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文化自信视阈下红色文化的价值探析

更新时间:2009-03-28

新的时代条件下,尤其是“地球村”的发展,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交融、交锋程度日益加深,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曾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文化优势,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之路,通过价值自信真正实现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2]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首先要做到继承和发扬我国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意识;还不能离开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

陈诚回了一个军礼,走上前轻轻拍拍胡琏的肩膀说:“伯玉老弟,你言重了。你是我手下得力的战将,无论成败于否,你都要给我活着回来。”说完,向门外大声喊道:“夏国忠,你进来一下。”

一、红色文化及文化自信概述

在汉语语境中,“红”是太阳图腾的符号,“红色”一词在人们生活中往往被看作是充满活力的颜色。在 20世纪中叶,“红色”一词成为汉语史上最具褒义色彩的词汇,随着“红旗”“红军”“红色苏维埃”“红歌”等新词汇的出现,“红色”逐渐充满了具有时代性的政治色彩韵味。

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不论学者如何定义红色文化,其本质都基本一致。对于红色文化,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意识形态。”[3]这是一种广义的红色文化,既包含着光荣的历史,也涵盖着当今现实,更延伸到未来。另外,还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态”[4],这是一种狭义的红色文化概念。因此以上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解释只在其时间外延上有一定区别,其内核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本国的理想信念、学说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任、珍惜;对自身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肯定、赞赏;对自身文化的特质和生命力有坚定信念。当今时代,值得我们自信的中华文化包括很多方面,习近平主席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所以,值得我们自信的中华文化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由于志书时间跨度大,经过多方面艰苦地收集资料,各种资料庞大复杂,如何编好大事记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第一轮修志时,由于电脑未普遍使用,编修大事记,多用卡片式,按时间顺序手工整理排序。第二轮修志已普遍使用电子文档整理大事记内容,方便快捷了许多。通过近年实践,笔者认为,编写大事记可以分三步走。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力量”一词当下受到广泛关注和谈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充分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不懈开展革命和建设中不断融合和创造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熏陶和影响,对于提升其文化自信的意识有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而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时刻团结在一起共克时艰,为了争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其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历程中凝结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相符合。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质和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对于红色文化的倡导,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理解,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凝练性的表达,对于红色文化的倡导亦能够加深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有利于加深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由于当今时代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倡导,乐于思考和研究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对于“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使得文化爱好者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共享更为便捷,内容更加丰富。“红色旅游文化”指供人们参观、学习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馆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文化爱好者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更为多样和便捷,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红色文化的魅力远远要比参考史料、书籍更加具象化。随着文化爱好者的不断增多,红色文化在人们交流与学习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这对于增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华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对于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从而提升文化自信也极为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三、红色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开发与利用 的现状

式中,s为样方中物种数目;A为样方面积;Pi为i种的个体数ni占所有种个体总数n的比例,即Pi=ni/n,ni为第i个物种的数目,n为样方内全部个体总数,i=1,2,3,…,s。

(四)有利于人们在深刻了解中国发展历程基础上增强文化自豪感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渗透性、感染性和深刻性,总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存在。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南,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磨砺和完善起来的。纵观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就能展现出中华民族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上的不懈努力。学习和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大公无私的奉献者为我国和人民付出的努力之后,就能深刻感受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独特魅力,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血和汗铸就的伟大光荣的历史,未来必定是光明和和平的前景。因此,在对中国发展历程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人民群众势必会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豪感,从而对增强文化自信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

[2]朱继东.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新的时代条件下,年轻人的娱乐活动更加多样化,虽然红色文化在很多方面丰富着他们的生活和娱乐,但终究归于一时,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并不能延续很久。例如: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始施行后,红色文化就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盛行起来。红色文化的兴起,激起了大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很多学校着手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包括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唱红歌、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等等。但事与愿违,这样长时间进行下来的红色文化宣传和学习活动,在很多学生眼里成为了单纯的娱乐项目,他们并不能从所参与的活动中真正学习到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不能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积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缺失了兴趣,积极性弱化。当然,大学生作为年轻人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当今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态度和积极性。

(一)革命老区干部及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偏低

2008年3月到6月,孙和平先生分别对巴中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的 180个学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游客进行了关于川陕苏区红色历史文化知识的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在问题的设置上对党政干部偏重历史史实方面,对游客偏重于考察红色文化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了解。根据230份问卷回馈,总结发现:党政干部和游客在对于川陕苏区历史史实的知晓和了解上,基本没有太大不同,都表现为对这块地区的历史极度缺乏了解;在对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情况的了解上,党政干部要比普通游客了解更多,这主要与其工作内容有关。经过调查和分析,不难看出,巴中市范围民众的红色文化意识普遍偏低。

