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减少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路径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1 引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这是对今后3年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明确指示和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我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严控、严治、严管污染源,全面减少污染“增量”,深入治理污染“存量”是大幅减少排放总量的根本路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程整体上有差别。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内化治污减排。创新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减排措施。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引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1 寻求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契合点

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应当厘清二者的辩证关系。将其统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需要结合本地自然环境特点与产业特征,选择无污染、低污染的行业。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模式。

2.2 建立考评GDP与环境质量的综合标准

对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评,既考核GDP增量,也考核污染物减量;既考核改进经济发展环境成效,也考核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程度。以考核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的情况,促进地方干部克服短期行为,提高谋划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调整产业结构布局 强化控制污染产业基础

(1)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产污量。基于污染源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产业发展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方式不同,内容不同,产生的经济和环境效果也不同。产业结构、布局方式、发展速度都会直接影响产污、排污量。应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点与产业生成污染源的关系,选择产出价值高、产污量少的优势产业发展经济。同一产业结构所处不同阶段,由于其内核与管理方式的变化也会影响产污、排污状况。如,装备制造业与化学工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的产污、排污状况截然不同。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污染物净化处理的难易程度差别也很大。如,IT产业污染物排放量就很低。近几年,有些传统的资源加工型经济地区紧紧抓住机遇,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引进人才,发展IT和大数据企业并且实现了产业化,提高了地区GDP,解决了传统产业的重污染问题。

新版排污许可制度以企业为单位规定了排污总量,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由于结合了行业工艺状况、排放标准,使得排放总量有了切合实际的指标,并且落实到了具体企业,使排放总量落地生根,控制源头排放。排污许可制度要求排污单位必须持证排污、依证排污,倒逼企业改进工艺设备,加强管理,深层次解决超标超量排污问题。

4 抓住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治理污染。地理环境特点不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不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同,导致重点污染源结构与形态、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如,黑龙江省工业和民用燃煤基本是本地煤矿,主要产区煤质都较好,原煤普遍含硫量<0.7%,甚至还要低。而由于冬季漫长,气候干燥,裸露地面多,大气污染主要控制PM10和PM2.5。松花江和嫩江既受老工业基地企业排放废水污染,又有城市排放污水污染,还有大平原大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

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常常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天然禀赋和自然资源优势地区,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发展较快,是地方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途径。特别在某项新技术出现的某个阶段,往往会发生企业集群式建设的局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东北玉米产区,投资者集中建设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甲醛企业,产品畅销且利润高。近几年,又出现投资十几个亿,集中建设大规模以玉米粒为原料深加工企业。针对这些集群式建设企业排放污染物进行典型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加以控制,把住准入关,能够取得控制行业污染的主动权。

我国“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区域总量控制路线,有其长处,也存在一些问题。长处一是区域总量可以限定某一区域的排污总量,使排放总量有了上限。二是可以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平衡,排污单位之间具有“调节”的功能。问题一是区域新增排放量是预测值,很难准确把握,往往与真实情况差距较大。二是计算排污总量是以年度环境统计数据为基础,而我国前一阶段的环统数据准确性、真实性都远远不够。特别是系统误差和人为因素干扰太大,致使核算总量基数不准。三是从区域统计数据出发,致使有的企业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产生了污染物削减量,甚至环境作用很明显,却因全年统计不准而不能够核算减排量。这些问题导致年度减排量数据较大,减排工程很明显,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

5 研判经济环境发展趋势制定治理方略

5.1 注重研判环境经济形势

证明 因为G中不含4-圈或弦6-圈,所以3-面不能与3-面、4-面、5-面相邻,故3-面只能与6+-面相邻。

5.2 注重企业群发展特点

具体地说,这正是“在实践中学习”的基本涵义:无论就教师,或是其它具有较强实践性质的专业性工作而言,相关人士的专业成长都应直接服务于他们的实际工作.例如,主要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有学者提出,应将发展“实践性智慧”看成相关人士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4];又由于认为已有实践的反思正是增长实践性智慧最重要的途径,因此,人们又提出了关于实践性专业工作的这样一个定位——反思性实践者.

6 建立企业总量与区域总量相结合的控制模式

6.1 调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政策的必要性

(2)重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得到治理之后,农业面源污染成为主要污染问题,而且具有普遍性。就对江河污染的贡献率来看,农作物生长期,面源污染占比高达50%以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以视为对东北大农业地区的江河污染具有战略意义。而面源污染治理的难度很大,既需要成熟技术,又需要大量投资,是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源头上应当从“三减”入手,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造成的地面径流污染。大面积水田退水流入江河,也是值得注意的污染问题。应当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6.2 新版排污许可制度

(2)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选择工业园区。在特定的区域自然环境下,产业布局会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沿江河、铁路发展大工业是工业化国家历来的产业布局方式,国内外许多工业基地都是这样选址。吉林化学工业公司、黑龙江化工公司等大型化工企业紧邻松花江、嫩江,上海吴泾化工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等化工园区沿长江岸线建设。大型企业所在江段位置,特别是处于上游还是下游,水环境容量多少,对江河水质的影响截然不同。特别是有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江河,在上游近岸区域严格控制通江排放废水的化工类企业;排放废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难以治理的企业选址。有的企业尽管排放水污染物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由于排放总量大,河流流量低,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区,仍然不能批准选址。即使企业工艺达到零排放,废水全部循环利用,也得考虑事故状态下排放问题,必须有可靠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和相应的设施,

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中长期演变关系,以及在特定发展阶段里呈现各种环境经济特征。一个地区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应当在项目环评阶段及时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进行污染趋势研判。根据行业发展特点,注视环境污染源的风头变化,实施源头预防,可以取得控制污染的主动权。

6.3 如果不考虑区域总量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尽管排污单位都达标达量排放,排污企业多了同样会产生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对于一段河流或重点区域,环境质量还是不能彻底改善。因此,在重要河流的某个区段,如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划出超准保护区的范围,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只减不增”的政策。城市某个重要区域实行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只减不增”。在“只减不增”河段、区域的新建企业不得通过向位于其他河段、区域的企业购买排污权的方式获得排污总量。简言之,在这个河段、区域只能建设无污染的单位。如,在嫩江拉哈——浏园江段,为了保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禁止新增设排污口。这样就把保护嫩江水质问题集中到上游江段和地区,保留一段清洁优质的江水。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司特有的信息体系平台,在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能提升传递的速度。有了专门的管理信息平台,庞大复杂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存储在网络上。不仅解决了信息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层探索,使得数据处理变得更方便快捷。

7 结语

正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点,将产业发展与污染防治紧密结合,找准契合点,打好治污减排攻坚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内涵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做到经济持续增量、排放污染物持续减量,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灵渠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相应知名度也在日渐提升,灵渠旅游已逐渐成熟。但笔者在田野调查之后,发现其中仍存在众多问题。灵渠文化遗产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产业,更是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是灵渠旅游的灵魂。文化结构分为三个层面,外层的物质层面,中层的制度层面、内层的精神层面。灵渠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侧面反应了灵渠旅游规划的基本思想存在一些偏差,致使出现一系列不利于旅游发展的矛盾。笔者在此运用人类学理论对灵渠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2〕李志请.对正确分析环境经济形式的几点认识.中国环境报.2017.08.29.第3版.

〔3〕陆军,蒋洪强.打造绿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环境报.2018.01.01.第3版.

〔4〕智军.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中国纪律监察报.2017.12.23.第1版.

〔5〕邢飞龙.排污许可制度如何在固定污染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环境报.2017.09.25.第5版.

 
李彬旭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