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建设

更新时间:2016-07-05

一、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动力。建国以来,制造业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如2010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和2011年美国发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2016年,两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因此,中国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提振经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战略行动。目前,中国制造业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巨大、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国际公认的“世界工厂”。然而,与制造业发达国相比,中国只是制造业大国,不是制造业强国,还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制造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附加值低、效益低、高能耗、高污染,其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主要凭借廉价劳动力要素、资源要素驱动。究其原因,中国与世界制造业强国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支撑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本的差距。[1]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先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当GPX案在美国还在进行庭审的时候,中国以乔治城钢铁案和GPX案中的争议点为由,向世贸组织争端与解决机构提起诉讼,希望在世贸法律框架内解决相关问题。2008年,中国对4起美国商务部发起的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提起诉讼,即DS379号案[6](P1)。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虽然国外尚无对先进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研究,但有不少学者探讨制造业人力资源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先进制造技术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Small等通过对125家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过程中,强化员工培训和坚持以团队为基础的企业获得了更高的绩效。[2]Heultes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欲取得成功,不仅要同制造业生产环境相适应,也要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相匹配。[3]另一方面是制造业绩效同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Youndt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源系统与公司经营业绩直接相关,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系统与优质制造战略的联结。[4]Ahmad和Schroeder实证分析美国、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制造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不同国家和行业具有普适性。[5]Adil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开展研究,突出了人力资源经理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绩效的重要影响。[6]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大多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探讨人力资源系统与实践和制造业及相关战略的整合,以提升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效果和行业绩效。

(二)国内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对制造业基地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专门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的只有胡蝶、张向前等,其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是与之对应的人才支撑体系。[7]随着国内对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入,渐渐有学者开始探讨制造领域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有3个研究方向。第一,人力资源对制造业基地培育的重要作用及相应的对策。朱建航和龚建立认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的主要原因。[8]杨东涛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认为Delery和Dotv提出的被西方广泛采用的7种HRM实践及其系统对中国制造绩效具有效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效益和企业创新能力。[9,10]第二,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王明琴在总结借鉴制造业高级技工人才培养的3种典型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高级技工培养的对策。[11]袁冬梅认为,应借鉴美国经验,从重视理工科教育入手,制订长期人才储备战略,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12]第三,针对不同区域制造业人力资源的研究。张同全和王乐杰通过建立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的人才集聚效应,发现3个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13]尹肖妮和王国红等认为,应采取措施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发展和合理规划区域人才承载力。[14]国内学者从多方面对制造业人力资源展开研究,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总体上还不够系统,虽然能解决制造业发展中短期或局部人力资源问题,但无法满足中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以《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战略指导,全面系统地研究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推动实现制造业强国的目标。

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要求

(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特征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是在中国区域内形成拥有先进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规模巨大的高附加值产品和卓越的劳动生产效率的制造业空间和组织集群,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制高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拥有先进制造技术。1992年,美国政府首次提出先进制造业概念,认为先进制造业是拥有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行业。[15]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灵魂和支柱。(2)自主创新能力强。只有拥有一批能够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摆脱依靠低廉劳动和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才能实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制造业基地是否先进的关键。(3)劳动生产效率卓著。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根本在于该国家或地域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卓越的劳动生产效率不仅是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然要求,也是其重要的特点。(4)产品具有高附加值。只有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增强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5)产量规模巨大。只有产量达到足够大的规模,才能扩大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品市场的占有率,提高中国制造业影响力。

(二)对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要求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培育和发展,必须依赖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有效运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价值,扩大制造业产量的规模。

绍兴经济以制造加工及对外出口为主,接待大批来自全世界各国的商人,对外语人才需求量非常庞大。但是,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纯外语语言类毕业生,而是应用型外语人才。根据调查,机械制造外语人才占52%,纺织服装外语人才占39%,食品卫生占11%,交通运输型7%等。此外,绍兴市作为旅游城市,既有水乡的自然景观,又是历史文化古城,现代城市的文明景观也很独特,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力。而目前,绍兴市导游的外语水平普遍较低,能熟练运用外语介绍名胜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旅游人才较少。

