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农药的文献资料

有关农药的文献资料

发布时间:

有关农药的文献资料

什么重金,我能找到!!!!!

农药残留对我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影晌随着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农药残留作为技术壁垒将严重阻碍我国农业 生产和经济发展。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药残留影响人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国农业已进入从数量向质量的转换时期,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日益增长,祟尚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而农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也是政府部门和广大城乡居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从目前市售农产品来看,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相距甚大,不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情况令人担忧,因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992~1996年据26省、市的不完全统计, 5年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247349例, 年均病死率95%,其中生产性中毒61102例,5%是因使用杀虫剂引起的, 又以高毒类有机磷杀虫剂甲基对硫磷和甲胺磷为主;1997至2003年全国共报告农药中毒108372例, 其中生产性中毒27511例,生活性中毒30861例,分别占总中毒例数的39%和61%。 2、农药残留严重限制我国农副产品对外贸易。 目前世界上大宗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 国际市场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的质量, 各国对进口的农产品质、卫生、安全等技术要求愈来愈严格,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对农产品中的农药、兽药残留, 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标谁的规定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门槛越来越高,成为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如日本对我国菠菜规定的“毒死蜱”残留量标准是不超过01mg/kg , 但是对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卡规定的限量标准却高达3mg/kg,相差300倍之多。由于其具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伪装隐蔽等特点,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 被拒收、退货或销毁的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绿色壁垒造成我国农产品每年出口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 ,价值高达几百亿元。 3、农药残留阻碍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绿色农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绿色农业是指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广义的绿色农业, 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农业生产体系,是高效、低耗、无公害的开放型农业系统。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也是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但我国农业生产现状与这一要求和趋势还不相称,原因之一即在于农药残留。食品、蔬菜等农产品因残留超标而难以跨越国外“绿色壁垒”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对发展开放型农业构成严重威胁。这种状况不改变, 我国的绿色农业建设与发展就无从谈起。 由上述可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是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问题。降低或消除农药残留的根本原则在于明确我国农药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药”。(浅谈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的和谐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在有限的人均耕地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加强植物保护。而农药是加强植保的重要生产资料,农药企业应当在构建和谐植保,推进绿色农业,确保食品安全方面不断创造新的作为。认真探讨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和谐发展的对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和谐发展是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的共同追求 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休戚相关。众所周知,农药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产品。它是直接为植物保护服务的。农药工业为植物保护提供产品,植物保护为农药工业提供市场。农药产品的品质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植物保护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一个好的农药产品,只有经过植保实践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农药企业只有为植物保护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占有广阔的植保市场,才能扩大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而植物保护只有依靠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农药,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的预期目标。由此可见,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紧密关联,相互依存。 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和谐发展。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看,人均国民收入超过800~1000美元之后,市场对农产品和食品的需求就开始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效益。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农业正经受着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的深刻历史变革。这一变革的时代呼唤绿色,迫切要求通过和谐植保来满足和支撑无公害安全农产品生产,并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谐植保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实行与环境友好的农药与科学使用技术相结合,使农民在防止有害生物造成农作物预期损失中获得最大收益,并改善生活质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作为直接为植物保护事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农药工业,在发展方向上必须从非选择性农药转向选择性农药,从传统的有机化学物质转向“生态和谐农药”、“环境和谐农药”,开发新品必须具有安全、残留低、无公害、生物活性高、使用费用低等特性。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植保提供优质资源,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农药工业应强化和谐发展的经营理念。农药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保证农作物优质、高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农药有毒有害的特性又会通过生物链危害人类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农药行业有了长足进步,企业规模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品种不断增加,为优质高效农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据报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行研发的新农药氟吗啉,自2000年以来已在135万亩农作物面积上应用,为农业增效26亿元。农药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可见一斑。但在目前农药生产经营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总体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研发能力薄弱、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农药生产和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根据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沈阳)2004年的调查,在生产企业农药产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但是在市场和用户手中,产品的合格率不到45%。不合格的农药用于植保,势必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别是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更是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去年浙江查处的“稻卷宁”案,今年江苏淮安查处的“虫病无影”假农药致4000亩小麦绝收案,山东潍坊查处的食用色素勾兑假农药案等,无不给人们留下深入的思考。