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发布时间: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国家级期刊,有CN号,CN号为CN 11-3776/G4。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的,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全国公开发行杂志。

应该不是,根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电力教育不在名单上。有一本叫《中国电力》的在核心期刊目录里。

很不错,专业性强

你要是做论文涨工资没问题。。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

很一般,中稿率99%,版面费800,基本上一期150页以上,2页一篇文章,小字体,含金量可想而知!

王树民同志热爱新闻事业,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五年,从中国电力报社到国家电网报社,一直在电力新闻战线默默耕耘。在中国电力报社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多个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参与了报刊的改扩版工作。2005年调任国家电网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参与创办《国家电网报》、《国家电网》杂志、《亮报》等报刊。  他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始终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及时、客观、准确地反映行业发展进程。坚持“三贴近”原则,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宣传效果,推动电力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他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弘扬新闻职业精神,廉洁自律。工作作风严谨细致,勤奋敬业。中国产业报协编校质量评比活动中,在他担任《中国电力报》总编室主任兼编校质量组组长期间,《中国电力报》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国家电网报》在2007年的评比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他作为值班总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电力报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在京直属正局级新闻单位,是电力行业重要的部门,负责全行业的舆论导向。《中国电力报》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管、中国电力报社主办的行业报。从创办至今的25年中,中国电力报社在电力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中国电力报社按照国家电监会党组的要求,肩负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服务于电力行业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服务于电力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坚持服务于广大电力职工,努力创造新气象,打开新局面。《中国电力报》是1981年在当时任电力部部长的李鹏同志亲自倡导下于1982年1月1日正式创办的,并一直受到李鹏同志的关怀。李鹏同志说《中国电力报》他经常看。电力部领导对《中国电力报》十分重视,史大桢同志在1986年就向报社提出了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要求。1993年又作出批示,希望制定出长期的规划、安排和确定随着时代发展的目标,多出高水平的文章,多从下面的反映中看到报刊所起的引导和鼓动作用,不断向一流目标踏踏实实地前进。1993年7月,史大桢部长又亲自到报社与编辑进行座谈。随后分管报社工作的赵希正副部长到报社检查指导工作,他要求报社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把报纸办成既有权威性,又有群众性,旗帜鲜明的报纸。《中国电力报》坚持“权威、全面、诠释”的办报方针,通过对行业新闻的权威发布和全面报道、对经济走势的准确解读和专业诠释,不断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增强报纸的生命力,从而在服务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电力企业经营发展和服务广大读者的需求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10多年来,中国电力报社经过艰苦创业正在走向成熟。报刊正确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电力工业部的工作部署;及时传播了电力经济技术信息,广泛交流了电力工业改革、发展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在电力工业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报刊的发行量也年年稳中有升,已名列首都产业报刊前茅。近几年,中国电力报社针对电力工业的实际和产业报的特点,提出了“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深度报道取胜,以抓问题见长”业务指导思路,把着力点放在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上。同时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读者,增大了报刊的信息量,增强了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在向创办一流行业报刊的方向上扎实地迈进。1993年,《中国电力报》在改为每周出四期后,组织和发表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宣传和鼓舞了广大电力职工,特别是打好了几个深度报道战役,形成了宣传的声势。如《集资办电呼唤股份制》的超前报道,反映山东电力基本建设经验的《成功之路》,反映文明施工的《今日东北虎》和电力改革与发展典型的《腾飞吧,什邡》等,宣传了典型,推广了经验,振奋了精神,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特别是参加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报道的《老字号缘何不如新字号》,反映了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被多家报纸刊登,促进了改革的深化。这些重点报道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扬。全年有20篇新闻作品和其它作品分别在中国产业报协会、中国电力报刊协会、全国报纸副刊协会评选中获奖。报社2个单位和3名个人受到电力部、中电联、水电工会的表彰。《中国电力报》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新闻被中央各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转载和转播,扩大了电力工业的社会宣传,树立了电力行业的整体形象,受到各界的关注和欢迎。1993年6月25日,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希正代表部党组,在中国电力报社宣布报社领导班子的任命决定:沈凤仪任中国电力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敬元、王渭林、赵文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93年,中国电力报社在册人数89人,其中编辑岗位46人,占总人数的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66人,占总人数的74%,党员39人,占总人数的44%,全社平均年龄4岁。中国电力报社设一室七部,即:办公室、新闻部、理论部、农电部、专刊专题部、记者部、经理部、中国电业编辑部。报社除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力报》外,还编辑出版发行《中国电业》杂志和供各级领导参阅的《内部参考》以及《电力快讯》等。《中国电力报》1982年创刊时为四开四版小报,每周出一期;1983年改为每周出二期;1984年改为每周出三期。1986年根据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党组的决定,报纸改为对开四版大报,并改名为《中国水利电力报》。1989年恢复《中国电力报》报名,并由每周出二期改为每周出三期;1993年改为每周出四期。《中国电业》前身为《人民电业》,创刊于1950年,1958年与《中国水利》、《水利电力工人报》合并为《水利与电力》,1966年停刊。1983年《人民电业》复刊,1987年更名为《中国电业》。中国电力报社在全国共建有40个记者站,有记者62名。2007年1月1日,是《中国电力报》创刊25周年纪念日。25年来,《中国电力报》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就,见证了中国电力企业成长与壮大的创业历程。25年来,《中国电力报》与全国电力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为电力行业提供强大的舆论宣传的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各级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

