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化模式探索

更新时间:2009-03-28

移动互联网络社群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传统人际关系沟通模式[1],同时也逐渐成为寻找价值认同、实现网络协作以及线上线下互动的重要平台和渠道[2]。随着智能手机及其它移动智能设备的逐步普及,人们对信息与知识的获取、交流、共享进入了碎片化和细微化的阶段,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途径已从传统媒体、PC互联网的接入过渡到从智能移动设备以及微博、微信等各种APP获取碎片化信息(即微信息)。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共3.76亿,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27%,其中移动端占比达92%[3]。在这个动态、开放、敏捷、多变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中,微博、微信、微网站、微APP等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络中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也是当前速度最快、热度最高的文化资讯推广形式。同样,“互联网+”微化信息的推广方式也将能够为高校图书馆进行读者的信息知识、意识、技能等方面的素养教育提供一条可靠的形式灵活的信息展示途径。随着微博、微信等的进一步升温,高校图书馆界将越来越重视如何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动漫、微网站等微信息传播方式来创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方法和手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教育”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微培训、微阅读、微讲座、微课程等新兴教育方式成为这种学习模式的重要载体[4]。以微课程为代表的“微教育”不仅具有内容微,精炼简洁,形式微,易于传播,可扩充性强等特点[5],而且碎片化的社会传播语境特征,能使读者不受时间、空间、内容的局限,随时需要、随时学习。作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传播的中心结点——高校图书馆,由于读者信息意识、知识、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与资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以至于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提升缓慢。加之校园核心人群主要通过各种大众媒体获取参考资讯,图书馆对原有专业的文献资源推广方式更难吸引广大学生读者的关注。高校图书馆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未来移动“互联网+”社交环境下的有关移动知识服务的全新挑战,以观念更新促进对服务意识的提高,运用全新理念、知识、技巧及方法,达到图书馆信息服务移动微化新变革,以多样化、碎片化为导向丰富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形式与内容[6] 。因此需要应用低成本、高效率的微信息推送方式宣传高校图书馆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包括应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形式完成多样化教学、运用微课程达成短时间的自主化学习、采用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完善课程实时化互动交流[7],利用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这个大平台结合微信息等相应的教学手段去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以“'短”“'频”“'快”的方式让高校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众人所知和利用。

信息素质教育的微化教学模式

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缺乏考虑、师生交流互动少、教学资源共享性差等不足之处[8]。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借鉴MOOC(慕课)的建设理念,利用微课短小精悍、易下载、易扩充、交互性强的特点[9],发挥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的信息资讯中心的优势,主动去学习和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大学生信息素养微化教学应成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更为灵活的教学平台。

()碎片化互动教学方法

建设移动学习平台,将碎片化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采用具有灵活多变、体量轻巧、交互性强的碎片化教学课程,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开发系列微课程,突出互动式的协作化教学,创造开放式的移动在线学习平台,改变过去的“一个课堂、一位老师、一种教材、一支粉笔”的陈旧固化的教学形式[10]。上课前,通过微信、QQ等提醒,查阅移动在线学习平台,预览知识要点微课视频,掌握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根据预留的若干问题,在聊天群、微信群内展开讨论,碰擦出学习兴趣。课程中,不仅传授本堂课程知识点的基本要义,同时通过讨论引发对知识点背后或实践方面更深层次的思考,直接通过移动智能设备端在在线平台中回答问题,以此了解学生对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学生掌握不佳的部分知识点,通过课中习题、分组讨论、课堂总结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知识归纳。课堂后,对疑问的知识点或不同的观点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上的“组群讨论”方式进行班级小组、学生个体、教师与班级之间文字、语音和视频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融合。碎片化互动教学方法不仅要灵活地学习实践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利用,同时还应具有为学生提供在线微服务和微帮助等功能的碎片化教学服务,做到“课前要点预留、课中难点归纳、课后知识融合”,全方位地满足现代信息素养培养的需求。

()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

从枯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样化、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突出“课堂自我控制、辅导随时在线”的教学方式,将整理完善后的碎片化微课视频通过智能终端、手机等上传到微信、QQ 的“微云”端中,并通过“群公告”提醒群里的学生及时下载或在线观看微课视频。在微化课程的教学模式协助下,学生们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自由获取、自我调整学习活动,不局限于某个固定地点——教学区、宿舍楼、图书馆,也可以在移动交通工具——汽车、火车、地铁上随时随地查阅观看微课视频[11],突出学生的自我个性,让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自主权。通过移动互联网络的双向交流优势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微课程教学服务,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依据每个主体的实际诉求,以及强化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互动,达成以增进学生的信息搜集、筛选及运用的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交互式自主学习方式。

2.2.1 部分输卵管切除联合端吻合术: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中应用较少,其主要步骤为:游离患者输卵管系膜,切掉妊娠种植区域的部分输卵管,再采用显微手术,实施端吻合术。端一端吻合术适用于峡部、壶腹部近侧端妊娠,或破裂型切口不规律者;Gerfert术适用于伞端妊娠,但会破坏伞端的拾卵功能,导致日后妊娠率下降。

、“互联网+”教学模型

[8]马冲. 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养教育[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7):157-158.

