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现实思考*

更新时间:2009-03-28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体现。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迫切要求。由于教师实践能力是制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现结合当前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现实背景,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化解困境的路径。

1 现实困境:制度设计与执行阻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同年,广西出台《关于加快改革创新 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将“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信息资源库,探索建立培养培训、资格认证、聘任管理新机制” 列为重点任务,广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得以有效推进,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的困境如下:

那么疑问在于,既然“二度区隔”中所虚构的可能世界不直接指涉现实,却如何反映实在世界的真实呢?对此,赵毅衡明确指出:“在同一区隔的世界中,再现并不表现为再现,虚构也并不表现为虚构,而是显现为事实,这是区隔的基本目的。”因此,无论是“一度区隔”还是“二度区隔”,在区隔的内部世界中,所呈现的都是“纪实性”的叙述内容,这种“横向真实”正是艺术“逼真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1.1 政府层面:顶层制度设计不足,激励机制缺乏

1.1.1 顶层制度设计不足。《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方面作了总体要求。各级政府也随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但这些文件对“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培养培训特别是实践能力提升的内容和途径以及聘任管理等未有明确解释和细化,特别是教师到企业过程中进行所涉及实践锻炼的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及评价体系表述不明[1],使得政府、培养培训院校、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不清、角色不明。

其次,重视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因而应当重视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应按需设置培训内容、重点突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不定期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聘请合同法律专家、学者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在学习中培养并不断增强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签约技巧。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理念学习,注重职业规划的培训,通过对学校与教师职业发展的综合梳理与分析,让教师明白学校的发展趋势与对教师的要求。通过对比自身与学校发展间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使教师认清发展路径,发现个人发展方向,从而设计合适的专业发展规划[5]

实验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3.33%、3.33%、3.33%、6.66%,参照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33.33%、12.22%、20.00%、26.66%,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1.2 学校层面:培养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相对滞后

二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在教师职称评审、教师培养、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项目评定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根据“双师型”教师认定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按“优劳优酬”原则完善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双师型”教师倾斜[3]。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职责,给教师“减负”,提高其职业“幸福感”。

1.3.1 教学科研等任务繁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兼顾科技创新,而当下却增加了许多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使得教师疲于奔命,无暇顾及实践能力提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骨干教师的岗位工作任务包含教学、教改、科研、社会服务等四部分:一是完成周课时15节,学年平均授课课时量500多学时;二是配合专业带头人承担并完成专业建设、教学业务、教学质量管理、团队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的任务,并作为项目主要成员至少主持或承担一项校级以上教改质量工程的主要研究和建设任务;三是至少公开发表论文一篇,或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出版教材一部,至少主持完成或申报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四是至少完成2个社会服务项目。此外,还要兼顾班主任、辅导员相关工作职责。教师能用于提升实践能力的时间少之又少。

1.3 教师层面: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教师主动性不足

1.2.2 政策执行相对滞后。由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和方法。由于制度不健全,建设经验不足,政策执行相对滞后,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估,高职院校往往只能选择性执行,或虚报“双师型”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数据,难以确保实践、挂职的有效性。

1.3.2 教师主动性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不足,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养要求的认知缺乏,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二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肯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肯学习职业技能和赴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加上目前“双师型”教师身份对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没有影响,教师普遍存在安于现状、不思上进的心理,参加教育教学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企业实践等培养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2 协同创新:以制度、机制协同创新,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

随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矛盾不断显现。政府、高职院校、教师等相关利益者应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拓展培养方式,落实相关待遇,将“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真正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中。

2.1 政府层面:完善配套制度设计,建立激励机制

非化石能源:核能、云电和可再生能源是广东省非化石能源供应增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后续应进一步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推进后续核电项目建设,合理接受西部水电,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二是落实专项培养资金,以便学校顺利实施“双师型”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的制度和办法。对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行业企业给予专项资金补助,激励企业的积极性,促进行业企业资源向高等职业教育流动。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校所协同育人机制和平台载体,实现师资、平台和项目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

一是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配套制度。厘清“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一步量化高职院校“双师型”认定标准,建立认定工作机制,健全聘任管理机制,全面开展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完善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挂职的制度和办法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三是促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将体现“双师型”教师素质、能力特点的成果纳入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双师型”教师在申请职称晋升中可适当放宽其科研成果要求。同等条件下,对“双师型”教师予以优先考虑。

2.2 学校层面:健全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专项培养资金

一是将“双师型”教师建设作为学校重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机制灵活、开放多元、层次分明、分工合作、协同创新的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坚持送出去,推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选派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产业新知识、新技能等,熟悉生产业务,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坚持引进来,引进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到校工作,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及社会能工巧匠为专、兼职教师[2]

高潮听到梅宏图骂他,没有生气,反倒心里直乐呵。给老子钱,老子就要。老子不便出面,可以叫“诗的妾”去拿;“诗的妾”不愿意去,老子可以花钱雇个民工跑趟腿儿。

1.2.1 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少高职院校存在重视学历培养和一般业务能力培养,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对教师的学历培养有详细的文件规定,而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考核和评价则存在空白。多以规章制度、工作岗位职责、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等作为培养培训的主要内容,以会议和座谈的形式开展培训,而针对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专项培养培训制度则存在欠缺[1],或执行不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机制灵活、开放多元、层次分明、分工合作、协同创新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尚未建立。

三是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制定硬性措施,推动专任教师与企业骨干之间的岗位互换、双向兼职。将教师参与企业顶岗实践作为其年度考核、岗位等级聘任、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将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合作企业考核范畴,并作为职务晋升的考核内容之一[4]

1.1.2 激励机制缺乏。虽然上级文件提出要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职业院校可根据学校实际,完善与教师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按“优劳优酬”原则,对“双师型”教师予以倾斜,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但目前没有地方政府或院校出台具体激励措施。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接受程度相对较低,教师参加实践提升能力的积极性不高,仅依靠教育主管部门的命令和高职院校应付式的管理,难以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此外,由于文件中对政府、培养培训院校、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教师等相关利益者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政府、培养培训院校、行业企业应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得到保障。

2.3 教师层面:做好职业规划,自觉提升实践能力

一是认清岗位职责,认识到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核心能力,教师既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提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三是积极参与教学、教改、科研、竞赛等工作,提高教学实践、动手操作、科研写作、竞赛指导等能力,全面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总之,在深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只有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院校多方参与、行业企业积极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激励政策,加强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路径等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当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而切实地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助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

二是根据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强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职业规划,主动参加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企业实践技能。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压缩机排气进入储罐,储罐压力(表压)出现一定的上升,从最初的0.36 MPa上升到0.41 MPa(20 min这段时间忽略储罐漏热引起的储罐压力变化),液位在736~740 mm之间震荡。

[1]许海峰,石伟平.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7(20):17.

[2]广西教育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等.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的通知(桂教师范〔2015〕9号)[Z].2015-03-17.

戴菲儿起身,离开餐桌。她看看艾莉,说,现在你可以安心住在这里了。这里所有的一切,包括我,全都属于你和秦川。

[3]广西教育厅.关于开展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桂教师范〔2016〕78号),[Z].2016-12-01.

[4]张伟萍.协调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59.

[5]涂三广,何美.基于标准的中职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题与建议[J].职教论坛,2016(30):21-29.

 
李修康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