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2亿元,同比增长38%,乳制品总产量1万吨,同比增长88%。  4月26日,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发布2010年一季报称,其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增幅37%;净利润达25亿元。此前不久,北京三元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因为整合三鹿资产后市场投入急剧增加而导致亏损28亿元,但其营业收入达到8亿元,较去年同期1亿元增加7亿元,增幅高达3%。光明乳业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同比增2%;净利润8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在2008年,受行业危机影响,光明乳业亏损达19亿元。  中国的乳业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  蒙牛乳业是我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主营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等。目前,国内高档冰淇淋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据,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毛利率远低于国际行业巨头。我们分析蒙牛乳业2009年度报告,着重分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探索我国乳制品企业发展冰淇淋业务的策略。  一、蒙牛乳业财务分析  表1 蒙牛乳业财务分析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营业收入  25,710,460  23,864,975  21,318,062  16,246,368  营业利润(亏损)  1,302,935  (1,134,169)  1,115,850  981,190  净利润(亏损)  1,220,106  (924,464)  1,108,652  866,288  净利润率(亏损)  7%  -  2%  3%  资产总计  14,096,126  11,315,275  9,681,279  7,763,678  负债总计  5,184,432  6,577,304  3,846,575  4,130,998  固定资产  4,919,608  5,247,072  5,042,648  4,160,283  资产负债率  8%  6%  0%  1%  固定资产周转率  05  6  6  5  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  2009年蒙牛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2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24亿元。2009年蒙牛乳业的毛利率2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蒙牛乳业已经走出2008年三聚氰胺奶品事件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状况。2009年蒙牛乳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8%,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  表2 蒙牛乳业收入结构分析  2009年(所占比例)  2008年(所占比例)  2007年(所占比例)  2006年(所占比例)  液体奶  总值  362(4%)  681(3%)  489(8%)  609(8%)  UHT奶  962(4%)  971(65%)  747(7%)  762(2%)  乳饮料  873(1%)  936(6%)  806(26%)  412(5%)  酸奶  527(5%)  17.774(4%)  936(3%)  435(3%)  冰淇淋  851(4%)  265(11%)  917(4%)  180(2%)  其它乳制品  892(1%)  704(7%)  775(8%)  674(0%)  总收入  105  650  181  464  收入增长率  7%  95%  20%  50%  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  表3 蒙牛企业分产品盈利能力分析  2009年(所占比例)  2008年(所占比例)  2007年(所占比例)  2006年(所占比例)  液体奶  总值  362(4%)  681(3%)  489(8%)  609(8%)  UHT奶  962(4%)  971(65%)  747(7%)  762(2%)  乳饮料  873(1%)  936(6%)  806(26%)  412(5%)  酸奶  527(5%)  17.774(4%)  936(3%)  435(3%)  冰淇淋  851(4%)  265(11%)  917(4%)  180(2%)  其它乳制品  892(1%)  704(7%)  775(8%)  674(0%)  总收入  105  650  181  464  收入增长率  7%  95%  20%  50%  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  2009年,蒙牛乳业88%的营业收入来自液态奶,冰淇淋收入仅占10%;液态奶业务的毛利率为23%,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为08%。2006年蒙牛乳业的液态奶业务和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相差无几,此后,二者之间的毛利率差距越来越大。  2009年,蒙牛乳业主推“随变”和“冰+”两大冰淇淋品牌。其中,“随变”品牌打造“勇于改变”的品牌形象,配合“蒙牛随变谁敢开唱歌——K歌达人全国巡回挑战赛”,提高目标消费者——新生代时尚年轻人群对该品牌的偏好度。“冰+”品牌以“冰+水果,快乐+我”为品牌宣传口号,建立夏季冰类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近几年,蒙牛的冰淇淋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到08%,其主要原因是蒙牛的冰淇淋大多为低端产品,单价在人民币3元以下,附加值小,且受季节影响较大。  国内市场中,高档冰淇淋品牌的毛利率比蒙牛要高出很多,例如,Dairy Queen(冰雪皇后)、Haagen-Dazs(哈根达斯)、Cold Stone(酷圣石)等冰淇淋企业的产品毛利率超过30%。  蒙牛乳业在二零零八年年报中写道:“本集团对冰淇淋产品结构作出重组,打造成五大副品牌未来,本集团计划围绕五大副品牌进行产品充实,开发更多口味及提升包装,在控制产品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清晰蒙牛品牌形象。”  表4 蒙牛乳业生产基地位置分配情况分析  单位:个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内蒙古  7  7  6  5  北京  1  1  1  1  黑龙江  1  1  1  1  辽宁  1  1  1  1  河北  4  4  4  3  山东  1  1  1  1  山西  2  2  2  1  陕西  1  1  1  1  河南  1  1  1  1  安徽  1  1  1  0  江苏  0  0  0  0  浙江  1  1  1  1  湖北  2  2  2  2  北京  1  0  0  0  总计  24  23  22  18  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  蒙牛乳业以内蒙古总部为最主要生产基地,向外呈辐射状分布,距离内蒙古较近的省份生产基地较多,其中尤以河北省体现的最为明显。在一些奶制品的消费大省,例如山东省,辽宁省,湖南省等,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只有1到2家,甚至没有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除了在内蒙古总部之外,其余的十几个生产基地大多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等地区生产基地布局较少。

