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新安大族志》大族标准、姓氏排列及功用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关于《新安大族志》的研究,目前已有多篇论文出现,郑力民以现存陈栎文集中从没提到过有此书而认为其编撰者不是陈栎;[1]15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认为编者是陈栎;[2]96朱万曙论证了此书只是稿本,编者就是陈栎。[3]116赵华富认真考证了此书的三个版本,对所含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认为此书只是一个编写大纲,不是一部成熟的著作,是元代徽州各个家族的家谱总集。[4]303

《新安大族志》目前存世三部,安徽省博物馆藏本(以下简称安博本):陈栎编纂,两卷抄本,含陈栎《新安大族志序》、(明)彭泽《新安大族志序》、《新安大族志凡例》、《新安大族姓氏目录》和《后跋》;安徽省图书馆藏本(以下简称安图本):陈定宇(栎)编纂,(明)彭德庵(泽)参辑,(清)程以通补校,两卷,清康熙六年刻本,含彭德6216庵《新安大族志序》、程以通《剖疑》、《新安大族志全集凡例》、《新安大族志目录》和《后跋》;日本东洋文库藏本(以下简称日藏本):分为《新安大族志金集》和《新安大族志玉集》,前后都有缺页,无编纂者姓名、序文、凡例、目录及后跋。[4]303由此可知,目前存世的《新安大族志》三个版本,应分别出自不同整理者之手。对这部一郡之谱,清代程以通刊刻本,即安徽省图书馆藏本,结构合理,体例完备,收集内容最全面,故以此版本为主进行探析。

一、《新安大族志》体例及功用

(一)《剖疑》论定体例为支派汇编

篇首《剖疑》,仿太史公自问自答的方式进行剖疑,“将欲谋之剞劂氏(指刻版印书的经营人),以公同志。一时疑信者半”,说明此大族志历经岁月流传,所闻者多,而所亲见者少。故当付梓刊刻时,需对众人疑虑进行解释。程以通以下之语,可作为陈栎编写体例的阐述:

以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电脑分配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

或问:“天下大族众矣,何独新安有志?”余曰:“天下大族固众,迁徙不常、久不通十数世次则五六世,而故址、旧宅转属他姓、归宗无地;惟新安各族自始祖迁居,聚族而处,迄今一二千载或五六百载,坟茔依旧,堂搆聿然;虽子孙奔驰四方,而归宗各有一派;千年乔木,百世门墙,问其里居,则知其人之所自来,与其族之大与小。故大族有志。”

众所周知,闽浙等地区从古至今也有典型的聚族而居大族繁衍的事例,然“天下大族众矣,何独新安有志?”为何只有新安特别是只有陈栎把本地这些支派汇集在一起而编成“志”?因为其它地方家族“天下大族固众,迁徙不常,久不通十数世次,则五六世而故址、旧宅转属他姓,归宗无地”,而新安之处“惟新安各族自始祖迁居,聚族而处,迄今一二千载或五六百载,坟茔依旧,堂搆聿然;虽子孙奔驰四方,而归宗各有一派”,只有新安这个地方,虽然居住已经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但祖坟依旧在,祖屋祠堂肃穆,子孙虽然各奔四方,但知道各自属于哪个支派。

程以通认为新安从元代就已经形成了好的传统,虽“千年乔木,百世门墙”,但“问其里居,则知其人之所自来,与其族之大于小”。虽然过了有百世,而问里面所居之人,几乎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的祖先世系,知道自己这一支派的族大族小。可见大族往往都有对自己支派的记录。既然陈栎做整个新安的大族志,当是记载了新安所有的大族支派。情况正是如此,如程氏记载支派84支,黄氏21支,汪氏58支等。

陈栎以前的宋代,郡谱早已消失,整个元代,也只有陈栎做到归结徽州当地宗族之谱的支派而成此纲目体的大族志,不但记录了徽州的众多家谱支派内容,另外也颇有为往圣继绝学的意思,不愧为有元一代有名之大儒。即《新安大族志》的体例是新安所有大族支派的汇编。

(二)《谱序》表明大族含义

何为大族,陈栎在自己编订《新安大族志》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此大族志在入明后辗转落入弘治南京兵部尚书奉敕任徽州府事关中彭泽手中,彭泽虽没有把它刊刻问世,但却为其做了序,曰:“今尚其世之从来者远,故曰大族,此其一焉;又有先世或以任道、或以明道、或效忠义、或敦孝友、或勋业著、或文章著、或政治著,今皆各尚其源流之美,故曰大族者,此又其一焉。舍是二者,不以大族称。”[5]序

