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7

明明来干啥
首页 > 论文问答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三:致良知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iliudewendu

已采纳
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有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1,心即理: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2,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道的理一定要与现实发生联系才有意义。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动,其实还是不知道。3,致良知:求得内心之理,然后去行动,去体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292 评论

吃得圆圆的

回答 亲,您好,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主要有三点:知行合一 致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所谓阳明学派,就是形成于明代中期,由王阳明奠定,由其弟子后学继承和发展,兴于明末,化于明清,开创新时代的良知学。这种以良知为德行之本体,以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干,以学以致用为目的的良知之学,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道德理想主义哲学。 王阳明的 "良知 "本体论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良知 "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它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知主体。其次,"良知 "不仅是 "明辨是非 "的 "知识心",也是 "知善知恶 "的 "道德心",但它主要指的是道德心。 王阳明在致良知的方法论方面,他详细阐述道: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因此,阳明的学习不是死板的学习,而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实际意义的新鲜文化。 更多2条 

257 评论

微雨燕双飞1988

1、王阳明主要提出的三三思想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2、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根本观点,是用本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王阳明意识到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的欲望,但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归纳为八个字则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3、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4、致良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是天理、最善、光明需求。他后来又把“良知”拟人化:良知就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产生天和地,造就了鬼神和上帝,所有一切都由它产生,任何事物都不可与它相比。5、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简言之,良知是从根本上讲是道德自觉,是德性本体。

183 评论

表哥很内涵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守仁的心学主旨。语出《孟子·尽心上》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中文名致良知出处《孟子·尽心上》创立者王阳明提出时间明代相关视频8万播放|08:05致良知第一课「人人皆可成圣贤」6万播放|09:35王阳明“致良知”原理,就是人生幸福的密码,真正的高人才会用3万播放|02:26傅佩荣:王阳明讲致良知源自哪里?这两本书念不好,学什么都没用3万播放|11:29王阳明:致良知,去人欲,存天理,才能解开你的心牢疙瘩2万播放|01:18王德峰教授:致良知这三个字概括了王阳明心学的全部学问4万播放|05:15王阳明致良知,从个人到族群终极追求丨历史其实很有趣3万播放|03:41知行合一是要致良知行正道,这样就能够有高质量发展!5万播放|07:31共进塾石家庄致良知学习会4万播放|13:15王阳明:通过“致良知”,每个人都够成圣!2万播放|07:07「责善朋友之道」致良知第三课查看更多快速导航人物介绍致良知解析“良知是虚的,功夫是实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把握住良知这个根本,然后加以所向无敌的推导,便是他(王阳明)教学生的简易直接的方法。如有人用“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这句圣训来怀疑知行合一的命题,阳明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知,便是‘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还是看你心诚志坚否--人是可以成圣的,就看想不想成了。要真想成就很斗私心一闪念,时时刻刻致良知,用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著

223 评论

Sundy那抹阳光

专科本科学历提升中,你觉得重要吗,可以做对自己最专业的学历教育,大家可以一起加油

181 评论

相关问答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三:致良知

    专科本科学历提升中,你觉得重要吗,可以做对自己最专业的学历教育,大家可以一起加油

    大飞猪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三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一首诗概括“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心学对我们的现实是有指导意义的,但要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方

    花花洒洒洒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阳明心学论文致良知

    用王阳明自己的话就好理解了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本来是没有善恶的,意动了就有了善恶,致良知也就是格物,也就是为善去恶,也就是遂

    winnie1103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

    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有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1,心即理: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你的内心赋予的,向自己内心求索就可以。2,

    迪士尼0918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阳明心学核心观点之二:知行合一总结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又创办过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生于明成化八年,卒于明嘉靖七年,享年58岁。他是我

    打篮球的猫咪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