一、乳制品生产现状  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最新

搜搜问答上已经解决的相关问题

一、乳制品生产现状  乳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且液体乳生产大幅度增长,整个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663.3亿元,利润总额8亿元。  乳制品生产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塑料袋奶生产线、屋型纸盒包装杀菌奶灌装设备等,使我国乳品行业技术、设备陈旧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变。  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大型企业发展迅速,奶制品企业兼并、整合的速度加快,集中度在提高。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和强强联合等整合方式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奶业集团,众多中小乳品企业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或并人大型乳品企业、企业集团。  二、乳制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原料奶、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目前80%是手工挤奶,且日益增多的个体户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奶细菌超标、抗生素含量过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即使在原料奶主产区采用机械挤奶设备,但仍然存在管理水平低、设备不能及时保洁等问题。我国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较多。国家颁布的质量卫生标准大多数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且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涉及指标少,检测方法落后,远远落后于当前食品安全的要求。  企业规模小、设备制造技术落后。我国乳制品工业发展时间短,真正的发展仅20年历史,经济实力、技术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均不能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乳业装备整体水平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大约还有20年差距。目前,乳品机械进口量占到50%,国内乳品机械三化程度低、配套性差,尤其是通用关键机械上,离心机及乳品分离机械与国外差距大,品种少,性能差。  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乳品品种少。目前,我国乳品虽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相比,在风味、品质、品种上差距比较大,据统计,发达国家2001酸乳上市的新品种有900多种,欧洲开发的乳制品品种占世界乳制品新品种的72%。而我国品种少,乳品产量中奶粉产量占70%,奶油的产量很小。液体奶消费仅局限于大中城市.产量也很小,在液体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3.1%,保鲜奶约占29.9%,酸奶约占17%。而干酪这样的产品在国外都属大宗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尤其是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乳制品参考文献

太多了,只有自己找了,到专业的网站去找。比如:食品伙伴网、食品商务网、食品安全律师网等等

搜搜问答上已经解决的相关问题

食品与健康的参考文献百度上有许多的,只要输入关键词就行。

食品伙伴网上找

乳制品论文参考文献

乳制品行业文献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奶类的总产量和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奶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行业本项目结合笔者2004年1~3月间对黑龙江省和上海市两地的调研,着重研究政府在奶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通过对现实经济中原料奶生产者与乳品加工企业间契约关系的分析,抽象出奶业产业化的一般规律,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在这一进程中的职能转变研究认为:中国奶业产业化的变迁基本上是政府主导的供给型的制度变迁;"组织化养殖场+公司"是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提供适宜组织创新的政治、法律环境是今后政府职能发挥作用的重点

行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乳制品行业产业链条相对较长,上游主要包括奶牛繁殖、饲料加工、原奶生产等多个环节,下游主要为市场销售环节。从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s-1996年,为行业的起步期,发展相对缓慢,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第二阶段为快速发展期,随着UHT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乳制品行业快速发展;2008年后,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加强乳制品行业的监管,提升行业门槛,产品品质持续提高,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行业经营情况相对较好从我国乳制品市场中主要产品的市占率来看,蒙牛和伊利为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伊利双寡头常温产品市场占率约为5%,蒙牛约为1%;伊利双寡头低温产品市场份额约为30%,蒙牛约为15%。从营业收入来看,近年来,伊利的营业收入相对较高。2013-2018年,伊利营业收入均高于蒙牛,2018年伊利营业收入约为796亿元,蒙牛约为690亿元。2019年上半年,伊利营业收入达451亿元,蒙牛约为399亿元。从行业经营效益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经营效益较好。从盈利情况来看,近年来,蒙牛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2018年,蒙牛毛利率约为38%,伊利约为82%,2019年上半年,蒙牛毛利率超过伊利,为09%。从行业盈利能力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索引序列
  •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
  • 乳制品行业参考文献最新
  • 乳制品参考文献
  • 乳制品论文参考文献
  • 乳制品行业文献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