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构建和谐植保,农药工业责无旁贷。每一个农药企业都应当强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构建和谐植保中主动尽责,推进农药工业与植保事业同步和谐发展。 二、农药工业企业在构建和谐植保中大有作为 农药企业要自主创新,重抓新品开发,着力提高植保用药的科技含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农药企业要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主动开发高科技含量的新农药,使植物保护过程实现无污染防治,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米”、“放心菜”、“放心果”等放心食品。多年来,克胜集团潜心研究把握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技术走势,确立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环境的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通过艰苦努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星火(火炬)项目11个,国家“双加”工程项目和农药专项项目3个。克胜面市系列产品中无剧毒、高毒和中毒农药,已有9个被农业部农技中心列为主推产品,11个被认定为无公害推荐农药品种。2003年以来,集团又抓住国家禁用高毒农药的契机,先后投入经费2000万元,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结构的烟碱类先导化合物—IPP,使农药新品开发的层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在新建的“克胜高新技术工业园”,首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中就有PMC、啶虫隆、己唑醇等具有一系列自主核心技术的新产品,都具有低毒、友好环境等特性。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大大减少同类产品对国外的依赖,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构建和谐植保,提高农产品品质,突破“绿色壁垒”,推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药企业要强化管理,提升产品质量,精心打造植保用药的放心品牌。农药新品是否高效、低毒、低残留,必须到植保实践中检验,必须让农民验证。农民最讲究实惠,最信奉质量,最看中效果。作为农药企业,应当强化管理,狠抓质量,以品质铸就品牌、打造名牌。克胜集团坚持投资品质,崇尚“克己奉农,品质制胜”,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多途径强化员工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坚持“按照标准来,沿着程序走”,从基础管理抓起,抓细、抓实精益现场管理,合理定置,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努力实现管理“零盲点”、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继克胜农药荣列“中国农药十大名牌”、“全国15放心产品”后,2004年克胜商标又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成为新商标法颁布后农药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集团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贯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包装质量、服务质量达到同行领先、用户放心,致力于克胜品牌青春永驻,驰名中外。近几年来,其主导产品扫螨净、蚜虱净的年产量、销售额、利税、市场占有率等经济指标高居全国农药行业同类产品榜首。 农药企业要发挥优势,搞好售后服务,积极进行植保用药的技术指导。构建和谐植保,农药企业不仅要为农民提供优质产品,而且要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关爱式服务、增值服务,让农民掌握科学防治病虫害知识,适时适量用药,既节约农本,又增强防治效果。克胜集团历来重视产品售后服务,通过市场网络,组织送技术下乡,为农民科学用药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指导。2005年克胜又开展系列性的为农服务活动,先后聘请西北农大、四川省果树研究所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分乘6辆依维柯服务车,走乡串村,行程10万余公里,举办农药讲座60场,并组织农药经销商聘请当地农技人员宣讲用药知识,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活动中还为50多名贫困生提供助学资金,向500户贫困农民赠送农药,向50个行政村赠送科技图书,为200多家农药经销商装璜店面。克胜人用为农服务的实际行动在践行“三个代表”,诠释和谐,回报社会。 农药企业要清洁生产,节约社会资源,努力降低植保用药的实际成本。农药企业要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的生产过程,制造出“清洁的产品”,实现“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目的。要消除和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农药工业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清洁生产,全面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多年来,克胜集团在“三废”治理上舍得投资。2004年在克胜高新技术工业园又投资1500万元兴建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废弃物焚烧装置。在制造高科技含量新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水剂、水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新剂型,减少甲苯、二甲苯、丙酮等溶剂用量,大大削减了农药使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2004年以来,动力分厂全力推行循环经济,仅节水技改每年就为集团节约费用63万元,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5%,新水取用率下降50%。新建的废弃物焚烧炉通过回收热能再利用,全年可节煤450吨。 农药企业要主动配合,打击假冒伪劣,切实维护植保用药的货真价实。目前农药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植保和谐、社会和谐。对此,农药企业应该主动出击,依法维权。克胜集团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打假维权保名牌的任务。2005年集团打假办紧密配合公安、工商、技术监督、农业执法等部门干部,已先后出动近100人次,分赴各地营销市场打假,依法立案查处了5起侵犯克胜中国驰名商标专用权案件,并针对面广量大的“傍克胜”名牌产品“蚜虱净”、“扫满净”等行为,在相关厂商所在地进行面对面现场举报打击,有力地震摄了假农药生产者和经销者,为净化农药市场,维护广大农民消费者利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三、进一步推进农药企业与植保事业和谐发展的构想 发展农药工业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农药企业,在构建和谐植保中是能够有所作为的。但构建和谐植保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全方位的支撑。农药企业要创造更大的作为,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纵观世界农药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我国农药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建议: 要强化政策引导。国家要针对我国农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不一、竞争无序、竞争层面低等实际状况,抓紧制定加快农药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通过抬高准入门槛,严格登记制度,淘汰一批;通过改革改制,整合资源,提高一批;通过倡导联合,鼓励兼并,壮大一批,从而使植保用药的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保证。同时要完善农药经营的相关政策,支持农药品牌企业实行连锁经营,直接为搞好植保提供一流产品。 要坚持依法管理。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使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系统和全面,执法主体错位、缺位、争位同时并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经常出现。为此,迫切期望国家借鉴国外农药管理经验,尽快制定出台《农药法》及其实施条例或办法,要从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农业执法部门依法管理的权利和责任。要根据农药有益有害的两面性特点,大力强化农药管理的法治宣传,切实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者,遏制“傍名牌”恶流,坚决维护农药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要集聚和谐合力。我们呼吁业内同行,紧紧围绕和谐发展主题,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谋求合作,实现共赢。一是农药企业要建立行业合作联盟,增强与国际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实力,提升农药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二是农药企业要与植保系统联手合作,尤其是注重发挥植保系统的技术优势、网络优势、信息优势,切实搞好农药新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三是农药工业企业要与流通企业牵手营销,共同承担净化市场、服务“三农”的责任,特别要重视探索建立绿色联盟,发展农资连锁新业态的路径。此外,在人才、科技、资本等领域,也要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开创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信息来源:中国植保,作者:吴重言)