可见彭泽认为大族应具备两个特点:世系久远和有出名的先世。这些先世或先辈,可以凭借任道出名,或效忠义、或敦孝友、或勋业著、或文章著、或政治著而有名。一个家族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要素,才可谓大族。

(三)《凡例》表明谱牒书法

由仿真计算可知,对于呈“θ”型布置的垂直排列线路,极导线遭受绕击的概率趋近于0,因此只需考虑水平排列方式。当绕击雷电流大于150 kA时,正极导线遭受雷电绕击的概率趋近为零,当绕击雷电流大于60 kA时,负极导线遭受雷电绕击的概率趋近为零。所以本文分别取正极绕击雷电流150 kA和负极绕击雷电60 kA,绕击耐雷性能计算如表4所示。

各姓据所迁新安朝代先后为之次序,并无甲乙;大族实际自见各宅宗谱,此概不赘;各邑有同姓同族者,则合其派而书之;大族未得其世系者,止标其地名,缺疑以俟各宅自登记;族姓迁徙未久,丁众未广者,虽显达著称,当世不敢私意插入,擅标地名以存大公;大族各派,通历年游览乡邦出入详悉,又于读史之暇检古残本细为考正,方敢下笔付梓。

《新安大族志》最主要的作用应该是为新安各个宗族的支派来源提供了最原始的汇集资料,后世程姓各支派皆来自程忠壮、汪氏皆来自汪华等这样已经得到普遍承认的(错误)观点,在这里即可以找到目前最原始的、可令人怀疑的、也是可作为反驳证据的地方,同时对当今社会的寻根问祖也可起到抓本清源之作用,当认真对待。

这里需要说明:《凡例》为清代程以通所做,其《凡例》表明的谱牒书法并不完全是陈栎编写大族志时所用的编写方法。

(四)知“吾家所自来”功用

《新安大族志》具体功用,彭泽在其《谱序》中认为“大儒陈先生叙其源委,特为表其故家,使其家世之子孙而观之,皆曰‘吾家所自来者’,如此,是故各姓有四海共一宗者,有一郡共一宗者,有一邑共一宗者,则人人知所尊祖敬宗矣”,即此书可以使人人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一支派;同时能够厚本地风俗,立当地体统,对世教很有好处,“是不亦体统之立矣乎?大族志行则又人人知所矜持自立矣,是不亦风俗之厚矣乎?然则苟有关于世教者,君子必知其所当尚矣,匪则均是人也,而何为大族而何以非为大族耶?”

程以通在其《剖疑》中认为:“他书或有益于当时,此志则有益于后代,更有益于目今流寓各省各郡之子若孙,凡在外籍生长者,一览是志,则故乡风景晓然于怀,且使知乃祖乃宗,世泽深远,非朝荣夕落者比怛(达)焉。在心少动水源木本之思,故每每有高曾久寓于外而曾玄仍旧归家祖父,既已归家而子孙听其他往,究竟终有着落,即至支庶凋敝,一派中此衰必有彼盛,世世村坊可托,祖墓可展,累代血食可凭,则后起者乌可一人不读是志,而疑其无用哉?”程以通在此《剖疑》中认为此谱的功用,不像他书只有益于当时,而此书则是有益于后代,更有益于当今流寓于各省各郡之子若孙,让他们虽在外而知“村坊可托,祖墓可展,累代血食可凭”,即同样表达了“知吾家所自来”之功用的意思。我们认为《新安大族志》和士子们读的著作一样厚风俗、立体统、益世教,但最主要的功用是“知吾家所自来”。

二、《新安大族志》与相关资料比较辨析

对《新安大族志》姓氏顺序进行编排,发现目录含81姓,不含“陆”姓。而正文中含“陆”姓,其介绍文字只有24个字,年代、支派都没有介绍。这样“陆”姓按序号排列应该为第26,后面序号应依次递增,则实际此志记录了徽州当地82姓(以下没有特别说明的,都是以安图藏本为蓝本,不再赘述)。为行文方便,把安博藏本和安图藏本以及明代戴廷明、程尚宽编订的《新安名族志》所有姓氏顺序排列进行汇总,列出下表。下表每三行中,第一行是安博姓氏顺序排列,第二行是安图姓氏排列,第三行是名族志姓氏排列。

 