()移动互联平台教学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的微化教学,可通过逐步碎片化教学资源、微化服务的手段进行实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在获得相关专业的文献信息资源咨询的同时,也能获得相关图书馆各种检索信息、服务信息以及相应的配套资源信息。在教学实践方面,国内的武汉大学开展了信息素养类课程的MOOC构建[13],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展了“碎片化培训”[14],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了系列“微课程”[4]。“互联网+” 视角下教学平台应从构件化与碎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体系调整,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构件化的建设模式,在一体化支撑的“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完成各类碎片化的教学课程的发布;各类微课程利用“互联网+”平台支撑课程信息资源的进行共享管理,并在信息资源平台上进行微信息的融洽凝聚、联动激发、共用分享,创建合一的对外服务和窗口,实现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微化推广和精细管理。

()多元微化聚合教学

多元微化聚合教学的主要特色是将包含多元的微信息的移动网络学习平台与信息检索等相关信息素养课程学习合二为一。多元微信息聚门户方式的教学平台是跟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安卓/IOS/WIN PHONE等移动系统平台的创新应用的发展而建立的。构建聚门户方式的展示平台,可使原来固有的万维网门户以及基于B/S架构的信息与数字化教学平台平稳移植到移动智能终端上,并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微平台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完成已有的网站门户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多元汇聚呈现。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利用腾讯等主流视频网站发布微课视频,增加资源的开放性和易获取性;同时,通过馆内电子屏、网站主页、微信、微博以及校内 BBS 等渠道发布系列“微课程”信息,实现多渠道、全媒体、全覆盖的多元宣传推广模式,保障时空的可达性和可获取性[15]。多元微化聚合教学平台将致力于微化门户、微化功能、微化服务于一体的聚门户服务。聚门户方式的微化课程教学平台将以集移动互联网构建、移动APP定制、移动信息化服务为一体,在移动互联终端(智能手机、PAD、展示终端)上实现教学资源微化发布,并实现实时同步指定网站平台信息。教学资源经过聚合和转换后,在读者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微APP及微博、微信上多元形式的推送呈现。实现微平台、微APP、微博、微信等多元微化信息的同步发布,并随时提供相关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加工等信息素养推广的微服务。

[1]邓胜利,胡吉明.Web 2.0 环境下网络社群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5):90-95.

互联网+微化信息素养教育架构

微信息聚合教育的理念是通过聚集整合“微博、微信、微视、微课”等微信息元素的展示之长,利用移动信息资讯独特的传播方式,实现“互联网+”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重组,构建一个多元化、聚合化的“互联网+”微化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架构,如图1所示。与此同时,正是微信息灵活多变的展现形式能够更加充分、便捷、迅速地展示教学平台中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让读者可以第一时间探访图书馆形式多样的资讯资源,第一时间学会利用图书馆内容丰富的各种信息资源[7]。通过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动漫、微网站等多元化的“互联网+”微化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架构可对大学生及读者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积极的推广,也可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使用率。

  

1 “互联网+微化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架构

()网络+互联的教学

微化教学平台通过利用流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平台互动设计,实现多媒体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得微课程的主要内容——信息检索部分实现在线模拟微实践。微化教学平台从新生信息教育、OPAC使用指南等微课程教学入手,利用Adobe Captivate与Camtasia Studio等录屏工具编辑制作针对移动环境的微内容,使用狸窝视频转换器或格式转换工厂等多媒体转化工具将微视频进行在线流媒体格式转化以此适应手持智能终端的播放,在学习者面前呈现的将是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种展现形式并茂的微视频课程。利用FLASH或互动大师等微场景编辑工具制作互动交流模块和在线实践素材,将OPAC图书信息资源检索的过程步骤仿真模拟成教学微实践,增强教学实践过程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以此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时反馈效果。

()资源+互动的课程

微化教学平台可利用成熟的B/S架构建立实时交互性强的微化瀑布流式课堂以及微课件信息库,保障学生能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教学平台建设应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信息素养的微教学课程、信息素养调查题库和测试题库等网络资源,随时记录、了解、自我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测试,找出问题症结以及学习的突破点与提升方向,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及时的自我监督与自我促进。微课程教学平台网站链接的都是可免费使用的资源,使学生除了掌握课堂讲授的知识之外,还能有机会学习国内外多元的微课程资料,以实现移动互联网络资源的共同储备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交流分享。

The simulated result for the metamaterial unit cell at 12 GHz is shown in figure 4.

