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故宫的文献资料

有关故宫的文献资料

发布时间:

有关故宫的文献资料

回答 1、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一座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 2、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界三大宫殿之一。 3、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更多1条 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北京故宫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故宫博物院”既是明清故宫(紫禁城)建筑群与宫廷史迹的保护管理机构,也是以明清皇室旧藏文物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以上内容参考 故宫博物院-藏品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藏有许多艺术珍品,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  明永乐四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今560多年中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留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四角屹立风格的瑰丽富饶脚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重大典礼都举行于此。主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高28米,是故宫最高大堂皇的殿堂。当年帝王升座时,殿前鼎燃香烟缭绕,殿廊金鼓齐鸣,文武百官缅拜行、礼同呼万岁,一派威严气氛,使人望而生畏。中和、保和殿分别为古代帝王阅览奏章和科举殿试的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妃们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建筑的前奏。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什么乾清宫的宝座前摆了一只独角兽? 乾清宫的宝座前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只有一只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兽。这是什么兽?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这个样子的动物当然世上难找。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据说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储圣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继承一般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时,预先公开册立太子。康熙多子,曾两次废立皇太子,这就导致了皇子们为帝位继承权而争斗。雍正继位后,鉴于以前建储的教训,改公开册立为秘密建储,即皇帝在位时确定继承人并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皇帝死后由贵族大臣们打开建储匣,宣布“御书”所指定的人来继承皇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储而当上皇帝的。选择皇位继承人,对于清王朝的长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统治集团的实际情况。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对皇帝不断敲警钟,在乾清宫里特别设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乾清宫又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廷典礼、接见官员都在这里进行。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廷典礼和皇族家宴。当年,光绪皇帝还在这里接见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的使节,接受各国的国书。皇帝在这里待人接物,也应该公平公正。把獬豸摆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夸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为什么故宫的殿堂寝宫中都摆放着如意 漫步故宫,你可以看到无论是殿堂的宝座旁,还是寝宫的案几上,都摆放着如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意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品和摆设。如意的制作在清代十分讲究,选用的材料十分贵重,有金、玉、玛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制作技术上运用了平雕、浮雕、镂空、单镶、三镶、多镶等多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凸起的阳线,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不差毫发。至于上面雕刻和镶嵌的花纹图案更是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5厘米、长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回答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宫累计接待观众达到1亿人次。2019年起,故宫将试行分时段售票。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角楼,高5米,十字屋脊。 1、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组城上的建筑,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2、神武门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3、东、西华门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更多6条 

有关故宫的文献

故宫游 五律 有幸故宫行,观光古殿惊。 人民真伟大,建筑好传神; 帝苑豪华造,皇家气派倾。 辉煌中国宝,灿烂世文明。 游故宫 七绝 紫禁城中一线穿, 观宫看殿百千间, 皇家气派余惊叹, 文物古迹旷世鲜。 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 进宫只准众高官。 如今百姓来堂殿, 尽可游观国宝颜。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一条中轴贯通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现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藏有许多艺术珍品,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  明永乐四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今560多年中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留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四角屹立风格的瑰丽富饶脚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重大典礼都举行于此。主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高28米,是故宫最高大堂皇的殿堂。当年帝王升座时,殿前鼎燃香烟缭绕,殿廊金鼓齐鸣,文武百官缅拜行、礼同呼万岁,一派威严气氛,使人望而生畏。中和、保和殿分别为古代帝王阅览奏章和科举殿试的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妃们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建筑的前奏。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什么乾清宫的宝座前摆了一只独角兽? 乾清宫的宝座前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只有一只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兽。这是什么兽?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这个样子的动物当然世上难找。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据说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储圣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继承一般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时,预先公开册立太子。康熙多子,曾两次废立皇太子,这就导致了皇子们为帝位继承权而争斗。雍正继位后,鉴于以前建储的教训,改公开册立为秘密建储,即皇帝在位时确定继承人并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皇帝死后由贵族大臣们打开建储匣,宣布“御书”所指定的人来继承皇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储而当上皇帝的。选择皇位继承人,对于清王朝的长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统治集团的实际情况。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对皇帝不断敲警钟,在乾清宫里特别设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乾清宫又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廷典礼、接见官员都在这里进行。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廷典礼和皇族家宴。当年,光绪皇帝还在这里接见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的使节,接受各国的国书。皇帝在这里待人接物,也应该公平公正。把獬豸摆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夸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为什么故宫的殿堂寝宫中都摆放着如意 漫步故宫,你可以看到无论是殿堂的宝座旁,还是寝宫的案几上,都摆放着如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意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品和摆设。如意的制作在清代十分讲究,选用的材料十分贵重,有金、玉、玛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制作技术上运用了平雕、浮雕、镂空、单镶、三镶、多镶等多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凸起的阳线,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不差毫发。至于上面雕刻和镶嵌的花纹图案更是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5厘米、长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1987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宣告结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有近600年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而且还珍藏着近百万件的古物瑰宝,其种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嫔妃的服饰、衣料和家具等。此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宫文献资料及书籍