表1 《新安大族志》安博藏本、安图藏本和《新安名族志》中所有姓氏排列汇总表

  

(附:28巴后有20臧、30殷、32史、34桂、43谭、44梅、45阮、59沈、63万、68顾、74严共十一姓,此十一姓安博本和安图本都没有,故附录在表后面)

 

1程1程1程16朱16朱29朱31凌30凌51凌45潘44潘67潘60韩59韩78韩75章74章91章2鲍2鲍2鲍17殷30殷32唐31唐52唐46金45金69金61宋60宋16宋76欧阳75欧阳92欧阳3方3方3方18郑17郑31郑33曹32曹53曹47董46董70董62佘61佘79佘4俞4俞5俞19戴18戴35戴34王33王54王48冯47冯71冯63马62马80马77田77田93田5余5余6余20任19任10任35蒋34蒋55蒋49江48江41江64饶63饶81饶78萧78萧33萧6黄6黄7黄21闵20闵11闵36奚35奚56奚50刘49刘47刘65齐64齐82齐79丁79丁7汪7汪8汪22许21许37许37洪36洪40洪51罗50罗48罗66祝65祝83祝80柯80柯4柯9詹9詹18詹24周23周39周39舒38舒58舒53何52何73何68卢67卢85卢82巴10胡10胡19胡25高24高42高40查14李14李23李29林28林60林8谢8谢12谢23孙22孙38孙38范37范57范52杨51杨49杨67仰66仰84仰81蔡81蔡76查13查54游53游72游69腾68腾86腾11吴11吴24吴26项25项46项41倪39倪61倪55廖54廖66廖70苏69苏87苏12张12张21张27邵26邵9邵42徐40徐62徐56夏55夏14夏71孔70孔26孔13陈13陈22陈28仇27仇15仇43吕41吕64吕57赵56赵75赵72葛71葛88葛42巴28巴58姚57姚76姚73庄72庄89庄15叶15叶25叶30康29康50康44毕43毕65毕59施58施77施74杜73杜90杜28巴

(一)陈栎的大族标准

见到《新安大族志》书时,或许会让人有很多想法:新安的大族志,那新安究竟有多少大族;新安大族的标准具体应该有哪些等。通过整理对比我们发现(以下所有数字都是在各谱中的姓氏排列序号):1程氏,西晋程元谭即迁入,支派共84支;7汪氏,东汉汪文和迁入,支派58支;11吴氏,唐吴少微迁入,支派53支;10胡氏,东晋胡育迁入,37支;33王氏,王希羽,34支;12张氏,唐张荣迁入,27支;13陈氏,陈禧,24支;15叶氏,叶尚,22支;22孙氏,孙鸾三,22支;6黄氏,东晋黄积迁入,21支;16朱氏,朱师古,21支。

以上11个家族,迁入年代久远,支派繁多,当属大族。但其余的支派皆20支以下,有的甚至是10支以下,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大族的标准:

这不只是风影的想象,只是他做梦也不可能想到,自己的妻子,那个曾经喜欢听他吹笛子的清纯女孩,那个曾经在山湾里解下红腰带系在树枝上,打下第一个美丽的结的村姑,现在正躺在另一个男人雄健的身子底下,他们一直在窑洞里面鬼混,已不是一朝一夕了。红尘世界瞬息万变,一切都凝固了,没有意识,没有理性,没有现实与梦境,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过去和将来。空气与阳光一起在颤动,一只飞虫在蜘蛛网中挣扎,它们粘合在一起,在风中无力地飘荡,像电影中的一个画面一样。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圈,这种诡谲的图案,不知道原本就在红尘世界的,还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19任氏,南梁任昉,2支派;20闵氏,迁入时间不知,支派1支;24高氏,迁入时间不知,迁入者不知,支派1支;27仇氏,元代迁入,支派1支;28林氏,迁入时间不知,迁入者不知,支派2支;29康氏,支派1支;30凌氏,支派2支;31唐氏,支派没有;42巴氏,一无所有;53游氏,支派1支;55夏氏,支派1支;58施氏,支派1支;61佘氏,支派1支;65祝氏,支派1支;66仰氏,支派1支;67卢氏,支派1支;70孔氏,支派1支;72庄氏,支派1支;73杜氏,支派1支;77田氏,支派1支;76查氏,一无所有;78萧氏,一无所有;79丁氏,一无所有;80柯氏,一无所有;81蔡氏,一无所有。