1.增加制造业人力资源数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2015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规模持续扩大,从2004年的3050.8万人,上升到2015年的5068.7万人,2013年达到高峰5257.9万人,11年间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了2017.9万人。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其就业人数的规模预计将继续扩大。由于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发展,制造业规模扩大,同时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技术改进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等因素,预计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数将达6291.7万人。2020—2030年,中国经济增加方式进一步调整,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业从业人数增幅将保持在10%左右。

[5]...Apparently not content with its annex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r being the muscle behind the world’s number-one power-in-waiting,the Chinese army has made a foray into gangsta rap.

hucMSCs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干细胞中心实验室分离并鉴定,Piwil2-iCSCs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泌尿生殖发育与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转染并保存[22-23]。主要试剂和仪器为DMEM、DMEM/F-12培养基(Gibco)、胎牛血清(Gibco)、CCK-8试剂盒(日本株式会社同仁化学研究所)、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碧云天)、CD9、CD63、Piwil2、MMP9抗体(Abcam)、MMP2抗体(Genetex)、PKH26红色荧光细胞连接试剂盒(Sigma)、超速离心机(Beckman)。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依然主要依靠巨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投入拉动,缺乏自主创新,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以及关键配套零部件,创新驱动不足。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平均在50%以上,与一般发达国家在30%以下和美国、日本在5%以下的情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创新型国家研发投入强度为3~5%,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09%,相比明显偏低。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19]众所周知,自主创新的主体在于制造业研发技术人才。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仅为963.1人,远低其他制造业发达国家,甚至低制造业后起之秀的韩国(见表1)。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研发人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且人员数量偏少。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徘徊在价值链的低端,难以跨跃到价值链的高端。

3.提高人力资源的绩效。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础的直接目标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包含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和绿色发展四大类指标。要实现这些指标,必须进一步转化为制造业从业人员具体绩效指标。这不仅要求制造业从业人员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附加值增加值率,还要求增加有效发明专利数、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以及降低单元产量的能耗等。

四、当前制造业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2.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素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等高素质人才。因此,从业人员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文化程度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进行精益生产的能力。

[3] Heijltjes M G.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and HRM Policies:Findings from Chemical and Food and Drink Companie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Great Britain[J].Organization Studies,2000,21(4):775-805.

表1 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数量 单位:人

注: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2016年)》,其中标注“①”的为2012年数据,标注“②”的为2013年数据,“-”为缺失数据。

每百万人中研究人员数 1089.2 4018.6 5201.3 4472.2 6456.6每百万人中技术人员数 - - 519.2 1743.9 1167.7

(三)人力资源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

企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的组织体,也是制造业人力资源使用的主体。如何发挥各类人力资源的效用,关键在于个体制造业企业。

(四)从业人员培训开发滞后

当前,中国制造人力资源状况不佳,存在技能人才匮乏、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说明现行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不能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制造企业培训开发存在重管理、轻技术的现象,认为管理是高大上的东西,需要进行培训,而技术培训只要在车间由工人传帮带或自行在岗位上学习即可。另一方面,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对技术工人重使用、轻培养的情况。由于培训制度不健全,以及技术培训周期较长、投入成本较多、见效慢等特点,同时担心培训后员工跳槽,相当一部分企业不愿意投入成本进行培训开发。很多企业出现短期行为,将培训开发的责任推向社会。企业需要技术工人时,就从外部招聘或挖业内墙角。数据显示,仅有40%的企业有培训方面的支出,而且培训支出的规模也都比较小。[21]因此,对培训不重视、投入不足等因素造成中国制造业技术工人技术水平低下、高技能人才缺乏,制约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影响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从业人员激励不足,人才流失严重

薪酬水平反映劳动力的价格水平,不仅影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而且影响劳动力的流动。从国内各行业工资水平比较来看,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偏低。根据劳动统计年鉴(2016年),如表2所示,2014年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为55432元,排在倒数第5位。这样的工资水平与排行,与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的地位很不相称,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工资水平也是偏低的。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6年)显示,2013年中国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是4290元人币,德国制造业雇员平均工资是2594欧元,日本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是423000日元。中国创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在外滞留率平均高达87%。[22]