《故宫史话》值得看看

《皇城风水》,我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不错。还是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我看了一下,当当上也有卖的: _id=20497155价格不算贵,买一本看看吧。

[1] 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 紫禁城出版社,2005,8:1-  [2] 张加勉 解读故宫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5:47- [3] 柳坡,博溪 故宫观澜 紫禁城出版社,2009,3:23-  [4] 故宫博物院 故宫学刊 紫禁城出版社,2009,3:113-   [5] 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65-  [6]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8-  [7] 黄希明 紫禁城建筑中的墙和门 故宫博物院院刊,   [8] 于倬云 紫禁城始建经略与明代建筑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进宫只准众高官如今百姓来堂殿,尽可游观国宝颜故宫游 五律 有幸故宫行,观光古殿惊人民真伟大,建筑好传神; 帝苑豪华造,皇家气派倾辉煌中国宝,灿烂世文明游故宫 七绝 紫禁城中一线穿,观宫看殿百千间,皇家气派余惊叹,文物古迹旷世鲜故宫游感 七绝 旧日明清帝王园,进宫只准众高官如今百姓来堂殿,尽可游观国宝颜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故宫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传说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一条中轴贯通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现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有关故宫的文献综述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和保护物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故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引人注目的三大殿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富有生活气的内廷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收藏文物100万件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旅游服务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故宫大事记*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扩展资料:故宫的主要建筑介绍:1、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 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2、中和殿中和殿,是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属于明清传统宫殿建筑。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览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3、保和殿保和殿,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脚趾经常有很多粑粑里面有好多工作有好多文物