很不错,专业性强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呀

《中国电力》杂志是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国网能源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原名《电力技术》,创刊于1956年(丙申年)1月,1993年1月更名为《中国电力》,2012年6月与《能源技术经济》杂志合并。

陈忠礼编辑陈忠礼 男 中共党员 现任长春大学党委副书记 教授协助党委书记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保卫部(处)、综合治理办公室、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离退休工作处。陈忠礼同志1950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舒兰市,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曾任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水利系教师、建筑工程系教师兼系秘书、系副主任、系主任、学生处(部)长、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书记兼副校长,长春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国水利学会会员,东北水利发电学会理事,中国电力教育大学院(校)长联席会理事,长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教育部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水利专家库成员。

国家级期刊,有CN号,CN号为CN 11-3776/G4。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的,华北电力大学承办的全国公开发行杂志。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当总编

是CN刊物,G4类的。区分国家级省级刊物,看主管主办单位就知道了。不过这刊好像收费用的,还挺贵的。我没在这刊发表过,只是听同学说的。

社长是行政总管,官最大,掌管财务、人事,具有全面最大权限。总编是业务长官,对具体编辑事项具有全权支配,在被社长下课前。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管、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是国内电力教育培训界唯一的一本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覆盖行业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领域,为全国电力行业教育培训指导刊物,在行业和教育培训界具有较大影响力。杂志根据服务和面向对象的不同需求和各自特点,在内容上划分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两个版块。适应能源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新形势和国家报刊出版体制改革的新要求,2013年杂志在中电联各常务理事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全新改版。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是谁啊

