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创新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户金融服务

更新时间:2009-03-28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这一全新的国家战略,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三农”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多机遇。农金机构要深入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户金融业务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研究新时代农户金融业务发展战略,明确新形势下农户金融业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和水平。

一、深入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金融新机遇

总体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红利的逐步释放,现代农业金融服务发展潜力越来越大,破解制约因素的手段越来越多,外部经营环境越来越好。具体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加快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将推进农业产业、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有效金融需求;政府增信机制、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实施,农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为创新农户信贷产品、缓解贷款难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互联网+”战略的贯彻实施,将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在“三农”领域加快推广应用,为农户金融业务发展开辟新的领域。面临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一是“三区三园一体”建设格局逐渐形成,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逐步到位。2017年,国家计划3年内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2.4亿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认定30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各地特色农业朝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内蒙古等18个省份启动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二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全国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运、保鲜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将由目前的2.2提高到2.4;2016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同比增长30%)。三是全国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当前,规模农户(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356万户、家庭农场88万家、农民合作社193万家(入社农户超过1亿户,占比47%)、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9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115万个。农业部等6部委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如安徽目前已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31家。四是新产业新业态从业者众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联盟正式组建,全国上规模的农家乐有31万个,从业人员845万人;农村网商有832万家,带动就业2000万人,对贷款、理财、结算、保险、电商等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五是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移动互联网和手机上网在农村快速普及,目前农村网民有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1.7亿人;信息进村入户全面推进,已建成益农信息社6.9万个,培训村级信息员38.5万个。

二、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做好现代农业金融服务

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是积极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要围绕新农业、新农民、新农村重点客户群,创新支持一批拥有新技术、形成了新模式的农户,为现代农业提供更优质服务。

单片机主要为P89LPC922,它能够同时满足与低成本和高集成度两个方面的要求。它不仅处理器结构的性能高,在指令执行上所需的时间短,而且还将多种系统级的功能集合在一起,是元件的数目及电路板的面积大大减少。

(四)积极服务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深入贯彻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借助打造各类旅游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时机,挖掘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资源,积极开展营销,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主动与各地农业、旅游、专业协会等加强沟通对接,掌握辖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获取全辖农家乐经营户名单。重点营销核心景区辐射范围内提供食宿服务为主业的农家乐,国家和省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县、大中城市郊区休闲农业产业园内经营休闲农业的农家乐。在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农家乐经营户聚集区进行集中宣传营销,提高产品影响力。

总之,学前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有关部门应给与高度重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一门核心课程,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分析即时伴奏教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努力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全力做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融支持。十九大报告提出“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国家给亿万农民的一个政策“大礼包”,让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这项政策短期来看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农地流转规模将更大,将提升承包者对土地长期持有的信心,加大对土地基础设施投入,有助于提升抵押物价值,农地金融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要抓住农地金融新一轮发展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发展。要重点依托政府增信发展业务,为“两权”抵押贷款提供风险分担,增强贷款风险缓释能力。创新推广“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反担保”模式、“政策性担保公司+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反担保”模式,提升农地金融服务手段的多样化水平。紧跟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化、农村土地股份化发展趋势,按照外部监管部门配套政策,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股份化的有效途径。

(二)打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新优势。要重点支持“三类客户”,即:经营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或补贴、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专业大户;采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集约化经营方式,从事高效农业或生态农业的客户;在农业产业链上具有较强议价能力,与上下游客户合作关系稳定,产品价格波动不大的稳健型客户。要找准重点区域和特色产业,集中优势力量,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摸底调查,与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加强对接,探索有效的金融支持途径,创新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一)找准服务农村“三区三园一体”的有效途径。“三区三园一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三农”金融支持的重要着力点。要以“三区三园一体”为重点区域,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农业生产,择优支持从业经验丰富且与收储加工企业有稳定合作关系的粮食经纪人;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创新园和田园综合体,积极支持园内与核心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大户,以及具备政府增信、产业链带动、有核心技术和稳定市场并能提供有效担保等条件的创业创新农户。

(五)抓住机遇积极支持两乡双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人员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户贷款支持的重点客户群。要研究出台两乡双创农户贷款产品,在客户准入、产品要素、贷款担保、利率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体现信贷政策支持导向。加强与团委、妇联、人社局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摸清返乡下乡创业群体情况,对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予以积极支持。对农村电商、农产品初加工等创业创新重点行业,根据客户经营现金流特点灵活设置贷款发放和使用方式,试点订单质押、农产品抵押等特色担保方式。

(八)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做实精准到户扶贫金融服务。脱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主动做好相关工作。推广应用产业带动、项目带动、能人带动、征信带动等有效模式,扎扎实实抓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的投放与管理。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积极对接政府部门的“扶贫行动”、“扶贫工程”,加大农户贷款特别是扶贫小额贷款的投放力度,着力提高贫困户贷款可获得性。主动与各级政府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政府对接,对有政府增信支持的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一村一品、光伏扶贫等项目,给予信贷资金支持。按照主体真实、专款专用、补偿及时、监督有力的要求,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

公摊面积计算“水太深”。据媒体报道,山东省高密市曾出现一处名为“贵宾首府”的“神盘”,多部门联合验收文件显示公摊系数高达52.35%,被称作“史上最牛公摊面积”。面对业主维权,工作人员十分硬气:“法律对公摊上限没有规定,你们100年都退不了房!”