以上26个家族,支派不超过两个。

程以通《凡例》明言大族标准世系要久远,家族要有名人,“大族未得其世系者,止标其地名,缺疑以俟各宅自登记”,对于大族不知道世系的,只标地名,以等待各族主动来登记。

徽州大族自古往往都有家谱,随意搜集即可寻得世系,世系久远这个没有问题。但有26姓支派只记一支或两支,难道这26姓都不能寻得世系?或许陈栎知道这些大族的名号,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这些家族确切的谱牒资料,因此只能存目而无文?但即使是这样,实际上可以肯定有些家族的支派确实不多,陈栎仍然把他们称为大族

这样看来,陈栎的大族标准也许是没有标准,只要是一族,或许不管大小,都可记录在案,并统统称之为大族。清代程以通《凡例》所说的大族标准是其个人揣测陈栎大族志的结果。

(二)《新安大族志》姓氏排列顺序

《新安大族志》中《凡例》明言:“各姓据所迁新安朝代先后为之次序,并无甲乙”。即所有姓氏排列全按照家族迁入新安的先后为顺序。实际大族志中记录情况并不如此。经过认真统计可知,迁入徽州最早者应该为东汉的汪文和,但汪姓顺序却排在中间。以下按时间顺序整理出来:

最早是东汉:序号第7,东汉汪文和,“汉末曰文和以破黄巾为龙骧将军,建安二年,渡江,孙策表为会稽令,家新安”;

其次是西晋:1程,西晋程元谭;4俞,西晋俞纵;5余,西晋余祥;

然后是东晋:2鲍,东晋鲍弘;6黄,东晋黄积;10胡,东晋胡育;

然后是南北朝:19任,南梁(南北朝)任昉;32曹,南陈(南北朝)曹翱;

然后是隋代:8谢,隋代谢杰;

然后是唐代:3方,唐代方肃;11吴,唐代吴少微;12张,唐代张荣;13陈,唐代陈禧;

这几年来,眼睁睁看着房价攀升,易非不是没动过买房的心,只是,她觉得自己的钱似乎应该有更大的用途,她希望有朝一日能给向南开家影楼,或者成为一笔小小的原始资本,她甚至比向南更渴望功成名就,她从来没有忘记过要替爸爸活着,要为爸爸扬眉吐气。可这一次,敏之姐的话,真的在她心里留下涟漪了。

拉加德热衷名牌套装、手包、围巾以及珠宝首饰。她身着香奈儿套装,拎着爱马仕手袋,对丝巾的热爱也是非常出名的,为配合工作身份,她总是选择一身深色严谨的职业套装,但她喜欢在套装之外加一条丝巾。此外,拉加德还有一种非常自我的“围”巾风格:她喜欢将丝巾叠成长条状直接搭于肩侧,或者自然垂挂在脖颈两旁。这种围法一度还颇受追捧,被称作“拉加德围法”。

然后是五代:33王,天福(石敬瑭936—944年号)王希羽;52何,南唐何合通;

目前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继承材料力学 “拉、压、弯、剪、扭”系统和结构力学中杆件体系分析系统,其好处是能将混凝土、砌体、钢结构的基本构件(梁、柱、板、墙等)与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更高级的信息网络。但在学生不了解结构整体布局的情况下讲授上述内容尤为抽象,而且将实体结构抽象为特定条件下的力学模型会受结构受力特征、荷载传递特性制约。学生学习后对基本构件的截面计算比较熟悉,而对结构丰富的内涵以及它们和建筑的联系却了解不够[4],而Revit软件利用其3D技术能很快地解决了此问题。

然后是宋代:46董,宋代董知仁;58施,宋代施敏;59韩,宋代韩邦光;61佘,宋代佘潜等;

然后是元代:37范,元代范进荣。

按照迁入先后顺序可以看出,西晋迁入三姓,分别是程、俞和余,应该排1、2、3位;鲍、黄、胡三姓为东晋迁入,应该排4、5、6位。以此类推。但实际并未如此。陈栎编纂此《新安大族志》,没有按照迁入新安的先后次序为顺序。可能的原因或者是稿本当时没时间修改,或是编纂大纲特意为之,或是临时知道一姓即记录一姓,没有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编排。

如果编者想按照迁入顺序排列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此谱字数不多,内容不丰富,改动起来不是很难,但流传下来的版本几乎都是这一排列顺序,或许可知,陈栎是故意而为之的。陈栎编纂大族志时,和自己关系亲密的编在前面,疏远的就编在后面;某一宗族,看到其家谱了,就详细记载其支派,否则略之。