看起来好难呢

生物农药 Biological pesticide ,biopesticideThe term biopesticide is often used for microbia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that are appli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chemical Commonly these are microbial biological insecticides, but there are also examples of fungal control agents, including Trichoderma and Ampelomyces quisqualis (a control agent for grape powdery mildew) Bacillus subtilis are used to control plant Weeds and rodents have also been controlled with microbial Biopesticides are certain types of pesticides derived from such natural materials as animals, plants, bacteria, and certain For example, canola oil and baking soda have pesticidal applications and are considered At the end of 2001,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195 registered biopesticid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780 Biopesticides fall into three major classes:Microbial pesticides consist of a microorganism (, a bacterium, fungus, virus or protozoan) as the active Microbial pesticides can control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ests, although each separate active ingredient is relatively specific for its target pest[s] For example, there are fungi that control certain weeds, and other fungi that kill specific The most widely used microbial pesticides are subspecies and strains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or B Each strain of this bacterium produces a different mix of proteins, and specifically kills one or a few related species of insect While some Bt's control moth larvae found on plants, other Bt's are specific for larvae of flies and The target insect species are determined by whether the particular Bt produces a protein that can bind to a larval gut receptor, thereby causing the insect larvae to Plant-Incorporated-Protectants (PIPs) are pesticidal substances that plants produce from genetic material that has been added to the For example, scientists can take the gene for the Bt pesticidal protein, and introduce the gene into the plant's own genetic Then the plant, instead of the Bt bacterium, manufactures the substance that destroys the The protein and its genetic material, but not the plant itself, are regulated by EPA Biochemical pesticides are naturally occurring substances that control pests by non-toxic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by contrast, are generally synthetic materials that directly kill or inactivate the Biochemical pesticides include substances, such as insect sex pheromones, that interfere with mating, as well as various scented plant extracts that attract insect pests to Because it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ubstance meets the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as a biochemical pesticide, EPA has established a special committee to make such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biopesticides?Biopesticides are usually inherently less toxic than conventional Biopesticides generally affect only the target pest and closely related organisms, in contrast to broad spectrum,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that may affect organisms as different as birds, insects, and Biopesticides often are effective in very small quantities and often decompose quickly, thereby resulting in lower exposures and largely avoiding the pollution problems caused by conventional When used as a component of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 programs, biopesticides can greatly decrease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while crop yields remain To use biopesticides effectively, however, users need to know a great deal about managing How does EPA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biopesticides?In 1994, the Biopesticides and Pollution Prevention Division was established in the Office of Pesticide Programs to facilitate the registration of This Division promotes the use of safer pesticides, including biopesticides, as components of IPM The Division also coordinates the Pesticide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Program (PESP) Since biopesticides tend to pose fewer risks than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EPA generally requires much less data to register a biopesticide than to register a conventional In fact, new biopesticides are often registered in less than a year, compared with an average of more than 3 years for conventional While biopesticides require less data and are registered in less time than conventional pesticides, EPA always conducts rigorous reviews to ensure that pesticides will not have adverse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or the For EPA to be sure that a pesticide is safe, the Agency requires that registrants submit a variety of data about the composition, toxicity, degrada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sticide----------------In what is described as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controlling crop-destroying insects without chemical pesticides, scientists have successfully used genetic engineering to hasten the work of biological pest In two separate experiments, researchers say they removed toxin-producing genes from mites and scorpions and inserted them in viruses that kill insect The toxins paralyzed the insects and prevented them from eating vegetation for much of the time it took the slowly working viruses to kill the Ordinarily, the insects would go on eating crops until they But because they were immobilized, plant damage in one experiment was half what it would otherwise have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ish experiments, which both involved the cabbage looper moth, were described in yesterday's issue of the British journal N Biological pesticides are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expensive and environmentally dangerous chemical pesticides, but so far they have only secured about 1 percent of the worldwide pesticide The slowness of many biological controls, compared with chemical pesticides, is one 'A Long Step' The findings reported today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biopesticides' a long step further," two British experts say in a commentary in N They are Michael E Hochberg of the Center for Population at Imperial College and Jeffrey K Wa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Control, both in Ascot, E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generally lethal to a broad spectrum of insects, killing beneficial insects as well as But the viruses that kill insect pests are limited to a number of species, or only They do not affect animals, including The new technique makes it possible to produce an efficient,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irus aimed at any single pest, said D Lois K Miller, an entomologist and genetic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whose laboratory conducted one She wrote one of the papers in Nature, along with D Michael D T The British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by D Robert D Possee and a number of his colleagues at the Institute of Vi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operated by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Research Council at Oxford, E Both groups said that the paralyzing toxins added to the viruses were harmless to mice, and by extension to all mammals, but D Miller said that further test would be Both groups also said that insects were unlikely to develop resistance to th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hose insects infected with the virus and that are exposed to the toxin die," said D M "So there is little chance of a resistance being passed on to the next " Many insect species have developed resistance after being exposed for long periods to chemcial pesticides and also to plants into which toxic properties have been An extended period of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by university, industrial and government scientists will be necessary before the genetically altered viruses can be used commercially in the United S "It will take three to five years to move this through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D Miller Both 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experiments involved the larvae of the cabbage looper moth, a pest that attacks a wide variety of plants including cabbage and cabbage relatives, including broccoli and To kill these larvae, both teams of scientists used the same agent, called the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Paralyzing the Larvae To paralyze the larvae while the virus was doing its work,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team selected a toxin produced by a tiny mite, Pyemotes tricici, that can immobilize insects 150,000 times the mite's The British team selected a toxin produced by the Algerian The American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 toxin from the mite reduced the time necessary to bring the plant-eating insects under control by 40 Control was defined as the death or paralysis of 50 percent of the insect