(六)探索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的新主体。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组成集生产、加工、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联盟,要探索将其作为应对市场因素变动的重要支持客户。引导政府部门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综合措施,努力解决联合体内农户融资难题。积极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需求的信贷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设立内部担保基金,放大贷款倍数。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综合考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授信额度,实行随用随借、循环使用方式,满足新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新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

(七)大力发展农村个人消费金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六大方面。发改委等出台《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提出了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等“十大扩消费行动”。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而居民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创造巨大的消费金融需求。要积极支持汽车、文化、娱乐、教育、旅游、培训、养老等服务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贷款占比。针对县域公务员、优势行业单位人员等县域优质个人客户群体,积极创新区域性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县域中高端客户差异化消费融资需求。

三、抓住金融科技蓬勃发展新态势,创新开展农户信贷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线上化

当前,传统商业银行加快布局金融科技,传统线下业务逐步向“线上+线下”模式转变,全流程线上化的产品更为普及,营销风控效率显著提高,服务成本明显降低。如浙商银行“点易贷”、华夏银行“电商贷”、江苏银行“税 e融”、民生银行“网乐贷”、亳州药都银行“金农易贷”、聚合支付都是其中的典型。这些变化使长尾客户更加可及,不仅有助于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发展,也为农金机构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可能。从农金机构现有实践看,农户网络融资业务有市场潜力,有客户需求,应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创新领域和创新方向。

总之,琴书不仅是陆游借以忘忧与自我慰藉的工具,而且是其安然自若隐居山阴的自娱之物,是放翁生活情趣的寄托。

(一)加大数据的采集力度。依靠自身力量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难以做大规模,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资源是推进农户网络融资业务所必须借助的。要加强与政府农业产业规划对接,全力服务当地“三农”产业发展,以此为切入点,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资源。积极对接当地农委、畜牧、农机、水产、扶贫、烟草等行政机关及各类行业协会、涉农电商、第三方公司等,批量获取农户生产经营、补贴缴费等信息。同时利用好自身系统内部数据,挖掘目标客户群体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做好客户调查和筛选,确保客户数据资料真实有效,切实提升大数据质量。

(二)创新丰富有效业务模式。要围绕重点模式推广,在调查基础上锁定客户名录,制定服务方案,落实营销责任,服务“新”客户,做出“新”品牌。重点推进特色产业模式,对烟草、茶叶、油茶、林果等特色优势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委等政府部门收集农户信息,开展调查核实,提高调查效率与真实性;积极推进信用村信用户模式,选择部分村开展村民信贷档案建档,探索合适的授信模型及调查方法,实现整村推进营销;探索推进政府增信和农村电商客户模式,抓住电商平台积累的数据,建立多维度信用评价模型。鼓励创新其他特色模式,因地制宜地将其推广复制到其他产业、区域和客户群。

(三)优化服务渠道,提升客户体验。农金机构长期的“三农”金融服务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线下服务资源,确立了独特的线下优势,即使在互联网条件下,这些线下优势也是极具商业价值的。要坚持线下支持为基础,突出线上服务重点,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努力做到二者有机结合,为“三农”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完善、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要以网点线下申贷为基础,打通掌银、网银、微信等线上办贷渠道,实现申请受理、自助用款、自助还款、自助查询全线上办理,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和客户体验,加快实现农户贷款业务线上化、批量化、便捷化、普惠化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

(四)适应现代支付方式的渗透变革,推动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线上化。当前,新兴电子支付方式逐渐向农村地区渗透,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并使用微信转账、微信话费充值等新兴支付及缴费方式。鉴于新兴电子支付方式逐渐向农村地区渗透趋势的形成及农户支付方式和习惯的逐渐改变,农金机构要大力创新适应农村需要的线上化支付产品,特别是聚合支付等新型方式的营销推广,以顺应新兴支付方式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的趋势。

一是着力推进终端设备升级换代。加快采购和布放具有聚合支付等功能的新型支付工具,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惠农服务点,推进线上线下交易的协同融合,推动助农取款、助农缴费、助农转账、生活缴费、跨行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功能逐渐线上化。二是扎实做好涉农缴费线上化运作。大力拓展涉农项目,积极与财政、社保、农业等政府部门对接拓展农村社保、医保、财政补贴等代理项目,与公用事业单位对接拓展水、电、燃气、有线电视、固话、移动、联通、电信等八大类代理项目,进一步丰富惠农卡代理功能,大力拓展涉农代理项目的线上化,打造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综合缴费服务平台,提升缴费功能应用性和便捷性,增加客户黏性。三是大力创新应用服务功能。扫码支付是当前广泛使用的支付方式,大有取代POS刷卡支付之势,扫码支付凭借其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已成为线上线下小额支付的主流。要以支付结算便捷化为重点,进一步丰富产品功能和支持渠道,大力推广面向广大终端商户的收款二维码和聚合扫码支付,扩大新型支付方式推广范围。

基于梯形机构自身结构特点存在的不足,需从本质上消除转向时车轮侧滑现象的产生,才可提高架车的可操作性。故针对设备自身结构特点,对转向机构进行改进,其结构示意如图6所示。图中的回转支承用来替换原梯形机构以实现整车转向,与原机构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两前轮并非与架体固连,在架车转向过程中,前后车轮的轴线均交于一点即转向中心处,满足无侧滑理论转向条件。

 
 
赵云鹏
《农银学刊》 2018年第01期
《农银学刊》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