有关故宫的文献有哪些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1987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 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 金扉朱楹, 白玉雕栏, 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 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宫内现收藏珍贵历代文物和艺术品约100万件。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宣告结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有近600年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而且还珍藏着近百万件的古物瑰宝,其种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嫔妃的服饰、衣料和家具等。此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藏有许多艺术珍品,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宫殿。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  明永乐四年始建,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至今560多年中历经24个皇帝。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和扩建,仍保留原来布局。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约3公里,四角屹立风格的瑰丽富饶脚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壁垒森严的城堡。故宫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利的主要场所。明、清两代统治者的重大典礼都举行于此。主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殿高28米,是故宫最高大堂皇的殿堂。当年帝王升座时,殿前鼎燃香烟缭绕,殿廊金鼓齐鸣,文武百官缅拜行、礼同呼万岁,一派威严气氛,使人望而生畏。中和、保和殿分别为古代帝王阅览奏章和科举殿试的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妃们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故宫南面为南北狭长的前庭,有天安门和端门,形成宫门前面建筑的前奏。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什么乾清宫的宝座前摆了一只独角兽? 乾清宫的宝座前摆放着一只造型奇特、只有一只犄角的似羊非羊的木雕怪兽。这是什么兽?为什么要摆在这儿? 这个样子的动物当然世上难找。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羊,名叫獬豸,一角,毛青,四足。据说它非常正直,而且具有超人的智力,本能地分清是非曲直。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存放秘密立储圣旨的地方。雍正以前,皇位的继承一般都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皇帝在位时,预先公开册立太子。康熙多子,曾两次废立皇太子,这就导致了皇子们为帝位继承权而争斗。雍正继位后,鉴于以前建储的教训,改公开册立为秘密建储,即皇帝在位时确定继承人并秘密写好继承人的姓名,藏在乾清宫内“正大光明”匾后的建储匣内。皇帝死后由贵族大臣们打开建储匣,宣布“御书”所指定的人来继承皇位。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被秘密立储而当上皇帝的。选择皇位继承人,对于清王朝的长治久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皇族的利益要求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不得从个人的好恶出发,而要考虑到整个统治集团的实际情况。为了在这个问题上对皇帝不断敲警钟,在乾清宫里特别设置了“性忠直”的獬豸神像。乾清宫又是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内廷典礼、接见官员都在这里进行。每年元旦、灯节、端午、中秋、冬至和万寿等节日,都要在这里举行内廷典礼和皇族家宴。当年,光绪皇帝还在这里接见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的使节,接受各国的国书。皇帝在这里待人接物,也应该公平公正。把獬豸摆在面前,一方面是皇帝夸耀自己“公平正直”,一方面也有自警的意味。为什么故宫的殿堂寝宫中都摆放着如意 漫步故宫,你可以看到无论是殿堂的宝座旁,还是寝宫的案几上,都摆放着如意。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如意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品和摆设。如意的制作在清代十分讲究,选用的材料十分贵重,有金、玉、玛瑙、翡翠、水晶、珊瑚等。在制作技术上运用了平雕、浮雕、镂空、单镶、三镶、多镶等多种制作手法,无论是凹下去的阴线,还是凸起的阳线,都能做到精雕细琢不差毫发。至于上面雕刻和镶嵌的花纹图案更是不胜枚举,有山水人物,如“麻姑献寿”、“刘海戏蟾”、“张骞浮槎”等;奇禽异兽有“松鹤”、“双狮戏珠”、“太平有象”等;花鸟虫鱼有“万年青”、“佛手”、“鸳鸯荷花”、“鱼龙变化”等。“如意”还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高级礼品。每逢喜庆佳节,帝后寿辰,新帝即位,王公大臣们都要向皇帝、皇后及嫔妃们敬献如意,皇帝也用如意赏赐臣下。臣下敬献如意,为的是讨得帝王欢心,好邀宠取信,步步高升;而皇帝作为御下之策的赏赐也可以笼络臣下,收买忠心。作为礼品的如意可谓神通广大,使送收双方皆可如意。另外,如意本身的芳名大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意”的名字和表示“称心”的“如意”在语音上相同,听起来好听,再加上封建帝王大都特别迷信,总想凭借“如意”好听的名字来象征吉祥。不仅如此,还要借“如意”二字顺题发挥,雕琢的图案也大都是吉祥图案。例如,有的如意头上镶嵌两个柿子模型,这是因为“柿”和“事”同音,这样就可以“事事如意”了;有的雕琢成灵芝状的如意头,这是因为灵芝一向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药,这样就可以“长寿如意”了;有的如意头上雕刻成5个蝙蝠围绕着一个大“寿”字的图案,这是因为“蝠”和“福”相谐,这样就可以“五福捧寿”了,指长寿、富贵、康健、德行、善终,真是样样如意了。为什么紫禁城里摆设着欹器 故宫博物院里陈设着1895年“光绪御制”的一对高5厘米、长7厘米、宽14厘米的铜质鎏金器物。它的样子像个插屏,底座上有一个框架。在框架上面横框的正面錾刻有篆体的“光绪御制”4个字。框架的中央吊挂着一个直径12厘米、高7厘米的杯状容器,杯状容器两边的乳钉形轴与框架内侧的针状轴衔接,这样,这个容器就可以在框架上沿一定方向转动。如果往容器中倒水,水浸到一半时,容器正好是垂直地吊挂;将水倒满后,容器却自动翻转,而把水全部倒出来了,之后,容器就又自动偏向一方而静止下来。这种奇特的器物名叫“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这种玩 意儿早在周朝时就有了。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庙参观,见庙中有个欹器。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器物?”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佑座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孔子让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清朝皇帝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是借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的特点喻示“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并以此警戒自己,以利于自己的统治。