有关药学服务的文献资料

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因此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除传统的处方调剂工作以外,还包括参与并实施药物治疗、治疗药物监测、进行药物利用研究与评价、开展药学信息服务、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以及健康教育等。

免费查阅的有两本学术期刊,(药物化学、药物资讯)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药事管理药事管理的定义是:为了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有宏观上国家依照宪法通过立法,政府依法通过施行相关法律、制定并施行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在微观上药事组织依法通过施行相关的管理措施,对药事活动施行必要的管理,其中也包括职业道德范畴的自律性管理。药事管理的目的:药事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药事组织的经济、社会效益水平。药事管理的意义对于公众的意义:药事管理是保障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和生命健康的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对于国家的意义:保护公民健康是宪法规定的国家责任。对于药事组织的意义:宏观药事管理为药事组织的微观药事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法定标准和程序。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1)宏观药事管理①药品监督管理②基本药物管理③药品储备管理④药品价格管理⑤医疗保险用药与定点药店管理(2)微观药事管理①药品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③经品经营质量管理④药学服务质量管理⑤药品储备管理⑥药品价格管理⑦医疗保险用药销售管理 我这里只有这些,全给你了

有关茶的文献资料

唐朝人一般非常喜欢煎茶,这也是唐朝人的一种饮茶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的茶汤非常浓烈,口感也很好。

