恩格斯在《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指出,“同盟的骨干是裁缝。德国裁缝在瑞士,在伦敦,在巴黎,到处都有”。“自从重心由巴黎移到伦敦,便明显地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同盟逐渐从德国的变成国际的了。”〔21〕

3.意识形态性——马克思国际主义站在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目标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因而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目的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因而具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获得自身解放的精神武器以及行动指南,因而具有阶级性即意识形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主义也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以及意识形态性。

在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指导下,20世纪成立的国际组织主要有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19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更权威的国际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在马克思的倡导下,第一国际于1864年成立。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多次重申了无产阶级运动必须坚守国际主义原则,“过去的经验证明: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22〕第一国际同情和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对于波兰、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成为各国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行动指南;号召工人阶级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资本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为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此外,第一国际在巴黎公社革命中也起了积极作用。恩格斯指出,“公社无疑是国际的产儿,尽管国际没有动一个手指去促使它诞生”。〔23〕但巴黎公社失败以后,各国反对派加紧对工人运动的迫害,第一国际生存发展的环境空前恶化,又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其旧形式已经过时,1872年由于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实际上名存实亡。19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高涨,第二国际应运而生。在第二国际的影响下,设立“五一”国际劳动节,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工人相继开展罢工斗争,工人阶级的组织性不断增强,许多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工会组织。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活动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实践性特征的突出表现。

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同样具有意识形态性。从国际主义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是世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抗的产物,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用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来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从国际主义的功能来说,其旨在通过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斗争提高各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作为被压迫阶级的阶级性,由自发阶级日益成长为积极进行政治斗争的自觉阶级;从国际主义的目标来说,其最终目标是促使世界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地剥夺资本家的资本,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晚年把国际主义思想运用到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道路探索上。他认为如果东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互为补充,俄国很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无产阶级运动必须秉承的战略方针,也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乃至全人类解放的必然途径。但国际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赋予其新内涵和新形式,促进其创新发展。

三、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当代发展

对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研究,传统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的研究没有跳出与资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对话。胡凌艳、林怀艺指出,由于苏联时期马克思国际主义原则被歪曲,苏联奉行大国沙文主义,干涉别国内政,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蒙上一层黑纱,败坏了其声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逐渐淡出视线而代之赋予新时代内涵的“新国际主义”,强调各国共产党应完全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在多样化中求团结,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共运遭受挫折。随之,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并不多。〔25〕国际主义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行动指南,其发展需以时代主题的转化为前提。马克思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其国际主义思想带有暴力、革命色彩。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站在时代前沿,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主义的认识更为深入。习近平在联合国演讲中再次强调,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国家利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在维护国家主权以及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秉承“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引导的价值理念,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一,国际主义的最新发展——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未变。无产阶级仍然是最先进的,致力于实现全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当下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恰恰反映了人们致力于探讨人类共同发展之道,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使各成员国能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和谐共生关系的价值追求,这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马克思国际主义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人类文明的共性决定了人类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谋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当下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在国内外会议的多个场合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尊重各国文化,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合作共赢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26〕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27〕中国为践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作出了多方面努力:建设“亚投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把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构建贯穿亚欧非的“经济走廊”,实现多国的合作共赢。

第二,资产阶级国际主义仍然存在——需要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代之以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文化、军事等方面占据着绝对优势,在国际事务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基于共同的经济制度,在国际上仍然联合起来对抗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这种条件下,广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比如发达国家凭借着技术优势,垄断着高科技产品核心要素的生产,将那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生产,从而攫取高额利润;有些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地位,将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总之,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就需要各国尤其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坚持国际主义精神,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

第三,“工人没有祖国”需辩证理解——国家利益为首要原则,贯彻国际主义精神。马克思国际主义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与“民族主义”或斗争或融合的过程。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现代”国家是清一色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而且旨在实现对工人阶级的残酷统治。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性消解了国家的民族性,所以马克思认为这样的国家不属于工人阶级,“工人没有祖国”。这时的马克思国际主义反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狭隘民族主义”。当下,社会主义在多国建立起来,这时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代表着无产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工人没有祖国”的论断需辩证理解。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的祖国,因此,不同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多边关系时,必须以维护本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为第一原则。

马克思国际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双向互动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民族主义逐渐出现在人民的视野中并引起足够重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时,更需要发挥民族主义的作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爱国主义热情,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要积极贯彻国际主义精神,为解决世界性的安全、环境等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爱丽丝梦游仙境》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喜爱。此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中文译本超过30多种,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这部小说将誉为英国魔幻文学的代表作、世界十大著名哲理童话之一。100多年来,《爱丽丝梦游仙境》被传遍了世界各地,无数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哑剧和动画片等艺术形式,成为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小说之一,陪伴无数儿童度过了欢乐时光。

第四,尊重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时代,民族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主权国家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主体。“民族独立、民族平等”仍然是国际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综观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到多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过程也是马克思国际主义思想不断实践的过程。当下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秉承“民族独立、民族平等”的国际主义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同时绝不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使各族人民能自由地选择本民族道路。■

参考文献:

[1][25]胡凌艳,林怀艺.“国际主义”的历史考察和当代反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

[2]曹天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兼论苏东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J].江汉论坛,2005(2).

[3][4][8][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16、697、502.

[5][6][7][11][12][14][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42、50、591、50、26、597.

[9][10][15][16][17][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1、524、14、14、117、14.

[13][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2、398.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65.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0.

[2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4.

[26]习近平.弘扬传统友好共谱合作新篇[N].人民日报,2014-07-18,(第3版).

[2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第2版).

 
徐文粉
《理论界》 2018年第03期
《理论界》2018年第03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