表2 行业平均工资表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6年)》。

行业 工资(元) 排名 行业 工资(元) 排名金融业 114777 1 批发和零售业 60328 1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12042 2 房地产业 60244 1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9410 3 采矿业 59404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489 4 电力、热力、燃气及不生产和供应业 58202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1764 5 制造业 55432 14卫生和社会工作 71624 6 建筑业 48886 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822 7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4802 16教育 66592 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3528 1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62323 9 住宿和餐饮业 40806 18

五、政策建议

人力资源是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关键资源。人力资源能否满足和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培育需求,不仅关系到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能否成功,也影响制造业强国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提出建设人力资源支撑体系的建议,见图1:

图1 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体系

[12] 袁冬梅.美国制造业重振面临的人才储备挑战[J].国际贸易问题,2012(4):49-58.

1.制定制造业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尤其是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是驱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关键。在政策实践中,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人力资本优先投资战略,促进制造业快速发展。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结合《中国制造2015》《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针对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本储备不足的状况,结合新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的最新趋势,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制定并实施制造业人力资本优先投资和适度超前投资的战略规划。以此提高中国财政优先投资制造业人力资本的规模,保障制造业人力资源能源源不断地满足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

2.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一,完善劳动保护法律,保护制造企业和雇员的权益,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有序的流动。第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科学技术研发者的创新权益,并给予相应的激励,满足创新驱动的要求。第三,为制造业人力资源提供需求和供给的动态信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及时把握和预测制造业人力资源供需情况,提前对制造业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规划,保证能够及时有效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

3.进一步完善工人技术等级鉴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的技术工种及其要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要从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制造业领域的职业技术鉴定的工种、标准和要求等,更好地促进制造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培养更多符合制造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二)加大教育改革与人才引进的力度,完善人力资源来源体系

各类教育是培养具有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的主要方式,制造业发展所需要各类人才也须依靠专业教育培养。同时,人才引进也是制造业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

经过多年的打拼,我现在求学工作于北大,两位老人是欣慰的,也许他们最放心的就是我这个把苦吃得快成“厌食症”的儿子。

1.要加快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实施分类管理。首先,继续提高研究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制造业高技术产品的研究和设计提供高水平创新型研究人才、技术型研究人才。其次,积极推动部分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大量制造业所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工程技术人才。最后,高校要与制造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协同培养高精尖创新研发人才,实现制造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促进关键零部件、高端产品的开发。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制造业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首先,从政策方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其次,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校企合作。依托制造业行业协会、企业等兴办实训基地,进行学工结合、顶岗实训实习,培养大量制造业需要的技术人员。最后,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制造业发展需要,针对制造业技术工种变化和技术要求变化,及时动态地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使职业学校培养人才能够很好地匹配制造业发展的需求。

3.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继续实施已有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制造业发展紧缺人才,如技术研发与产品设计创新型人才、掌握高新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或高级技术人才,采取优惠政策,放宽入境门槛,给予优厚待遇和富有前景的岗位。从全球先进制造业强国大力引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人才,短期内提升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带动中国制造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实现持续壮大。

(三)提高人力资源效用,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且结构失衡,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其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所需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然而,中国教育长期以来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相对忽视。此外,高等教育没有进行分类管理,大多数高校都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荣,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对不重视。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应用人才相对缺乏,行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在《2010—2020年中国技能劳动者需求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需求约为l1577.3万人,短缺927.4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3067.1万人,短缺105.8万人。[20]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中国教育培养体系不健全,导致人力资源结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无法匹配,制约了制造中国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1.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制造业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制造绩效。为了实现制造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构建有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实践。第一,从发展战略高度,确立企业人力资本优先投入的策略。华为作为中国信息技术制造企业的翘楚,非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从华为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来看,超过95%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0%拥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还有数千名博士、博士后,48%为高级研发人员。[23]第二,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围绕着人力资源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目标,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的体系。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角色,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有效执行发展战略和经营战略,积极履行能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创造高价值的人力资源实践活动。第三,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制造业员工团队。根据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管理、研发、技术等各类型优秀人才,形成产学研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员工团队。