(二)部分年轻人对于红色文化的喜爱度不高、不持久

康有为先生曾经说过,“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对于一所没有优势、也找不出任何特色的农村学校,突破办学困境的唯一做法就是从无到有。为实现这一跨越,学校应该往哪个方向上走?校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做哪些努力和尝试?深入研究学校实情后,学校新任领导班子确定了创建广州市一级学校的目标,基于学校原有艺术学科的一点基础,坚定了走艺术特色发展之路的决心。

四、红色文化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路径探析

我国具有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文化自信中的作用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携手开辟有效的红色文化发展路径。

好莱坞枪战片中,镜头:攻坚克难时,通常由A队(Alfa阿尔法队)担当主攻,由B队(Bravo勇敢者队)协助、掩护进攻,或PLAN B方案。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图书馆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支,既要关注行业问题,深入开展内涵式研究(A面研究);也要关注社会问题,以图书馆学的学科理论与方法,共同参与、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彰显学科影响力(B面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中,直面学科发展与突破,B面研究将更为重要。当然,我们也要始终牢记图书馆学学科独有的理论与方法。

(一)加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

我国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物质文化;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观念和制度文化;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等,是我国宝贵的先进文化的财富。把这些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把红色文化资源掺杂其中,把红色文化教育与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单纯理论灌输的现状,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和保护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如果丧失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面对当今多种文化相互冲击的情况势必会失去文化根基。因此,高度重视和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近些年来人们在所从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必须切实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建设,要着力抓好革命旧址的维修保护工作以及革命根据地的旧址(群)打造。政府等有关部门应加强革命旧址(群)的修缮和保护、纪念场馆的设施建设和展览的陈列布局等工作,更进一步提升革命旧址以及革命遗址的陈列和展览水平和社会开放水平。应充分发挥革命旧址、遗址以及红色基地的优势地位,以具象的红色文化宣传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给人们更深刻的体会和直观的感触,借以增强人民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豪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崇敬和自信。

(三)提升红色旅游基地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寓教于游

除了依靠技术特点外,在与大股东魏银仓决裂后,其余股东都希望董明珠能带领银隆走出风暴旋涡。事实上,虽然银隆方面不太愿意承认,但如今的银隆已经打上了格力的烙印。

(四)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探索和构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红色教育内容体系

当代大学生占据社会青年的很大一部分,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一部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关注度不够,喜爱度不高、不持久等现状,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和融入校园文化,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学生需要,建立和完善卓有成效的红色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应打破传统的局限,找寻新的方式,打开新的领域。传媒业包括电视、杂志、报纸、广播、网络等等,而报刊、电视、广播与互联网作为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对于宣传红色文化的作用自然不可小觑。传媒业覆盖面最为广泛,人们的日常生活多数受传媒业的深刻影响,作为最基础的传播媒介,它能使人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影响,从而起到宣传红色文化的作用,同时能够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传媒业在红色文化传播和宣传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此外,改革开放以来影视业快速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大众娱乐形式,它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小花》《开国大典》《焦裕禄》《重庆谈判》等经典影视作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传播了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念,在这些作品中,凝聚着红色文化的丰富成果、展现着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于宣传红色文化,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就需要重视并做好红色旅游产品策划,发展红色产业。旅游产业是一项服务性产业,红色旅游基地对于游客的教化和熏陶关键在于旅游基地的从业人员,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发展红色旅游基地的迫切要求。红色旅游在本质上同于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产业的管理人才就要首先了解文化产业开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掌握文化产业开发的规律,做好每项决策。另外,一些红色旅游基地的导游或讲解员文化素质不高,有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一个优秀的导游不仅仅在于能够流利背诵有关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还应能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进行有选择性的讲解。因此,红色旅游基地应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在熟知一般旅游服务常识的基础上,提升对红色文化运用和融合的能力,从而把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凸显红色旅游基地对游客的熏陶作用。

红色文化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财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对于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在近些年,我国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度明显提高,加强了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

文化自觉在费孝通先生看来,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的圈子的人对其文化的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句话说,就是指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创建。当今时代条件下,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断提升文化自觉意识为的是能在应对新的时代条件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通过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运动和探索实践的考察,就能在更深层次上了解中华文化。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自觉只能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才能确立文化自信。

[3]渠长根,贺俊杰,石俊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语境下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190.

[4]张树盛.红色文化热述评[J].福建党史月刊,2012(12).

(3)反思。定期对临床工作进行检查,每日或者是每周进行工作质量评估,并且根据其余预期目标进行处理与整改,及时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马静,刘玉标.红色文化发展坐标论析[J].理论探索,2012(2).

[7]费宗惠,张荣华.费孝通论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94.

[8]李正兴.红色资源教育:创新大学德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1(10):158-159.

[9]王树茂,刘高平.开辟红色旅游发展新境界的科学指南[N].光明日报,2014-11-28.

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微型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已经成为中国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教学资源可以被所有人共享。移动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及时性,多维性。在学生的课下学习中,移动学习也成了自学的最主要手段和方式。

 
耿玉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