关于煎茶的文献记载有《茶经》,煎茶在唐朝人眼中有着很高的文化地位。唐朝人用煎茶法炒制饮用,将饮茶从解渴升华为艺术享受。经过繁琐的过程,我们得到了一种慢品的享受,使人忘记了世界,沉醉在一种宁静、安宁、满足的状态中,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所以煎茶的方法是鲁豫创造的,并流行于整个唐朝。煎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泡茶工艺。虽然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就兴盛起来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详细记载煎茶的。我们的唐朝人祖先最早以茶入药,从野生大茶树上砍下枝条,采集嫩芽,生吃嚼碎,然后加水熬汤。到了唐代,煎茶的技术更加精湛。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人主要喝蒸糕茶。焙干磨成粉后,在汤烧开后将茶饼放入粉中,再搅拌至再次沸腾。《茶经》是唐朝人及其以前关于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出版后,被历代人视为珍宝,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称赞陆羽是茶业的先驱。唐代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点火、候汤、焙茶、磨茶、罗茶、煎茶和饮茶。备茶时,先用竹夹将茶饼取出,放在火上烤,再放入“纸袋”中保存,以免茶香外泄。唐朝人“茶圣”陆羽,主张饮茶时品尝茶的原味,认为茶是加入葱、姜、山茱萸、薄荷等制成的。就是“往沟里倒水”。于是,陆羽总结了以往的饮茶方法,创造了一套饮茶方法-煎茶method,对水、器皿、炭火等都有详细的要求。煎茶法主要采用当时的蒸饼茶,用炭火将饼茶做成“lǒu形蛙背”的形状。期间多次调节火候,将饼茶翻面,除去饼茶的水分,饼茶散发香味。烤好的饼茶需要趁热储存在纸袋里,防止香气散去。冷却后磨成粉末,用茶筛除去粗梗碎片,使粉末更细。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 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茶道最早是在唐朝时候出现的,关于茶道记载的文献有茶经、茶业的文化,还有水经注。

有关中国农村教育的文献资料

1 从“开课”到“开好课”还有多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透视 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说”的训练 华章(教学探索) 2007/Z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从语音迁移到中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湖南农机 2007/03 5 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6 浅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1 7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基础教育研究 2006/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党史文苑 2006/1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小学教学参考 2006/Z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将音乐美术融入英语课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探讨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06/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教学研究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之隐患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做法 吉林教育 2005/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护航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乌兰察布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其考试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区域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忧与思 湖南教育 2004/1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4/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1 西部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克服困难,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天津教育 1999/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在网上找呗!

1/18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梁爱华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陈浩[1] 沈红[2]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陈美莹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张云裳北京教育2006(2)-16-186/18美国家庭教育点滴楼必生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无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美国家庭教育风俗无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陈慧敏(推荐者)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詹华如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颜雪梅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佚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方宏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李盈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杨秋艳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章一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吴志远 邵荣新疆教育2002(5)-37-371/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子银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唐梅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李亚 周侠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高维亮 王丽艳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栗新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刘艳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李道顺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王毓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曾芝兰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王晓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赵燕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陈向党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无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黄河清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孙琼如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医药类的相关文献资料

