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内辅助生殖技术的领路人 ——庄广伦

更新时间:2016-07-05

20世纪50年代,国内流行病多发,死亡率高,加上自小身体不好,高中时期,庄广伦教授就立下了学医治病救人的目标。经过高中的努力后他成功考取了当时的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在广东省基层医院实习期间,庄教授碰上了1959年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发病率高达1 432/100 000,并且每100例麻疹患者中有3人死亡。疾病的巨大危害以及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也让庄教授学医治病救人的人生目标更加坚定。

1960年7月庄广伦教授毕业后服从分配进入现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工作,希望成为一个全面的妇产科医生。虽然他在辅助生殖技术方面的贡献举世瞩目,但是早期他在妇科方面也有很深的涉入,做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他对妇产科手术十分感兴趣,发现子宫下垂、膀胱阴道瘘是危害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主要妇科疾病。庄广伦教授对这两种疾病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手术偶尔失败并出现尿瘘的情况,向当时的国内著名泌尿外科教授梅骅学习尿瘘修补的经验,学习如何从外科角度处理妇科手术经验,并提出了充分暴露瘘孔、控制好血循环、缝合恰当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效率的观点。其次,1980年庄广伦教授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参与全国长效口服避孕药科研协作组,担任减量研究组组长,建立内分泌实验室,从事激素排卵监测与避孕药抑制排卵的研究。课题组在长效避孕药效率、作用机理、副反应的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复方18甲长效口服避孕药远期安全性研究”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庄广伦教授正在查房,当时他对试管婴儿完全没有概念。谁又料到,就是这个当初对试管婴儿知之甚少的教授,十多年后不但走上了这条路,而且成为国内的“领军人物”。当时国内环境非常艰难,经济力水平低下,设备落后,信息不灵敏,对发展试管婴儿的意见也不统一。整整十年过去了,1988年中国的第一例试管婴儿终于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丽珠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成功。但是国内对于研究成果持保守态度,并未将技术经验分享出来,加上当时国内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医院开展辅助生殖技术,也没有相关知识技术的交流。

在此种环境下,1988年庄广伦教授从澳大利亚学习归来后,白手起家,开始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试管婴儿研究历程。回国第一年在院长张少俊教授的支持下开展了辅助生殖技术的实验,配备了一名技术员及独立的场地进行洗精及动物实验,就是在仅仅6平方米的房间内,庄教授和技术员开始发展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1989年在医院的支持下,配置了B超机并开始进行B超取卵,并将B超取卵反复实验总结的提高获卵率的经验在《中山大学学报》进行了分享:第一,注意在穿刺卵巢前即加至有效负压和抽吸时快速回旋及抽动穿刺针,结果获卵率明显提高。第二,由于卵巢明显活动或穿刺针变纯、弯曲或阴道璧组织坚韧等 ,造成穿刺困难也影响卵子的回收,因此,必要时可由助手紧贴耻骨联合上向盆腔略施压力,限侧卵巢活动程度或更换新的穿刺针以免发生穿刺困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总是有回报的,1989年B超取卵获得妊娠成功,1990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

主要的表包括用户信息表(工号、姓名、出生日期、电话、民族、性别、用户号、部门),体检信息表(用户编号、体检日期、左眼视力、右眼视力、呼吸次数、脉博、血压(高)、血压(低)、身高、体重、血型、工号),尿常规检查表(用户编号、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潜血、其他、体检信息),肾功能检查表(用户编号、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体检信息),肝功能检查表(用户编号、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体检信息)。

庄广伦教授在做第一代试管婴儿时发现,当精子数量少、精子活力低下或精子畸形时,很难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为了使精子更容易与卵子结合,就需要利用特殊方法将精子直接注射到卵子中去。1992年,比利时Palermo首先使用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少弱精不育,该技术难度要求更高,但是ICSI被认为是当时解决男性少弱畸及无精子症患者生育的最佳选择。因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迎难而上,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通过反复实验、讨论失败原因、不断改进,终于在1996年10月成功使中国首例ICSI婴儿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诞生,距1992年比利时世界第一例ICSI婴儿相距4年,大大缩短了与国际顶尖技术的差距,后在《中华妇产科杂志》上发文展示了这一研究成果。令人敬佩的是ICSI获得成功后庄教授通过学习班将ICSI技术推广全国常规应用,提出ICSI技术的成功关键在于:第一,操作使用标准的尖而平滑的注射针;第二,精子准备注射前必须制动;第三,精子注入卵浆内之前须抽吸少量卵浆促进钙离子流入,增进卵母细胞激活。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以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来规范自身的专业学习行为,并以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就业价值。新时代大学生始终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选用标准为就业指导方向。大学生就业观逐渐趋向市场化、实际化。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单细胞水平进行人类基因诊断成为可能,显微操作技术的发展也使遗传缺陷的胚胎种植前诊断成为现实,在辅助生育的显微操作基础上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人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的优生辅助生育技术应运而生。从我国出生缺陷严重的国情出发,发展PGD 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国际学术界经验来看,PGD 技术建立的难度也需要清醒认识,PGD技术被认为是当时生殖医学临床尖端水平的标志,PGD技术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本着治病救人的初心,为攻克以优生为目的的PGD 技术,庄教授带领其团队逆流而上终于攻克了难关,于1998年进行了PGD临床研究并获得国内首例成功妊娠。1999年“辅助生育技术系列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随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在国内首次成功地运用PGD技术对2例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胚胎进行胚胎植入前诊断后获得妊娠,于2000年4月和5月先后足月分娩两个健康活女婴,此外还对1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PGD,于2000年7月分娩健康女婴。

对于辅助生育技术的研究,庄广伦教授通过不懈奋斗努力钻研,一步步带领其团队发展壮大。20世纪90年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中心成为国内当时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技术能力与治疗病例数量处于当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辅助生育技术系列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庄广伦教授对于我国辅助生育领域的巨大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他培养了40多名博士研究生与博士后,成为国内辅助生育技术的骨干力量以及国外生殖医学研究优秀分子。对于辅助生育技术系列研究成果,1990年到2003年期间庄广伦教授选择通过全国性学习班的方式无私地将辅助生殖技术及经验分享给全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及大城市大医院,同时也接受外来单位进修与短期学习。庄广伦教授不保守的学术理念,让他把辅助生育技术无私地分享给全国同行们,并且组建了小分队到哈尔滨、昆明、南京、济南等地进行技术指导。据初步统计,庄广伦教授及其团队帮助国内70%的生殖医学中心建立并获得成功妊娠,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可谓是中国试管婴儿的发源地。

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最重要的是使育龄夫妇中的不育者获得先进的治疗手段,为部分终日盼望孩子的不育夫妇解决了生育问题。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使过去传统药物与手术治疗无效的无精症不育患者获得生育希望,是男性不育治疗的一个里程碑。以优生为目的的第三代试管婴儿避免遗传病孩出生,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庄广伦教授及其团队的辅助生育技术系列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繁荣与稳定。庄教授在国内辅助生殖领域开创多个先河,作为辅助生殖领取的先驱,为我国辅助生育领域作出巨大贡献,是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道路上的优秀领路人。

其中,W为采用0-1地理邻接权重的31×31空间权重矩阵,内设海南省与广东省邻接以消除“孤岛效应”。ρ、λ分别为空间滞后/误差系数。其余变量同上。

庄广伦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