为什么交泰殿的宝玺是25方 皇家宝玺象征皇帝的权威,是发号施令的凭证。故宫的交泰殿陈列着25方皇家宝玺,称为“25宝”。这些宝玺有金制的,有玉雕的,也有用檀香木刻就的;握纽有交龙、蹲龙、盘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大的宝玺的底面为2厘米见方,小的底面每边为8厘米。这些宝玺雕镂精湛,质地名贵,形体硕大,是其他传世古印不能相比的。在“25宝”中,有一方满文的“皇帝之宝”,而“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之宝”是汉、满两种文字,汉字用篆书,满文用本字,其他的21方都是用篆书汉字。25方宝玺,除两方“皇帝之宝”重文外,其余印文各不相同,而且每方宝玺的应用范围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涉及皇位的继承、大臣的任命以及外交、征伐、祭祀、赏赐等各个方面。例如,有关赦免方面的,用满文“皇帝之宝”;有关祭祀方面的,用“天子之宝”;有关国家大法方面的,用“垂训之宝”;有关奖励忠良方面的,用“命德之宝”;有关赏赐馈赠方面的,用“皇帝行宝”;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用“钦文之宝”;有关征伐方面的,用“讨罪安民之宝”……总之,皇帝发布的每一个诏书、敕谕,都要根据其内容的不同使用相应的宝玺。从现存的清代档案看,使用最多的是檀香木质地的“皇帝之宝”和青玉质地的“敕命之宝”,前者钤用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后者钤用于皇帝签署的敕谕。那么,为什么宝玺正好是25方呢?现在交泰殿存放的“25宝”是清代乾隆皇帝选定的。乾隆选25这一个数目,一般认为是用《周易》“天数二十有五”一典。古人以天为阳,地为阴,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周易》以1、3、5、7、9相加为天数25。用25来确定宝玺的数目,以象征自己的王朝绵延无限。但是实际上乾隆的真正用意并不在此。乾隆在晚年所写的《匣衍记》中指出:“定宝数之时,密用姬周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我大清得享二十有五之数”。所谓“姬周故事”,指的是周平王迁都洛邑,开东周25代王业。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世数最多的王朝是东周。乾隆把顺治作为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代,希望大清王朝能像东周那样,延续25代。然而,乾隆又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这就不但足以说明他对自己心愿的实现根本没有信心,而且对自己王朝的前途也是诚惶诚恐的。中国的封建帝王们,开始是标榜他们“受命于天”,自己的家天下可以万世不衰。后来,人民的革命,改朝换代江山易姓的历史打破了这种幻想,于是,他们中的开明派认识到自己的统治也是不能万年不虞的。清代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乾隆本人又有高深的文化修养,对历史有较系统的研究。强大的国势,严峻的历史,所有这些使得他不得不承认一切王朝都要灭亡这一不可逆转的趋势。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迄今已历经560多年的沧桑岁月。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也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3公里长、10米高的宫墙,俨然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留下了一个个不解之谜。 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把皇宫称为紫禁城,有何解释呢?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不清。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那么,又为何有9999间半呢?半间在哪儿?原来,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我国第一部《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600余间。冷宫何处来故宫参观的人,总要找找“冷宫”在哪里,看皇帝是不是真地过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皇帝的妻妾众多,说有“七十二妃”,或“粉黛三千”。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说明,早在我国周代,天子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数量也相当惊人。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宫中多怨女”,在封建社会里,多少青年女子被关进宫内,终生不得自由!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故宫的“冷宫”在哪里?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紫禁城无“冷宫”匾额,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 嫔、恪嫔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都写成 。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门”字写成“ ”,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真是伴君如伴虎! 故宫谁设计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但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年近古稀的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翻开故宫的兴衰史,就能查阅到紫禁城里少古树原来跟清代的一次农民起义有关。1813年9月15日,北京宛平宋家庄(今大兴县宋家庄)人林清率领义军冲向东、西华门。东路义军受阻失利,西路义军攻入西华门,杀到隆宗门,门已关闭,义军见宫墙两边树木参天,便爬上大树,奋勇翻墙,并砍折树枝,准备火攻隆宗门……三大殿院内不植树,有人说是怕隐蔽于树丛中的敌人威胁皇帝的安全。这种说明乍听似乎有理,实不尽然——故宫养心殿、御花园中古松苍柏高大茂密,怎么解释?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的确,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三大殿院内不种树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在游览中,我们不妨再探索、再思考,彻底解开这一名胜之谜。

《你好呀!故宫 完结》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提取码: edqy 你好呀!故宫

所在地:位于北京市中心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自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紫禁城作为封建皇宫的历史宣告结束。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别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今日的故宫博物院不仅有近600年的宏伟壮丽的古建筑,而且还珍藏着近百万件的古物瑰宝,其种类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珐琅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以及大量的帝后嫔妃的服饰、衣料和家具等。此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 索引序列
  • 有关故宫的文献资料
  • 有关故宫的文献
  • 故宫文献资料及书籍
  • 有关故宫的文献综述
  • 有关故宫的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