结语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微化模式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老师授课解惑为主的传统课程形式转换成学生自我探索学习为特点的MOOC教学形式,将原来教学方法单一的课堂形式向基于移动互联网络平台的微化课程形式转变。平台允许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自己的智能移动设备链接“互联网+微化信息素养教育架构平台”进行检索实践、登陆微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允许学生能够在灵活的时刻、自由的场所,挑选适宜自身需求的碎片化的教育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完成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形成自我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实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将可不受教室和图书馆等场地开放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课程的在线学习与检索实践;经过平台建设和网络在线教学实践,大学生将更加顺利地完成各专业的培养任务。

参考文献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说:“见贤思齐”,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读书而不敦品,则只能成为一个知识库,一个“书囊”,充其量只是有知识而已。读书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品德,那就错了。我认为人才是靠自我造就的,当然老师和学校都很重要,但自己如不能奋发努力,也就很难有成就,所以人才归根结蒂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敦品自励、刻苦锻炼。而且这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不是几个月几年的事。

本研究假设成本服从正态分布、转移概率服从β分布,假设意愿支付价格(WTP)为1倍人均GDP。由于效用值的分布目前尚无统一结论,且尚无CVD效用分布的相关理论,因此本研究对效用值进行确定性敏感性分析,而对成本和转移概率进行概率性敏感性分析。

[10]王海英.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教育微课程设计与实践[J]. 兰台世界,2015(14):52-53.

[4]于静,郝永艳,赵敏,杨明博.“微课程”在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中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5(10):60-62+67.

[7]刘权. 移动互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的微策略[J]. 中国商贸, 2013(32):173-175.

[2]周建芳,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基于微视频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19-25.

[6]刘奇扉.“微电影”在图书馆“微教育”中的作用初探[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35-36+47.

[5]林晓青.微课在图书馆的应用探讨[J].情报探索,2014(10):106-108.

“互联网+”教学模式以“基础加粗、选修加宽、课内优化、课外强化、自学为主、教学为导”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的学习空间和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开放性教育思维与科学实践方法相结合,着重于现代互联网远程课程教育教学的优势与微化信息表现形式灵活的优势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思索式学习和探索式实践的结合,尤其是专属化研习与协同化练习相结合。在课程规划中,以学生的信息搜集、筛选及应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宗旨,充分考虑学生在移动互联网的信息社会中高适应性的塑造,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支持以论坛、留言板、QQ、微信等多种移动互联网媒介形式实现有效的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丰富微信息化的教学内容,将线下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线上迁移,将课堂所需讲授的所有知识点系统地集中到移动在线学习平台中,构建存放信息素养课程授课内容、电子资源利用的网络课件,新生入馆教育指南,名校优质信息素养MOOC、数据库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的教育资源库[12],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整合、利用技能以及自我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技术素质得到提升。

[9]叶小娇,李检舟,郑辅伦.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4):70-74.

[3]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7微博用户发展报告[DB/OL].(2017-12)[2017-12-30]http://www.useit.com.cn/thread-17562-1-1.html.

[11]俞跃,赵玉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以智能手机和QQ群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87-191.

[12]焦海霞.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情报,2017(2):93-97.

[13]黄如花,李英子.MOOC中富媒体素材采集的特点——以信息素养类课程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4(6):8-13.

2.4.5 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务人员院感知识认知正确率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医务人员院感知识认知正确率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知识认知正确率逐渐增高,见表4。

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美联储发布FOMC利率决议声明,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调升25个基点至2.25%-2.5%区间,实现年内第四次加息,这是1994年以来首次在股市下跌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使得美国加息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14]王晓丹,田永梅.论高校图书馆的“碎片化”培训[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1-74.

[15]毛芸.基于微课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1):68.

人体内确实会产生一些无法吸收的代谢产物,这些“废物”主要是通过排便和排尿的方式排出体内,也有一少部分是通过汗液排出。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任何排泄都是有快感的”,仔细体会一下,确实如此!哪怕是抠个鼻屎,都觉得爽!而且,憋得越久,快感来得越强烈!

 
周波
《河池学院学报》 2018年第01期
《河池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