(三)安博藏本、安图藏本和《新安名族志》姓氏排列比较

1.安博本和安图本的姓氏比较

由表1可知,安博藏本和安图藏本在姓氏排列上几乎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很明显:安博藏本比安图藏本多了一个姓氏,即17殷。还有明显的区别是安排“巴”姓和安排“查”姓的顺序:安博本“查”姓位列40,而其在安图本位列76位;安博本“巴”姓位列82,而安图本位列42。这原因可能是陈栎原本后来经过多人传抄,传抄人把和自己相关的姓氏作了手脚。

2.安博本、安图本和《新安名族志》的姓氏区别

《新安名族志》是受《新安大族志》较大影响的著作,是明代人戴廷明、程尚宽等在元代陈栎《新安大族志》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大量扩充而编成的,是《新安大族志》的升级版。其现存刊刻的版本有多种,我们这里以明代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朱万曙等点校的《新安名族志》版本为主进行比较,且只对姓氏多少情况作简单分析,对在明代各个宗族繁衍多出的支派及原因、特征等,拟另文专述。[6]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明代的《新安名族志》比元代的《新安大族志》多出如下十一姓:20臧、30殷、32史、34桂、43谭、44梅、45阮、59沈、63万、68顾、74严;但少了两姓,分别是丁姓和蔡姓。可作出推测,这11姓在陈栎编大族志时,还未迁入徽州,而丁姓和蔡姓在编订《新安名族志》时可能迁出或灭绝或有其它的原因而没有入谱。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安名族志》比前两本在姓氏顺序排列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整,姓氏排序变化较大,如大族志柯姓第80,而名族志第4;查姓大族志第76,名族志第13;夏大族志55,名族志第14;仇大族志28,名族志15;吴大族志11,名族志24;殷大族志17,名族志30等。

《新安名族志》的内容多次提到元代的《新安大族志》,特别是其中的多篇序言,都从不同侧面告诉我们这两部郡谱之间的关系。《新安大族志》不是按先后顺序排列,仿它编订的《新安名族志》势必也会如此,而且会把大族志的顺序再重新打乱排列。这些充分显示了从元代到明代的家族势力升降、社会风俗变化及人情世故交往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新安大族志》与《新安志》比较

《新安志》为南宋徽州学者罗愿所著,为方志体史书最著名的代表,其中包含众多徽州大地各大宗族的宗族史内容,这部分内容整体上虽然只占《新安志》很小的一部分,但做为宋代的方志史资料,所处地位不言自明。元代陈栎的郡谱《新安大族志》与其相隔时间不超过100年,把《新安大族志》各姓和《新安志》中的相关姓氏内容作了比较辨析,得出如下结论:

在登月探索中和在爱情中一样,时机是关键。理论上来说,如今对于iSpace公司来说是个证明技术能让“月球谷”成真的好时机。最近,该公司的登月航天器设计图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接受26位专家组成的小组的详细检查。该公司计划在2019年夏天开始组装硬件。他们的月球车设计图正在接受升级和更新,而且是基于iSpace公司为了X奖早已研发和建造起的架构。

1.邵姓等十四族应为宋时迁入徽州

《新安大族志》中有邵姓等十四族,在《新安志》中却没有任何记录。这十四姓分别为:26邵氏、27仇氏、39倪氏、42巴氏、43毕氏、54廖氏、58施氏、61佘氏、62马氏、63饶氏、72庄氏、73杜氏、75欧阳氏、80柯氏。

这14家族在南宋罗愿著《新安志》时,因户小人稀,没有得到罗愿的注意,所以在其《新安志》中没有任何记录。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性很小。而最有可能的是当时徽州还没有这些姓氏,这些家族在南宋时尚未迁入徽州。不过可以肯定,入元后的这些家族,在不到100年内的时间,不可能发展成为当地的所谓大族。

注释:

罗愿《新安志》中记载有谏氏、聂氏、潜氏[7]卷一、卷六,而此三姓陈栎《新安大族志》中均没有记载。

研读《新安志》中的此三姓记载,发现潜氏家族在宋代,十余人家,好像生活在桃花源中一样,与世隔绝,入元后可能已经消失,且灭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谏氏,宋前虽望歙郡,但入元后可能灭绝,或消失,或迁徙;聂氏因是徽州大族,南宋前可见科举相继,入元后资料也没有显示相关情况,可见聂氏家族在宋元之际可能迁移到外地。查程尚宽《新安名族志》共93姓,比《新安大族志》多了11姓(见上表),但仍没有聂氏、谏氏和潜氏。他们要么灭绝,要么外迁。