2.着力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基础发展资源相似的制造业企业,由于管理方式的差别,将导致获取、开发、配置和利用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企业竞争力。可见,管理的差异是竞争力的来源之一。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向智能化、精致化、个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肩负跨跃和追赶的任务,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日益复杂也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不仅要懂管理,也要懂制造业。同时,实施管理人员能力开发与提升计划,针对高管着重开发管理战略思维和领导力,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着重开发运营能力,针对基层管理人员着重开发团队建设能力和执行力。

3.提高组织学习能力。根据罗默(Paul Romer)和卢卡斯(Robert Lucas)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驱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动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是典型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强化知识资本的价值创造与整合运用,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有效带动制造业技术进步、组织创新和效率提升。[24]组织学习是企业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分享知识和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制定组织学习、共享和激励的知识管理机制,激发员工和团队学习和分享的积极性,促进组织和员工有效地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分享知识和传播知识,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学习能力。由此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和持续发展。

(四)重视能力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

制造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能力要求更高。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体系,多渠道提升制造业所需要的各类型人力资源。

1.制定完善培训支持政策。针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工人特别高技能人才大量紧缺的现状,应当由政府制定培训补贴政策,分担企业培训成本。第一,鼓励制造业行业协会、企业联合高校以及各级职业院校成立职业培训学校,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委托具有培训资质的高校、职业院校对制造业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第二,对职业技能和技术等级鉴定偏重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进行改革,规定将职业技术鉴定和技术等级鉴定与培训结合起来,要经过一定培训学时,考核是否掌握相应的技能、技术,才能给予鉴定。实施就业培训准入制度,规定“先培训,后就业”或“先培训,再上岗位”,切实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第三,构建由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制造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对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展开有计划的培训。

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在 43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了 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发病的关系,并提供了 2型糖尿病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证据。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考虑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用药、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此尚需纳入相关因素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总之,在本队列人群中,2型糖尿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发病有关,2型糖尿病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肝癌发病风险。

中国制造业从业者素质整体偏低,直接制约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导致中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情况: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占10.2%,初中占49.5%,高中占15.8%,中等职业教育占6.7%,高等职业教育占1.7%,大学专科占9.2%,大学本科占5.4%,研究生占0.5%。可见其中以初高中及以下为主。与之相比,美国制造业从业人口则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占86.4%,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达32%。(2)工程技术人才数量不足。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人,中国只有16万人,还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0%。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总数的70%。[16](3)制造业工人技术等级和水平偏低。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达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其中,高技能人才达450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6%。[17]技工队伍状况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技工少;单一技能型技工多,复合技能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18]

2.制定特殊人才培训计划。一方面,统筹制定实施制造业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训计划。政府会同行业、企业,及时调研制造业重点领域紧缺人才的培训需求,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及时有效地组织实施培训开发。另一方面,制定农民工制造业技能培训计划。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30.5%,文化程度整体偏低。[25]针对制造业中的农民工,专门制定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提高制造业工人的整体技术技能水平。

(五)防止人才流失,建立激励保障体系

1.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构建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率不低于制造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的工资增长机制,让制造业就业人员分享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成果。由此提高中国制造业对就业人员的吸引力,稳定制造业就业人员队伍,减少制造业就业人员的流失。

2.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制造不同类型就业者的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满足不同类型就业者的需求。第一,针对经营管理人员,激励其致力于实现企业长期目标和持续发展。根据其经营业绩给予现股、期股或期权的激励。第二,针对制造业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研发设计人才或核心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人才,鼓励其致力于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根据其智力付出、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对给予技术入股、专利入股,提高其攻克技术难关,持续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针对技术工人,鼓励其提高技术水平,有效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建立以技术等级或职业技能为基础的薪酬增长机制,兼顾绩效奖励。同时,尽可能改善技术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消除“蓝领”和“白蓝”的差别,尊重其劳动,肯定其技术。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制造业技术工作。

参考文献:

[1] 和云.优先人力资本投资 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J].中州学刊,2010(6):36-40.