国际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网站Medline——世界上最著名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之一AIDS  Databases——有关艾滋病的临床实验、药物研制以及相关文献数据库CANCERLIT——癌症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HID online——综合卫生信息数据库,提供有关卫生、卫生教育资源的题录、文摘等信息ClinicalTv——向医患人员提供的临床实验信息数据库DIRLINE——收集美国约17,000个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公司、学术机构等信息药物信息库——包含有9,000余种美国处方与非处方药物信息HSTAT——包括有健康指南、评价、和消费者指南信息的全文数据库NCCAM Resources——补充和替代医学资源Dietary Supplements——提供维生素、矿物质、植物等信息畸形、智力迟缓数据库——提供先天畸形、智力发育迟缓信息LOCATORplus——杂志、书籍和视听教材目录数据库Chemical Abstract——覆盖化学、化工、医学、生物学、环境、食品等多学科的科技文献系统Dialog 联机检索系统——世界上最大的文献检索系统Biomedicine——荷兰医学文摘,世界权威性的医药文献数据库。RHO——生殖健康展望,由William H Gates 基金会的基金资助Out Look——有关生殖健康的论题,由 PATH 出版,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可免费索取医药信息网——有药品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新药数据库、医药市场等主要数据库MEDLINE  Search——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可获取全球范围内的4300种期刊的文献Consensus  Statements——提供对医生、患者有重要意义的有争议医学问题一致性见解Cancer net Database——综合癌症信息数据库Rare Diseases Database——罕见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Visible Human Project——可视人计划数据库TOXNET  Databases——毒理学数据库,将有关毒理和有害物质信息分为八个文档FDA——最新的有关食品、药物、生物制剂、美容品、医学装置等通过、调整等信息Guideline  Clearinghouse——提供临床医疗指南,汇总美国各权威协会和学术机构制定的各种指南性文件Women's Health & Environment——妇女卫生与健康研究信息数据库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康复信息数据库INFOTRIEVE——可通过WEB浏览器查找医学文献CLINIWEB——医学信息检索系统,帮助医生从WEB上查询有用的医学信息Health A to  Z——一个功能强大的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搜索器Medguide——收录了网上大部分生物医学资源,支持多词逻辑检索achoo——INTERNET医学信息资源搜索MedAll List——是哈佛大学收集医药网点的列表,有大量网上医学院校和图书馆的联接MedExplorer——检索方法简便,主要提供有关医学新闻及杂志的信息MEL health resources——将INTERNET上的医药信息按学科分类进行整理,提供关键词查找Medical Virtual library——是一个分布式的资源系统,提供关键词查找,并有按字序排列的列表BiomedNet——由美国多家机构联合建立,收集网页1万余个Medscape——面向临床医师和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交互式的商用Web站点Medical Matrix——有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两种检索方式。还提供免费Mailing listsDoctor's  Guide——向医生和患者提供信息和服务,特色服务是新闻和会议消息美国化学文摘社——世界最大、最强化学信息库,1300万条摘要、1650万种物质美国专利数据库——提供美国专利目录和摘要数据库,免费查找专利名称、摘要等信息天然产物数据库——提供75年以来活性天然产物,通过电子邮件申请帮助查询IBM 专利服务器——提供美国专利局26年来的专利摘要,免费摘要、付费定购拷贝件Science 科学——世界订户最多综合性科学刊物,这是我国引进的电子版PharmInfoNet——医药信息网,提供药品、疾病、新药数据库;医学专题综述、医药市场等Nature  Medicine——自然杂志出版生物医学论文,提供1996年以来各期目录及摘要The  Lancet  柳叶刀——始于1823年著名医学杂志,提供大量全文,全部免费阅读')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联邦政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HealthGate数据公司——提供免费Medline查询,最新研究信息,帮助临床治疗、生物医学研究及教育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科院信息研究所研制,综合性生物医学数据库,国内权威美国医学协会出版物——美国医学协会出版,新闻、文摘或全文,包括以下部分。内科学文卷、皮肤病文卷、外科学文卷、眼科学文卷、美国医学会志、美国医学新闻、神经病学文卷、妇女健康杂志、家庭医疗文卷、普通精神病学文卷、耳鼻喉、头颈外科、儿科及青春期医学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Medical Conference——医学会议库,4500多条会议信息,每日更新NIST Webbook and Chemistry Webbook——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数据集,免费查询5000多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8000多种化合物质谱等等。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报道医学重要研究成果的周刊,提供全部过刊信息及现刊的论文摘要国内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网站中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网络——涵盖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MEDLINE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集我国出版315种重要期刊,91-94年13万篇论文及45万引文摘要。中医中药数据库——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提供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中心制作,提供中医药方面的Web界面文献检索服务金纬达海峡信息数据库检索——包括动态信息、科技类、综合类以及台湾系列信息等六十五个数据库万方数据医学期刊——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制作,收录了近百种医学期刊的电子版,免费使用医管论文(台湾医院协会)——收有台大医学院,阳明医学院,高雄医学院,中国医药学院论文若干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知识产权局研制,提供85年专利法实施后批准的专利,收集我国出版315种重要期刊,91-94年13万篇论文及45万引文摘要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收集我国出版315种重要期刊,91-94年13万篇论文及45万引文摘要海峡信息数据库检索——中文网上科技文献检索中国医学信息网络——栏目有中国卫生事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学院,协和医科大,医学信息网,亚洲桥,Internet信息查询中国卫生事业——有卫生事业概况、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网络、医药卫生机构等栏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1982年以来近千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

医学的我能写。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

很多,以下是经常用的全文数据库,pubmed大部分没全文:1、OVID2、EBSCO3、proquest4、scicnedirect5、springer6、

医多维医药文献检索是基于pubmed数据库的优势结合健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而成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收录3000多万篇医学类文献。它继承了pubmed的检索语法与语义转换功能,使得检索结果与其基本一致。同时为了延续用户习惯,在引入中文翻译的同时,保留了检索界面与详情界面与pubmed的一致性,让用户更为便捷地查询医药类信息。

  • 索引序列
  • 有关农药的文献资料
  • 有关药学服务的文献资料
  • 有关茶的文献资料
  • 有关中国农村教育的文献资料
  • 医药类的相关文献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