去年召开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之际,由国家开放大学新闻办、《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中国E-Learning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了一场小会——中国E-Learning行业CEO峰会。在国家开放大学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就E-Learning商业模式创新与突破这个主题,与会的高手们都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笔者由此想到一些话题。挤牙膏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挤牙膏的故事。说的是一家牙膏厂很头疼牙膏销量的问题。于是召集销售部的人员一起来商量对策。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拍脑袋想出一个歪招:把牙膏口变大一点点,这样,牙膏用得快,牙膏的销量自然也能一下子提升。所以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每天早上用的牙膏的口已经比若干年前大了一些。这算不算一个创新呢?我看是算,因为这个举措解决了企业销售业绩问题。当然这个做法的坏处在于产生浪费。所以此做法被不少媒体拿来批判,遗憾的是,媒体开始批判这件事的时候,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了。这个故事给出的启示很明显,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智勇在会上说,教育信息化过程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这个不断解决问题的推进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走向创新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创新。创新很难,难在哪里?很多人都没搞清楚,其实难点就在于我们如何解决当前的紧要问题。科大讯飞上海教杰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霏在创新的问题上谈得有些保守,但他所指出的一点也是很明确的,那就是解决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创新”、“免费”之流是如此高难度的动作,那么我们暂时不要去做,就在传统模式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出高难度的创新动作来。其实,我们再细想一下我们的四大发明,哪一个不是为了解决人们衣食住行的问题而发明出来的呢?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新生笔者在农村长大,亲眼见过母鸡盘卧在一窝蛋上,经历20天左右(一般是21天)的长期努力之后(这期间,母鸡偶尔出窝进食),小鸡们才会破壳而出。然后母鸡妈妈会带着小鸡崽们叽叽喳喳地到草丛里觅食。这些能在母鸡身下孵化出来的蛋是幸运的,因为它们能获得新生。而那些进了厨房被打破的蛋只能成为我们的食物。鸡蛋,只有小鸡崽从内部戳破蛋壳,才会得到新生,而从外部打破的一定是要成为别人的食物的。峰会上,《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执行主编夏巍峰在发言时指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应该主动出击,而不要仅仅是等待国家政策的变化。其实表达的意思就是在外部环境还没有变化的时候,自己应该动脑筋做点事情。远东大学校长于海发在会上发言时介绍了他们在课程开发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值得欣赏的是,他们是先搭台再等变化。只有自己先做到位了,再来请高手们来台上发挥作用。环境固然重要,但环境还没有变好或者变坏之前,我们自己要准备出一些东西来。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创新是企业内部环境在起主导作用。做企业不是炒股,今天利 好了,大捞一把,明天政策变了,亏一箩筐。更何况,炒股基本上是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而做企业,搞创新是要对很多人的钱袋子负责,对社会负责。创新难么?挺难的。苏格拉底在回答“美是什么”的时候,也回答说,“美是难的。”不过,如果我们能从企业内部入手,从发现内部问题,解决内部问题入手,就会让难度下降。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在下一次的会议上聚首的时候,有企业的代表能大声地说,创新难么?一只鸡蛋而已。从内部破壳就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小鸡崽的叫声了。然后愉快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宅”着捣鼓和出来“唱戏”笔者在大学里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在下笔之前,先就自己的研究课题写一个研究综述。起初,笔者觉得那玩意随便搞搞就行了,没必要太花时间。而正当着手去做的时候,才知道研究综述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综述的最大作用是告诉自己,就某个课题方向,前人都做出了哪些成果,进展如何。自己如何借鉴他们的方法,而又避开抄袭的嫌疑。有不少人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总被教授们提醒,你这句话是哪里来的?你自己的还是抄袭的?其实也不全是。有的是自己说了前人说过的话,而自己却不知道 。说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做E-Learning产品的人应该多出来走走,多出来交流,不要整天“宅”在公司里捣鼓。很多时候,我们宅在公司里捣鼓自己心爱的技术、美妙的创意的时候,地球上已经有更多的人把那些技术和创意展现在大庭广众之下了。简单说,做创新,做市场,更多时候是需要多听,多看,多交流,需要多了解外面的信息。说起交流,我们又回到搭台的话题上来。在峰会上,《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的社长尹伟中就表示,杂志社作为一家媒体一直就在为行业搭台。搭好台,搭大台,需要下功夫,需要花心思。这样才会引来名角儿在台上表演,大家来的时候才能听到名家名段。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也就是个大台,供行业的人来唱戏、听戏。而杂志资讯版执行主编夏巍峰的想法是,不光要搭建大戏台,还要为一些小公司小企业搭建小戏台,让他们也唱两句,只要有潜力,就应该帮助他们成为名角儿。出来听戏、唱戏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大家都在干什么?弄明白自己的技术和创意在行业里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还有没有发展空间,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借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更直接的便是交上朋友,发现商机了。总之,别“宅”了,好戏都开场了,该出来听戏了。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峰会上,网梯科技的总经理张震谈到了变化,科大讯飞上海教杰的梁霏也提到了变化。他们还提到了标准与个性化的动态设计,提到了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透露出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变化。