[2] Small M H,Yasin M M.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mplementation Policy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1997,15(4):349-370.

尽管现在对椰果采摘机的研究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绝对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考虑到综合经济效益。1992年2月,海南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海南环境优势、打造海南特色和加快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决定。而建设大型椰子种植基地响应了海南建设生态省的目标,所以机械化椰果采收模式的使用必然会有力地推动“百万亩椰林工程”的建设,促进椰子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应注重基础性的人才培养,在年轻人群当中,树立有关椰果采摘机的研究意识,为培养优秀专项人才储备奠定基础。

[4] Youndt M A,Lepak D P.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Strategy,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4):836-866.

[5] Ahmad S,Schroeder R G.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Recognizing Country and Industry Difference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21(1):19-43.

[6] Adil M S.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Competitive Priorities of the Manufacturing Performance in Karachi[J].Global Journal of Flexible Systems Management,2015,16(1):37-61.

[7] 胡蝶,张向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支撑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1):46-51.

[8] 朱建航,龚建立.先进制造业基地与人才支撑的互动关系研究[J].企业活力,2004(2):38-39.

[9] 黄忠东,杨东涛.人力资源管理与制造绩效的关系——中国发达省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9(2):117-128.

[10] 曹亚东,杨东涛,杨晶照.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51-54.

单片机AT89C52具有功耗较低、性能高效、片内由8KB Flash ROM 的8 位CMOS 组成,工作电压跨度范围2.7~6V(实际使用以+ 5V供电为准),八位数据总线。单片机AT89C52具备可编程全双工串行通信接口,并可同时进行串行发送、接收工作。通过RXD 引脚(串行数据接收端)和TXD 引脚(串行数据发送端)与外界进行数据的互通。正因单片机AT89C52具备以上特质,古选择它作为本次设计的微处理器。

[11] 王明琴.中外制造业高级技工人才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6):82-84.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积极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服务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

[13] 张同全,王乐杰.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1):64-71.

[14] 尹肖妮,王国红,包荣成.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才承载力的耦合——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5(5):116-121.

[15] 谭蓉娟,谭媛元,陈树杰.产业位势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维度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6):43-49.

[16] 许鹏奎,虞庐松.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633-637.

[17] 徐博,周蕊.我国高级技术工人占比严重偏低[EB/OL].(2017-06-09)[2017-11-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6/09/c_1121118055.htm.

2.1.4 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 在中药的全产业链过程中,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如通过电子标签,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关联数据[17],通过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的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运用,推进中药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程可跟踪;以此构建中药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既有利于逐渐提高中药产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也能使政府加强实时监管,极大改善信息不对称格局,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品牌价值。

[18] 唐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30-35.

[19] 李朝兴.关于积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5(4):22-23.

[20] 李志,蒋雨珈,金莹.日本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及其治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4):134-137.

计算如下:TLI(∑)=∑Wj·TLI(j)[5],采用总磷(TP)、总氮(TN)、 叶绿素 a(Chla)、高锰酸盐指数(CODMn)、透明度(SD)作为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标的评价参数,式中Wj是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SI(j)是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研究产品质量信用的评价体系,首先需要理解产品质量信用相关概念,下面从信用、质量信用、产品质量信用和企业质量信用分别进行介绍说明。

[21] 王春晓.中国制造业企业培训投入与效果的经验研究[J].辽宁经济,2013(4):7-9.

[22] 李朝兴.关于积极引领新常态加快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5(4):22-23.

其中,S为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的季节性强度指数,S值越接近0,说明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各月分布越均匀;S值越大,说明某年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年内各月分布差异越大,季节性越明显。xi为第i个月亲子游网络关注度占全年的比重。

[23] 张军生.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机电产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189.

[24] 李燕,王忠宏.软实力: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命题[J].发展研究,2016(5):7-9.

[25] 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7-04-28)[2017-12-10].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林苍松,张向前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