三、《新安大族志》的不足及作用

如前文论述,《新安大族志》中各姓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迁入时间顺序编排;有些所谓的大族,记录支派内容实在很少,当不应该称为大族。这应该是此书明显的不足之处。另外这部书因只是稿本,没有刊行,且有多处把地方名字混乱于其它郡县的情况,“未梓行,间见抄本,疏略未备,且立例混于他郡姓名”[6]15。这些情况的出现,只能说明此书只是元代陈栎对当时徽州宗族情况资料的简单汇编,很粗糙,但其价值还是有的。

徽州的程灵洗、汪华、方干、吴少微都是徽州历史上有大功名的人,这些人在正史和各种地方志中都有大量的记载,从而为徽州当地人所崇拜,并成为地方神。徽州郑千龄曾言:“尝见郡中大家,程必祖忠壮,汪必祖越国,方必祖鉴湖,吴必祖少微”,程忠壮即程灵洗、汪越国即汪华、方鉴湖即方干。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此四人对徽州的影响巨大,另一方面也掩盖了不少家族来源等问题,程忠壮为南北朝人,汪华、方干、吴少微均为唐代人,徽州当地程姓皆祖忠壮,汪姓皆祖越国,方姓皆祖鉴湖,吴姓皆祖少微,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而从当今存世的家族谱牒中,已经很难再找到程姓支派不属于忠壮的,汪姓支派不属于越国的,以此类推。

但是元代《新安大族志》的存在,为我们理清元代的各姓支派,特别是为程、汪、方、吴此四姓的支派归属于谁的问题,提供了年代最久也相比较最可靠的证明资料。因为《新安大族志》“疏略未备,且立例混于他郡姓名”,此书粗糙、疏略、不详细,甚至还有很多姓氏支派混淆于他郡,所以只是稿本。但正是因为这些表面的不足,也恰恰说明了《新安大族志》作为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及可贵性。后世可能因为某些家族原因、政治原因或经济原因往往喜欢向先前同姓名人靠齐,喜欢把自己归于某某名人之后裔,甚至出现万派统于一宗的情况,“程必祖忠壮”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新安大族志》则能作为年代最久远的历史资料证据,来窥探在元时各宗族的部分支派来源问题。下面以四姓中支派最少的方姓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新安大族志》中记录所有的方姓支派如下:

②把各派全部放在一起记录下来,并不是合各派为一派。

方玄英即方干,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可知明确为方干之后的支派有七支:1结林派;2罗田派;3沦坑派;4临河派;6彰源派;7大川口派;11赤桥派。

其余八支如5潜口派宋贞献公、8方村派唐武宣节度使、9大麓派唐尚书,此三派中的三个始迁祖不能明确跟方玄英的关系;剩下10何家坞派、12省元坊派、13胡村派、14城西派,这几派只标注位置,也不能明确跟方玄英的关系,这些暂且只能认为是其它方姓之后。所以后世若一概说这《新安大族志》中15支派全出自方玄英之后,是不能令人信服的,除非以后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

《新安大族志》中有程氏共84派,我们通过认真分析比对,发现其中明确为忠壮公后的有62支,分别是:1槐塘派;2郡城派;7竦口派;8临河派;9岩镇派;10岩镇派;11五里牌边派;12虹梁派;14表里派;15冯塘派;16褒家坦派;18堨田派;19托山派;20方村派;22古城关派;23汊口派;24闵口派;26榆村派;27遐富派;28山斗派;29黄石派;30会里派;31牛坑派;32阳村派;34富溪派;35溪头派;36古城派;37蟾溪派;38汪干派;40中泽派;42渠川派;43芳关派;45上草市派;46率东派;47临溪派;48临溪派;49临溪派;50冲山派;51泰塘派;53陪廓派;54仙林派;55西馆派;56梅林朱汪派;57商山派;60金川派;61古墩派;62剑潭派;63梘溪派;64长径派;65彰睦派;68城东派;70种德坊派;71韩溪派;73龙陂派;74中平派;75兴孝坊派;78南山派;79中正坊派;81仁里派;82大谷派;83善和派;84程村派。

因《凡例》重要,摘录二至七条如下:

汪氏共58派,其中明确为越国之后的支派有33支,分别是:1唐模派;2潜口派;4稠墅派;11丛睦坊派;12岩镇同派;13西门派;18洪芳派;23资村派;25梅林派;27隐冲派;28汊口派;29石砘派;30水南派;31衮山派;32长丰派;33藏溪派;34东山下派;35大畈派;36回岭派;37凰砂派;38官源派;39符村派;40西门派;42集贤坊派;45井亭派;46舜溪派;50村墅派;51崇善坊派;52东西街派;53桃墅派;56霞阜派;57古墙派;58税务前派。

吴氏共53派,其中明确为少微派的有22支,分别是:1向杲派;2岩镇派;4堨田派;6吴村派;17石岭派;22商山派;23璜溪派;24稍云派;25璜源派;26城北派;27临溪派;28方口派;31隆阜派;33油潭派;34高视派;35邑前派;36汊口派;42古墩派;43慱村派;44隆阜派;51赋春派;52中云派。

可见,程氏属于忠壮公后裔的有62支,占总共84支的74%;汪氏直接属于越国公的有33支,占总共58支的57%;方氏直接属于方干后裔的有7支,占总共15支的47%;吴氏直接属于少微后裔的有22支,占总共53支的42%。这样“程必祖忠壮”等之语错误显现。

四、结 论

(一)《新安大族志》实为元代新安宗族支派汇编

《新安大族志》为元代陈栎所编辑,为稿本,未曾刊印,当今存世三部不同版本,只相应增加了相关收藏者或抄写者的序跋等信息,正文内容变化不大;后世学者在其基础上编成《新安名族志》,对《休宁名族志》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和宋代《新安志》、明代《新安名族志》的姓氏对比,可发现宋、元、明三代徽州部分宗族迁移、兴衰或消亡的情况。

近年来,信息技术城市规划设计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城市规划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17,18]。GIS作为一种综合数据平台,成为城市空间形态定量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通过GIS可模拟生成真实视野中的城市天际线图像,为天际线的控制设计研究提供有效基础。同时,可利用手机信令及API软件获取行为特征及POI等城市建设相关大数据,为针对性设计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推动城市数字化的进一步实现。

陈栎所记录的大族,支派在20支以上,实可称为大族;而有些只是记录了几支,甚至只记录了姓氏,连一个支派都没有记录的仍称之为大族,这样是没有说服力的。《新安大族志》没有按照宗族迁入的顺序编排,这为明代《新安名族志》的编排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其中有多处姓氏顺序被重新打乱。

《新安大族志》实为元代新安宗族支派汇编。陈栎使在前代早已消失了的郡谱能够在徽州、且唯一在徽州大地上重新焕发生机,单就这一点即可见《新安大族志》在宗族史上所具有的重要研究作用。

(二)分辨人为拔高,正视主要作用

明代彭德庵的《新安大族志序》、清代程以通《剖疑》和《凡例》等文在表现陈栎郡谱的体例和功用方面是很合符道理的,同时这些内容又明确了此郡谱中大族入选的标准、郡谱编写的方法、大族在郡谱中的姓氏排列顺序等内容,为进行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或切入点。不过只研究此郡谱的编撰者、版本及具体包含哪些内容是不够的,通过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特别是把彭、程二人的文章和陈栎正文做对比,发现后世之人往往还是对此谱做了人为的拔高,如判断大族的标准、姓氏排列的顺序等,部分观点或许不是陈栎所具体运用的,但这些拔高却成为了这些后世学者所认为的陈栎郡谱不足之处的证据,显然彭、程二人之文很容易误导学者对陈栎之谱的理解。

程以通认为,陈栎大族志中各大族姓氏排列顺序,即按各大族迁入徽州的先后顺序为定,并不人为分甲乙贵贱;大族内容实际来源于各宗谱;同县中若有同姓而非同族的,则合其派书之。

2.罗愿三姓陈栎没有记载

①陈栎大族志内容,当只是做了篇序和记录了各个宗族的多少支派,并对各个支派做些少许的介绍。今存三版刻本,只是增加了不同收藏者的序跋资料而已。

化石,是指在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的、被石化的古生物遗骸,如贵州龙化石、海百合化石、珊瑚化石、恐龙蛋化石等。

第三,为企业各项工程的的目标提供方向。在建筑工程真正施工期间,由于某些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数不胜数,所以通过工程造价预算就能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为施工企业合理规划资本,为其发展提供便利。