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疲于应付变化。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大小好坏的创意漫天飞。恰恰就是变化让很多有想法的人得到了回报。环境变好的例子,这里不说了,我们就说两个变坏的例子。2008年经济危机的到来让很多企业,特别是包括传统制造业在内的行业遭受了沉重打击,许多小企业都因为资金问题走向死亡。这一变化算是坏变化,而恰恰是这一坏变化让国内的网游企业赚得的盆满钵满,尤其是韩国的游戏公司(金融危机让人们更愿意宅在家里玩游戏,而不是上街买东西)。互联网资讯时代到来的时候,很多报纸媒体都感觉压力很大,担心活不过50年。但是,当一些长期担任报纸采编的人长时间关注几大门户新闻网站后,他们发现,在资讯爆炸时代,人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在密密麻麻的版面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标题了。于是在2007年前后,全国各大都市报都将头版改版,改成大图、大标题加导航索引。这样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今时代读报者的口味。环境有变好的时候,但也有变坏的时候。变好,我们该怎么办,变坏,我们又该怎么办。但不管怎么样,环境总是变动的,这是唯一不变的。网梯的张震说得好,未来我们做规划都要围绕着变化来做。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相信,我们E-Learning行业不是在应付变化中变得疲惫不堪,而是在拥抱变化中摸到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洗土豆的洗衣机海尔洗衣机一直卖得很好,原因之一在于其优秀的客户管理体制和敏锐的市场嗅觉。有一个小事情大约也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农民总来投诉海尔公司,说海尔洗衣机,洗衣服没得说,但洗土豆的时候总喜欢堵。或许有人会笑话我们农民兄弟太老土,用洗衣机洗土豆,太滑稽了。不过,海尔并没有觉得这个投诉是无厘头。他们检查了设备之后,表示愿意帮助这个农民改造好这台洗衣机。其实海尔的做法很简单,仅仅是将排水管加粗。 这样, 洗衣机就变成了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了。基于此种做法的案例还有很多,为此海尔有一个个性化定制服务体系。每年有无数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个性化冰箱、洗衣机定制需求,比如门向左开的,精确冰箱高度到厘米的等等。其实海尔能将洗衣机的功能扩展到洗土豆,本身也是一个创新,但这个创新却不是海尔自己发明的,确切地说是用户刺激海尔创新的。在峰会上,梁霏就提到了创新的方向问题,笔者觉得,创新的方向可能就掌握在用户手里。其实在会上的几位台湾朋友已经回答了创新“方向”的问题。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几位来自台湾的朋友的发言内容就可以看出,台湾的E-Learning企业可能更专注于研究客户需求。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做企业,仅仅是专注于产品而做产品,那么它仅仅是一个产品。而当我们把对产品的注意力转移到用户身上的时候,那么在销售产品之前,我们的产品就已经拥有了商品的气质 。峰会上,台湾旭联科技总经理康永华谈到的“奶茶”融合文化,台湾智胜国际副总经理陈韵芝在会上提到的用户学习促进问题,以及台北市电脑公会顾问姚忱提到的用户体验问题,都把创新的方向直接指向用户需求。创新的方向其实很明确,它就在客户的手里。海上扬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知道风从哪里吹来,才知道风帆该如何转向。就如做产品,我们需要知道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才好去做产品。海上的风是会变的,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善于研究和把握用户需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创新的方向。但不管怎么创新,需要看清的是,作为一个企业,创新是为了生存、发展、壮大,而不要累死在创新的路上。

王运武,山东聊城东阿人,2002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教育传播技术学院(现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一中电教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攻读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摄影专家陈琳教授,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知识工程研究中心攻读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教育技术专家黄荣怀教授,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师从Chen Wenli副教授,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院教师。●“教育技术学科网”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数据库”成员。《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开放教育研究》外审专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核心期刊)杂志编委,《教育技术期刊》(Scient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杂志编委,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会员。●出版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在《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4篇,在《人民政协报》、《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等报纸发表论文多篇,发表EI、ISTP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获2009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多篇论文在教育技术国际论坛等征文评比中获奖。●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情报参考》、《教育文化论坛》、《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等媒体转载。●独立完成省级、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多项,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

你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上查看有没有,我刚才查了一下,这个杂志有呀,大家可以去查询。。。。。。

  • 索引序列
  •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啊
  •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
  •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呀
  • 中国电力教育杂志社长是谁当总编
  •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是谁啊
  • 返回顶部