歙县大族方氏:1结林派,郡南十五里,唐玄英十二世孙桂,自白云村迁歙西柘源,桂后十三世曰宁、信兄弟六人,其后散居新安;2罗田派,郡西二十五里,玄英后,曰良迁此;3沦坑派,郡南二十里,玄英后曰承威迁此;4临河派,郡西三十里,唐玄英后迁此;5潜口派,郡西四十里,宋贞献公自沦潭派迁此。休宁大族方氏:6彰源派,邑西百里,出祁门赤桥派圭之次子曰游者,宋熙宁间迁此;7大川口派,邑西百三十里,赤桥派六世曰昱迁此。婺源大族方氏:8方村派,邑西四十里,唐武宣节度使曰庚旺迁开化,宋初曰棣迁此;9大麓派,邑西七十里,唐尚书起居清化横坑,传三世道铿迁徐家坳芳村五世延美延俊延贯迁此。祁门大族方氏:10何家坞派,邑北隅,自伟溪迁此;11赤桥派,邑东五十里,玄英后智咏由黄墩迁此;12省元坊派,邑北隅,伟溪派曰万铨万鑑兄弟迁此;13胡村派,邑北隅,自伟溪派迁此;14城西派。绩溪大族方氏:15庆丰派,邑南隅,汉开国公伯储系,曰坚夫迁此。

4.1 阴茎外板皮肤“充足”时的策略 手术之前进行外板皮肤的初步评估,指压阴茎根部使阴茎体显露出来,观察测量外板皮肤是否足够覆盖阴茎体,在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切除狭窄环以及包皮内板,包皮内板尽量少留,成人保留在5 mm以内,儿童在3 mm以内,这样术后外观平整无臃肿。对于这种状态的隐匿阴茎,我们采取“脱套松解、固定,外板皮肤覆盖”手术步骤,即常规的Devine术式[6]。临床分型中,轻度、中度的隐匿阴茎,其外板皮肤多为“充足”状态。因此,对于轻度、中度隐匿阴茎我们采用Devine术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手术效果(图8)。

③询问徽州当地人,现在这二十六姓中其中多数仍然还是支派不多、人口不多。

④郑千龄.《鲍屯鲍氏族谱序》(此序作为小字附录于郑忠(郑以孝)《处士鲍公椿行状》后面),见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在他们没迁入徽州之前,当地应该已经有这些姓氏,且他们各自都有兄弟,不能把这些人的后代都算成他们的。

“唐烈与唐殒一拍即合,二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唐琮。师父熟悉唐门中所有的毒药毒虫,但对于蛊,却所知有限。他受到唐殒暗算,中了傀儡蛊,这也是一种人虫,钻入人的体内,能够影响人的心智,令人之言行完全听命于施蛊者。师父自知事态严重,趁清醒之际,将蛊虫逼入双腿,又将双腿截去……”

参考文献:

[1]郑力民.《新安大族志》考辨——兼谈《实录新安世家》[J].安徽史学,1993(3).

[2]多贺秋五郎.关于《新安名族志》[C]//刘淼.徽州社会经济史研究译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88.

这个时段于罗兰金店来说,是最辉煌的时刻了。外面的世界越黑暗,金店的灯火越璀璨。玉敏早早开了灯,罗兰金店内顿时金光闪烁,金碧辉煌,与外面昏黄的街道形成鲜明的反差。镶在柜台内的灯带全都亮了起来,像一条条银蛇,闪着沉静而透明的光芒,衬得柜台内的珠宝首饰熠熠生辉,光泽鲜艳,如灯下美人般,款款楚楚动人,件件妖娆娇艳。灯下的美女们亦是毫不逊色,清一色青春年少春光明媚的店员们,优雅大方地站在柜台内外,衬得金店更加地流光溢彩,风华卓绝。精美的珠宝,灯火的殿堂,恬雅的美女,为罗兰金店增添了难以言尽的华丽色彩。

[3]朱万曙.《新安名族志》的编纂过程与版本[J].安徽大学学报,2004,28(5).

[4]赵华富.《新安大族志》研究[M]//徽州宗族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陈栎,撰,程以通,补校.新安大族志[M].清康熙六年刻本,安徽省图书馆藏.

[6]戴廷明,程尚宽,等,撰,朱万曙,等,点校.新安名族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7.

[7]罗愿,著,萧建新,等,校.新安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8.

 
徐景华,吴兆龙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02期
《黄山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